(經典)實用的語文教案7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我選我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6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王寧選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向李小青學習愛勞動、愛集體的好思想,為大家服務。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關心集體的好思想。
教學重點
重點是通過課文學習,知道王寧選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向李小青學習愛勞動、愛集體的好思想,為大家服務。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關心集體的好思想。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記生字。
難點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讀準字音,有些字容易寫錯。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10《我選我》,理解“選”(選舉、推選的意思)。
齊讀課題。提問:看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誰?他選自己干什么?他為什么要選自己?)
下面你們就輕聲讀課文,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要看清楚拼音,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己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讀音。讀過以后,在課文中畫出生字。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的讀音。提醒學生注意“今”、“林”的韻母是前鼻音,“名”、“讓”的韻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和指導長句子的停頓。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四、教師示范(或放朗讀課文的錄音)
請學生說一說:“我”是誰,他為什么選自己當班上的勞動委員。
五、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齊讀第1自然段,指名說說這段講了什么:班上的勞動委員李青轉學了。
2.出示思考題,學生自由輕聲讀第2、3自然段,邊讀邊想。
(1)當林老師讓大家補選一名勞動委員時,為什么教室靜悄悄的?
(2)當王寧說:“我選我”時,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3)王寧為什么要選自己當勞動委員。
學生讀后討論,教師加以點撥,先理解前兩個問題。(“靜悄悄”就是一點聲音都沒有。說明大家對補選勞動委員這件事很認真,都在想該選誰勞動委員。“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沒有想到的情況時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寧的發言大家都沒有想到。因為一般選舉總是選別人,難得有人選自己。)
指導朗讀。“選誰呢”要讀出思考的語氣。“教室里靜悄悄的……”要讀得慢而低,顯示出教室里很安靜,大家正在思考問題。“我選我”,要讀出堅定的語氣。
讓學生多讀王寧的話,體會他為什么選自己當勞動委員①王寧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學習李小青愛勞動,愛集體的優點;②王寧有信心,有決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指導朗讀。老師的話要讀得和藹可親。王寧的話要讀得誠懇、堅定。
3.有感情地朗讀課第1-3自然段。(齊讀、指名讀)
4.齊讀第4自然段。討論:為什么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全班同學想念王寧一定能當好勞動委員,大家用掌聲表示贊同和鼓勵。)
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齊讀、分小組賽讀、個別讀)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出示生字詞卡片,用齊讀、開火車讀、個別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自由讀、齊讀課文。
二、識記字形,指導寫字
1.啟發學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點分析以下幾個字。
校:右邊是“交”,不是“文”。
名:要與“路”右邊的“各”區別。
為:先寫左上一點,再寫一撇,最后是右下一點。
話:左邊是言字旁 ,右邊是“舌”,不是“古”。
2.指導寫課后練習第2題中的字。先讀生字,用筆描1個,臨寫1個,對照范字再寫1個。
重點指導書寫以下幾個字。
“校”、“讓”、“說”、“好”、“話”5個字都要寫得左窄右寬。
“今”的人字頭,撇和捺的起筆相接,開口度較大。
三、課堂練習
1.課后練習第3題。
(1)齊讀,指名讀。
(2)啟發學生用“關心”、“熱愛”進行口頭組詞搭配練習。(關心同學、關心國家大事;熱愛祖國、熱愛科學。)
2.課后練習第4題。
(1)學生自由輕聲讀句子。
(2)指名讀句子。
(3)用比較的手法,指導學生體會每組的第二句話比第一句話表達的意思更具體。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⒉體會作者的游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⒉體會作者的游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準備:課文朗讀配樂磁帶。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步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
2.自學本課生字新詞,老師檢查自學情況。
3.練習朗讀課文。
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能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人課題。
同學們都喜歡游覽,旅游后還有寫寫游記。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游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后,就寫了一篇游記,這篇游記就是——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葉圣陶先生是怎樣寫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了解學生預習課文情況。
1.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你讀了“預習”了解了些什么內容?
2.通過讀課外書,收集資料。你了解了關于本課的什么知識?
生答:我知道葉圣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和語言學家。
生答:葉圣陶解放前當過小學、中學、大學教師,編輯,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等職務。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葉老還到多處風景名勝區參觀游覽,并寫下了許多清新優美的游記,《記金華的兩個巖洞》就是其中之一。“兩個巖洞”就是金華北山“五洞十景”中最為著名的兩個溶洞:雙龍洞和冰壺洞。
生答:目前,雙龍洞已被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每天游人如織。
⒊老師小結:同學們了解的情況真豐富,看來同學們在課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聽老師范讀課文,思考問題。
⒈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
⒉學生思考:
⑴想一想每段講什么?
⑵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⑶把講到洞中雙龍的句子畫下來。
⒊討論以上思考題。
四、檢查學生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⒈開火車分析生字的音、形、義。
⒉抽讀課文。(了解學生通讀課文情況。)
⒊理解生詞。(學生在讀課文時隨機檢查。如:蜿蜒、明艷、突兀、森郁等詞。)
五、給課文分段。
⒈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⒉同座談論分段和段意。
⒊老師總結歸納。
六、作業:
⒈抄寫生字。
⒉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⒈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⒉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⒊ 體會作者的游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行片段練習。
⒋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⒈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⒉體會作者的游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⒈聽寫生詞。
⒉請說說本文分幾段,段意是什么?
⒊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
二、學習第一段。
⒈抽學生讀本段。
⒉思考:
⑴葉圣陶爺爺在去雙龍洞的路上看見了什么?(請用:“ ”畫出來)。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寫?
⑵“明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作者會“眼前一片明艷”?
⑶溪水為什么會變換調子?這里寫溪水實際上是寫什么?這溪水是從哪里流出來的?
⒊ 配樂 有感情地朗讀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⒋讀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請你說出來,你是怎樣的心情。(讓學生產生想象)
⒌總結學習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這段文字的。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品味語言的凝練和富有內涵的特點。
2、把握文章主旨,培養對人類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
一、課題導入
你見過100萬畝的大蘆蕩嗎,那是一個怎樣壯觀的景象。遼寧盤錦的100萬畝的大蘆蕩,如今的命運如何呢,讓我們共同去關注《大蘆蕩,你還在守望嗎?》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3分鐘讀完課文,準備概述文章大意。
2、指名概述:
大蘆蕩的風景、蘆葦的生長和給人類帶來的福利。從蘆蕩的命運聯想到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占有和消費,提出能源與資源問題。從崇明島的蘆葦寫起,提醒人類應理性的生存,保護我們的家園。
三、理解重點語句,品味語言內涵
1、 以“我面對著遼寧盤錦的100萬畝的大蘆蕩”開頭,有什么作用?
以“我”之小,面對“100萬畝”之大,從而引出我對大蘆蕩的關注和思考。
2、“當最后的翅膀折落,人類,你還有希望嗎?”如何理解這句話?
以珍稀禽類被害,寫人對大自然的破壞,指出人必將自食其果。
3、“大蘆蕩的困惑,其實就是中國的困惑、人類的困惑。”如何理解這里的“困惑”?
“困惑”是指不理解人類為什么如此窮兇極惡的破壞環境。
4、人類越來越“不去思想、不會思想、不像思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人類愚蠢貪婪行為的極度憤慨。
四、理解“守望”的'含義,領會文章主旨
1、文中多次出現“守望”意思有什么不同?
“守望”是看守了望的意思。第一次出現是指蘆葦對新生的,對希望的守望。結尾寄托作者的希望。大蘆蕩守望的是人類的覺醒。是與人類的和睦相處的那一天。
2、齊讀作者表達的觀點的句子,結合課內外資料進一步理解。
3、作者通過“大蘆蕩”的命運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文章以理性色彩見長,主要是對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占有和消費的批判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而大蘆蕩起一個引發聯想與思考的作用。
五、布置作業
舉出你所關注的類似“蘆蕩”的另一種存在,寫出你的思考。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橫七豎八”等詞。
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系。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4、搜集并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
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飛行的秘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是如何發現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的,科學家又如何仿生創造而為人類造福的。
教學難點:
對蝙蝠利用超生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總是比較抽象,宜用電教手段,實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
教學準備:
蝙蝠、雷達的圖片,仿生學資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是(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和雷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我們一塊兒來學習11課。(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
2、師檢測讀生字和課文的情況;特別強調注意“蝙、熒”的讀音;
3、自己默讀課文,試著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4、生反饋,并要求學生說出歸納的方法
5、師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用課題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還可以用抓住要點的方法。
三、生自主學習
1、請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關聯詞,說說從這個關聯詞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問,請練習疑問句的讀法。
2、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結論呢?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解決以上問題。你可以通過填表,也可以通過在書上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讀情況。
4、請生上臺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
5、從“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么聯系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合作學習,突破重點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么聯系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仔細品讀七、八自然段
2、小組代表反饋交流
師用課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探測障礙物的方法,請生填空。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讀全文,說說你從文中受到了什么啟示?人們的哪些發明都來自動物的啟發?
2、閱讀資料袋,補充交流仿生學的資料。
3、根據仿生學自己動手設計一種小發明。
三、寫生字詞
1、認讀生字
2、提出難寫的字
3、各自說出記字的方法
4、給生字組詞
5、抄寫生字詞。
四、總結
板書設計:
超聲波
嘴巴
障礙物
反射
耳朵
蝙蝠和雷達
無線電波
天線
障礙物
反射
熒光屏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尊嚴、逃難、善良、樸實、款待、例外、喉結、贊賞、捶背、僵硬、許配、面呈菜色、疲憊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詞語。認識多音字“難”,重點指導“尊、善”的寫法。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繼續練習默讀課文,積累含有近義詞的四字詞語。
3. 通過想象畫面、比較句子等方法,品讀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詞句,從中感悟人物形象。
4. 抓住語言描寫中的標點變化及否定詞的運用,進一步體會年輕人一次比一次堅定的態度。
5.體會年輕人哈默自尊自強的品質,懂得什么是尊嚴;學習杰克遜大叔的美好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題目是——尊嚴。看老師來寫課題,“尊”是這一課的生字,里面的一短橫一定不要丟掉,下面的長橫要寫舒展。齊讀課題。
同學們,結合預習,知道什么是尊嚴嗎?看,這是尊嚴在字典中的意思,(出示:1.尊貴莊嚴。2.可尊敬的身份和地位。)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會對尊嚴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二、先來看看大家對詞語掌握的怎么樣。
第一行:課文中啊,出現了幾個外國的地名和人名的詞語,誰來讀一下?沃爾迅是南加州的一個小鎮,來,一起讀一下。
第二行:逃難 善良 款待 例外 捶背 贊賞
這里有一個多音字,難,誰會組詞?出示。
看這個字比較難寫,善良的善,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拿出手跟老師一起寫一下。
第三行: 面呈菜色 疲憊不堪 臉色蒼白 骨瘦如柴
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這幾個四字詞語,你看,這幾個詞語都是寫的人物的——外貌。
還有一個詞語:一起讀。(出示:狼吞虎咽)
仔細看這個詞語,你有什么發現?引導,吞,咽。是,詞語中含有近義詞。像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呢,你能說出來嗎?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個,讀一讀吧
三、整體感知。
1.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請大家快速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兒?
老師發現,剛才讀的詞語中,有一部分也可以幫助我們概括課文的內容,試試看。(出示:沃爾遜 逃難 款待 狼吞虎咽 例外 贊賞)
指名交流:師點撥,小結:看來借助關鍵詞語來歸納課文內容,是個很好的方法。
2.讀了課文,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四、深入探究。
(一)探究外貌描寫。
1、同學們,年輕人作為逃難人群中的一員,他和其他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又有什么不同呢?請大家默讀課文,先來畫出描寫他們相同表現的句子。
若生先說外貌,評價:對,他們是同樣的饑餓,同樣的疲憊等。還有嗎?提示:相同表現的句子。
學生找到兩個“狼吞虎咽”的句子。
自己讀一讀,從他們相同的表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什么樣的人可以稱之為逃難的人啊?(背井離鄉,躲避災難)想象一下,他們在路上都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他們被饑餓所困,被疲憊所困,被焦渴所困,所以課文中是這樣來描寫他們的。剛才我們說到了,這里是對他們的——外貌描寫。【板書:外貌】來,帶著感受讀出來,一起讀。
小結:通過這樣的外貌描寫,(指黑板)我們體會到了年輕人和所有逃難的人一樣,此時最需要——(生說),然而,他并沒有選擇這些,而是選擇了——先勞動。
過渡:下面的課文啊,作者著重為我們描寫了年輕人和杰克遜大叔的對話,同學們,來默讀一下課文2-4自然段,把這幾次對話找出來。
(二)探究語言描寫。
1、出示3組對話。讓我們把目光先聚焦到這位年輕人的語言上,讀一讀,看看每一次語言中,他都想表達什么意思啊?引導學生表達意思,適時引導讀好3次語言。
師:看來大家明白了,年輕人是要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取食物。同學們,再來仔細讀一讀,看看這3次語言描寫有什么不同嗎?來,不著急,在小組里討論討論。
A標點不同。
B 含有否定詞。
出示第三句,(“不”變紅,哎同學們,注意這個詞的位置了嗎?
對啊,用在句子開頭, 而且是簡短的.一個字。(范讀)不,你讀出什么來?小結:否定詞的運用就讓我們感受到年輕人內心一次比一次堅定。
C 杰克遜大叔一次次地讓年輕人先吃飯,都被他這樣堅定的拒絕了。同學們,這拒絕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什么呀?(尊嚴,骨氣)
D 配樂情境朗讀:讓我們來到這個寒冷的冬天——
疲憊不堪的年輕人急需食物充饑。可是當杰克遜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卻真誠地請求說——(生讀第一次語言)
當杰克遜回答他沒有活兒需要做時,年輕人堅決拒絕說——(生讀第二次語言)
當杰克遜大叔答應讓他先吃飯,后勞動時,年輕人毅然拒絕說——(生讀第三次語言)
小結:剛才我們品讀了年輕人的語言,【板書:語言】體會到他維護尊嚴的堅定決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描寫人物語言是表現人物特點,感受思想品質的重要方法。
E作者啊,還刻畫了年輕人的動作哪【板書:動作】注意看,年輕人第一次說話時——第二次——第三次——從這一系列的動作變化中,你又體會到什么?說說你的想法。(落到“尊嚴”)
杰克遜大叔也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他讓年輕人為他捶背,之后把食物遞給了年輕人。年輕人——(出示)
我們再回到剛才的兩個句子,你們看,同樣是狼吞虎咽的吃,現在發現了嗎,有什么不同呢?
其他逃難人得到的是施舍,年輕人得到的是勞動的報酬。這正是他們的不同之處呀!(說的慢一些)
五、點明中心句。
面對這樣一位年輕人,杰克遜大叔是怎樣評價他的呢?指名讀。
“他什么都沒有”,他沒有什么呢?為什么他什么都沒有,卻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呢?
師小結:是啊,他雖然是個一無所有的人,卻永遠最尊貴的人格啊,所以說他是——生讀:百分之百的富翁!
正如杰克遜鎮長所言,哈默憑著自己的骨氣和毅力創造出巨大的財富,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了石油大王。
課件出示:哈默資料
亞蒙·哈默 美國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長,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被稱為點石成金的萬能富豪,到1982年,他的石油公司已排名世界第八。1988年,他向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捐款2萬美元。
課文學到這里,你從文中的另一個人物——杰克遜大叔身上又學到了什么呢?
六、全文小結:
學完課文,你是不是對尊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呢?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事,都應處處維護自己的尊嚴,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課下請大家查找一下有關尊嚴的名言和故事。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字,認識3個字,理解“受難、收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
3、通過學習,了解安妮是怎樣喜歡昆蟲的,滲透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抓住重點段中的重點詞體會、理解安妮對昆蟲的喜愛之情。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
1、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 你們喜歡昆蟲嗎?喜歡哪些昆蟲?看到它們你會怎么做?
3、 我們一起看看文中的小安妮有多喜愛這些昆蟲。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 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順句子。
2、 分自然段指名學生讀課文。
3、 學生互相評議、正音。
4、 齊讀文中的生字。
5、 再讀課文,說說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三、課堂練習
1、 學生說說生字書寫的難點。
2、 學生練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通過讀書,我們發現了小安妮很喜歡昆蟲,這節課我們就來仔細看看對這些小動物,她究竟有多喜愛?
二、品讀課文
1、 學習第1自然段。
1) 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愿意被關在小小的玻璃瓶里嗎?
2) 指名說。
3) 那你會怎么愛護它們呢?
2、 學習2——5自然段。
過渡:是呀,安妮也和你們一樣,因為她非常的喜歡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
1) 仔細讀讀第2——5自然段,安妮喜歡昆蟲,你可以從哪里看出來。
2) 小組學習、交流。
3) 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抓住每自然段中的重點詞句體會。
4) 指導朗讀,在讀中進一步體會出安妮對昆蟲的喜愛之情。
3、 你認為安妮是個怎樣的`孩子?
4、 那么,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去愛護我們周圍的動植物呢?
5、齊讀課文。你們和安妮一樣都是很有愛心的好孩子。我們把這篇課文再很有感情地讀一讀好嗎?讀出你們的感情。
三、作業布置
任選其一,有興趣的可以多做。
1收集有關昆蟲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辦一份報紙,如《昆蟲世界》。
2制作昆蟲標本。
3故事比賽《小小昆蟲發布會》,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昆蟲。
17、動物的遠游
呂教學目標:
1、 學會12個字,認識14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通過學習,了解動物遠游的本領,激發學生了解動物,探究自然的興趣。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把握本文有關恐龍滅絕的觀點
本文說明其觀點的行文順序及語言特點
(二)能力目標:
善于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
(三)情感目標:
1、科學需要合乎邏輯的分析、探索
2、廣泛閱讀科普文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文章所說明的事理,領會文章的說明順序
2、品味本文語言嚴密準確的特點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共同探討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學幻想小說家、被公認為當今美國科幻小說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寫的一篇說明性文章《被壓扁的沙子》
文章的題目通常對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題目《被壓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會寫些什么呢?大概會介紹類似沙子為什么被壓扁,或者被壓扁的沙子是什么樣的之類的問題吧.
本文到底介紹什么科學知識,我們肯定能在文章里找到答案就請大家和我一起進入阿西莫夫書寫的科學世界吧!
(二)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對于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科學界存在著哪兩種對立的說法?各自的依據是什么?
2.作者在本文中的傾向是什么的?
討論明確:
1.科學界對于恐龍在6500萬年遭遇滅頂之災,存在著的兩種對立的理論是:“撞擊說”和“火山說”。
“撞擊說”的依據:在一個6500萬年前形成的沉積物薄層中,發現了稀有金屬銥,它的含量異常豐富。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由于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內部,引起火山噴發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火山說”的依據: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那么也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
2.作者意在說明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三)探究學習
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在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中,作者為什么肯定“撞擊說”而否定“火山說”?
討論明確:
在作者看來,有論據驗證的理論才能成立。
作者對前蘇聯科學家的實驗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
①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為斯石英。
②斯石英的原子之間結合的極為致密,在通常條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數百萬年。
③在一些地方已經發現了斯石英,而且有證據顯示這些地區曾經受到過巨大隕石的撞擊。
④在進行過原子彈爆炸實驗的場地也發現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脹火球的巨大壓力形成的。
由以上兩例,作者認為斯石英也應該出現在壓力極高的地殼深處。
⑤火山活動地區至今沒有發現過斯石英。作者認為,地殼深處的斯石英可以通過火山噴發被攜帶到地表。然而,噴發溫度極高,巖石會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攜帶而來的斯石英都被轉化為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斷定:斯石英出現的地方肯定發過撞擊。
⑥加上科學家又有新的發現:在巖層年齡為6500萬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的巖層中,檢驗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種原子排列。
就這樣,作者最后確認,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2.你能把文章的思路理清楚嗎?
(展示PPT)
討論明確:
文章以科學發現和科學實驗的成果為依據,層次清楚地說明了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
先提出問題,然后作出假設,經過推理論證之后,作出結論。這種說明順序稱為邏輯順序。
(四)情景再現
通過對文章的理解,組織同學們對恐龍滅絕的場景進行故事復述。
(同學們分組討論,然后進行表演)
(五)課堂拓展
(1)作者為什么要探明恐龍滅絕的原因?
(2)題目是《被壓扁的沙子》,內容卻是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否偏離主題?
(六)課堂小結
通過《被壓扁的沙子》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親密接觸了阿西莫夫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他用縝密的邏輯順序、準確嚴密的語言,使我們明白了恐龍滅絕的原因。相信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再次遇到類似文章時,能夠學以致用。
(七)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2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草原》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