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大全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關春節的古典詩歌中,沒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這首《元日》那樣流傳至廣,影響深遠。
這首七言絕句之所以獲得歷代人的喜愛,不僅在于它節奏明快,語言流暢,雅俗共賞,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過對春節風俗的描繪,表達了全民族歡度佳節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別是詩歌中“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句中的“總”和“換”字,表達除舊布新不可逆轉的規律和堅定的信念。
題目《元日》。元日,本意為吉日,我國古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日,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聲中一四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边@句是說在歡快的爆竹聲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風中,合家歡飲屠蘇美酒。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說在守夜中,千家萬戶迎來了曈曈紅日,然后用新的桃符來換去舊符。
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
教學目標
1、認會5個生字,寫會5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和默寫。
2、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氣氛,體會人們的美好愿望。
教學建議
關于課文
1、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學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不要直接講解?梢宰寣W生試著講講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導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小組或全班討論等方法解決。
2、古詩的學習除了要加強朗讀和背誦外,還要引導學生結合詩句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先把詩句變成畫面,加強情感體驗;然后再把畫面變成語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以達到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發展語言的目的。
3、學習本詩之后,可鼓勵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詩中提到的過節的各種習俗的來歷。
關于生字
本課的幾個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記形聲字的方法記憶!皳Q”字右邊的撇不出頭,不要寫成“央”字。
課時安排
建議教學1課時。
拓展習題
1、默寫古詩。
元日
,。
,。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像畫面,并把想像到的內容用通俗的語言描述出來。要求句子通順,描寫形象。
相關資料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宋仁宗慶歷二年中進士后,曾任過地方官,后任參加政事、宰相等職。世稱荊公。
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影響甚巨。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其詩長于說理,精于修辭,內容亦能反映社會現實。詞雖不多,卻風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別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
教案精品
元日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有關春節的詩句;錄音《新年好》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析題。
1、聽唱《新年好》后,教師激情導入:是呀,過新年時我們唱歌、跳舞,心里多高興呀!你們知道嗎?過新年時還有很多更讓人高興的事。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元日》吧。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二、自學詩歌、感知大意。
1、讀通古詩。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初讀情況,正音。
2、讀出問題
1)輕聲再讀古詩,想一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讀懂了什么?
3)不懂的問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4)匯報解決不了的或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出重點解決的共性問題。
三、精讀品味,理解詩歌。
1、自主學習,讀中感悟。
1)自讀自悟,看看前面提出問題哪些能自我解決。
2)借助工具書,試想想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
2、同桌交流,互相說說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讀詩句,再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
2)教師對學生的不同體會給予肯定,并相機引導A理解除:除去,過去。B、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C、體會“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總”“換”表達除舊布新不可逆轉的規律和堅定的信念。D、感受詩中全民族歡渡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誦古詩,啟發想像。
1)指生吟讀,師生。
2)師配樂范讀,生評。師生交流讀好古詩的秘決。除了注意語速、語氣外,還要邊讀邊想。這樣,才能把詩中的感情讀出來。
3)學生練讀,邊讀邊聯想。
4)指生讀,評議讀、齊讀、背誦。
5)畫一畫,說一說,把詩中的情景根據自己的想像畫出來,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
1、閱讀“語文天地”中的《過年》,談談自己對過年的認識和感受。
2、課外搜集有關人過年習俗的資料,同桌交流。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看到”、“忙著”造句。
3、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看到”、“忙著”造句。
2、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二、教具準備:
字卡,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唱《世上只有媽媽好》,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
2、小朋友們,每個人都受到母親的關懷和愛護,不管是古代的人還是現代的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說古代詩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事。
二、揭示課題,解題,結合學習題中生字
1、板書課題:母親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認
3、“母親的恩情”這個題目的意思是母親對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老師一邊聽學生的問題一邊輕輕地在題旁打問號。)
三、初讀指導
1、課文有5個自然段請同學們依次寫上序號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和小節號
4、出示:針 注視 遲 著名 寸草 言 孟郊 縫補 沐浴 生機勃勃 了
。1)指名試讀生字詞卡
說說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義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帶讀,開火車讀 齊讀
5、把生字詞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6、指名試讀課文每一節,師生共同糾正
7、比賽讀書
8、對于剛才的問題,你讀懂了什么?
四、教學生字
1、讀讀生字詞
2、今天我們要學“補、針、撫、摸、視、歸”看看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點?
3、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4、我們在寫這些左右結構的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5、學生描紅,老師巡視指導。
五、作業
1、抄寫今天教的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看到”、“忙著”造句。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一節
1、指名讀
2、這個自然段有幾句?從第1、2句你讀懂了什么?(板書:孟郊要出遠門)你知道他母親是怎么做的嗎?(板書:縫衣 一針針一線線 不知什么時候回來)教學:縫補 針線
3、看圖1:請小朋友看看圖再讀讀書說說你又看懂了什么,讀懂了什么?為什么?(從點的油燈可以看出她深夜縫衣,從母親手中的針線和衣服上針腳可以看出一針針地縫著一線線地縫著,從母親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3、看了圖,我們對這段話的意思體會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遠門,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服。這段內容就是寫了“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1)誰來讀讀這句詩?
(2)誰來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詩?
(3)齊聲讀讀
5、比賽讀第一節:指名讀 齊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有幾句話?讀了第一、二句話你知道了什么?(板書:送兒 天天掛念 早點回來)
教師提示:從母親送兒子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們離別以后母親每天要承受掛念兒子、盼望兒子的痛苦,母親的恩情是多么感人!
3、讀第三、四句話你讀懂了什么?(板書:多了白發 眼睛濕潤)從“孟郊看到母親的頭上多了幾根白發,眼睛濕潤”你想到了或明白了什么?
提示:母親年紀大了,我出門后誰來服侍她?
4、看圖2,誰能說說自己對第二自然段的體會?(看母子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多么難分難舍!他們的深厚親情太感人了)
5、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詩中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1) 誰能有感情地讀讀
(2) 誰能說說“意恐”的意思?
6、、這一節寫了孟郊上路,母親送他時依依不舍的情景。齊讀
三、學習第三節
1、出示圖3,圖上這個人是誰?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讀第三節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讀,齊讀這句話
這句話中把太陽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4、這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誰能讀出要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讀這句詩
5、這首詩是孟郊什么時候寫的?齊讀第四節。
6、自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指名讀,齊讀。
7、讀了這課文你有什么話想說。
四、教學生字
1、分析字形
“恩 遲 言 寸 著”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來記一記。
2、指導寫字
3、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這節課所教的字
第三課時
一、課時目標:
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二、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有感情地讀課文
2、《游子吟》這首詩你也能有感情地讀一讀嗎?比賽讀。
二、指導背誦
1、看圖背誦這首詩
2、同座位點背
3、指名讀,齊背。
三、讀《補充閱讀》上的相關文章
四、作業
1、比一比,再組詞
補( )摸( )針( )恩( )
撲( )漠( )什( )思( )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孟郊( )著身上的衣服,( )著那又( )又( )的針腳,心里想,母親對我的( )不就像這( )?沐浴著( )的小草,無論怎樣都( )不了太陽的( )!
3、默寫《游子吟》這首詩。
4、學了這篇課文,你此時最想對爸爸媽媽說什么呢?用兩三句話寫下來。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討論講解全文。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論討講解
【討論】1、我與父親最后一次相見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
〖分析
(理解記敘的要素)
【討論】2、我與父親是在一種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從文中找出寫見面的背景的句子。寫出了怎樣的一個背景。
〖分析
①祖母死了
、诟赣H的差使也交卸了(禍不單行,家境慘淡)。
設置慘淡環境,渲染悲涼氣氛,與父親在此困境下仍不辭勞苦,為兒子奔波,與父親對兒子滿腔溫情形成對照,更顯父愛崇高。
【討論】3、文中一共幾次提到了背影?分別給每一次的背影起一個名字。
〖分析
①第一段: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舊事,思念父親。
〖板書惦記背影
、诘诹危核逝值纳碜酉蜃笪A,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
親子之愛,情真意切。(為了兒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買著老邁的步子去兒子買橘子)
〖板書刻畫背影,(望父買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著了我的眼淚又來了。
離情別緒,摧人淚下。(黯然銷魂者,惟別離也,可以舉兩個古人的例子:古人荊克刺王前,燕子丹給他送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這是送英雄的別離;再有桃花潭水深千盡,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摯之這間的別離。而我們這些課文則是親人之別離,更是感人)
〖板書惜別背影(父子分手)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艿谄叨卧诰К摰臏I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別后懷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板書再現背影(別后懷念)
【討論】4、面對著父親蒼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淚,文中一共寫了作者幾次流淚,找出這些語句?
〖分析
、僬n文第二段,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這是悲哀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板書悲哀之淚
、诘诹,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
這是感動之淚,望父買橘。
〖板書感動之淚
、鄣诹危冶氵M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這是不舍之淚,父子即將離別。
〖板書不舍之淚
、艿谄叨,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
讀到父親的來信,觸目傷懷,又想起了往昔父親的背影,這是傷心之淚。
〖板書傷心之淚
【討論】4、這篇文章的重心在6、7兩段,那么2、3、4、5段寫的是什么?不寫不可以嗎?
〖分析2、3段介紹慘淡的家境,為了營造一種悲涼的氣氛。
4、5段介紹父親對我無微無致的照顧,為了鋪墊我對父親的感情,也就是鋪墊背影。
二、小結
。ㄒ杂懻摰姆绞竭M行)
【討論】對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幾種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簡要說明理由。
A、表現父親疼愛兒子
B、表現父親的生活艱難和老境頹唐
C、表現兒子體諒父親
D、表現父親憐愛兒子,兒子體諒父親,父子之間的美好親情
〖板書父子情深
三、布置作業
1、將預習提示中的詞語的注音和解釋抄寫在作業本上。
2、思考課后第一題。
課后心得:
1、整體閱讀,以語言訓練為主是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等方式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并對重要的字詞進行訓練;再對文章的大致內容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重點文段的閱讀訓練,著重訓練詞語的運用和關鍵語句的理解。最后對中心與段落的關系進行領會與分析。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圈點批注、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
2、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錄音等媒體。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學習日積月累、初顯身手。
2、 學習開卷有益,明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3、 學習習作。
教學重點:
用簡潔、平實的語言表達說明性語言。
教學難點:
用簡潔、平實的語言表達說明性語言。
課前準備:
多媒體電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繼續指導學生摘錄筆記的方法。
1、觀察詞語的特點。
2、摘錄的'方法二:可按不同的內型積累。
3、根據不同的內型積累詞語。
4、讀一讀。
二、初顯身手
1、玩游戲“傳口令”。
2、尋找游戲中出現的問題。
3、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4、制定規則。
5、依照規則重新游戲,繼續修改規則中的不足。
6、感悟規則的好處。
三、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一、學習《諾言》
1、根據課題提出問題。
什么是諾言?誰說的諾言?說了什么諾言?
2、分角色讀對話。
3、按照要求做摘錄筆記。
4、交流筆記。
5、拓展練習。
6、實踐作業:編排課本劇。
二、習作
1、為你喜歡的游戲寫規則和玩法說明。
2、考察我們的校園生活,你覺得哪些地方需要建立規則?和同學們討論,制定規則。
3、學生交流,并進行習作。
板書設計:
注意: (1)觀察游戲的過程。
。2)介紹時,語言要簡潔,敘述要清楚。
。3)寫后,思考有無遺漏。
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嗎?為什么南京又被稱作石城?
師:石城的石一針見血的點出了南京以石而聞名。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課題是泉城(板書泉城),你們說這座城市以什么聞名天下?大聲讀課題!
師: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解決初級疑問。
師: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有些問題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認識的字看看拼音。
師:你們的問題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引入研究課題,生成高層次閱讀期待。
師:有些問題同學們明白了,有些問題同學還未徹底的了解。濟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稱。元代地理學家于欽亦稱贊說: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這甲天下的濟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絕妙之處,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譽?
師:這個問題不忙解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把書多讀幾遍,不光老師的問題能解決,你們心中的小問號也能解開。
3.多種形式練讀。
出示自讀要求:
(1)自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大聲慢速朗讀課文,讀通句子。
(2)小組檢查:
由每組的2號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拿出鉛筆,在二號同學讀錯的詞句后做上記號。課文讀完后,指出他的錯誤讀音,并幫助他糾正。
4.檢查自讀情況。
出示生詞和詞組:
晶瑩剔透秋雨瀟瀟虎嘯獅吼趵突泉拎到懸崖洞穴水聲喧騰晝夜不息水藻清清楚楚
濟南大約一畝見方忽()忽()組成占()比吊桶還粗三堆白雪
師:咱們的2號看看上面有沒有你剛才讀錯的生詞。現在,請你領著同學再讀一讀你剛才讀錯的那個詞。
。ㄖ攸c指導讀準:剔趵拎穴晝藻濟)
師:現在,讓我們大聲的讀讀這些生詞一遍。
5.聯系生詞,品析濟南泉水。
師:聯系課文,你能不能從上面某個詞中發現濟南泉水的一些特點?也許從這里我們能找到濟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聲讀課文,邊讀邊想。不理解的詞,。
指名回答。
6.齊讀課文,試著把這些特點讀出來。
7.同學們,我們讀幾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緊,看書,記得幾句背幾句。
第二課時
一.小組學習,討論研究課題。
1.談話激發學習興趣。
師:濟南有泉城的美譽。眾多清冽甘美的泉水,從城市地下涌出,匯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眾多泉水會聚而成。盛水時節,在泉涌密集區,呈現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清泉石上流的綺麗風光。早在宋代,文學家曾鞏就評價道:齊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濟南的泉到底有何絕妙之處,讓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譽。
2.學習策略提示
(1)古人說:開卷有益。解決問題的最好的方法沒過于讀書了。請你邊讀邊畫下你認為重要的語句。
。2)再讀讀你畫下的語句,想想從中可以發現濟南泉水的`那些絕妙之處。
。3)想到了?不會說?沒關系,按老師的提示慢慢說:濟南泉水的絕妙之處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別人是怎么想的嗎?到小組中去,聽聽別人的觀點,也說說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們剛才討論的過程中,那一條最能突顯濟南泉水的絕妙之處。
二.淺處掘深,提升閱讀水平
1.關于七十二泉,要告訴學生,(怎么下達?)(或者在學生匯報時滲透下去)
2.師:同學們剛才都談了自己的想法,老師也來談談自己的觀點。當然我們的觀點實在沒有誰好誰壞。
師:我認為,濟南泉水最絕妙的地方可以歸結為八個字:數量眾多、各具特色。因為濟南有七十二泉,濟南泉水實際數遠不只這些,歷代濟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變一樣,是泛指數量多的意思。事實上,據說濟南的泉至少超過一百一十個,濟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卻各具風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古人曾以百尺珠簾水面鋪的詩句贊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還粗的清泉,水花四濺,噴射數尺,壯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噴出三尺雪。最能反映這個特點的還得看第一小節。
。1)精講第一自然節,體會的特點
指名讀。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濟南的泉各具特色。
出示:這些泉有的秋雨瀟瀟
指導朗讀,練習用有的有的說話。
三.總結。
四.名篇指徑,課內向課外延伸。
出示老舍名作:《濟南的秋天》《濟南的冬天》。
每小組發一份材料,由組長讀,其他同學仔細聽。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古詩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