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圓教案通用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學圓教案通用,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數學圓教案通用1
教學目標:
1.體會引入百分數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百分數。在具體情境中,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究歸納能力。
3.讓學生在操作和探索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非常喜歡旅游,并且去過好多地方。 (出示老師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紹)
?設計意圖】:以自己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誰來說說,你們都去過哪些名勝古跡? 師: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到山東的風景區去游覽一下,好嗎? (出示信息窗1)
2、師:誰知道,這幾幅圖分別是山東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區?
生:……
師:讀一讀下面的幾句話和統計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從旅游景區有關數據的統計導入新課,能發現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體驗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學百分數的讀法
師:16%、9%、9.3%怎么來讀?
生:16%讀作:百分之十六 9%讀作:百分之九 9.3%讀作:百分之九點三 (全班齊讀,另舉例指名讀)
?設計意圖】:學生對百分數的讀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導讀出百分數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任意舉出幾個百分數讓學生讀,便于加深對百分數讀法的印象。
(二)教學百分數的'意義
1、師: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為例,小組討論,指明解釋9%、9.3%)
得出結論: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
師:百分數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書:百分數)
師: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是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來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見到過百分數?
?設計理念】: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中尋找百分數的信息,提高學生學習百分數的興趣。滲透百分數的實際運用的普遍性。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練習鞏固,知識延伸
自主練習
1、使學生體會小數、分數、百分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特別注意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也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
2、課后練習第二題,仔細閱讀題中的相關信息,說一說每個百分數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在語言敘述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更好地對知識進行鞏固。
3、課后練習第3、4題,尤其注意100%意義的理解。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走進生活、課后延伸,研究我們身邊的數學,在進行計算鞏固練習的同時,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自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4、課后第5題,聯系已學過的分數的意義,把全國人口數看作單位“1”(100%),漢族人口占總數的92%,少數人口則占1-92%=8%
板書設計:
山東假日游 百分數
六年級數學圓教案通用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比例尺產生過程和探究比例尺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根據比例尺的意義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教學難點:
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目標,引入本課。
二、探究新知,意義建構
1、看一看
下面幾幅地圖的.比例尺分別是多少。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6000000)
②安慶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2500000)
③笑笑家的平面圖按照一定的比例畫在紙上,這幅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100)
2、說一說
(1)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圖上1厘米長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00厘米。
(2)在比例尺1:20xx的地圖上,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20xx)厘米。
(3)在比例尺1:40000的地圖上,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40000)倍。
3、議一議
(1)什么是比例尺呢?
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
(2)比例尺怎樣表示呢?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或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板書: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3)比例尺有什么特征呢?
①比例尺與一般的尺子不同,它是一個比,不帶計量單位;
②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統一的;
③比例尺的前項,一般應化簡成“1”,如果寫成分數的形式,分子也是“1”。
?意圖】數學概念不是老師灌輸給學生的,而是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之后,自己總結和概括出來的,自己發現特征的,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經歷知識和概念的形成過程,才能真正理解。
三、拓展延伸,鞏固新知
1、有時,比例尺的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大。一個精密零件的長度只有3.5毫米,畫在一張圖紙上是70毫米,這幅設計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70:3.5=700:35=20:1
答:這幅設計圖紙的比例尺是20:1。
2、有的地圖上的比例尺用線段來表示。小明家在學校的正西方,到學校的實際距離是900米。你有辦法找到小明家在圖上的位置嗎?1厘米相當于實際距離300米。(在學校正西方向900米。)
3、這位老師從廣州坐飛機到北京開會,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呢?
32×6000000=192000000(厘米)192000000厘米=1920(千米)
答:廣州到北京實際距離是1920千米。
五、總結新課,整理知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
六年級數學圓教案通用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
3.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的數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比例關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來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從而正確利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列出等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一)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
4.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一定,耕地的總公頃數和時間.
5.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和站的行數.
(二)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還學過了解比例,應用這些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例的應用.
教師板書:比例的應用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例1(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例1.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1.學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獨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1)思考:這道題中涉及哪三種量?
哪種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樣知道的?
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什么比例關系?
教師板書: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教師追問:兩次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設甲乙兩地間的公路長 千米.
答:兩地之間的公路長350千米.
3.怎樣檢驗這道題做得是否正確?
4.變式練習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35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駛多少小時?
(二)教學例2(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例2.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70千米,5小時到達.如果要4小時到達,每小時要行多少千米?
1.學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獨立解答.
2.那么,這道題怎樣用比例知識解答呢?請大家思考討論:(投影出示)
這道題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兩次行駛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設每小時需要行駛 千米,根據反比例的意義,誰能列出方程?
六年級數學圓教案通用4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圓錐的特征及體積計算公式。
2、能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的習慣。
重點:進一步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及應用
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前幾節課我們認識了哪兩個圖形?你能說說有關它們的知識嗎?
2、學生說,教師板書:
圓錐圓柱
特征1個底面2個
扇形側面展開長方形
體積v=1/3shv=sh
二、提出本節課練習的內容和目標
三、課堂練習
(一)、基本訓練
1、填空課本1----2(獨立完成后校對)
2、圓錐的體積計算
已知:底面積、直徑、周長與高求體積(小黑板出示)
(二)、綜合訓練:
1、判斷
(1)圓錐的體積等于圓柱的1/3
(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都可用v=sh
(3)一個圓柱形容器盛滿汽油有2.5升,這個容器的容積就是2.5升
(4)圓錐的體積是否4立方厘米,底面積是6平方厘米,那么高是4厘米
2、應用:練習四第45題任選一題
3、發展題:獨立思考后校對
四課堂小結:說說本節課的收獲
六年級數學圓教案通用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折紙活動,探索并發現圓是軸對稱圖形,理解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2.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體會圓的對稱性。
3.在折紙找圓心、驗證圓是軸對稱圖形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同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并體會圓的對稱性。
教學難點:
在折紙的過程中體會圓的特征。
教具、學具
教學準備:
教學圓規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圓紙片、直尺、圓規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亮亮借助光盤畫了一個圓,剪出了一個圓紙片,這個圓的圓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來了。你有辦法找出來嗎?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引導學生開展折紙活動,找到圓心。
(1)自己動手找到圓心。
(2)小組內匯報交流找圓心的過程,并說出這樣做的想法。
引導生回答:對折的折痕就是直徑,兩條直徑相交于一點,這一點就是圓心。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在折紙中發現圓是對稱圖形
請同學們拿出幾個圓,一起折一折吧,你發現了什么?與同伴交流。 引導生回答:將圓對折,正好完全重合,圓是軸對稱圖形,直徑所在的直線是圓的對稱軸,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在同一個圓中,直徑的長度就是兩條半徑長的和。
2.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一個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引導生回答:d=2r或 r=d/2。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折紙活動進一步理解同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的特征,以及圓的軸對稱性和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說一說學過的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你能畫出它們的對稱軸嗎?正方形:4條
長方形:2條
等腰三角形:1條
等邊三角形:3條
圓:無數條
完成課本第七頁“試一試”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軸對稱圖形進行整理,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在對比中發現這些軸對稱圖形的不同點,突出圓具有很好的軸對稱性。
2.要求學生剪出書本第7頁“做一做”的三幅圖,沿中心點a轉動,同學們發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圖形的旋轉對稱性,以及圓是一個任意旋轉對稱圖形。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練一練第一題,學生在書上填寫,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2.練一練第二題,學生在書上填寫,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圖形的特征分析圖形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識圖和分
析能力。
3.練一練第三題,學生畫出對稱軸,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圖形的特征畫出對稱軸,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4.全課總結
(1)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教師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圓是軸對稱圖形,是世界上最美的圖形,那么,用圓還可以設計許多更美麗的圖案,有興趣的同學下課之后可以去收集一些,或者自己設計一些,這節課上到這,下課!
板書設計:
我們的發現:
1.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對稱軸是直徑所在的直線
2.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3.同一個圓里 d=2r 或r=d/2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回味課堂,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發現,驗證。多次折紙的過程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第一次折紙學生利用經驗很容易找到圓心,如果引導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對折再對折”就可以找到圓心學生很難說清楚。教學中通過多次折紙觀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匯報,從中進一步理解圓的軸對稱,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操作中體會交流,體會圓的特征,發展空間觀念。
(2)有效練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由于軸對稱的內容是以前學過的知識,個別學生已經忘記了,不理解軸對稱的含義,對于畫對稱軸,學生掌握得層次不齊,需要進一步練習鞏固,練習的第三題有效的鞏固了軸對稱的知識。
2.使用建議。在學生交流對“同一圓中直徑和半徑關系”的發現時,除了折紙的方法,也可以鼓勵學生結合圓規畫圖的過程說明自己的發現。另外,個別學生不理解軸對稱的含義,所以做“試一試”的題目會有困難,注意個別指導。
六年級數學圓教案通用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訓練學生認真審題,能夠選擇合理簡便的解題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正確、合理、靈活、迅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且能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靈活、合理地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第74頁第1題。
(1)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
0.125 0.3 0.5 0.6 0.25 0.75
(2)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
以上各題用投影片出示,指名口答。
2.我們已經知道,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可以根據已知數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是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還是先把小數化成分數,從而進行計算。
下面各題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比較簡單?
提問: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一般情況下化成什么數做比較簡便?為什么?
提問:分數和小數乘、除混合運算在一般情況下,化成什么數做比較簡便?為什么?(第三種方法最簡便,但這種做法只有小數能夠被分數的分母除盡時才最方便,一般情況下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把小數化成分數來做比較簡便。)
(二)學習新課
以上這些計算方法是我們進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方法。
(板書課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1)小組討論:這道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把小數化成分數計算比較簡便。)
(2)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試做,通過試做,體會一下為什么用這種方法進行計算簡便?
(3)訂正,并且說說這種做法有什么好處?(因為計算分數乘、除法時,有時可以先約分再計算比較簡便,所以,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一般先把小數化成分數后再計算。)
(1)審題:例5與例4有什么不同之處?
(例4是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例5是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2)想一想,做這道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a.運算順序;b.選擇合理恰當的方法。)
(3)小組討論:這道題是把小數化成分數算簡便,還是把分數化成小數算簡便?(把小數化成分數計算比較簡便。)
(4)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試做。
(5)訂正。
(6)小結:我們把題目中的小數都化成了分數,這樣在乘除過程中,有時可以先約分,使得做起來比較簡便,同時得到的是一個準確的結果。
(7)如果計算的結果允許取近似值,也可以先把分數化成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進行計算。在本冊教材中,一般要求只取兩位小數,這種算法在現在電子計算機越來越被廣泛使用的社會里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大多數電子計算機都是用小數來計算的。請你用這種方法試做這道題:
≈5.2÷3.2-1.67×0.7(注意:這一步用“≈”)
=1.625-1.169
=0.456
訂正此題,并且教師要強調:如果計算的結果允許取近似值,才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來計算。
3.小結。
兩位同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1)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又怎樣計算簡便?
看書質疑。
(三)鞏固反饋
采用分小組鞏固練習的形式。
1.用題板做練習,大面積反饋。
舉題板訂正,再把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進行比較:
不難看出,第二種方法更簡便一些。所以解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如數的特征、運算符號等決定怎樣做簡便就怎樣做,故在掌握了一般方法的基礎上,還要靈活運用。
2.互相幫助:1,3,5組同學做題(1);2,4,6組同學做題(2)。之后,同桌同學交換檢查,指出錯誤,加以改正,使學生掌握檢查的方法,并養成檢查的習慣。
教師出示正確答案,哪組的同學都做對了就給予表揚。
3.全體同學齊做。
把題中的分數化成小數后再計算。(保留兩位小數。)
≈13×0.56-16.24÷3.5
=7.28-4.64
=2.64
(四)課堂總結
六年級數學圓教案通用7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數應用題的復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
2、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尋找出簡便的解法,并理出解題思路;
3、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4、讓學生了解到生活與數學的關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
關鍵 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
重點 復習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
難點 找準單位“1”
教具
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教學過程 教學課件演示 教學意圖
一、基礎訓練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對分數應用題做一下全面的復習。大家想一下我們解答分數應用題最關鍵的是什么?
專項訓練:
課件:練習:已知根據條件,說出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并說出有關的數量關系式。
在每道題后追問:從信息中你還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作評價:說一說你們找單位1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我們以信息中的第6題為例,誰來說說,應該怎樣畫線段圖呢?根據線段圖教師問:線段圖畫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還剩的噸數應該怎樣做?
常規性基本訓練,復習找單位“1” 訓練:為新知識做鋪墊。
二、根據看線段圖列式
師:誰來說說,根據線段圖應該這么列式呢? 出示線段圖 【教學課件演示】
注重線段圖的應用,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寫出乘法數量關系式。同時,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基礎練習
基礎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師:用我們剛才復習的方法做。(學生做完后教師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把誰看作單位“1”?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計算?
歸納總結:請同學們把這4道題分分類,并要說出分類的依據是什么?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有能力的就獨立完成。學生進行思考;在學生回答時要引導學生說出分類的依據是什么,這類題目應當怎樣解答。
嘗試練習,然后提問: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分數和比聯系在一起會出現許多的新問題。出示:文藝書和科技書本數的比是1∶4。誰來說說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教學課件演示】
培養學生審題要仔細,弄清數量關系。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分數應用題分類的依據是。
四、對比練習
1)讀題,分別找到兩道題的單位“1”,并說說這兩道題有何不同?2)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通過兩題對比,突出較復雜應用題的難點,幫助學產生加強審題意識,提高分析能力。
五、鞏固練習
練習八的3-5題
師:下面請同學們獨立進行計算,完成練習八p118第3題和第4題。
(1)、讀題,分別找到兩道題的單位“1”,并說說這兩道題有何不同?
(2)、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3)、出示p118頁5題。
提問:把誰看作單位“1”?
結合講解,進一步強調在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時,一定要找準單位“1”。因為分數乘法應用題是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計算的,求哪個數量的幾分之幾,就要把那個數量作為單位“1”。在解答兩步計算的分數應用題時,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數量看作單位“1”,每一步中的單位“1”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課件演示】
加強解題思維的訓練,溝通新舊知識,溝通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強化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七的第7題:
3個同學跳繩。小明跳了120個,小強跳的是小明跳的5/8,小亮跳的是小強的2/3,小亮跳了多少個?
滲透健康教育:
跳繩運動,是對付肥胖、預防血脂異常、高血壓最切實可行的方式,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耐力的有氧代謝運動。同學們要積極進行跳繩運動,學生獨立進行思考計算,請個別同學講解回答。
2、練習二十七的第8題,練習二十七的第9題。
(1)一個縣去年綠色蔬菜總產量720萬千克,是今年綠色蔬菜總產量的9/10。今年全縣綠色蔬菜總產量是多少萬千克?
(2)一個縣去年綠色蔬菜總產量720萬千克,比今年少了1/10,今年全縣綠色蔬菜總產量是多少萬千克?
滲透健康教育:
綠色蔬菜含維生素u較多是抗癌、防癌的復合劑,對胃潰瘍高血壓、動脈硬化、視網膜出血、紫癜以及出血性腎炎等疾病有治療效果多吃的蔬菜會對胃腸功能的恢復有所幫助。
【教學課件演示】
強化數量關系的分析,強化方程的解法,體現解法的多樣性、解法的最優化,提高學生自主意識和優化意識。
通過強化練習提升學習水平,讓各種類型的學生都有所提高。
七、課堂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今天我們學習了應用題,解答這類應用題要先找準單位“1”和相等的數量關系,再確定算法,然后列式計算,先找單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就加,比1少就減”。
【教學課件演示】 幫助學生抓住解題的重點,已知單位“1”的用什么方法解,不知道單位“1”的又用什么方法解。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網絡的建構。
八、作業:
練習二十七的第8、10題 【教學課件演示】
板書:
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復習
根據條件分析單位“1”和找準對應分率。
用算術方法解:已知單位“1”用乘法,不知單位“1“用除法。
用方程解:單位“1”不知道或者題目的條件中含有“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
【六年級數學圓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圓的面積教案02-14
數學圓的認識教案09-10
圓數學教案03-29
圓數學教案05-19
六年級數學圓教案10-31
六年級數學《圓》教案05-14
圓的面積的數學教案01-21
數學圓的和方的教案01-05
初中數學圓教案最新09-06
《認識圓》數學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