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

    時間:2024-06-14 07:07:4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1

      教學內容:P46、47內容。

      教學目標:通過“數一數”、“量一量”、“稱一稱”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并能結合實際,以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教學重點: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并能結合實際,以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事例培養學生的數感。

      課前準備:計算器;倒計時器。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揭示課題。

      a、談話:同學們,你知道最大的8位數是幾嗎?比它多1的數是幾?(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 0000 0000與1億)

      b、揭示課題:一億到底有有多大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內容。揭示課題:一億有多大

      2、認定目標。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要能從不同角度感受一億的大小,能以具體的實物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二、預習反饋,交流展示

      1、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教師故事引入:日本有一個著名的和尚名叫一休,他絕頂聰明,家喻戶曉。有一年鬧旱災,好幾個月都沒有下雨,一休知道后,非常著急,帶領老百姓開溝引渠,費勁周折才把很遠地方的水引到當地,讓老百姓又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災區的人民非常感激一休,家家戶戶都掛上了一休的畫像,有個大將軍知道后,非常嫉妒。他滿心想懲罰一休,但是又害怕老百姓在背后說閑話,于是就想了一個自認為很好的辦法,他召見一休,對一休說:“你在災區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將軍我每個月獎賞你1億粒大米吧。”剛說完,在場的人都笑了,可是一休卻十分感激大將軍,連連道謝。

      過渡:如果你在場也會嘲笑一休嗎?你覺得1億粒大米是很重還是很輕?

      學生猜想

      談話:我們真的去一粒一粒的數出1億粒米,再去稱一稱嗎?有什么好辦法能巧妙的推算出1億粒大米到底有多重呢?

      學生同桌討論交流:(預設a先數出100粒大米再稱出重量,進行推算;預設b先稱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數,最后乘1億,算出1億粒大米的重量)

      2、明確小組學習任務與要求:

      談話:為了節省時間,課前老師已經稱出了100粒大

      米約重2克,下面請小組長帶著組員核對交流“預習作業”的2-3題。我們要比一比哪一組最會合作?

      3、小組長組織交流“預習作業”中的第2-3題,教師巡視指導。

      三、全班交流,建構模型

      1、全班交流“預習作業”的'第2題:

      師:哪個小組愿意分享一下你們的推算結果?(學生回答完畢后出示)

      2、適時練習,深化認識。

      過渡:我們知道這1億粒大米約重200萬克,這么大的數字我們也想象不出來,如果我們折算一下,你看得就更清楚了!

      點擊出示讓學生進一步感知:

      A、出示:如果每人一天吃大米400克, 200 0000克的大米夠一個人吃多少天?合多少年?(每年按365天計算)

      200 0000 ÷400=5000(天)

      5000÷365≈14(年)

      過渡:14年的是什么概念呢?大家數一數14年后你大學是否畢業了?點擊直觀展示。

      B、過渡:我們現在從日本回到國內,我們知道全中國人口至少13億,如果每人節約1粒米,照這樣計算能節約多少克的米?怎么計算。(13×200 0000= 2600 0000克)

      C、出示一個盛米的口袋:這個口袋是市場上一般用的盛米口袋,(每袋裝米2 5000克)這一億粒米裝在這樣的口袋里,能裝多少袋呢?讓學生猜想后再用計算器計算。展示(口袋、卡車)

      D、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這些節省下來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多少天?大約合多少年呢?(學生計算)

      2600 0000÷400=6 5000(天)

      6 5000÷365≈178(年)

      過渡:知道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學生要愛惜糧食)

      3、全班交流“預習作業”的第3題:

      過渡:大將軍在第一回合沒有撈到便宜,又生一計,故意刁難地說:一休,你就這樣數1、2、3、4、……一直數到1億粒大米,你能答出將用多長的時間嗎?如果你能答出來,我另外獎賞你一大筆錢,否則我就懲罰你!這下可難住了一休,哪個同學愿意出手相助?你打算怎么幫?

      點擊出示活動主題二。

      談話:我們現在就一起來數一數,看看數到10粒,要幾秒中(重復三次求出平均值為9秒)?

      請同學匯報推算的結果。指名學生回答。

      過渡:9千萬秒,這段時間長嗎?這么長的時間用秒作單位我們不容易具體感知,你認為應該采用哪個時間單位更合適呢?(預設學生回答:年)

      怎樣換算成多少年呢?指明學生回答。

      小結:看了這個結果,你有什么感想?

      教師小結:這里我們是按照一天24小時不吃不喝不睡計算的,實際上我們每天只工作八小時,如果這樣的話,要數9年了。

      四、矯正反饋,遷移升華

      1、對比辨別,找尋推算規律。

      2、課堂練習:推算1億枚一元硬幣摞成的高度。

      情境過渡:大將軍兩次刁難都沒有難倒一休,只好給一休又發大米又發獎金,在發獎金時,大將軍又生一計:一休你知道這樣的一億枚硬幣摞在一起一共能有多高嗎?如果你答不出來就請你在我這兒做一年的苦工。

      教師談話:課前大家測量一元硬幣的厚度了嗎?多問幾個學生得出平均值。(10枚一元的硬幣大約是2厘米,那你能用剛才總結的規律快速推算出1億枚硬幣摞起來的高度嗎?下面請同學們趕快行動,再給一休出招。

      指名學生反饋。

      談話:對于這個長度,大家都會感覺到很長,但究竟有多長可能還感受不深。我們把這個單位換算一下,看一看。點擊出示。

      對于換算好的這個數據大家可能還沒有感覺,請看大屏幕。點擊與學校附近的東方海逸豪園樓層、學校操場、珠峰比較。

      2、讀一讀下面的信息,再次感知。

      A、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繞地球的赤道3圈半。(地球赤道有4000 0000米)

      B、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全國每月消耗26億雙一次性筷子,需要樹木200萬棵。

      C、1億張紙疊在一起,約有1 0000米高,比珠穆朗瑪峰(8848米)還要高。

      D、中國移動20xx年6月底的財務公布平均每天凈賺1億元。

      E、新明日報20xx年2月26日電,爆發禽流感的亞洲迄今已殺雞1億多只。

      F、1億滴水大約可以匯成3333升水,能夠裝四輛大型運水車。

      五、評價反思,加油充電

      1、教師追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呢?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研究的方法都是先測量少一些的數量,再進行推算。

      2、布置課后研究作業:

      課外活動:請你自己確定一個關于“1億”的研究主題,進行活動并填表。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2

      教學內容:

      教科書例1及第24頁“做一做”,練習六。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數據的方法,初步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

      2、使學生會進行簡單的數據,能把的數據填人簡單的統計表,并能在條形統計圖中表示出來。

      3、使學生能根據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二)、能力訓練點,培養學生數據的能力和根據統計表、統計圖進行簡單數據分析。

      (三)、德育滲透點

      對學生滲透初步的統計和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感悟人民的卓越智慧,感悟文化的魅力,提高審美意識。

      二、學法引導

      1、通過圖表,使學生初步了解簡單的統計圖表。

      2、引導學生填寫,感知數據的。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表或統計圖回答簡單問題。

      2、教學難點:把不完整的統計表或統計圖補充完整。

      四、教具學具準備

      畫有例1學生分布圖的'掛圖或小黑板1塊、畫有例1統計表框的小黑板1塊、畫有方格的小黑板2塊。

      五、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結合時事,根據當前生活中一些熱點問題的有關數據,引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調查統計一些事物的數目,這些事物的數目通常叫做數據(板書“數據”一詞)。數據往往都是從生活實際中,通過認真的調查核實,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是國家進行進一步統計、匯總,進而制定有關方針政策的原始依據,必須真實。而數據因為直接來自生活,往往比較零亂,沒有次序,顯示不清主次多少。為了把調查結果表示得更清楚明了,就需要對數據進行一定的,今天我們就共同研究一下“簡單的數據”(板書,把課題補充完整)。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學生分布的掛圖或小黑板。

      教師指出這張圖是調查了四年級某班學生居住情況后制成的,通過這張圖,一眼就可看出哪條街,哪道巷有這班學生,很形象,很直觀。

      (通過直觀觀察,使學生初步感知統計表的作用。)

      2、老師進一步引導:每條街,每道巷分別住了多少同學?哪條街,哪道巷住的人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幾個?全班共多少同學?這時如果只看圖,要準確回答以上幾個問題,很不容易。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做能使回答方便?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先逐街、逐巷數出人數。記住

      問題。再進行比較,回答出問題。

      3、教師指出:只看圖不容易進行下一步的研究。我們先數一數各街各巷的同學數,在圖上標注上數字。數出的各街各巷的同學數,就叫做數據。(滲透特點:來自生活實際,是真實的。)

      啟發學生:這些數據真實可信,但是比較零亂。我們能不能想一個辦法把這些數據簡單明了地表示出來,使別人不用再看圖,就能一眼看出各街各巷住了多少學生,全班一共有多少學生呢?(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討論結果可能多種多樣,只

      要有道理,就應加以肯定。從中再選出統計表的。)

      教師:以上各方法實際上都是對數據進行。

      我們先用畫表的方法進行。出示下表(空表框)

      教師指出:第一欄不填寫具體街巷名稱,一般留做合計(一共多少人)第二欄起,逐一寫街巷名。

      5、組織學生根據原始圖填寫,老師先帶領學生填寫兩個街巷的數據,再讓學生在其他街巷對應地方填寫數據。學生填寫書上第23頁的不完整統計表。然后問一共多少人。在合計欄中填寫,形成完整的統計表。指出這樣的表叫統計表。

      6、組織學生根據表回答問題:(投影出示問題)

      (引導學生填寫,使學生感知數據的統計。)

      7、認識條形統計圖。

      有時為更加形象直觀地表示數據的多少,也常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條形統計圖是用長方形來表示數據的。

      出示畫有小方格的小黑板,說明每一格代表一個人,有幾個人,就用幾個小格表示,可以把這幾個小格涂上色。

      老師先在縱向上注明人數0,5,10(單位:人)。再在橫向上標明街巷名稱,標注時相鄰街巷名稱間要空一格,以求容易區別和美觀。然后根據學生口述,老師在相應地方涂色,制成課本第24頁上部的條形統計圖。

      8、看條形統計圖,回答課本第24頁五個問題。

      (直觀觀察簡單統計圖,感知數據的作用,通過圖形,讓學生體會知識美。)

      9、反饋練習:在教師帶領下完成課本第24頁“做一做”。

      教師先出示原題,指導學生弄清題意后,帶領學生完成表示小芳的成績的長方形條。

      問:每一小格代表幾米?小芳的成績是多少米?應該涂幾個小格?確定14個小格怎樣確定較好?(找出15所對應的高度,向下數1格即可,不必從1數。)

      其他同學的成績,要求同學們在書中填空完成。確定一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同桌間互相檢查涂色是否準確。然后組織學生據條形統計圖回答書中問題。

      (由于條形統計圖是新接觸,學生涂色有困難,從學生認知特點出發,教學時教師的引導示范不能太少。練習時,教師要先示范,后放開由學生自己完成。)

      (三)、鞏固發展

      1、練習六第1題。

      教師引導學生分組完成。重點引導:合計欄應該怎樣填寫?

      學生分組完成時,可以互相討論研究。教師巡視時重點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2、練習六第3題。

      提示:先統一單位,并利用此題復習“平均”的含義,為下節課學習“求平均數”做鋪墊。

      (四)、課堂

      引導學生,知道了什么是數據,怎樣數據,還學習了怎樣填寫統計表、統計圖。

      六、布置作業

      1、練習六第2、4題。(要求學生親自去調查各班人數,獨立完成。)

      2、活動性作業: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利用周日時間進行專項公益勞動(如擦玻璃),分別記錄每人擦的塊數,然后把小組擦玻璃的情況制成統計表。要求統計表中能反映出每個人擦的塊數和小組擦的總塊數。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3

      教學內容:

      二期教材四年級第一學期課本P22-23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是對常用的面積單位進行一個梳理,一方面進一步借助學生的低階面積單位的表象累積形成平方千米的表象,另一方面,使學生熟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關系,能夠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學會根據實際需要,選用適當的面積單位,豐富面積單位的量感。

      2、借助問題情景,合作探究平方米與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進一步豐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常用的面積單位的梳理過程,自主建構面積單位的換算方法,初步提高整理歸納能力。

      (三)情感與態度

      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數學的價值。

      重點難點:

      1、豐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掌握常用面積單位間的換算方法。

      2、理解常用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階段

      1、感受平方千米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學校大嗎?我們泗涇鎮大嗎?那么松江區呢?這些區域用我們新學的面積單位km2 來表示,是多少呢?請看大屏幕:(出示)

      我們美麗的校園占地面積約0、03平方千米。

      我們家園——泗涇鎮占地面積約24、2平方千米。

      我們的松江區總面積約604平方千米。

      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有什么感受?你覺得平方千米常用在什么樣的區域?(對比,交流)

      小結:平方千米常用來表示面積大的區域。

      [從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展開,通過“區域大”但表示的“數字小”這一強烈對比,豐富平方千米的量感]

      2、感知常用的小面積單位

      我們還學過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誰能從大到小說出來呢?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讓我們用手勢來比劃一下它們的大小吧!1km2能用手勢來表示嗎?(不能)為什么?(1km2太大)

      板書

      km2 1 m2=100dm2 1 dm2=100cm2 [通過記憶性口答與形象的手勢感知,雙重復習所學面積單位,再現常用面積單位的表象。]

      3、感知練習

      同學們對面積單位的量感不錯,就讓我們打開課本P23頁,完成第三題,比比看,誰填的有快又準

      在下面( )中填入適當的面積單位(課本23頁)。

      一張郵票的面積約9( )

      一張乒乓球臺面約410( )

      一間教室的面積約63( )

      一張軟盤的面積約1( )

      一個排球場占地約162( )

      上海野生動物園占地約2( )

      [ 在前面面積單位的充分感知鋪墊下,通過填寫適當的單位,促使學生將熟悉實物的某個面或某塊區域與面積單位建立起聯系,既診斷學生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又激活他們已有單位面積的量感。]

      二、探究階段

      1、情景設疑:通過剛才的單位填寫,同學們對面積單位的都很熟悉了,接著讓我們來解決前面學習中留下的問題:(出示)如果1 m2可以擠下17人,那么1 km2能不能擠得下整個上海的人?(上海總人口為16737700人)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什么?同桌交流:需要知道1 km2等于多少m2 , 即km2與m2之間的進率,就可以求出1 km2可以擠多少人,最終把問題解決。

      2、合作探究:我們知道1 km2就是邊長為1 km 的正方形的面積,(出示邊長為1 km 的正方形圖形)。

      那么km2與m2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你們能從1 km2的定義來找出它們之間的進率嗎?請小組合作完成。

      (1)組內嘗試解決 ,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解法:(板書)

      1km × 1km = 1 km2

      1000m× 1000m = 1000000

      m2 1km2=1000000m2

      (3)再次交流:通過在1km2定義的關系式中把km轉換成m,我們很容易就找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現在讓我們同桌之間再把這個過程互相交流一下。

      3、問題解決:知道了1km2=1000000m2,那么1 km2能不能擠得下整個上海的人呢?誰來說說看?指名交流。這個結果讓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4、完善面積單位進率:現在我們已經把所學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找到了,請同學們把P22的面積單位的關系填寫完整。(媒體演示課本23頁單位面積的累積過程)

      1 km2=( )m2 1 m2=( )dm2 1 dm2=( )cm2

      [通過問題設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主動去探究km2和m2的進率。為了使學生形成清晰的量感,啟發學生從定義去推理,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深處,從而讓學生在合作的嘗試計算中直觀獲得1 km2=1000000m2 。其實學生以前在學習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間的進率時已經經歷了這樣一個推理過程,在這里學生運用以往的經驗解決今天所學的新問題,體現了知識的遷移。通過平方米和平方千米間關系的探究,對學生進一步理解單位面積的含義和進率的由來,促進學生表象記憶的形成都有好處,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和解決問題的興趣,為以下單位換算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情知背景。]

      三、運用階段

      1、分層練習:(說出思考過程)

      (1)25 m2=( )dm 23 km2=( )m2

      (2)3400 dm2=( )m2 9000000 m2=( )km2 580cm2=( )dm2

      (3)70000000 ㎡ -7k㎡=( ) k㎡

      [ 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積累了一些重量、長度、面積單位換算的經驗,并且會用小數表示單位之間的轉換。這里先安排兩組“從高到低”與“從低到高”的單位轉換練習,就想讓學生通過嘗試找到換算的一般方法:高級單位化成低級單位時乘進率,低級單位聚成高級單位時除以進率。從而在思考方法上予以歸納提升,建構單位換算的基本策略。接著出示帶有不同單位的計算題,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借助學生思考過程的表達,便于檢測學生對方法的理解,發展他們的演繹思維。]

      2、拓展練習(同桌討論)

      判斷下列各題是否正確,錯的請改正。

      (1)一個鉛筆盒表面的寬度約5 c㎡

      (2)教室的面積約30d㎡

      (3) 一個粉筆盒的表面約0、75 c㎡

      (4)上海市的總面積約6341000000k ㎡

      [ 在實際應用中,學生往往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容易混淆,并且在選用面積單位時不善于實際問題的需要。通過判斷糾錯練習,一方面強化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區別,另一方面想從“數”與“量”兩個維度探索修改的方法(修正數據或計量單位),既鞏固了單位面積的大小觀念,又滲透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數的大小變化的思想,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3、生活應用:(小組合作)

      出示:為了擴大我國的綠化面積,人們要在長3km,寬2km的一塊長方形的高原上植樹,如果每平方米栽1棵樹, 運來60萬棵樹苗夠嗎?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算出什么?需要注意什么?寫出你們的解題過程。交流探討并板書解題過程。

      [通過問題解決,再現本節課的重點新知“平方千米與平方米的轉化”,同時讓學生通過層層問題的分析,理清問題解決的思路,拓展思維,感受數學在生活問題解決中的應用價值。]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整理了“從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板書)的面積單位,誰來談談這節課中你的收獲?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4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姐、弟二人的郵票張數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重難點

      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看圖說一說你收集到哪些數學信息?交流。

      2、圖中告訴我們等量關系是什么?

      (姐姐的張數+弟弟的張數=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張?你會畫線段圖嗎?畫一畫。

      4、設誰為X比較簡便?為什么?

      5、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呢?你會列方程解答嗎?

      6、學生匯報。

      7、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樣想?

      4X=180(1個X與3個X合并起來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那姐姐有135張郵票。

      8、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還需要驗證,怎樣驗證?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張的條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畫線段圖,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90+X張郵票。

      90+X+X=18011、通過剛才解決問題,你們有什么收獲?

      活動二:解釋運用:試一試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讀題

      (2)怎樣解方程

      (3)怎樣檢驗?

      練一練

      1、解方程:

      2、嵐嵐幾歲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題意,解方程解答,并檢驗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獨立完成。

      4、(1)書上告訴了我們什么?你能提什么問題?

      (2)怎樣列方程?

      25X-4X=31、5

      (3)怎樣解方程?

      (4)你怎樣驗證?

      板書設計

      郵票的張數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樣想?

      4X=180(1個X與3個X合并起來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那姐姐有135張郵票。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02-13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5

    最新數學教案02-14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02-10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12-31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21

    四年級人教版下冊數學教案02-12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01-08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合集)08-15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通用10-1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字幕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 熟女制服丝袜另类中文字幕 | 天堂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精品 | 日韩少妇熟女一区二区 | 日本a∨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天堂网精品网站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