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必備【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牢記所有公式。
2、通過復習,發現學生以前知識中的問題,及時改正。
3、通過復習,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形成知識網絡。
重點難點:
通過復習發現學生以前知識中的問題,及時幫助學生糾正,加深記憶教學目標
一、復習公式。
師:想一想你都學習過哪些運算定律和性質?
1、加法交換律:a+b=b+a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a+b)+c=a+(b+c)
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
3、乘法交換律:a×b=b×a
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4。乘法結合律:(a×b)×c=a×(b×c)或a×b×c=a×(b×c)
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不變,這叫做和乘法結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用:a×c+a×b=(a+b)×c或a×c—b×c=(a—b)×c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6。減法不變性質: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等于第一個數減去后兩個數的和。 a—b—c=a—(b+c)
7。商不變性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數(零除外),商不變。a÷b=(a×c)÷(b×c)=(a÷c)÷(b÷c)(c≠0)(b≠0)
8。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差,等于先減去第一個數,再加上第二數,即:a—(b—c)=a—b+c
9。某個數先減去第一個數,再加上第二個數,等于某數減去這兩個數的差:a—b+c=a—(b—c)
二、總結
這些定律和性質,大都可以推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推廣到多個數相加。
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推廣到多個數相乘。
乘法分配律:推廣到幾個數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個數。
請同學們再記一下公式。
三、解題思路。
公式記熟了,遇到簡算題,選擇合適的方法是關鍵。(板書:方法是關鍵)
一般來說,連加算式中,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連乘算式中;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津;在除法算式中,應用商不變性質;連減或加減混合算式中,應用減法的性質。
四、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簡算各題是否正確。
。1)99×4.4(2)45÷2、5
=(100+1)×4.4 =(45×4)×(2、5×4)
=100×4.4+1×4.4 =180×10
=440+4.4 =1800
=444.4
(3)25×(0.4×9)
=25×0.4+25×9
=10+225
=235
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1)13÷2、5(2)3、2×12、5×25
(3)(44×4)×25(4)999×9
教學反思:
這堂課我設計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放手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相互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全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只是輔助性的導,包括后面例題的教學都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本堂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發。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探索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掌握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為什么要對齊,被減數減小數需要補0的計算方法,應用小數的性質可將計算結果簡化(去0)。
教具準備:課件,作業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
(1)385+48=()(說說方法)。
。2)0.79的計數單位是(),“9”在()位上,表示9個();0.4的計數單位是(),“4”在()位上,表示4個()。
(3)小數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板書:小數加減法)
3、情景: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請看大屏。(課件顯示買東西的情景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三、學習小數的加法、減法
1、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減法
、賱偛磐瑢W們提的問題我們選一題來計算一下,課件顯示:一雙運動鞋的.價格是38.5元,一根跳繩的價格是4.8元,這兩樣東西一共多少錢?(生說師板書:38.5+4.8=)
、谶@就是小數加法。該得幾呢?請每個同學拿出一張紙來試著列豎式算算看。(生獨自演算,請一生板演豎式,教師巡視。)
③交流。像這樣一位對著一位加你們感覺陌生嗎?(引導與整數加減法比較異同)哪兒一樣?哪兒不一樣?
④同學們真是善于帶著聯系的眼光看問題,發現了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系。(板書:從低位算起。)小數加減法除了上面的的情況以外,還會有哪些不同的新情況呢?
2、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
、賻熒献鲌髷担赫埬阏f出你想的數寫在紙上(師板書一個如:0.79)老師也想了一個數(如:0.4),這兩個數你想加還是相減?(預設板書:0.79-0.4=一起讀一讀)請一名學生試板演,其他學生在紙上筆算,可也交流。適當用展臺展示學生的作業紙。
、谝龑W生總結。板書: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對齊)強調“相同”。為什么要相同數位對齊?“計數單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板書:計數單位)可讓學生講道理、舉例子,教師用小棒演示。
③用相同的教學法探索。如:1.3-0.47= 3.76+1.24=(學生板書,適當用展臺展示學生的作業紙。)
設計目的:A、數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后再進行計算;(根據什么?)B、得數中小數部分末尾有“0”時,一般要去掉“0”,化簡。(板書:添“0”、去“0”。)
3、總結計算小數加減法應注意什么(課件)
4、游戲強化“小數點對齊”
、匍_卡車:5.23+0.7=(課件演示)
、陂_卡車:12+0.43=(課件演示)
③比一比(讀題,說結果)3.33+0.02= 3.33+0.2= 3.33+2=(課件呈現)
這三道題挺像的,都有3和2,怎么結果不一樣呢?(隨著學生回答,2和對應的3變成紅色),CAI呈現豎式,難怪結果不一樣。同樣都是2,但2所在的數位不同。
三、鞏固
1、錯例辨析。
2、計算并驗算(課件出示P97“做一做”第1題,由學生任選1題即可)
方法;
、僬n件出示,學生選題。
、谝簧鍟w練習,提示驗算方法。
、塾喺逖莸挠嬎氵^程,學生互相檢查。
3、P97“做一做”第2題第二問。(與開頭照應)
四、總結
今天學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小數點對齊;從最低位算起。添“0”;去“0”。
。ㄏ嗤瑪滴粚R)(以下為預設)
38.5+4.8=43.3(元)0.79-0.4=0.39 1.3-0.47=0.83 3.76+1.24=5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2.使學生初步了解小數性質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判斷能力。
教學重、難點:小數的性質實質上是說明小數在什么情況下是相等的,它是小數運算的基礎,因此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是教學重點。應用小數的性質把一個數化簡或需要在小數末尾添0時,學生容易出錯,這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創設情境
我們已經理解了小數的意義,當你們在商場中看到每件商品的標簽這樣寫,你知道這是多少錢嗎?為什么可以這樣寫呢?
二、學習新課
今天繼續研究小數的性質。(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1.理解小數的性質。
(1)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啟發提問:
、0.1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1個十分之一米,1分米)
、0.10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10個百分之一米,10厘米)
、0.100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100個千分之一米,是100毫米)
、苡^察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它們的長度怎樣?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它們的長度是一樣的)可以得出:
[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板書)]
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這3個小數。
①小數的末尾有什么變化?
、谛档拇笮∮惺裁醋兓
、勰隳艿贸鍪裁唇Y論?
引導學生討論后歸納出: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2)例2比較0.30和0.3的大小。
出示投影片:
啟發提問:
①0.30表示幾個幾分之一?左圖應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來表示?
、蹆蓚圖形所占面積大小怎樣?(移動投影片,學生易看出0.30=0.3)
、転槭裁催@兩個數相等?
啟發學生歸納出:在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引導學生歸納、概括。
通過對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兩個結論歸納成為一句話嗎?
啟發學生概括出: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教師板書)
理解小數性質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要在小數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數中間的0不能去掉)。
(4)加深理解概念。
提問:
、偃绻谡麛5后面添上一個“0”或者在50的后面去掉一個“0”,原數大小變了嗎?發生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
通過討論使學生懂得:在整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這個數就擴大10倍......:去掉一個“0”就縮小10倍......因為數字所在的數位發生了變化,所以原數大小也就變了。
、谌绻0.6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后面添上一個“0”,原數大小發生變化了嗎?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同樣通過學生實踐,討論后明確:在小數點后面點上“0”,小數中的數字所在的數位發生了變化,所以小數大小才發生了變化。因此,只有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才能使小數的大小不變。
2.小數性質的應用。(板書:將課題補充完整)
我們學習了小數的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1)教學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啟發學生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得出:
0.70=0.7105.0900=105.09
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把整數改寫成小數的形式。
例如2.5元可改寫成2.50元。3元改寫成3.00元。
(2)教學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學生獨立改寫,集體訂正。
0.2=0.20xx.08=4.0803=3.000
反饋:第92頁“做一做”。
3.小結。
啟發性提問:
(1)什么叫小數的性質?
(2)學習了小數的性質怎樣應用?
(3)運用小數性質時應注意什么?
三、鞏固反饋
1.做練習二十一第1題,第2題。
2.判斷下面幾種說法對不對?
(1)在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在小數點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4)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它的計數單位就發生了變化。()
四、作業
練習二十一第3-6題。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比大小教材P9~1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以及將幾個小數按順序排列,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2.技能目標 :使學生在比較大小的過程中發展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感知數 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以及將幾個小數按順序排列,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難點:掌握比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確比較它們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填一填。
50分米=( )米 960克=( )千克 45厘 米=( )米
1米8分米=( )米 4千克600克=( )千克
2.讀出下面的小數。
0.68 0.85 0.001 0.10 0.15 0.01 3.45 1.457
教師談話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 習與小數有關的知識。
教師板題:比大小
二、自主探究。
1.現在老師帶大家到跳高場地去看看,出示教材9頁例題。
跳高成績
姓名 成績/米
王紅 0.69
李娜 0.8
教師:這兩名同學的'成績都是小數,它們有什么特點?
學生:都是小于1的小數。
教師:你能說出這兩名同學的名次嗎?為什么?
2.多種方法嘗試解決。(小組活動。)
學生:李娜第一, 王紅第二,因為0.69是6分米9厘米,0.8米是8分米,所以0.8﹥0.69。
學生:李娜第一,王紅第二,因為0.69是69個0.01,0.8米是80個0.01,所以0.8﹥0.69。
由圖可知:0.8﹥0.69。
3 .現在老師帶大家到跳遠場地看看出示教材9 頁例題。
跳遠成績
姓名 成績/米
鄭強 2.9 7
李明 3.13
張華[來源:學科網] 3.08
教師:能給這三名同學排出名次嗎?怎么排?為什么?
學生:(小組活動,匯報結果。)3.13﹥3.08﹥2.97。
教 師小結:比較大小時,先比較整數部分,再比較小數部分。
教師:通過剛才比較小數的大小,你都掌握了什么比較方法?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生同歸納:
1.先比較整數部分 ,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也相同,就看百分位……
2.把幾個數按順序排列,首先比較它們的大小,然后按要求依次排列起來。中間用“﹥”號或“﹤”號連接起來。
四 、作業設計。
1.出示課件習題。
2.教材第10頁練一練的3、4題。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小數的意義(第2-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
稱及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
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小數
(事先布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價格用到小數外,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
結合樹上的例子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在每個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意義的興趣。
二、小數的意義
1、自學小數的意義(看書第3頁)
2、小組交流
3、匯報:出示正方形,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
用小數表示是0.1;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01。
4、以1米為例結合具體的數量理解小數
把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把這條線段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5、歸納小數的.意義
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三、小數部分的數位及讀寫:
1、小數部分的數位及數位間的進率
先復習整數部分的數位,再介紹小數部分的數位,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
第一位是十分位;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數是千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計數器的各位上撥3個珠子,說一說各表示多少,體會數位間的進率。
2、小數的讀寫
讓學生試讀,注意提醒學生小數部分的讀法與整數部分不同。
3、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對照計數器寫出小數,并讀一讀,說出各數位上的數表示什么。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四、數學游戲:通過數和形的對應,加深對各數位間關系的理解。
五、作業:
第5頁1-4
[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
千百十個十百千
位位位位·分分分數位
位位位
整數部分小數點小數部分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平均數和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體會平均數和條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2、能根據已知條件求平均數,根據相關數據繪制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繪圖能力。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想像的能力。
重點難點:
1、平均數的意義和應用。
2、繪制條形統計圖。
3、根據統計圖進行分析。
教學指導:
1、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主動地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簡單平均數、復式統計表、橫向單式條形統計圖、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等知識,這些知識是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基礎。教師要很好地在復習已有知識,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把握好教學的起點。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理解平均數和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利用平均數知識和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這樣就把數據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同時,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自主繪制統計圖,與同伴交流發現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區別與聯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創新意識。教師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還可以根據本地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
2、注意培養學生進一步認識平均數和統計圖,認識統計的作用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會利用統計結果進行合理的判斷、預測和決策,能初步理解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要注意結合實際情境,使學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為什么要運用復式條形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能比較數的大小。
2、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將某些數據單位改寫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3、培養同學們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究較大數據單位改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師:讓大家通過網絡收集一些數據,在這些數據中,有的數據后面有“萬”,有的“億”,為什么要這樣表示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
2、出示中國地圖。
3、提問:我國的陸地面積約是多少平方千米嗎?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師:你還知道我國哪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請說一說。
出示四個數據
。1)黑龍江省土地面積約450000平方千米。
(2)江蘇省土地面積約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面積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區土地面積約1220000平方千米。
請同學們在地圖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結合實際背景,體會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1、師:大家在讀寫這些數的時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較分析一下課前我們收集的資料上的數據的特點,如果為了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么進行改寫。
三、探究改寫方法。
1、師:你知道這些數據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嗎?
它們是以“一”為單位,一般以“一”為單位是不寫計數單位的,怎么把這些單位是“一”的數進行改寫呢?
2、分小組討論,探究改寫方法。
3、觀察這些數據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萬;450000=45萬
1660000=166萬;100000=10萬
1220000=122萬;10000000000=100億
300000000=3億
師:為什么同樣的數據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較大小。
1、讓學生思考一下,萬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是怎么比較的,并在小組內交流。
2、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語言表達出來,并集體交流。
五、試一試。
1、讀出下面各數,并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讓學生說說排列的方法。
2、將下面各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讓學生說說改寫的方法,然后獨立完成。
3、將下面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
讓學生說說改寫的方法,然后獨立完成。
六、練一練。
1、開發大西部。
練習本題時,可以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數據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2、海洋資源。
在練習時,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3、把下圖中的點按數的大小從小到大連接起來。
對于不同的數據比較,學生可以先統一寫法,再比較;也可以直接進行比較,對于學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板書設計:
9600000=960萬;450000=45萬
1660000=166萬;100000=10萬
1220000=122萬;10000000000=100億
300000000=3億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一)能正確地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
。ǘ┠馨颜f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ㄈ┡囵B學生比較、分析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億以內的數位順序。
教學難點:
大數的改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在下面○里填上>、<或=,再說一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999○1010;601○564;687○678
提問
1、第一組兩個數你是怎樣比較的?
(三位數與四位數比,四位數一定比三位數大,因為三位數比一千小,四位數大于或等于一千。)
2、第二、三組數都是三位數,你是怎樣比較的?
。▋蓚三位數比較,百位上數大的那個數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學過萬以內數的比較大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是億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1、出示例題。
提問
①五個數各是幾位數?
、诹粩滴皇鞘裁次唬科呶粩滴皇鞘裁次?
960萬和166萬,誰大誰小?
9600000>1660000。(板書)
、龠@兩個數各是幾位數?
、谶@兩個數都是七位數,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怎樣比較大小呢?先比較哪位上的數?
、蹆蓚數左起第一位百萬位上分別是9和1,
由此來看,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較。
、弁瑢W們推想一下,七位數與六位數比較呢?八位數與七位數比較呢?那么如果兩個數的位數不同,怎樣比較大小呢?
。ㄈ绻麅蓚數的位數不同,位數多的那個數大,七位數比六位數大,八位數比七位數大。)
出示第二組數:1220000,450000。
提問:誰大誰小?
啟發學生逐步總結出完整的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提問
、俦容^兩個數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位數不同怎么比?
、谌绻粩迪嗤趺幢龋肯纫獜哪囊晃槐龋咳绻笃鸬谝晃簧系臄迪嗤趺幢饶?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關于比較兩數大小方法的結語,舉例說明。
教師說明:“位數”是指一個數用幾個數字寫出來的(最左端的數字不能是0),有幾個數字就是幾位數。如99864是五位數,101010是六位數!白笃鸬谝晃弧笔菙滴唬瑪滴皇侵敢粋數中的數字所占的位置。如99864左起第一位是“9”,“9”是在萬位上,101010左起第一位是“1”,“1”在十萬位上。“數位”與“位數”是不一樣的。
練一練
。1)比較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說說是怎么比的?
70080○70101;98965○100000
。2)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下面各數。
404004004004400050004
指導學生做第(2)題時,先比較位數的多少,再把位數相同的幾個數進行比較,也可以把這四個數排成一豎行,相同數位對齊。如
可以看出:400400,40400最小。再把它們從小到大編成序號,按序號進行排列:40400<4400<50004<400400就不容易錯。
2、教學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出示50000,讓學生讀數。
教師指出:這是一個整萬的數。像這樣整萬的數,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比較簡便。
提問:萬位在右起第幾位?整萬的數萬位后面有幾個0?
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只要把后面的四個0去掉,加上一個萬字就行了。例如50000寫成5萬,或50000=5萬。又如1800000寫成180萬,或1800000=180萬。
練一練把下面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250000
。2)3200000
。3)1994年我國共生產自行車40450000輛。
其中第(3)題強調單位名稱,即4045萬輛。
。ㄈ╈柟谭答
1、總結性提問
。1)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2)怎樣比較兩個整數的大?
。3)怎樣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2、發展性練習。
指導學生做10頁2、3題。
第3題指導性提問
(哪個數最小,哪個數,用什么方法比較的?)
3、課后練習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億以內數的讀寫方法以后,學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雖然內容不十分集中,但與過去學過的舊知識聯系緊密。因此,教學過程的設計,采用幫助學生回憶有關的舊知識,引導學生探索出新方法。
本節課分三個層次,分兩段提出課題。
第一層次是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由復習萬以內數比較大小,引伸到比較億以內兩個整數的大小。分成位數不同和位數相同的兩種情況,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兩個整數大小的方法。
第二個層次是學習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第三個層次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訓練強化所學新知識,并適時引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教學中采用邊講邊練的形式,對課本中的練習進行適當地指導。
板書設計:
比較數的大小和數的改寫
比較方法: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起。
位數多的數比較大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借助分數與小數的聯系來理解小數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2.培養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思考的過程。
教學重點及難點:
1.使學生通過分數與小數的聯系從而理解小數的意義。
2.使學生明確小數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并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用具準備:
教學平臺、多媒體課件、米尺。
教學過程設計:
一、設疑引入
1.我們已經認識了生活中的小數,你還想知道有關小數的哪些知識?
。ń處熆梢愿鶕䦟W生的回答,有選擇的進行板書:小數的意義,產生,與整數、分數的關系等)
小數有很多的奧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小數的.意義。
2.復習舊知。
在研究小數的意義之前,我們必須要把它的好朋友分數理解透徹,你們能接受挑戰嗎?
。1)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
說一說每個分數表示的意義。
。2)比較大小
。3)加減運算
【通過復習分數的有關知識,為學習小數的意義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起到鋪墊新知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1.認識一位小數。
(1)教師出示一把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
。1分米米或0.1米)
0.1米是由哪個分數得來的?
3分米是多少米?寫成小數是多少呢?(米0.3米)
7分米呢?(米0.7米)
(2)請同學們觀察這一組數,你發現什么?
教師引導:小數點后面有幾位數?0.1、0.3分別是由那兩個分數得來的?這兩個分數的分母是多少?它們的計數單位是多少?
(3)獨立完成并校對。
【借助學生熟悉的米尺引入分數與小數的聯系,從而使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產生,再抽象到數射線上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認識兩位小數。
。1)把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你能運用學習一位小數的方法、自己研究出新的小數嗎?
教師出示媒體:
、賹W生自主研究,教師參與到學生的研究中。
、趯W生匯報研究的成果:
(2)師:你發現了什么?(這是二位小數、計數單位是0.01、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二位小數……)
(3)教師小結。
3.認識三位小數。
師;你能繼續研究出其他的小數嗎?
教師出示媒體:
學生自主研究后匯報交流: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三位小數,計數單位是0.001………
4.抽象概括小數的意義。
討論:1.小數是由分母是多少的分數寫成的?
2.小數的計數單位有哪些?
3.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歸納: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0.1,0.01,0.001,…都是小數的計數單位,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通過讓學生自主研究兩位小數和三位小數,再抽象概括出小數的意義,不僅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
分別用分數和小數表示涂色部分。
2.寫出相應的分數或小數。
3.比較大小。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分數與小數的聯系,以及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平行線間的距離;理解平 行線間的距離都是相等 的。
過程與方法:
由情境引入,通 過動手量、同桌討論,初步體會到能用直尺量出兩條平行 線 間的距離,得出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都是相等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節 儉意識,從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用工具度量平行線間的距離,知道平行線之間的距離都是相等的。
教學難點:
能利用“平行線之間的距離都是相等的”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舉例說說生活中看到的平行現象。
2.創設情境引新。
這是兩根互相平行的水管,由 于工程需要,現在要用一根水管把它們接通。這是設計草圖,你認為選用哪根水管最節省材料。
二、新授
1.打 開書第5 7頁第3題。
1)量一量所給平行線之間線段的長度,并填寫。
2)比一比,哪條線段最短?
同桌交流: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在兩條平行線之間,垂直于兩條平行線的線段最短,我們把這條線段 的長叫做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選用 哪根水管最節省材料?為什么?
2.兩條平行線之間有多少條這樣的垂線段呢?
試著在57頁的 草圖上先畫一畫垂線段再量一量,你有什么新發現?
小結:平行線之間的距離都是相等的,這個距離就是平行線間的寬。
三、練習
1.判斷(對的畫“√” 錯的畫“×”)
、倨叫芯之間的距離就是連接兩條平行線的線段的長。( )
(連接兩條平行 線的線段有兩種情況垂直和不垂直)
、趦蓷l平行線之間可以畫無數條互相平行的垂線段。 ( )
2.畫出下列平行線之間的垂線段,并量出其長度。
3.火眼金睛:下圖中的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嗎?
用工具檢驗
四、拓寬
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過馬路最短的路線
2.作業本復原
五、課堂總結
找一找課前你所找的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經歷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探索過程,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掌握運算順序,會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并會列綜合算式解決有關的現實問題。
2、體會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3、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體會小括號的作用,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解決現實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在下面算式中先添上運算符號+、-,再說說運算順序,并算一算。
10 4 2
指名口答,并讓學生說說算式中只有加、減的運算順序。追問:如果算式中只有乘、除呢?
2、在下面算式中先添上運算符號+、÷,再說說運算順序,并算一算。
10 4 2
讓學生說說既有加法或減法又有乘法或除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題。
。1)導人。
談話:周末,小紅帶了50元錢來到文具商店。(出示例題圖)從圖上你可以搜集到哪些信息?(筆記本每本5元,書包每個20元,水彩筆每盒18元,釘書機每個 12元,鋼筆每枝8元)小紅買一個書包花了20元,還剩下一些錢,她還想買些筆記本,可不知道這些錢還能買幾本筆記本,你能幫她算一算嗎?先列分步算式計算,再列綜合算式。
。2)嘗試。
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3)交流。
①指名說分步算式,教師板書:
50-20=30(元)
30÷5=6(本)
、谔釂枺好坎剿闶角蟪龅氖鞘裁?這道題先進行什么計算,再進行什么計算?
、圩寣W生匯報自己列出的綜合算式和產生的疑問。板書:
50-20÷5
④提問:算式50—20÷5中有除法有減法,按照我們學過的運算順序的規定,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題目要求我們先減后除,而列出的算式卻是先除后減,這樣列綜合算式行不行?你知道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講述:遇到這種情況,也就是要改變規定的運算順序,就要請小括號來幫忙,因為數學上還有個規定:括號內的要先算。
、萏釂枺哼@個綜合算式應該怎么改?
根據學生回答相應完成板書:
。50-20)÷5
提問:在這個算式中,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完成計算,其他學生做在書上。
⑥提問:小括號有什么作用?
小結: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如果需要改變原先規定的運算順序,可以請小括號來幫忙。
2、教學“試一試”。
18×(36+24) 95-(74-50)
。1)學生獨立試做,指定兩人板演。
。2)評講:先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再說說計算結果。
。3)提問:這兩道題如果沒有小括號,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了小括號呢?
。4)講述: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第1題的小括號改變了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第2題的小括號改變了從左往右算的順序。
3、歸納。
提問:通過剛才幾題的練習,你發現了什么?小括號有什么作用?一個算式中帶有小括號應該怎樣計算?(板書:算式中有括號,應先算括號里面的)
三、鞏固深化,綜合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讓學生先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再獨立解答,指定四人板演。
。2)在班內共同訂正后提問:在計算有小括號的算式時要注意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3題。
。1)提問:每組中的兩題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
(2)指定學生板演,每人計算一組題。
。3)全班共同訂正。
。4)說說為什么計算結果會不同?
3、說一說按照計算要求,下面的算式中要不要加括號,怎樣加括號。
。1)70-30+15 先算加后算減
。2)36+30÷6 先算加后算除
。3)54-4×8 先算乘后算減
(4)24÷3×5 先算乘后算除
指名回答。
四、全課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嗎?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材分析:教材以學生的家庭生活為背景,采用對比的方式呈現一家人不同的計算思路,通過對比,使學生看出三種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從而使學生學會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學情分析:本節知識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混合運算、認識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掌握了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教學目標:
(1)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針對題目選擇合理正確的方法計算。
。2)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習慣。
。3)培養學生遷移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展示臺、計算器。
教法、學法:教師以指導學生預習,組織探究活動,設疑解難為主;學生以自主嘗試、合作探究學習為主。(先試后導,先練后講)
預習導航:1、關于課本100頁的三道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2、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需要注意什么?
3、你還有什么疑問?
教學過程:
一、小組釋疑
小組內交流預習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在小組內交流預習內容,可以使學生預習到的知識得到互補,解決部分疑問。之后再在課堂上提出小組內沒有解決的疑問,教師根據學生的疑問對教學內容適當調整,以達到課堂效率的最優化!
二、嘗試練習
1、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坐過輕軌嗎?五一假期,小明和爸爸媽媽就是從廣州坐輕軌去珠海玩,其中經過的站點有順德站、小欖站、中山站,南朗站和終點站珠海北,下面是各站點之間的距離
路段里程/千米
廣州南—順德16.3
順德—小欖36.7
小欖—中山30.6
中山—南朗16.2
南朗—珠海北16.4
總里程116.2
小明:“媽媽,我們到小欖了!眿寢專骸笆前,還有多少千米我們就到珠海北了呢?”
師:從資料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請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師:小明媽媽的問題你會解答嗎?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算式)
生1:30.6+16.2+16.4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2:116.2-16.3-36.7
生3:116.2-(16.3+36.7)
2、嘗試練習
師:請大家嘗試在練習本上計算。(請三位同學出來板演)
師: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30.6+16.2+16.4從左到右依次計算(用計算器驗算)
116.2-16.3-36.7從左到右依次計算(驗算)
116.2-(16.3+36.7)先算括號里第1第2賽段路程和(驗算)
師:同學們做出了三種解題思路,誰能比較這三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嗎?請小組內相互討論:
小結:求還有多少千米到達珠海北,可以直接把沒走的幾個路段路程相加,也可以根據總里程多少千米減去已經行駛過的2個路段段的千米數,減的時候可以依次減,也可以求出行駛過的千米數的.和來一次減。
【設計意圖:因為有了課前的預習,所以就以學生自主嘗試,合作探究為主,然后出現問題再解決問題!
三、合作提煉
師:同學們能用一句話小結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嗎?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一個式子里,只有加減法,要從左到右依次計算,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設計意圖:通過在小組內討論,總結歸納小數混合運算的順序!
四、檢測反饋
1.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
19.72+14.4-9.92 85.7-(15.3-4.8)
40-(2.75+0.86)9.5+4.85-6.13
2.我是裁判長,錯的改正過來。
(1)4.8-1.25+2.75(2)8.75-(2.75+3)
=4.8-4 =6+3
=9 =0.8
3.練習十七第3題
4、練習十七第4題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分層次展開,由淺入深,由點到面,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自己的收獲。體現新課標中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應有不同的發展。]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30.6+16.2+16.4 116.2-16.3-36.7 116.2-(16.3+36.7)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以突出重點,簡潔美觀為主。]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天平游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動手實踐,認真觀察、思考歸納的學習習慣。
學習重點
通過天平游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學習難點
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斷:下列這些是方程嗎:
1.x=10 ( )
2.32+x ( )
3.16+4=20 ( )
二、自學指導。
仔細觀察下列圖片,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1.通過觀察,你有什么發現?先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課本左邊主題圖 )
提示:
(1)現在的天平處于什么狀態?_______,說明兩盤的質量_______。
。2)從左往右觀察每組兩幅圖片,天平的左右兩盤有什么變化?天平有什么變化嗎?現在你能把天平的`規律描述出來嗎?換成等式呢?
2.現在再來觀察一組,和上面的 一組有什么不同嗎?(課本右邊主題圖。)
對比上面一組 天平圖片的規律,你能說出這 一組圖片中有什么規律嗎?用一句話來描述等式的規律。
請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對這個規 律進行舉例說明。
三、實踐應用。
利用剛剛學習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這個方程里,未知數x屬于這個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據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你能想到這個方程的不 同解法嗎?試一試吧。
練習鞏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課堂小結。
總結一下,我們這節課學習 了什么內容呢?
1.會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數準確。
五、目標檢測。
1.通過研 究我們明白了:等式兩邊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個數,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結合我們身邊的事例,編一道題,列出方程并解出來。
六、作業布置。
課本P69頁第2題、第5題。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1.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第54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1、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并說出旋轉過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每桌一個學具袋(基本圖形、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歡玩的風車。
請兩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請注意觀察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誰來說說,在風車的運動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決旋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
出示鐘面
在數學里,我把向這個方向旋轉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
逆時針方向。
手勢,比劃。
小結:在剛才的運動方式中,我們可以說,
風車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
或者風車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
會說了嗎?
二、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有的是簡單的圖形通過平移、旋轉得到的。
你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嗎?(想知道嗎?)
那我們今天就進一步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那么我們選一副簡單的圖案,由易到難研究它是通過怎樣的簡單圖形,怎樣旋轉而成的,請仔細觀察。
課件展示
為了便于研究,老師還專門做了一個這樣模型把它粘貼在黑板上。
討論:
小組內相互說一說,剛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狀、大小都不變)
師:從圖形A到圖形B是如何變換的?
是如何旋轉的。(繞點O順時針方向。)
旋轉了多少度?
你是怎樣判斷它旋轉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說一說)
結合圖例,圖中畫出對應邊,標出旋轉角。測量。
這個度數叫做旋轉度數
小結出,圖B可以看作圖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
誰能完整地再說一遍。
強調三要素。
師:從圖形B到圖形C是如何變換的?
圖形A到圖形C呢?
同學們,我們可以說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180°得到圖形C;還有其他的說法嗎?(配合手勢)
逆時針方向
看到這副圖,你還能像這樣說些什么嗎?
師小結,只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度數三者都確定了,旋轉以后的位置才能確定。
三、鞏固練習:
1.轉一轉。(動手操作)
說一說這些三角形是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
四、欣賞,升華。
感受旋轉的美,數學的美。
由什么簡單圖形旋轉而成的?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探究數射線上0.1、0.01、0.001三者之間的關系初步認識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借助計算器進一步學習、探究并歸納、總結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過程、能力與方法】
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發現、總結小數點移動的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小數點移動規律”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維的規律性。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
發現并有條理地歸納小數點移動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小胖到玩具店買玩具,他把一個358.6元的玩具飛機看成35.86元,當他去付錢時,營業員阿姨會對他怎么說?
2.比較358.6和35.86的區別,大小比較。
。〝底窒嗤遗帕许樞蛞粯;小數點位置不同;小數大小不同)
3.引入:可見小數點移動會使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那這種變化到底有什么規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板書課題)
【策略說明:鼓勵學生大敢猜想,使學生對探究規律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學習的心理高潮】
二、感知規律--利用數射線探究
1.初步感知
。1)嘗試證明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什么變化。
師:你怎么證明358.6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原數就縮小了10倍的?
(2)小組討論?煽磿詫Wp30在數射線上找關系。
在數射線上找出0.001、0.01、0.1,找出三個數之間的關系。并根據三個數之間的關系列出以下兩組算式。
0.001×10=0.01
0.01×10=0.1
0.1×10=1
1÷10=0.1
0.1÷10=0.01
0.01÷10=0.001
觀察以上兩組算式中小數點的位置,你發現了什么?(小組合作討論)
【策略說明: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
2.歸納規律
生: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擴大10倍;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縮小10倍。
三、驗證規律--利用計算器探究
1.同桌合作,用數字卡片擺出小數1.41,將1.41分別乘以10、100、1000的結果,然后用計算器驗證。
2.同桌合作,用數字卡片擺出小數1.41,將1.41分別除以10、100、100 0的結果,然后用計算器驗證。
3.學生小結:移動小數點時,如果位數不夠,要用“0”來補足,缺幾個位就補幾個0。
【策略說明:移動時小數位數不夠用0補足是本節課的難點,通過學生用卡片移動時發現位數不夠,引發大家的思考:該怎么辦?通過引導學生實際操作,化抽象為具體,深刻體會位數不夠時要用0補足。通過結合學生典型錯誤,讓學生自己評價,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四、鞏固規律
1.基本練習。
。1)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原來的數就(),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原來的數就()。
(2)下面的數,同50.6比較,發生了什么變化?
5.06 0.506 506 0.0506 5060
。3)1.0 5乘1000得(),就是把1.05的小數點向()邊移動了()位。
2.變式練習。
同桌合作,一人移動小數的小數點,另一人說出發生的變化。
3.拓展練習。
如果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再向右移動兩位,又向右移動三位,則原數大小有什么變化?
4.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學生: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這規律在學習和生活有什么應用?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5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6-24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25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6
【熱門】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15
【推薦】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04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門】02-20
【熱】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16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01-08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