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化學教案>初中化學教案

    初中化學教案

    時間:2024-06-09 15:29:30 化學教案 我要投稿

    [優秀]初中化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化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秀]初中化學教案

    初中化學教案1

      課題:水

      重點:水對人類的影響及水的組成

      教學設計過程

      本節課按一課時安排。但應在上課前一周給學生布置任務,由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瀏覽相關網站,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實行展示活動,能夠由學生采用自由組合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1.課前任務布置:

      (1)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①從外層空間看地球,看到地球表面絕大部分地區被水覆蓋著,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水球,水資源如此豐富,為什么還要加以規劃和保護?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有浪費水的現象嗎?結合自己的實際,我們生活中克服哪些不良行為,能夠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③在我們周圍,水資源保護的狀況好嗎?你認為哪些行為會使水質受到不良影響?

      ④從當前來看,淡水缺乏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特別是有些地區,干旱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而地球上海水是豐富的,你有什么好設想,使海水得以充分利用?(必須是自己的設想,不一定準確,不必追求科學性,但需從可行性和經濟角度出發)。

      ⑤你認為日常生活中改變人的哪些生活習慣能夠做到節省淡水?舉具體措施或歸納一些節水的小竅門。

      (2)查閱相關網站,從網上獲取相關信息,結合自己的觀點,對這些信息實行加工,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準確的或措施是可實施的。

      (3)2-3人一組(自由組合),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制作成小展板,供課堂交流用。

      2.課前準備工作:

      教師課前能夠將學生收集到的各種素材瀏覽,對觀點(或措施)相近的小組的方案加以整理,有助于討論實行得全面。對有創意、有價值的的設想,不考慮其可行性或嚴謹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教學過程變得活潑。

      3.課堂教學:

      分為兩個階段。

      (1)教師將課題引入后,由學生將學習成果實行展示,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釋疑,此過程大約用時25分鐘。教師可將已收集的資料片當堂播放,加深學生對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理解。

      (2)由教師以實驗為突破口,演示電解水的實驗,根據電解過程中兩極產生氣體的性質檢驗,得出水的元素組成,再根據氣體的體積、,兩種氣體的密度,推導水的組成。

      (完成電解水的實驗使用霍夫曼水電解器,若沒有,可根據教學參考書P89的裝置自行制作,所用試管選用帶刻度的,以便于尋找電解產物量的關系。為增強水的導電水平,實驗前應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但這個點一定事先向學生做交待。避免與初中物理可的相關知識矛盾。)

      4.課后小結:

      對本節知識內容實行小結,簡要介紹建國以來興建的水利工程,將搜集到的圖片、視頻資料做展示,增強對學生實行節約用水的教育。最后將制作精美的展板放于墻報展覽。

      探究活動1.洗衣間內自制節水裝置。

      2.用簡單的易得的材料改造衛生間抽水馬桶,使之節約用水。

      3.廚房內自制凈水裝置。

      4.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撰寫一篇題為《假如地球上沒有水,世界將……》

      要求文體不限,語言流暢,想象豐富,字數為800-1200字。

      課后討論:

      中國的“西部大開發”已經啟動,為了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環保觀點和措施應貫徹于西部開發的始終。請你根據課本知識談談:在西部開發過程中,為避免水被污染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初中化學教案2

      重點難點溶質的質量分數有關計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驟。

      教學方法討論式教學法。

      教學用具儀器:燒杯、玻璃棒、藥匙、天平、量筒。

      藥品:硝酸鉀、水蔗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在相同質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兩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從溶液的有關知識分析糖、水及糖水各是什么量?

      [演示實驗]用A、B兩個燒杯各取50克水,燒杯A中加入5克蔗糖,燒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攪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討論]1、在上述兩種溶液中,溶質、溶劑各是什么?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各為多少克?

      2、兩種溶液哪一種濃一些?哪一種稀一些?為什么

      [引入]濃溶液與稀溶液只是說一定是的溶劑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它不能準確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質的多少,怎么才能確切的表明溶液的組成呢?

      這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

      [板書]溶液組成有幾種表示方法,初中先學習用“溶質的質量分數”表示溶液的組成。

      [板書]一、溶質的質量分數

      定義:溶質的質量與溶液的質量之比。

      定義式:

      溶質的質量分數=

      [討論]這兩種食鹽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各是多少?

      [板書]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

      [投影]例題1 、見課本

      [討論]例題1中的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各為多少克?

      [板書]

      解:溶質的質量分數=

      這瓶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答:這瓶溶液中氯化鉀的質量分數為14% 。

      [討論]

      1、在14%中的100與溶解度概念中的100克的含義是否相同?

      2、在14%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各占多少?

      [引入]溶質的質量分數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而在實際生產中又往往需要把現有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或減小。

      [討論]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或減小?

      [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做實驗,實驗內容如下,用A、B兩個燒杯各取90克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的硝酸鉀溶液,再向A燒杯中加入10克硝酸鉀,向B燒杯中加入10克水,并用玻璃攪拌至全部溶解。

      [討論]

      1、原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多少克?

      2、在原溶液中的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各是多少克?

      3、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鉀(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各是多少克?

      4、上述形成的兩種溶液中的溶質的質量分數各是多少?

      [小結]

      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質質量則溶質和溶液的質量同時增加,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升高;如增加溶劑質量,則溶劑和溶液的質量同時增加,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降低。

      [本課知識小結]

      1、掌握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質或溶劑的質量后,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變化規律。

      第二課時

      重點難點根據溶解度求溶液中溶制裁的質量分數;溶質的質量分數和溶解度相互換算的計算。

      教學方法啟發式。

      教學用品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提問]

      1、什么叫溶解度?溶解度強調哪些方面?

      2、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36克,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其中溶質、溶劑、飽和溶液各多少克?

      3、什么叫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

      [設問]

      溶解度與溶質的質量分數概念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引導學生要件、找出區別和聯系?

      [投影]溶解度與溶質的質量分數概念間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概念

      溶解度

      溶質的質量分數

      條件

      一定溫度

      不定溫

      狀態

      飽和

      可飽和可不飽和

      計算式

      單位

      克

      無

      [引入并板書]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為飽和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

      [投影]例題2(見課本)

      [板書]解例題2

      [投影]例題3

      指導學生分析、討論質量分數計算公式的變形,如何計算溶質、溶液的質量。

      [板書]解例題3

      [提問]如果我們要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儀器和操作呢?

      [板書]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

      儀器:托盤天平、藥匙、量筒、玻璃棒。

      步驟:

      1 、計算

      2 、稱量、量取

    初中化學教案3

      第一節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目的:

      1、在復習四種基本類型的反應以及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基礎上,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種分類方法由于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

      2、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理解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過程:

      (板書)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

      一、化學反應的類型

      (講述)對初中學習的化學反應基本類型回顧一下,具體的類型以及表達式。

      (板書)基本類型反應

      (講述)主要有化合、置換、分解、復分解四種,這種分類的依據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

      (板書)反應類型表達式

      化合反應A+B=AB

      分解反應AB=A+B

      置換反應A+BC=AC+B

      復分解反應AB+CD=AD+CB

      (討論)Fe2O3+3CO=2Fe+3CO2屬于哪種反應類型?

      CuSO4+Fe=Cu+FeSO4從初中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判斷是氧化還原反應嗎?(分析)Fe2O3+3CO=2Fe+3CO2,該反應是由兩種化合物生成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它不屬于四種基本類型的反應中的任何一種。可見,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分類方法只能從形式上劃分,不能反映化學反應的本質,也不能包括所有化學反應。

      通過CuSO4+Fe=Cu+FeSO4的反應說明初中所學的氧化還原反應比較片面,不能真實地反映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板書)二、氧化還原反應

      (分析)1、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在初中化學,我們曾經學習過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反應:

      2

      通過上述反應方程式可以看出,C奪取CuO中的氧變成二氧化碳,而發生氧化反應;CuO失去氧,變成銅單質而發生還原反應。所以一種物質被氧化,同時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就叫氧化還原反應。

      (說明)“氧化”與“還原”盡管表現不同,彼此對立,但它們相伴而生,同時進行,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2、從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設問)請分析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各種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無變化,討論氧化還原反應和元素化合價的升降有什么關系?

      (分析)

      同時介紹一下,用化合價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雙線橋法。

      書寫步驟:1、標出變化了的元素的化合價。

      2、箭頭總是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

      3、箭頭指向同種元素。

      4、升價在上,降價在下。

      從上面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可以看出,CuO中Cu的化合價由+2價變成Cu單質中的0價,Cu的化合價降低了,我們說Cu被還原了;同時H元素化合價升高了,我們說H被氧化了。因此凡是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

      (板書)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反應前后物質化合價發生變化(也是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依據)氧化反應: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為氧化反應。

      還原反應: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為還原反應。

      (學生活動)同理請分析:H2O+C高溫==H2+CO

      Fe+CuSO4=FeSO4+Cu

      (結論)通過Fe和CuSO4的反應可知,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因此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

      (鞏固練習1)分析下列各反應中判斷下列反應哪些是氧化還原反應,哪些是非氧化還原反應?哪個元素被氧化,哪個元素被還原?

      1、CaCO3+2HCl=CaCl2+H2O+CO2↑

      2、2H2O通電==2H2↑+O2↑

      3、NaOH+HCl==NaCl+H2O

      (鞏固練習2)在3Cu2S+22HNO3=6Cu(NO3)2+10NO↑+3H2SO4+8H2O反應中,被氧化的元素是(C)A、CuB、NC、Cu和SD、O和S

      總結:通過化合價變化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關鍵:

      1、正確判斷各反應和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價及其變化。

      2、凡是有化合價升價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3、用雙線橋法表示氧化還原反應的各種關系。

    初中化學教案4

      教學目標

      了解營養素是指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類物質,掌握蛋白質、糖類、油脂和維生素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和比較圖片、查閱資料和討論等活動,學會自主和合作學習的方法。

      通過學習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形成合理安排飲食的意識,增強自我保健和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重點和難點

      重點: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難點:了解營養物質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及營養價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活動一 探究人體營養素包括哪些方面?

      情景導入:提問: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可見食物對人體的重要性。那么我們所吃的食物通常包括哪些呢?

      小組交流:列舉生活中的常見食物和飲品的類別。

      觀察:(多媒體投影)教材p88圖12-1、p91圖12-7、 p92圖12-9、 p93圖12-10。

      小結:人體生命的生存和健康離不開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類物質,通常稱之為人體營養素。

      活動二 學習競賽

      主題:“我”的風采我展示。

      設疑:這些營養素對人體來說,究竟分別有什么其他物質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指導閱讀:(分四大組,分別指定閱讀教材上關于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的內容介紹,結合教師課前布置查閱的有關資料,組內合作,討論并限時完成下面的任務:以第一人稱手法寫一份自我介紹的文段,題目自擬。要求:簡要介紹某類營養素的'基本情況,重點陳述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組際競賽:各組派一名代表上講臺演講。(根據演講的口才、表情及內容質量,由學生評委評分)

      活動三 應用實踐

      辯論:偏食習慣好不好?

      設疑:我了解到我們同學們中有的同學喜歡吃這種食品而不喜歡吃那種食品,即存在所謂的偏食。這種飲食習慣好不好呢?

      (正反方辯論)

      小結:偏食影響身體健康。特別是同學們正處于身體生長旺盛時期,更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偏食。

      閱讀與討論:

      閱讀:p90、 p92“資料”。

      討論:a.有人用甲醛溶液來浸泡水產品并出售,這樣做有什么危害?

      b.為什么吸煙有害健康?

      c.為什么霉變食物絕對不能食用?

      d.運動會上的長、短跑賽進行中,為什么有的同學感到很累?為什么有的同學在賽前服用一些葡萄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麥食品,效果好嗎?

      知識拓展(多媒體播放):

      a.“劣質奶粉”導致“大頭嬰兒”的相關報道。

      b.“毒大米”危害介紹。

      c.吸煙的危害分析。

      活動四 課堂計算競賽

      ①一女運動員可以在60 s秒內跑完400 m,她的最大氧氣吸入量為4 L/min,而肌肉在工作達到極限時,每公斤體重每分鐘需要氧氣約0.2 L,如果該女運動員體重為50 kg ,她將缺少多少氧氣

      ②花生米含糖約24%(質量分數,余同),油脂約39%,蛋白質約26%;小麥含糖約76%,油脂約2%,蛋白質約11%;50 g花生和50 g小麥在體內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課題小結:經過本課題的學習,在基礎知識、學習方法和對化學學科的情感方面,你分別有哪些收獲?

      活動五 課外調查

      我們是一所農村中學,大多數同學家住農村。請在課外做一個調查,對于家中(或親友、鄰居中)發生霉變的食物是如何處理的?這種處理是否科學合理?我們作為現代社會的公民,對此應做哪些工作呢?調查報告于一個月內完成。

      點評:整堂課以四個主題活動展開,層次清楚,意圖明確,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第五個主題更是結合農村的實際,引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研究,讓學生感悟到作為現代社會公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對社會常見的“偏食習慣”采取目前流行的深受大、中學生歡迎的“辯論”形式,而不是“答辯”形式,有其新意。但是課中如何把握,則對學生的課前準備和教師的駕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背景資料

      ①22名小學生吃玉米糊中毒,已有一人遇難

      本報訊(記者 劉振雄 特約記者 龍橋 通訊員 楊興炳)我省鄖西縣一所小學11日突發食物中毒事件。至昨日,22名中毒學生中已有1人遇難,兩人緊急轉院搶救。

      事情發生在鄰近陜西的鄖西縣景陽鄉泥溝中心小學。11日下午5時30分左右,該校五、六年級數十名寄宿學生吃了晚餐的玉米糊后不久,出現嘔吐、惡心、頭暈等癥狀,立即被校方送入當地衛生所搶救。

      昨日上午9時50分,該校五年級女生12周歲的何瑩瑩經搶救無效身亡,12歲的男生孫文林、陳華登被緊急轉送至鄖西縣醫院搶救。

      事發后,十堰市副市長胡仲軍、鄖西縣副縣長張惠莉等趕到事發地指揮搶救,調查原因。據鄖西縣疾病控制中心介紹,初步懷疑系玉米霉變引起,具體原因仍在調查中。

      ②大量服用維生素E有害健康

      據新華社華盛頓11月10日電(記者曲俊雅)維生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大多數人認為補充維生素E可以幫助他們延緩衰老。不過,最新研究發現,服用藥物大量補充維生素E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危害身體健康。

      研究負責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埃德加·米勒博士說,大多數復合維生素片一般含35~40個國際單位維生素E,這對健康也許會有些微小的“益處”。但如果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維生素E,服藥補充毫無必要。堅果、食用油、全谷食物和綠葉蔬菜中都富含維生素E。

      此外,美國心臟學會早已指出,維生素E沒有預防心臟病的作用,而最近研究還表明,維生素E和降膽固醇藥互相沖突。

      ③野生珍稀、特殊功效、“生猛”刺激安全飲食必須革除三種陋習

      據新華社南昌11月10日電(記者馮麗)專家認為,要確保飲食安全首先要革除三種飲食陋習。

      不少人認為物以稀為貴,放著肉厚味美的畜肉不吃,偏吃肉少味寡的蛇、鼠、貓、蟲,以為野生、珍稀的動物更有營養,其實是毫無科學根據的。無論從組織結構、化學組成還是消化利用來看,它們都沒有任何優勢,不少野生動物還極易引發人類疾病。

      我國傳統習慣有一些糟粕和迷信也影響了部分人的飲食喜好。如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推理,相信吃烏龜肉能長壽;從老虎的雄健敏捷,推理出虎骨酒能治跌打損傷;認為動物生殖器可以滋陰壯陽等等,甚至把“馱峰”“熊掌”“蛇肉”“牛鞭”傳得功效神奇,美味無比。這些動物肉不僅保健功效毫無科學依據,即使從味道講也毫不足取。

      “活猴腦”“蛇膽”“烏龜”“活魚”“醉蝦”等,這些近乎野蠻的吃法,不僅傷害人們對動物的愛憐之心,而且極不衛生。

    初中化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蒸餾水與天然水區別,會用簡單的方法區分硬水與軟水。

      (2)觀察和操作凈化水的實驗,通過與同學交流合作,了解凈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過濾、吸附、蒸餾,能把簡單凈化水的方法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3)設計并完成簡單的探究實驗。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和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過對水凈化過程的初步探究,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水污染的了解和對凈化過程的參與,教育學生關心、愛護、珍惜水資源。

      (2)通過學生親自參與水凈化過程的實驗探究,感受化學對生活、對社會的積極意義,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探究欲。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解決簡單的水凈化處理問題。

      【教學難點】

      探究水凈化的一般過程。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為主結合其他形式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設置情景

    導入課題

    設問過渡

    設問過渡

    活動與探究

    教師引導

    學生動手

    制作過濾器

    學生討論

    設問過渡

    活動與探究

    預留問題

    設問過渡

    投影

    設問過渡

    活動與探究

    閱讀探究

    預留問題

    閱讀探究

    教師提問

    投影練習

    設問過渡

    學生討論

    學生思考

    學生深思

    總結教育

    布置作業

    同學們,自然界的水是否都是無色無味,澄清透明呢?展示三杯水樣:井水、河水、污水,請大家看一看。請前面的學生聞一聞自備的玉帶河水,能否嘗一嘗,為什么?

    我們怎樣把這些渾濁的水變得較為純凈呢?這節課,我們共同來探討一下水凈化的一般過程。投影課題。

    同學們,你們家在沒有用上自來水之前,飲用的是河水,還是井水?你們家是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對水進行簡單凈化的?

    教師見機提問:

    這些白色物質是否有凈水作用呢?

    同學們,我們如何把這些沉淀和水分開?請大家舉出日常生活生產中把固體和液體分開的實例。教師先舉例,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實例:用濾布把豆腐漿和豆腐渣分離;用沙層濾水等

    (教師表揚學生,夸獎他們是生活有心人)

    這些分開固體和液體的

    實例,有什么共同點?

    教師傾聽、總結

    實驗室通常用過濾裝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質和水分開。

    教師示范

    投影:操作提示,并進行指導

    同學們比較過濾前后的水,清澈程度如何?山泉水為何總是很澄清?

    教師傾聽

    大家再聞一聞、看一看過濾后的水,和過濾前相比哪些性質基本無變化?

    如何把水中的`顏色、氣味也除掉呢?

    大家參看教材p57~58,用自己準備的材料自制簡易活性炭凈水器

    教師展示制作較好的簡易凈水器,表揚肯定學生。

    請大家看一看,聞一聞濾后的水,和處理前有什么不同?

    借助活性炭凈水器示意圖(課件投影),簡介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掉水中一些溶解性的雜質。如:去色去嗅。

    活性炭凈水器的進水口為何在下面?

    同學們知道我們所用的自來水的水源來自于何處?自來水廠是如何把渾濁的長江水凈化為我們能飲用的自來水呢?

    播放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影片。

    經過上述處理過的水,澄清透明,比較潔凈,是不是純凈物?

    若水量不同,肥皂的量不同,現象又有何不同;用不同硬度的水洗衣服時,產生肥皂泡沫是否相同。

    請同學們回憶日常生活,長時間燒開水的茶壺內壁有什么物質?這些物質如何形成?生活中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一杯是加明礬并過濾后的井水,一杯是純凈水,你能采取什么樣的簡單方法加以區分。

    剛才經過靜置沉淀、過濾、吸附這些操作凈化后的水能否用作醫療上的注射用水?

    在實驗室,我們可以使用裝置(投影蒸餾裝置,并展示實物),采取蒸餾的方法制得凈化程度較高的水蒸餾水。請同學們說出蒸餾凈水的原理,其中包含了水的哪些物態變化。

    通過水的汽化和液化,可以使水得到較高程度的凈化。事實上,得到凈化程度較高的水的方法還有很多,同學們可以上網,查資料等作一下了解。

    同學們,我們要使被污染了的河水,得到初步凈化,要經過哪些操作?

    由此我們看到,若使污染的河水變得更清更藍,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我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水的凈化很復雜,潔凈的水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防止水污染。我們都要為身邊的水資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美好。

    社會調查:請同學們調查,了解當地政府采取了哪些舉措來治理污染的水。

    一位學生用透明的杯子盛接一瓶教室里的飲用純凈水,展示。大家看一看,該學生聞一聞,嘗一嘗。同學們說一說這種潔凈的水的有關物

    理性質。

    學生回答:

    井水、河水……加明礬……

    把明礬加入盛井水的杯中攪拌、靜置,觀察并記錄現象,交流……

    (有白色物質生成)

    閱讀教材p55,回答。(明礬溶于水后形成的白色物質,能夠吸附懸浮于水中的不溶性雜質,使它們從小顆粒變為大顆粒,從水中沉降出來。)

    學生激烈討論……

    學生甲:用漏勺子將煮熟的餃子和湯分開;學生已:用地漏蓋子將固體垃圾和水分開……

    學生思考,歸納。

    回答:都是用一種液體能通過,固體不能通過的物品,把固體和液體分開。

    同桌之間合作,動手制作過濾器,并過濾加明礬靜置后的井水。

    學生回答: 過濾后的水較澄清。當山泉水通過山上的小石塊、沙層時,小石塊、沙層起到了過濾的作用。

    學生回答: 仍有臭味、仍顯黃色。

    動手制作簡易活性炭凈水器,互相評價,取長補短。把過濾后的玉帶河水通過簡易凈水器凈化處理。

    學生回答: 基本無氣味,無顏色。

    課后討論探究,解答。

    學生回答:長江水,東城河水……

    欣賞觀看。看后簡要說出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

    兩位學生分別用硬水(準備的井水),軟水(教室里的純凈水)(用水槽盛裝)加肥皂水洗滌毛巾(水量同,肥皂的量同),其他學生觀察現象有何不同。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p56內容回答。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p54內容,了解硬水有哪些危害。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不能,因為凈化程度不高。

    學生回答:汽化和液化。

    學生集體回答……

    寫調查報告。

    通過熟悉的事物進入課題。

    發揮學生的語言智能。

    借助課件告知目標。

    發揮學生運動智能。

    發揮學生語言智能,

    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遷移到課堂,以建構知識。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展現和發展學生運動、人際關系智能。

    通過親自動手實驗,激發學生興趣

    ,并體現運動智能。

    。通過評價他人制作的簡易凈水器,展現和發展自我認知智能。

    拓展課堂知識,延伸課堂內涵。

    通過影片,讓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比較實用的知識。

    拓展課堂知識,延伸課堂內涵。

    培養學生自學探究能力,

    借助熟悉的生活知識,學生自然得出結論,體現建構知識。

    及時鞏固,加深印象。

    教育學生關心、愛護、珍惜水資源。

    初中化學教案6

      教學目標

      會配平化學方程式 ,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教學過程

      溫故知新

      我能寫出木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我還能寫出木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我發現用 表示化學反應更簡潔明了。

      新知探究

      活動一、寫:化學式、反應條件 等號

      1、木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和化學方程式的相同點是 ,不同點是 ,聯系是 。

      2、我能寫出硫磺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鐵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活動二、配平:最小公倍數 先配氧

      1、配平宏觀上是使化學方程式 ,微觀上是使 。常用配平方法是 ,一般先配 ,注意配平的化學計量數要寫在 。

      2、家用鋁鍋不易生銹,是因為鋁在常溫下和氧氣易生成三氧化二鋁保護膜,反應的`方程式是 。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是 。

      活動三、注明:氣體、沉淀符號

      1、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是。

      2、向澄清石灰水中呼氣,石灰水 ,是因為生成了難溶于水的固體碳酸鈣,我能把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完整 。

      3、把打磨過的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觀察到 ,我能把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完整 。

      達標檢測

      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說明原因并更正。

      1、氧化汞加熱分解 HgO === Hg+ O2

      2、硫在氧氣中燃燒 S + O2 === SO2

      課堂小結

      我知道了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方法是: 。

      作業布置

      書寫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在空氣中加熱汞 2、鎂條在氧氣中燃燒

    初中化學教案7

      教學工具

      多媒體、儀器(試管、藥匙、膠頭滴管)、藥品(碘、高錳酸鉀、水、汽油、酒精、紅墨水)

      教學資源

      PPT課件,動畫

      教學目標

      (1)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的溶劑。

      (2)理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3)認識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穩定性。

      (4)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質、溶劑三者的關系

      難點:從微觀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和講授相結合

      教學過程

      環節一:引入新課

      【引入】每個學生面前都有兩瓶水,一瓶是糖水,另外一瓶是鹽水。

      【投影】展示飲料圖片

      【講述】這些液體其實都是溶液,那到底什么是溶液,溶液又是如何形成的?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溶液的形成》。 【家庭小實驗】課前學生準備好糖水和鹽水。

      由學生的生活經驗設置懸念,引入,學生親身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

      環節二:探究溶液的形成、定義和特征

      【提問】你們的糖水溶液是怎么得到的?

      【提問】在攪拌的過程中,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提問】哦,蔗糖“消失”了,那是不是說蔗糖“不翼而飛”了?

      【提問】你怎么證明蔗糖的存在?

      【提問】非常好,蔗糖既然溶解在水里,那為什么我們肉眼看不到了?

      【過渡】那如何從微觀的角度來理解蔗糖溶解于水的過程呢?

      【動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講述】鹽水的形成過程是類似的,但稍有不同。請大家觀看動畫,來總結一下區別在哪里?

      【動畫】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26頁

      【回答】將糖放入水中,然后用筷子攪拌,就形成了糖水。

      【回答】蔗糖顆粒逐漸減小最后消失。

      【回答】不是的,糖還在水中。

      【回答】我可以喝一口(學生打開瓶蓋,喝了一口糖水),這瓶水是甜的,說明蔗糖還在水里。

      【回答】之所以看不到蔗糖顆粒,是因為它在水中分散開來了。

      【回答】蔗糖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均勻地分散在水中,而氯化鈉以鈉離子和氯離子形式均勻地分散在水中。

      【過渡】我們已經知道了溶液形成的微觀本質,接下來請思考以下問題:

      (1)糖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瓶子里都有什么物質?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

      (2)糖水每一部分的甜度一樣嗎?

      (3)配置好的糖水,外界條件不變時,蔗糖和水能分開嗎?

      【提問】根據以上問題,請討論總結出溶液的概念。

      【板書】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提問】這個定義中的關鍵詞有哪些?

      【講解】從類別上講,溶液是混合物。

      溶液不能從字面上來理解,它不一定是液體,可以是氣體或固體。

      【提問】溶液具有什么樣的特征?

      【講解】均一性: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組成和性質完全相同。

      穩定性:外界條件 (溫度、氣體壓強等)不變時,溶質不會從溶劑中分離出來。

      【提問】溶液由幾部分組成?

      【講解】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

      溶質:被溶解的物質(可以有多種)

      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只能是一種)

      溶液的質量=溶質的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提問】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鈉溶液中,溶質是什么?溶劑是什么?

      環節三:探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過渡】除了水以外,汽油、酒精也可以做溶劑。

      【演示實驗】高錳酸鉀和碘分別溶于在水和汽油中

      【提問】根據以上實驗,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討論,總結】

      1、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中溶解性不同。

      2、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性也不同。

      環節四:探究乙醇是否溶于水

      【過渡】以上接觸的溶液,溶質幾乎都是固體,那溶質可以為液體或者氣體嗎?

      【演示實驗】乙醇溶解在水中

      【提問】乙醇溶液中,溶質是乙醇,是液體。請舉出溶質為氣體的溶液。

      【回答】稀鹽酸,溶質是氣體氯化氫。

      環節五: 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確定

      【過渡】對于溶液,我們如何確認誰是溶質,誰是溶劑呢?

      【講解】1、根據物質狀態確定

      2、根據溶液名稱確定

      溶液的名稱一般是“溶質的+溶劑+溶液”,如碘的酒精溶液;若溶劑是水,溶劑的名稱可以省略,如蔗糖溶液。

      【作業】家庭小實驗—清洗餐具 回答,略。 讓學生體會學習溶液的現實意義。

      為下節課講解乳化現象做準備。

    初中化學教案8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 認識化學研究的社會作用;

      2. 介紹和了解化學的應用;

      能力目標:

      1. 能夠初步了解觀察實驗的方法;

      2. 初步掌握資料的查找與積累

      情感目標:

      1. 感受到化學對人類文明和研究的推動作用

      2. 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責任感

      重點和難點:

      3 個實驗的現象及相關問題

      教學內容:

      導言:化學的發展關系著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 1 )在古代:青銅器的制造、鐵和銅的'冶煉與應用、火藥的發明、瓷器的燒制舉世聞名;

      ( 2 )在近代: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新原料和動力、為農業提供了農藥和化肥、為醫學提供了藥物保障;

      ( 3 )在現代:為人體健康、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節能與清潔能源的開發等提供幫助;

      一.化學幫助我們正確認識物質

      1 .實驗 1 :碳酸氫銨受熱分解

      現象:碳酸氫銨是白色小顆粒,受熱后固體減少,聞到一股刺激性氣味,在玻璃壁上出現小水珠,生成的氣體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

      加熱

      文字表達式:碳酸氫銨( NH 4 HCO 3 ) ——→ 水 ( H 2 O ) + 二氧化碳( CO 2 ) + 氨氣( NH 3 )

      結論及啟示:碳酸氫銨受熱易分解,故保存時要注意密封,陰涼

      2 .知識介紹:

      ( 1 )正確使用煤氣爐具;保持通風狀態,若發現漏氣,則應該先打開門窗,不能有火星

      ( 2 )用鐵鍋燒菜;增加食物中的含鐵量,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

      ( 3 )吸煙有害健康;尼古丁(煙堿)導致成癮,焦油導致肺癌等,一氧化碳是有毒氣體

      ( 4 )安全使用農藥:一方面使用時要注意防護,另一方面食用前要注意洗凈

      3 .抵制“偽科學”:“水變油”等騙術

      二.化學指導人類合理利用資源

      1 .合理使用水資源,綜合利用和治理水污染

      ( 1 )我國人均占有的水資源是相對匱乏的,在西部很大地區是缺水的;

      ( 2 )我們過度的不合理使用水資源,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導致水體污染

      ( 3 )利用海水淡化、污水處理等技術來緩解水資源緊缺問題

      ( 4 )利用水資源可以獲得氫能源等清潔、高效能源

      2 .鋼鐵的使用及其鋼鐵的銹蝕

      ( 1 )由于鋼鐵等金屬材料質地堅硬,使用很廣泛

      ( 2 )但是由于鋼鐵等易腐蝕,每年近 1/10 的鋼鐵因銹蝕而損失報廢

      3 .實驗 2 :鋼鐵的銹蝕

      實驗現象:錐形瓶中鐵絲表面出現紅色物質,導管的紅墨水上升

      文字表達式:鐵( Fe ) + 氧氣( O 2 ) ——→ 氧化鐵( Fe 2 O 3 )

      結論解釋:鐵絲與錐形瓶中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新的固體,使錐形瓶中的氣壓減少,將紅色墨水吸上

      啟發:要防止鐵生銹,要保持表面干燥、潔凈,鹽溶液能加速鋼鐵的腐蝕

      4 .塑料的應用及白色污染

      ( 1 )由于鋼鐵的腐蝕,使用一些不易腐蝕的材料,如不銹鋼、塑料等

      ( 2 )塑料價廉、耐用、耐腐蝕,但是廢棄塑料引起“白色污染”

      ( 3 )為了解決“白色污染”,研制可降解塑料

      5 .實驗 3 :含硫火柴的燃燒

      ( 1 )實驗現象:燃燒后有刺激性氣味,振蕩后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點燃

      ( 2 )文字表達式:硫( S ) + 氧氣( O 2 ) ——→ 二氧化硫( SO 2 )

      ( 3 )實驗結論:含硫火柴的火柴頭有硫,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能使高錳酸鉀溶液退色。

      ( 4 )啟示:由于二氧化硫是污染性氣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燃燒含硫物質;如:使用無硫火柴

      6 .通過化學科學,解決日益嚴重的世界性問題

      ( 1 )減少排放或消除大氣污染物,防止大氣污染;

      ( 2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以緩解全球變暖問題;

      ( 3 )禁止使用“氟利昂”,以解決臭氧層空洞問題

      三.化學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

      1 .發現青霉素的科學家弗萊明

      2 .脫氧核糖核酸( DNA )結構的發現,打開了分子生物學的大門;

      3 .介紹新能源、新材料等

      清潔高效的氫能源、信息產業的單晶硅、通信數據傳輸使用的光導纖維、高強度的陶瓷防熱瓦、耐腐蝕的鈦合金,被譽為 21 世紀“材料之星”的納米材料,用于貯備氫氣的儲氫材料等

      4 .活動與探究:玻璃、有機玻璃、聚酯材料的比較

      實驗內容

      玻璃

      有機玻璃

      聚酯材料

      聚苯乙烯材料

      1 .取樣來源等

      普通玻璃

      標牌

      飲料瓶

      牙刷柄

      2 .取樣后投入水中,觀察現象

      沉入水中

      浮在水面

      浮在水面

      沉入水中

      3 .用刀刻劃

      沒有現象

      有劃痕

      有劃痕

      有劃痕

      4 .是否容易破碎

      容易碎

      不易碎

      不易碎

      不易碎

      5 .用坩堝鉗夾持后再加熱

      沒有明顯變化

      變形

      變形

      變形

    初中化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在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基礎上,能解釋一些簡單的實驗事實,并能推測物質的組成。

      ⑵初步了解化學方程式的表示意義。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研究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從質的變化和量的變化來全面理解化學變化的思維習慣。

      【重、難點】

      質量守恒定律涵義的理解和初步運用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歸納法、講授法

      【授課類型】

      授新課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程序】

      復習提問:

      1、請回答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并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質量守恒的原因。

      2、請同學用化學式表示下列化學反應。

      ⑴碳在氧氣中燃燒

      ⑵硫在氧氣中燃燒

      ⑶氧化銅與氫氣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水

      討論:

      ⒈剛才同學們寫的3個化學反應表達式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嗎?為什么?(課件)

      導入新課 :化學上有沒有一種式子,既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又能反應質量守恒定律的特點?有,國際上為了便于交流,采用國際通用的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這就是化學方程式。

      提問:前面我們用文字表達式表示化學反應,那么文字表達式能給我們一些什么信息?

      講解:以碳在氧氣中燃燒為例講解文字表達式中符號的意義。(課件展示)

      過渡:用文字表示化學反應雖然直觀地表示了化學反應的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但書寫麻煩,且不能表示出各物質之間的量的關系。

      講解: 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做化學方程式。

      討論:以為例,分析化學方程式表達了哪些意義?

      課件展示:

      歸納: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⒈表明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

      ⒉表明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即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

      ⒊表明化學反應中各物質間的粒子數量關系。

      討論:如何讀:

      講解:化學方程式的讀法:

      ⒈讀出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

      如:碳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⒉讀出各物質間的質量比

      如:每12份質量的碳和32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

      課堂練習

      從物質種類,質量和反應條件等方面考慮,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能提供給你哪些信息?

      (1)粗銅絲表面的氧化銅與氫氣在加熱條件下反應。

      ①銅絲表面的氧化銅可以用氫氣除去。

      ②這個反應需在加熱的條件下方能進行。

      ③每80份質量的CuO與2份質量的氫氣完全反應可生成64份質量的Cu與18份質量的水。

      ④利用這個反應可制取銅。

      ⑵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反應:S+O2=SO2

      ⑶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Fe+CuSO4= Cu + FeSO4

      鞏固練習

      ⒈化學方程式2H2+O2=2H2O的正確讀法是( )

      A.氫氣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水

      B.氫氣加氧氣等于水

      C.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生成2個水分子

      D.4份質量的氫氣和32份質量的氧氣生成36份質量的`水

      2.已知反應A+B=C+D,且A與B參加反應的質量比為4:3,若反應后生成C和D共2.8克,且消耗的反應物B的質量為()

      A.1.6克

      B.1.2克

      C.0.3克

      D.0.9克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化學方程式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利用它既可以知道反應物和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又可以知道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關系,而且我們還可以根據化學方程式提供的信息,選擇適當的物質與條件進行反應,生成我們所需要的物質。

    初中化學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①認識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會運用相關的知識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難點:對燃燒條件及滅火原理的實驗探究。

      疑點:著火點是否可以改變。

      三、學法分析

      九年級學生對生活中的燃燒現象比較熟悉,在前面的化學學習中也已經了解部分物質的燃燒情況,對燃燒的條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燃燒所需的條件并不完全了解,有強烈的好奇心想知道更多關于燃燒的知識。因此,在本節的教學中,力求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兩種方法學習。

      1、實驗探究法:通過實驗探究燃燒和滅火的條件,從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四、學情分析

      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師生條件不同而異。我縣學生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實驗的動手能力強,討論的`思維活躍。由316高效教學模式的引入,可知,同學們非常適應和喜歡教師通過引導探究法傳授新知識。

      我縣學生對課外知識有濃厚興趣,我將教材的內容略為拓展,增加了火災自救常識。使教學內容和社會生活相互滲透,真正做到化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并且我縣對于各學校還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火災逃生的演習,不僅使學生掌握一門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識。

      五、教學過程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教法、學法的認識,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通過赤壁之戰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猜想如何能使火燃燒的更旺盛。

      (二)自由探究,進行猜想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對燃燒所需要的條件進行合理猜想。(設計目的:從燃燒現象探究燃燒需要什么條件,使新知識建立在對生活的直觀感受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求知欲,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合理的猜想。)

      (三)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實驗一、1、燃燒條件的探究

      分組實驗,由學生合作完成實驗,通過分析三個實驗從而得出結論。燃燒的定義以及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物質燃燒必須同時具備如下條件:

      (1)物質本身必須是可燃物;

      (2)可燃物必須與氧氣(空氣)接觸;

      (3)可燃物溫度必須要達到其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

      易錯點分析:由教師點撥易錯點是物質固有的屬性,不同物質著火點不同。

      反饋練習:通過以上學習,鞏固重、難點,加強對燃燒條件及著火點知識的練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滅火原理的探究

      學生通過對燃燒條件的探究,學習熱情高漲,繼續探究的欲望十分強烈。我又提出生活中燃燒的負面影響例子,如何更好的利用火造福人類,減少由于火而帶來的悲劇和損失呢?設置場景:將若干根蠟燭點燃,旁邊事先準備好一些器材(小剪刀、盛水的水槽、課本、抹布等)。我們暫且用這幾根燃著的蠟燭代表無情地火災現場,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將這些蠟燭熄滅。

      我將這一環節取名“小小消防員”。因為“熄滅蠟燭”在生活中非常熟悉了,激發學習興致,發表自己的觀點并上臺演示。進一步歸納出滅火只需任意破壞燃燒三個條件中的一個。

      根據實驗探究得出滅火的原理(三者任滿足其一),并與燃燒的條件進行對比,加深印象:A、清除可燃物B、隔絕氧氣(或空氣)C、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反饋聯系:通過以上學習進行反饋練習--滅火原理,加強對課堂知識的鞏固。

      (四)聯系實際,深化理解

      新課標提倡化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學生學習化學是要放到現實生活中加以運用的。因此在本環節我安排了火場如何逃生來做共同探討:通過視頻播放火災逃生的視頻,讓學生總結火場自救有哪些方法,同時結合一組生動有趣的圖片,使學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自救常識,體現化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熱情。

      (五)課堂小結,認識升華

      1、燃燒定義;2、燃燒的條件;3、滅火的原理;4、消防安全知識

      (六)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最后,我將本課作業設計為自學和調查實踐的形式,意在鼓勵學生走出課堂,提高自己的能力,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1.預習教材有關滅火器原理部分,并自制簡易滅火器。

      2.應用與延伸根據我校教學樓的特點,設計預防火災的方案(包括發生火災時需采取的滅火和自救措施)。

    初中化學教案11

      以上幾類安拆雖然所用的儀器、節制反當的手段各不不異初中化學教案,但它們的根基本理是不異的,考試考試室制取某類氣體,選用哪類安拆,次如果從本料特點,反當前提、需要氣體的量等幾方面考慮,無樂趣的同窗,可以或許選擇不合儀器,本人設想一類制取氫氣的安拆,初中化學教案初外化學教案大全(外。

      本堂課外用本女、分女論分析化學反當,引出化學反當除了量的變化外,還無量的變化。通過設問,轉入新的課題研究,使教學形成師生同步。以演示考試考試和學生考試考試架設橋梁,邊察看,邊思慮,組織學生處置問題,從而過渡到本課的課題──量量守恒定律。又通過提出問題和學生會商,把學問利用于新的情景,讓學生加深理解量量守恒定律的寄義。

      [引言]品類無限的元素形成數不清的物量,你們曉得哪類元素形成的物量品類最多嗎?那類元素是第六號元素──碳,碳和碳的化合物不只同我們的日常糊口無滅慎密的聯系,并且它們正在國平易近經濟外也擁無相當主要的地位。為此本章將進修碳和碳的化合物。

      【教師勾當】采用例如的體例,把碳本女例如成建建用的磚,把金剛石、石墨例如成用磚蓋成的建建物,指出兩類建外形不合,平穩程度也具無差同,并繪出簡單的圖形。通過籠統的例如,協幫學心理解金剛褪鍰莢擁吶帕脅煌那句話外的環節詞語。

      [講解]正在鼓風處碳和氧氣充實反當生成二氧化碳,正在兩頭層里,二氧化碳和火熱的碳反當生成一氧化碳,發生的藍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燒發生的。火焰旺時火焰呈紅色,碳和氧氣反當后間接生成二氧化碳。加新煤后,爐溫降低,火焰呈藍色,碳和氧氣反當生成一氧化碳。也就是說,碳和氧氣反當無兩類情況,教案《初中化學教案初外化學教案大全(外》。

      本章次如果較為全面、完零地進修碳及其化合物的學問,內容包羅物量的構成、結構、性量、制法、用途和辨別等方面。從進修研究物量的角度看,本章具無典型性;從本章正在全書外的地位看,具無承先啟后的做用,擁無主要的地位。

      【投影】會商:1.量量守恒定律是化學外的根基紀律,也是天然界外的遍及紀律。它認為,物量只能彼此轉化,而不能肆意覆滅或創生。可是,當人們正在贊毀蠟燭高尚量量的時候常說:照亮別人倜鵒俗約,那里所說的撲滅本人,可否指物量肆意的覆滅呢?若何注釋?

      "↑""↓"號的利用范圍:正在反當物外無氣態物量加入反當,若是生成物外無氣體,則正在氣體物量的化學式左邊要注"↑"號;正在溶液外進行的化學反當,反當物無難溶性物量加入反當,若是生成物外無固體難溶性物量生成,正在固體物量的化學式左邊要注"↓"號。(強調要防行隨便亂標)

      [引言]從考試考試可見,鉛筆芯的次要成份──石墨取玻璃刀上的金剛石不但長相不合,它們的⑵也不一樣,概況上看石墨和金剛石是兩類不相關的物量,然而它們的構成元素卻是不異的,都是由碳元素構成的單量。

      [講解]我們曉得結構決定性量,性量不合結構較著不合,它們正在結構上的'不合,是因為碳本女陳列的體例不合,就比如用同樣的磚塊可以或許建建不合氣概的建建物。至于碳本女如何陳列形成的就是金剛石,如何陳列就形成石墨將正在此后的進修外再研究。

      【講述】意大利科學家阿伏加德羅提出:在巒瓜攏寤鈉逵邢嗤姆腫郵考試考試測得電解時發生的氫氣和氧氣,體積比約為2∶1,可以或許認為水電解時發生的氫氣和氧氣的分女數目約為2W初中化學教案初外化學教案大全(外58;1。氫和氧的分女都是雙本女分女,所以可猜測1個水分女外氫、氧本女個數比也約為2∶1。

      從碳的本女結構可以或許看出,最外層只要4個電女,正在化學反當外既不容難得電女,也不容難掉電女。所以正在凡是情況下,碳的化學性量很不變。把持阿誰性量,可以或許用墨汁或碳素墨水書寫或繪制字畫,年深日久都不會褪色。但隨滅溫度的升高,碳的化學勾當性大大加強。

      初外化學教案[講述]點燃前,紙筒內是純凈的氫氣。拿掉小孔上的紙團,點燃。此時是純凈的氫氣正在空氣外燃燒。但隨滅反當的繼續,氫氣越來越少,筒內壓強降低,空氣便進入筒內。此時筒內是氫氣和氧氣的同化氣。因為大量氫氣分女和氧氣分女接觸,反其時正在短時間內放出大量熱。若是是一個廣口容器,那么氣體沖出容器、發生爆鳴。若是是一個密閉或小口容器,就會發生爆炸。

      初中化學教案初外化學教案大全(外,【小結】那節課進修了水的構成。水是人類貴重的天然資流,它是維持生物保留、營制協調生態情況必不成少的物量。水能制福于人類,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我們既要充實合理把持、開辟和庇護水資流,初中化學教案又要防止果水而惹起的天災人禍。

    初中化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了解幾種碳的性質和用途。

      ⑵了解金剛石、石墨、C60的微觀結構。

      ⑶掌握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學生辨別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到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初步認識物質組成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通過物質的結構影響其性質,性質又決定用途,增強學生對事物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

      教學重點: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演示實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的不同元素可以組成物質,不同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那么同幾種元素是可以組成不同物質嗎?同學們請討論一下并將其結果匯報好嗎?

      (二)講授新課:

      一、[碳的單質]

      ⑴金剛石:

      ⑵ 石墨:

      ⑶C60

      觀看科利華軟件

      (1)上述三種單質有哪些物理性質?

      (2)它們的'性質和用途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碳的化學性質:

      用墨(用碳黑制成)書寫或繪制的字畫能保存很長時間而不變色,木樁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

      (1)冬天生煤爐能引起煤氣中毒,為什么?

      (2)氧氣的有哪些化學性質?

      2、碳跟氧氣的反應 可燃性

      (1)反應現象:

      (2)反應方程式:碳完全燃燒: 碳不完全燃燒:

      木炭與氧化銅的反應。

      (1)觀察實驗現象,

      (2)共同分析反應原理,

      (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應 ——

      還原性

      (1)反應現象:

      (2)反應方程式:

      這個反應的特點:在這個反應中,氧化銅(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變成單質銅;木炭得到氧化銅中的氧而使氧化銅還原為銅,導出:

      a還原反應,

      b、氧化反應

      c、木炭具有還原性

      木炭的還原性在冶金工業上的應用

      (三) 課堂練習:

      (四) 小結:(師生共同完成)

      (五) 布置作業:書P109習題1-6

      課后記:本節內容簡單,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初中化學教案13

      一、教學目的:

      知識:使學生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色、態、味、密度、熔點、沸點、水溶性等);使學生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觀察和描述木炭、硫、鐵,紅磷,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氧氣的主要用途,氧氣與人類的關系密切。

      能力:促進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以培養他們運用科學方法通過實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技能。

      過程與方法:在實驗中,觀察是指通過仔細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數據或變化的過程。觀察可以包括使用感官器官進行直接觀察,如肉眼觀察、聽覺觀察等,也可以使用儀器設備進行間接觀察,如顯微鏡觀察、光譜分析等。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獲得實驗現象的原始數據,為后續的比較、分析和歸納提供基礎。比較是指通過將不同因素、條件或組別進行對照,尋找其差異和共同點。比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實驗結果和現象之間的關系,并揭示出影響因素的重要性。對比分析可以采用定性比較和定量比較兩種方式,前者側重于描述相似點和差異,后者則依靠統計方法進行數據分析。分析是指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和數據,進行深入思考和解釋的過程。通過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實驗中所涉及的規律、機制或原理。分析可以采用歸納法、演繹法或形式邏輯等科學方法,以確保結論具有科學性和可信度。歸納是指從實驗數據和觀察結果中總結出一般性規律或結論的過程。通過將觀察到的特殊現象和數據進行總結概括,我們可以形成更為普遍適用的原則或模型。歸納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從具體的實驗中提煉出普遍的認識,為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和實踐應用提供基礎。實驗中的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是相互關聯的步驟,它們共同構成了科學研究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深入理解實驗現象,揭示出其中的規律和機制,為科學知識的積累和創新奠定基礎。

      培養精細的觀察習慣和嚴謹的工作作風,是一種具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要表現。

      二、 重點難點:

      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其現象的描述。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演示)。

      四、教學用具

      儀器:集氣瓶(5個裝有氧氣)、燃燒匙、酒精燈等。

      藥品:木炭、硫粉、紅磷、紅鐵絲、蠟燭,石灰水、氧氣。

      其它:火柴。

      五、 教學過程

      【問題引入】空氣中的成分可以按體積進行計算,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氣),其次是(氧氣),還包括一小部分的(二氧化碳)、(水蒸汽)和其他稀有氣體。那么我們如何通過實驗來確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呢?

      【回答】(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

      紅磷的燃燒實驗

      為了證明空氣中存在氧氣,我們為什么需要通過實驗而不是直接用肉眼觀察呢?

      氧氣是無色、沒有氣味的氣體,這是氧氣的什么性質?

      紅磷能在氧氣中燃燒,這又是氧氣的什么性質?

      【回答】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確認目標】本節課將學習氧氣的性質。要求:理解并記憶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熟練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板書】一、認識氧氣的性質

      【問題討論】請學生觀察并描述一瓶氧氣的物理性質。思考一下,氧氣是否具有味道?氧氣能否溶解于水中?。

      【回答】無色、氣體,無味,可溶(不溶)兩種答案均可能出現。

      【提問】魚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氣來自哪里?

      【回答】靠腮呼吸。氧氣來自水中。

      【結論分析】根據以上推斷,我們可以得出氧氣在水中的溶解性屬于不易溶解型,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

      【板書】1、物理性質:

      (1)無色、無味的氣體。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氣大(同一條件下)。

      (4)液態(沸點—183°C)、固態均為淡藍色。

      【學生活動】看書、劃重點(或記筆記。)

      【問題討論】氧氣有哪些化學性質呢?

      提問:什么叫化學性質?

      【回答】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教師】既然化學性質要在化學變化中方可表現出來,我們就來進行如下實驗。

      【板書】2、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1、將木炭加熱至紅,放入集氣瓶中。

      劇烈燃燒、發白光

      2、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

      石灰水變渾濁。

      【提問】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瓶中產生了什么氣體?

      【回答】二氧化碳

      【結論】在氧氣中,碳會進行燃燒反應,并生成二氧化碳。請同學給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1)碳+氧氣二氧化碳

      (C)(O2)(CO2)

      【演示實驗】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觀察這瓶氧氣與前幾瓶有何不同?

      瓶底鋪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為什么

      將鐵絲加熱至紅伸入集氣瓶中。

      描述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提問】為何集氣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

      生成黑色固體的溫度很高,掉到集氣瓶底會怎樣?

      【討論】會引起集氣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氣瓶炸裂。

      【結論】這種黑色固體的名稱是四氧化三鐵,而不是我們之前所提到的由鐵緩慢氧化而產生的紅色氧化鐵。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會生成四氧化三鐵。請學生給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2)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Fe)(O2)(Fe3O4)

      【演示實驗】硫在氧氣中燃燒

      1、將硫粉放在燃燒匙中加熱至燃燒。

      現象:發出淡藍色火焰。

      2、將燃著的硫粉伸入集氣瓶中。

      現象:劇烈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生一種帶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提問】這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對空氣質量會造成嚴重污染。煙花和爆竹中的火藥主要由木炭、硫磺等物質構成,為什么在市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在市區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主要是考慮到以下幾個原因:

      1、空氣污染: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和有害氣體,其中包括二氧化硫等物質,這些物質對空氣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會引發呼吸道疾病等健康問題,尤其是在市區這樣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污染積累更加明顯。

      2、火災風險:煙花爆竹燃放過程中存在著失控和火災的風險,一旦在市區燃放不當,可能引發火災事故,給居民和建筑物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

      3、噪音污染: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巨大的噪音,這對于市區內的居民和動物來說,可能造成嚴重的精神和生理壓力,并導致行為異常或逃脫等情況。

      4、環境保護: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是為了保護城市生態環境,避免煙花爆竹引發的火災或者空氣污染對植被、水體等自然資源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總之,禁止在市區燃放煙花爆竹是為了保護居民的健康安全、維護良好的環境質量和城市秩序。

      【回答】防止硫燃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氣。

      【結論】在氧氣中,硫燃燒后會生成二氧化硫。請學生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3)硫+氧氣二氧化硫

      (S)(O2)(SO2)

      【演示實驗】蠟燭在氧氣中燃燒

      1、將小半截蠟燭放在燃燒匙中,在酒精燈中點燃

      2、把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

      現象:火焰猛烈地燃燒著,蠟燭很快就被完全消耗殆盡。密閉的集氣瓶內壁上凝結出了一些細小的水珠。

      3、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

      現象:石灰水變渾濁。

      【提問】集氣瓶內壁有水珠生成是什么原因?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瓶中釋放出了哪種氣體?

      【回答】有水珠說明蠟燭燃燒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反應有二氧化碳生成。

      【結論】蠟燭(石蠟)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請同學們給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4)石蠟+氧氣水+二氧化碳

      (混合物)(O2)(H2O)(CO2)

      【問題討論】通過上述實驗,我們可知,物質在較純的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得(),由此可見: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

      【思考并回答】(更劇烈),(活潑)

      【演示實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氧氣瓶中。

      觀察現象:木條燃燒起來了。

      【提問】為什么殘存火星的木條會再次燃燒起來?

      氧氣具有較高的化學活性,因此可以促進物質的燃燒。

      【問題討論】如何證明一集氣瓶中裝的是氧氣?

      【回答】將帶火星的木條抻入氣體中,若木條燃燒復燃,則證明此氣體為氧氣。

      【板書】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可以支持燃燒(助燃)

      【教師講述】我們常說一個物質的特性決定了它的用途,現在讓我們來探討一下氧氣的多種用途。

      【板書】二、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

      2、支持燃燒(助燃)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以及木炭、硫、鐵,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

      【隨堂檢測】

      1、對氧氣的物理性質,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極易溶于水(B)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大

      (C)在變成無色液體(D)在變成白色固體

      2、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磷在氧氣中燃燒(B)鎂條在空氣中燃燒

      (C)氧氣由氣態變成液態(D)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

      3、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時,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的是()

      (A)鎂帶(B)紅磷(C)硫粉(D)鐵絲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生成物是()

      (A)氧化鐵(B)三氧化二鐵(C)四氧化三鐵(D)氧化亞鐵

      5、在進行氧氣中細鐵絲燃燒實驗時,錯誤的操作或現象是:

      (A)在進行氧氣集氣實驗時,首先確保酒精燈加熱的細鐵絲(B)處于一個沒有水或沙子的集氣瓶底。

      (C)生成物為黑色固體(D)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

      6、檢驗氧氣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點燃(B)用帶火星的木條去檢驗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聞氧氣的氣味

      7、要測定空氣中氧氣占的體積,最好在空氣中燃燒()

      (A)碳(B)硫(C)蠟燭(D)磷

      8、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時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是()

      (A)硫粉(B)鐵絲(C)木炭(D)鎂帶

      9、以下是不同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特征現象: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會發生明亮的火花和產生紅色的火焰;碳在氧氣中燃燒時,會產生明亮的火焰和釋放出大量的光和熱;硫在氧氣中燃燒時,會產生強烈的火焰和散發出刺激性的臭味。

      (A)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B)火星四射

      (C)發出淡藍色火焰(D)發白光

      10、如何鑒別二氧化碳、氧氣、空氣?(簡述操作過程)

    初中化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

      2、氧化反應是指物質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在氧化反應中,物質失去電子并與氧氣結合形成氧化物。這類反應通常會伴隨著能量的釋放,例如燃燒和腐蝕等。判斷一個反應是否屬于氧化反應可以通過觀察反應物中原子的氧化態變化來確定。如果某元素的氧化態增加,說明該反應是氧化反應。氧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氣體,在許多生活和工業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氧氣廣泛用于呼吸設備、醫療治療、氣焊切割等,同時也是許多火焰的燃燒所需要的氧化劑。

      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通過對反應物和生成物種類的歸納,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方法。

      科學思想

      使學生初步理解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

      科學品質

      通過對氧氣化學性質的歸納,培養學生對科學嚴謹認真的態度。

      科學方法

      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分析、歸納,認識反應的本質。

      重點、難點

      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的建立及對反應的基本類型的`判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我們已經探索了氧氣的特性,尤其是通過實驗深入研究了它的化學反應性。

      [提問]

      1 、請說出氧氣能與哪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請寫出碳、硫、磷鐵與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碳+氧氣二氧化碳

      硫+氧氣二氧化硫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傾聽、回憶

      回憶并且回答:氧氣能與碳、硫、磷、鐵等物質發生反應

      復習舊知識

      為獲取新的知識傷腦筋鋪墊。

      考察學生對文字表達式的掌握情況。

      [引言]除了常見的元素如碳、硫、磷和鐵,一些常見物質中的蠟燭也能與氧氣發生反應。

      [演示]蠟燭在氧氣中燃燒

      [觀察提綱]反應前集氣瓶是否干燥

      點燃的蠟燭放在空氣中火焰的焰色。

      將點燃的蠟燭伸入純凈的氧氣中可看到什么現象

      反應后觸摸集氣瓶壁并觀察反應后有什么現象

      反應后向集氣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觀察變化

      傾聽

      觀察并記錄

      反應前容器內沒有水,點燃的蠟燭在空氣中產生黃色火焰,當將蠟燭放入含氧氣的環境中時,火焰變為白色并釋放出熱量。反應完成后,石灰水變得渾濁。

      激發興趣。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討論題]

      1 、為什么反應前集氣瓶壁必須是干燥的

      2 、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了什么問題?

      3 、怎樣寫出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蠟燭+氧氣

      二氧化碳+水

      討論并回答:

      1、因為生成物中有水,所以反應前集氣瓶必須是干燥的,否則無法觀察到水。

      2、說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并幫助他們掌握科學學習方法。

      鞏固文字表達式的寫法。

      [問題探討]通過對碳、硫、磷、鐵與氧氣反應的文本表達式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反應物和生成物具有以下共同特點。

      1、反應物的種類:碳、硫、磷、鐵都屬于化學元素,它們在自然界中以純元素的形式存在。這意味著它們在化學反應中作為單質參與其中。

      2、氧氣作為反應物:氧氣是一種非金屬元素,也是化學反應中常見的氧化劑。在這些反應中,氧氣充當反應物的角色,與其他元素發生氧化反應。

      3、生成物的種類:在碳、硫、磷、鐵與氧氣反應中,生成物通常是相應的氧化物。例如,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硫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磷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鐵與氧氣反應生成三氧化二鐵。這些氧化物由相應的元素與氧氣反應而成。

      總結起來,碳、硫、磷、鐵與氧氣反應中的反應物都是單質,氧氣是常見的氧化劑,而生成物是相應的氧化物。這些共同特點揭示了這些反應中的基本化學原理。

      化學反應類型繁多,為了便于學習,我們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稱為合反應。

      [提問]怎樣簡單的表示出化合反應?

      分析、歸納并回答。

      反應物都是兩種、生萬物都是一種。

      領悟。

      回答:多變一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認識反應特征。

      [板書]

      三、化合反應

      1、定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2、特點:多變一

      3、表示方法:A+B→AB

      閱讀課本第16 ~17頁,并劃出重點。

      歸納出規律性的知識。

      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歸納能力。

      [課堂練習]1、列舉出學習過的幾個反應由學生鑒別

      做課堂練習。

      及時鞏固重點知識。

      [引言]在我們的家中,我們使用氯化鈉作為食鹽。如果將氯化鈉溶解于水中形成鹽水,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討論題]

      1化合反應屬于什么變化?

      2、氯化鈉溶解于水形成鹽水屬于什么變化?

      3、形成鹽水的過程是化合反應嗎?

      4、說明不是化合反應的原因。

      思考討論并回答。

      1、屬于化學變化

      2、屬于物理變化

      3、不是化合反應

      4、氯化鈉溶解于水會形成鹽水,這是一種物理變化,因為沒有發生任何新物質生成。而化合反應會產生新的物質,因此屬于化學變化。

      質疑、探索。

      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討論]碳、硫、磷、鐵與氧氣發生反應有兩個共同特點:

      1、這些物質都能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在這些反應中,硫、磷和鐵原子失去電子而被氧氣原子接受電子,形成相應的氧化物。例如,硫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SO2),磷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P4O10),鐵與氧氣反應生成三氧化二鐵(Fe3O4)。

      2、這些反應都是放出能量的反應,也就是放熱反應。在這些反應中,化學鍵的形成釋放出大量的能量。這些反應通常是自發進行的,伴隨著產生熱量和火焰等現象。

      因為在這些反應中,正是氧氣充當了催化劑參與其中,從而使得反應能夠順利進行,我們因此稱之為氧化反應。

      [板書]四、氧化反應

      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稱為氧化反應。

      觀察、分析得出結論:

      (1)反應條件都是點燃

      (2)反應時都有氧氣參加反應。

      領悟。

      閱讀課本第17頁

      培養學生分析能力。

      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提問]為什么氧化反應中無“劇烈”二字,舉例說明。

      生銹是鐵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物質變化,而人的呼吸則是人體內部的化學反應過程,它們都是與氧氣有關的化學反應。盡管這些反應都與氧氣有關,但它們并不屬于劇烈的反應。因此,我們在定義中沒有加入"劇烈"二字。

      【回答】為什么在氧化反應中物質與氧發生化學反應,而不是物質與氧氣發生反應?原因是氧氣本身是由兩個氧原子組成的分子。在氧化反應中,物質與氧直接發生化學反應,其中一個或多個氧原子從氧氣分子中分離出來,與物質反應形成氧化物產物。所以我們通常說物質與氧發生化學反應。

      由于氧氣存在除了氧的形式外,還存在其他形式。

      思維,猜想。

      思考。

      傾聽。

      鞏固對氧化反應的理解,從廣義上認識氧化反應。

      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討論]判斷氧化反應的依據是什么?是否與化合反應一樣,生成物只是一種?舉例說明。

      回答:物質與氧發生反應,生成物不一定是一種。如:石蠟燃燒

      學會判斷氧化反應的方法。

      [課堂練習]判斷哪種類型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以及哪種類型的反應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反應。

      做課堂練習二

      加深理解,及時鞏固。

      [提問]

      1、氧化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嗎?舉例說明,可得出什么結論。

      2、化合反應不一定是氧化反應。例如,當氨氣和氯化氫發生反應時,只是發生了一個化合反應,而不是氧化反應。這個例子表明,化合反應并不一定涉及氧化過程。

      思考、討論并回答:

      有時候并非如此,舉個例子,石蠟燃燒只是一種氧化反應,并非化合反應。由此可得出:氧化反應不一定是化合反應。

      通過對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不同特征進行深入了解,可以幫助學生培養知識遷移的能力。

      [課堂練習三]辨別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的區別。

      做課堂練習

      及時反饋

      [指導閱讀]氧氣的用途(課本第17頁)

      [討論]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有什么關系?

      閱讀并找到答案: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

      氧氣的用途是由性質決定的。

      認識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用途。

      [板書]醫療

      供給呼吸登山、潛水

      氧氣的用途航空

      氣割、氣焊

      支持燃燒煉鋼

      宇航

      [講解]氧氣作為一種強力的燃燒支持劑,帶給了人類許多益處。然而,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潛在的危險和不利影響。舉例來說,當火災發生時,氧氣的存在會助長燃燒過程,使火勢更加猛烈。此外,氧化反應還能引起食物腐爛及金屬腐蝕,如鐵銹的產生等。

      思考、歸納并回答。

      記錄。

      傾聽、領悟

      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教育學生辯證的認識氧氣的性質。

      [小結]

      1、學會判斷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的方法。

      2、了解氧氣的用途。

      分析、歸納并回答。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課后記:剛剛學到的兩種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區分這兩種反應類型,讓我們舉一個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反應的具體例子。課后第三題的答題情況不佳也說明了學生對氧化反應和化合反應的概念及其區別掌握不夠。

    初中化學教案15

      【指導思想】

      從宏觀物質間的反應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就得了解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并通過微觀粒子在變化中的種類和個數的變化情況,真實的認識一個奇妙的化學世界,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要從宏觀走向微觀、從直觀形象的物質間的反應向抽象的微觀粒子間的重新組合過渡,為以后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和學好化學打好基礎。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特點:設置本單元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盡早建立起微粒觀,以便讓學生能更深入地認識身邊的物質,初步認識物質變化的本質。教材以學生熟悉的物質——水為載體,通過對水的三態變化、水的天然循環、水的人工凈化、水的通電分解、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等過程中分子運動情形的描述,幫助學生從微觀水平上構建對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觀變化現象的本質的認識,繼而在認識分子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了構成物質的另一種基本微粒——原子,進一步介紹了原子中的電子及其在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變化特點,發展了學生對物質微觀構成與變化的認識,這種認識的發展不僅會深化學生對自然界的物質的理解,更能激發他們深入研究物質的探索欲望。為了培養學生用化學方法認識物質世界的能力,在這一單元中,還穿插了一些科學方法、化學實驗方法以及科學思想教育的內容。

      本節授課內容是魯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兒單元“水和溶液”課題三“分子和原子”,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探究構成物質的微粒,為前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和物質間的反應從微觀的角度有進一步的認識,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對化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物質之間所發生的各種變化,但都是從宏觀角度感受化學,但還不清楚或認識不到物質之間反應的實質,所以本節課對學生來說要將宏觀的物質間反應歸因于微觀粒子間的重新組合、尤其是對微觀粒子分子、原子的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和反應入手、以客觀存在的微觀粒子圖片等說明粒子的真實存在,在此基礎上講解分子、原子的性質,并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認識物質間反應的本質。做到實例舉證、客觀分析、歸納總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認識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3、運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學生熟悉的日常現象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來探索微觀世界,認識分子和原子;

      2、通過對微觀現象的討論,把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導學生用分子、原子的觀點分析比較兩種變化,進一步從化學變化中認識分子、原子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增強學生對微觀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從宏觀現象,認識微觀粒子的運動,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教學難點: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為什么會減少?溫度升高,減少的越快?

      2、濕衣服為什么能晾干?放在通風處或陽光下干得更快?

      3、走近花園處,為何能遠遠聞到花的香味?

      4、放在水中的糖為什么不見了?水為什么能變甜?

      5、為什么把100毫升的水和100毫升的酒精混在一起,體積小于200毫升?

      6、為什么把品紅溶液放到水中能擴散?

      【教師講述】

      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學者對此問題的探究興趣,他們提出物質都是由不連續的微小粒子組成的`設想,并以此來解釋上述現象。

      其實,通過科學方法早已證明,物質確實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構成的。我們可以通過先進的科學儀器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真實的觀察到一些分子、原子的存在,并且還能夠移動原子。

      【幻燈展示并講解】

      圖3-6、圖3-7是苯分子結構和移動原子后形成的“中國”二字,這是世界上最小的漢字了。

      分子的性質:

      【教師舉例講述】

      1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千克;

      1滴水中約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大約有15萬億億個水分子;

      (如果中國13億人數1滴水中的水分子數,每人每分鐘數100個,則需要300萬年)

      (如果一個人每口喝下10億個水分子,每秒喝一口,則喝完一滴水中的分子,則需55萬年)

      【教師歸納】

      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活動與探究】

      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慢慢滴入濃氨水,有怎樣的現象?

      2、兩個小燒杯中分別放酚酞和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兩個小燒杯,則有什么現象?

      【教師歸納】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溫度越高,運動速度越快)

      ①氨氣在空氣中擴散

      ②糖的溶解

      ③聞到花香、酒味

      ④樟腦丸的逐漸減少

      ⑤濕衣服晾干

      【教師舉例講述】

      ①相同質量的同一物質在固態、液態和氣態時所占體積不同

      ②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體積小于200毫升

      ③熱脹冷縮

      【教師歸納】

      分子間有間隔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1個H2O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再如:CO2、SO2、H2SO4、P2O5等

      【展開討論】

      ①從分子的角度,水的蒸發和水的分解兩種變化有何不同?

      ②H2在Cl2中燃燒生成HCl,試分析分子和原子的變化情況?

      【舉例說明】

      ①水蒸發時,水分子本身沒有變,水的化學性質也沒有變;

      ②品紅溶解于水時,品紅分子和水分子都沒有變,它們的化學性質也沒有變;

      ③物質“三態”變化

      【歸納總結】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物理變化時,物質的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

      【展開討論】

      H2在Cl2中燃燒生成HCl,試分析分子和原子的變化情況?

      【舉例說明】

      ①水電解時,水分子變成了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學性質;

      ②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氫氣分子和氯氣分子都發生了變化,生成了氯化氫分子,氫氣和氯氣的化學性質不再保持。

      【歸納總結】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它的分子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別的物質的分子。

      【歸納總結】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動畫演示】

      水電解動畫演示

      氫氣和氯氣反應動畫演示

      【教師講述】

      所以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發生了改變,從一種物質的分子變成了另一種物質的分子。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分子個數不一定變。

      【提出問題】

      在化學變化中,從一種物質的分子如何形成了另一種物質的分子呢?

      【討論總結】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成了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新的物質的分子。

      【舉例說明】

      ①水電解時,首先水分子分解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2個氫原子結合成了一個氫分子,每2個氧原子結合成了一個氧分子;

      ②H2在Cl2中燃燒時,氫氣分子分解成了氫原子,氯氣分子分解成了氯原子,每一個氫原子和每一個氯原子重新組合成了氯化氫分子;

      【學生討論】

      電解氧化鋁生成鋁和氧氣。

      【討論總結】

      氧化鋁通電時,氧化鋁分子分解成了鋁原子和氧原子,每2個氧原子結合成1個氧氣分子,許多鋁原子聚積到一起成金屬鋁。

      在化學變化中,發生變化的是分子,原子沒有發生變化。

      如:在H2O中、O2中、Al2O3中氧原子始終是氧原子。因此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粒子。

      【歸納總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化學反應實質: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首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間再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物質的分子。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而原子的種類和個數都沒有變。

      分子構成物質

      原子構成物質

      原子構成分子

      【板書設計】

      分子和原子

      分子的性質: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

      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3、分子間有間隔

      4、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

      化學變化的實質: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首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間再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物質的分子。

      分子原子在變化中的情況: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數目不一定發生變化;而原子的種類和個數都沒有變。

      物質、分子、原子與分子的聯系:

      分子構成物質

      原子構成物質

      原子構成分子

    【初中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化學教案02-21

    初中化學教案08-31

    初中化學教案[實用]06-07

    初中化學教案優秀05-07

    初中化學教案(合集)05-17

    初中化學教案【推薦】05-17

    [熱]初中化學教案05-24

    初中化學教案(精品)05-24

    (熱)初中化學教案05-23

    (集合)初中化學教案05-2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最新日本一道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污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特黄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亚洲国产aⅴ人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