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1
教學目標
1. 知識:經歷從日常中抽象出的數的過程,能正確數出數量的1的物體,認識1—10各數;初步理解基數、序數的聯系和區別以及“一一對應”的思想。
2. 能力:理解基數、序數的聯系和區別。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的有序觀察能力。
3. 情感: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體會交流的樂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啟迪智慧,豐富想象力。
教學重點
正確數出數量是1的物體,理解1可以表示單個的物體,也可以表示一個集合。
教學難點
理解基數、序數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方法
講述、練習、討論
教具準備
二幅情景圖(教材第4頁主題圖),1—10的數學卡片。
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一個圖釘,一把掃帚,一臺電視,一雙筷子。)
這些物品和數量用的是哪個數來表示的.?
1的作用事真大。
二、探究新知,講授新課
1、出示主題圖,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座美麗的小山村去旅游,你們想去嗎?鄉村的早晨非常美,看一看圖上有什么?1可以表示什么?
生活中很多事物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個單個物體,也可以是一個整體,能表示很小的東西,也能表示很大的東西。第一名也用數字表示。“1”可以表示這么多事物,你知道生活中“1”還可以表示什么嗎?
2、認識其它和數:
說一說,在生活中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鼓勵學
生多說。
3、看圖:
(1)圖上小朋友們在做什么?你喜歡踢足球嗎?
(2)請學生讀出運動員衣服上的號碼。衣服上的數字表示什么?(數有基數與序數之分)
(3)與5號運動員相鄰和有誰?
(4)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三、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1、看懂題意,獨立連線
2、數一數,畫一畫
引導學生弄清題意、自己試做,然后集中交流。
4、第3頁3題、
引導學生先弄清題意:數出左邊要求的數量,畫出相應
的符號來,看誰畫得快又準。
四、小結:
誰能說一說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什么?
學習了1-10各數的認識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
快樂的家園
表示一個人、一座山、一個籮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鳥、一筐籮卜……還可以表示1號。
表示數量的:1、2、3、4、5、6、7、8、9、10
作業設計
完成課后練一練1、2、3題
課后反思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小小足球場”就設計成一個游戲活動,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實際效果很好。
稍有不足的是活動中沒有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參與的精神,而是讓他們被動地接受知識。例如我設計一個游戲:讓10個學生扮演10個運動員,按1,2,3,4,…的順序來排隊,然后問你喜歡幾號運動員?他排在隊伍中的第幾個?學生回答后,全班同學來驗證。這樣一來,部分學生就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如這樣設計問題:請學生說一說你喜歡幾號運動員,他排對了嗎?你自己數數。這樣,學生就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就會主動去探索,從中獲取知識。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2
課題:
背土豆(共1課時,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經歷觀察和操作等學習活動,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2.能正確計算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3.能應用所學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簡單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計算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難點: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棋子,課件。
教學日期: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歡吃土豆,你們喜歡嗎?小老鼠也很喜歡吃土豆,你瞧!(出示課件:教材第36頁情景圖)
師:誰能把圖中的故事給大家講一講啊!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講故事。
師: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個土豆,它高興極了,急忙裝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結果還丟了1個土豆。同學們發現了不少數學信息呢。這里面就有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問題。(板書課題:背土豆)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從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導入新課,在觀察情景圖的'過程中,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新課的教學做好了準備工作。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問題。
師:現在同學們仔細看看第一幅圖,看有哪些數學信息?
生:有兩堆土豆,一堆有5個,另一堆有2個。
師:那你想到了什么問題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幾個土豆呢?
師:這也是老師想知道的問題?根據我們以前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想該怎么解決呢?
生:左邊有5個,右邊有2個,一共有7個,就是把兩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3
教學內容:練習四
教學目標:練習看圖意列式,會填寫未知加數
教學重點:會填寫未知加數
教學難點:填寫未知加數的方法
課前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自己看圖列算式,說圖意。
生:10-2=8已知飛機里和飛機下邊共有10個人,飛機下邊有2個人,求飛機里有幾人。用總數減去飛機下邊的2個人,就是飛機里的8個人10-2=8
8+2=10已知盒子里有8塊糖,盒子外邊有2塊糖,一共有幾塊糖?用加法。8+2=10
二、求未知加數
1.看盒里有幾只果茶?(7瓶)再放幾瓶就是10瓶了?(3瓶)你是怎么算的?(從7數到10,還有3個。10-7=3)
2.看:小剛做了幾個燈籠?(6個)再做幾個就是8個?(2個,從6到8還差2個,8-6=2)3.算一算:3題
三、看誰做的快
注意幾減0還的`幾。
四、小貓釣魚看誰釣的最快
五、游戲:
猜一猜左右手湊10。 左右手湊9
六、賽跑
1.觀察哪一隊跑得快?為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算術問題?(兩隊共有幾人?哪一隊快?男生幾人,女生幾人,共幾人?
七、作業:練習10以內加減法口算卡片
板書: ?人 8塊糖
飛機圖 2塊糖
10-2=8 8+2=10
教學反思:多數學生計算較快。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4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初步建立數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1.注重認數與生活相聯系。
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應用于生活。本節課教學中進行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的嘗試,從農家小院中抽象出1~5各數,通過培養學生建立概念,使學生感受到數就在自己的身邊,運用數可以簡單明了地表示許多現象。
2.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實踐和合作交流。
通過“找一找”“擺一擺”“撥一撥”“寫一寫”等活動,使學生把數物體的個數與認數聯系起來,初步建立數感,同時培養了學生認真寫數的習慣,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1~5的數字卡片 點子圖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1~5的數字卡片 學具盒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更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雙休日,小明來到了鄉下的奶奶家,看,奶奶家的小院多熱鬧啊!(課件出示教材14~15頁的主題圖)
觀察圖畫,你能把圖畫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嗎?
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用新穎的`圖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探究的欲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數一數。
1.觀察教材14~15頁的主題圖,你看到了什么?數一數每種事物分別有幾個。
2.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
4.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將卡片1~5貼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人和物與同伴說一說,既幫助學生梳理自己看到的東西,也能使學生從交流中獲得新的信息,培養學生清楚表達的能力。
(二)認真觀察,自主學習。
1.認識1。
(1)你看到圖中哪些事物是用1表示的?(學生自由回答)
凡是像這樣,1個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數1表示。
(2)還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數1表示?
(3)請你從學具盒中拿出1根小棒。
2.認識2。
(1)圖中哪些事物是用數2表示的?(學生自由回答)
像這樣,2盆米、2只鵝都可以用數2表示。
(2)圖中還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數2表示?
(3)請你從學具盒中拿出2根小棒。
3.認識3。
(1)你從圖中看到了3個什么?
(2)還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數3表示?
(3)請你拿出3根小棒,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擺成一個什么圖形?試著擺一擺。
4.認識4、5。
(1)你會用上面的方法來認識4和5嗎?同桌之間交流一下。
(2)舉個例子來證明自己的想法。
(3)動手擺一擺,你發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找一找”“數一數”“擺一擺”等活動,把事物的個數與認數聯系起來,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同時明確事物的個數相同,可以用同一個數來表示,使學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數的過程。然后,從抽象的數中再回到實踐中去,讓學生通過擺學具進一步體會數的基本含義。通過學生進行有關數的表述,加深學生對數的概念的理解,使學生獲得了用數學的體驗。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5
1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7,并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體驗“發現生活中的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熱愛勞動及分工合作的意識。
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發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2學情分析
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發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重點難點
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
學生會正確書寫數字6。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情境導入
1、猜數游戲
老師伸手指學生猜數(前面學習了的數字2、4、0、3、5、1)
學生活動齊說2、4、0、3、5、1。
2、給數字排序
生0、1、2、3、4、5(從小到大)
生5、4、3、2、1、0(從大到小)
3、導出6和7,揭示課題
師你想知道5的后面是誰嗎你想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6和7。 (板書課題6和7的認識)
活動2【講授】講授
(一)數數
課件出示39頁認識6和7的.主題圖,并讓學生仔細觀察。
1、圖上有些什么請小朋友們數一數,同桌說一說。
2、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有桌椅、老師、同學、黑板。
師追問物體和人的個數。
生匯報桌子(6)、椅子(7)、老師(1)、同學(6)等。
3、你是怎樣數的還可以怎樣數、
4、小結小朋友,我們要做一個講衛生、愛集體、愛勞動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嗎我們剛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順序數數的。在數數中我們發現,數5個以后再數1個就是6個,接著6再數1個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認數
同桌互數人物圖和點子圖。
(1)師同學們再數一數第39頁下面的人物圖和點子圖,看分別有多少個。
教學活動貼出數字卡片6和7。
(2)師你能拿出表示6的學具嗎你能用它們擺成你喜歡的圖形嗎
(三)數序
導語你知道6是怎么來的嗎5的后面又該是數字幾呢
1、師出示計數器,演示先撥1個珠子。
學生活動齊數1、2、3、4、5。
師5個珠子再添1顆是幾(齊讀5添1是6)
師6個珠子再添1顆是幾(齊讀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圖,鞏固數序。
師直尺的起點是用哪個數字表示只寫出0、1、2、3、4、5、( )、( ),你知道( )里填什么(填6和7,6寫在5的后面,7寫在6的后面)
3、數序。
(1)師誰能從1數到7,從7倒數到1
學生活動指名數。?
(2)師5的后面是誰6的后面是誰7的前面是誰誰和誰是5的相鄰數誰和誰是6的相鄰數誰是5和7的中間數
(四)比較大小
1、出示點子圖這幾幅點子圖可以用數字幾表示(5、6、7)
前面我們認識了5,今天又認識了6和7,那你知道誰大誰小嗎
學生活動先觀察再比較,說發現。
5和6比誰多誰少6和7比呢你還能看出誰比誰少6比7小反過來可以怎么說
2、完成書40頁填空
師它們用什么符號表示?
學生活動填符號
3、學生匯報,集體訂正。
教師活動板書56,67,65,76
(五)序數
教師活動教師獎勵學生紅花,先發5朵,再發1朵,問學生是幾朵。
學生活動6名學生到前面。
師從左數第6個同學指的是誰從右數第6個同學是誰(指名回答)
生……
教師出示金魚圖一共有()缸魚,左數第7缸有()條魚,有7條魚的是第()缸。
1、觀察40頁金魚圖,找準起點,數一數這里有幾缸金魚
2、先找一找那一缸裝了7條金魚從左邊數起看一看是第幾缸
3、從左邊數起找到第7缸,再數一數缸里有多少條金魚
4、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并解答。
(六)書寫6和7
1、指導書寫數字6。
(1)學生觀察字形特點,6像什么
(2)記住,6的筆順與0一樣,都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再從下到上,所不同的是,它的圓形占的是下邊的一半。注意的是6要寫得圓滑。
2、指導書寫數字7。
7像什么(7的字形像鐮刀)起筆,在上線的中間靠左一點寫橫,再接著像寫1那樣寫,注意橫要平。
3、學生練寫
三、鞏固拓展
1、練習43頁第1、2、3題。
2、看看身邊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來表示的。
3、游戲。
師生互動舉身邊不同的物體(粉筆、板擦、書本等),生配合老師舉的物體說數字。
四、全課總結
5以后再數1個就是6,接著6再數1個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6
1教學目標
學會認讀寫10,并會用10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同時注意書寫的工整。
會比較10與1——9的大小,熟練掌握10的組成。
2學情分析
學生之前已學過了1~9的數的認識和數的組成,而10的認識對于學生學習數的組成和進位加法中的“湊十”特別重要。
3重點難點
重點:
掌握10的組成,熟練“湊十”
難點:
學會認讀寫10,并會用10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同時注意書寫的工整。
會比較10與1——9的大小,熟練掌握10的組成。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10的認識
從1數到9.
出示課件,上面一共有幾個數從左數第4個數是幾,從右數它排第幾其中最小的數是幾,最大的數是幾
活動2【講授】學一學
(一)認識10.
1、看一看。觀察主題圖,你看到了什么說給同桌聽。
2、圖上有幾個學生用數字幾表示加上1個老師用幾表示圖上數量是10的事物還有什么
3、擺一擺用小棒表示10。出示小棒圖,9根小棒添上1是幾
4、認一認和同桌一起認一認直尺上的.數字順序,看著尺子你都知道些什么
5、比一比你會比較9和10的大小嗎9○□10○□
(二)學習10的組成
1、分一分拿出10根小棒,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
2、說一說和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你的分法是怎樣的
3、填一填把自己的分法寫在60頁。
4、想一想看到自己寫的組成,你還能想到什么
(三)學習10的寫法看看10是由哪兩個數字組成的先看老師范寫10,再自己寫一寫。
活動3【練習】練一練
教材60頁“做一做”
活動4【測試】查一查
1、完成課件上連一連和填一填;
2、完成62頁練習十三1—3題。
活動5【活動】總結收獲
學習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會用幾和幾湊成十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加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理解連加計算的意義。
2、掌握連加計算的方法,能正確地計算10以內的連加計算。
3、初步學習用連加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連加的意義,會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把第一步計算結果記再腦子里,再參與第二步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10根小棒、實物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小明是一個愛勞動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幫媽媽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小明在喂5只小雞)
問:現在地上有幾只小雞在吃米?
二、操作探索,學習新知
1、引導觀察。
請同學們觀察。(小明在喂5只小雞,接著出示跑來2只小雞,停頓一下,最后出示跑來1只小雞)
2、交流、匯報。
①問:你看到了什么?
小組交流。
②學生匯報。(學生可能說:小明在喂5只小雞,跑來2只小雞,又跑來1只小雞,共有幾只小雞?也可能說有5只小雞在吃米,跑來3只小雞,共有幾只?提醒學生,跑來的學生說出算式,5十2十1,教師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算式一樣嗎?不一樣。3只是一起跑來的嗎?)
3、揭示課題:像這種算式我們叫“連加”。
板書課題:連加
4、探究“連加”計算的順序方法。
問:5十2十1=8,你是怎樣算出數的?
①小組合作探索方法。
②小組匯報。學生可能說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來3只,加上原來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種方法,學生只要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
③教師總結計算順序和方法。
板書:5十2十1=8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8
教材分析:
捆小棒這個教學內容,其實主要是學習認、讀、寫11-20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學生在這之前已經學習了有關10以內數的認識及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加減法的含義,掌握了10以內各數的順序及大小,會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并對20以內數及運算有一些初步認識。但是,要讓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知識,并能熟練正確地完成20以內的計算,還必須經過必要的學習,對于有困難的學生,還允許他們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活動中,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地數、認、讀、寫11-20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 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體驗數位的含義,建立數位的概念,并培養合作意識。
3、 通過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的趣味性,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掌握數的'意義和組成。
教學難點:
明確不同數位上數字的含義。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提出問題,合作探究。1、 猜測。學生估計的數板書在黑板上(教師拿出一捆10小棒)同學們能猜出有多少根小棒嗎?(數一數)2、 思考。各小組數小棒要得出準確的根數,我們應怎么辦?你有什么好辦法能較快地數出整捆的根數?方法一:一根一根數3、 探索方法二:二根二根數給每個小組提供一捆小棒,1捆是(1)個十,10個一就是(1)個104、 交流?選擇有代表性的數數方法在全班匯報,可能有:?5、 說說?1捆是()個十,10個一就是()10?動手操作,感知數的組成。1、 11的認識(學生馬上就回答出11。)1) 數一數a 因為我本來就知道10上面是11。同學們都有了一捆小棒,再拿出1根小棒,你們知道這表示多少嗎?b 10加1就是11。2) 說一說c 一捆是10,再加旁邊的1根,就是11。你們怎么這么快就看出是11呢?怎么看的?可能出現:學生邊聽邊認3) 討論?11當中有兩個1,這兩個1表示的意思是一樣嗎??4) 認識計數器,?看一看自己手中的計數器,玩一玩,說一說你知道了些什么?并在計數器上拔出11動手操作,感知數的組成2、 擺一擺、拔一拔學生邊說邊擺小棒。1)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擺一擺15、19,并告訴你們組的同學為什么這么擺?同桌說含義撥計數器。2) 在計數器上拔出這兩個數,說說含義。2個十就是20。3) 20的認識。剛才認識了15、19,知道19由1個十和9個一組成,9根再數上1根,是幾根呢??我們也把這10根捆成1捆,現在是多少?為什么??在計數器上拔出2個十,并說含義。所表示的意義3、 拔數練習。4人小組,1人說,另3人拔。4、 看直尺,感知數的順序、大小。1) 讀一讀各自準備好的直尺,讀一讀。2) 看看尺子上的數,你能提一些數學問題嗎?5、找一找。抽生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見到過11-20各數?應用新知,鞏固提高。1、看圖寫數。學生完成2、找朋友。3、我會說。1) 19的前面是( ),后面是( )。2) 比14多1的是( )。3) 17的鄰居是( )和( )。4) 比16大,又比19小的數有( )。總結師總結生總結
自我評價:
2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兒童在入學前已初步會數,但對于數的概念卻未必都清楚,同時一年級的小朋友參與數學活動,很少是因為認識上的需要,而只是對數學活動本身感興趣。因此,在本設計中除了落實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外,更關注學生的態度,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學數學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9
教學目標
1.親歷從生活中提煉出生活知識的過程。
2. 熟練地進行計算
3. 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解答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聯系生活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看圖列式計算,并口頭說題意。
二、創設情境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那咱們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三、合作探究(課件出示)
瞧,這是美麗的'大森林,這里面藏著很多數學問題呢。
課件出示圖
問:關于小鹿,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讓學生說圖意:
小鹿一共有( )只
跑走了( )只
要解決的問題是“還剩幾只?”
求還剩幾只,怎樣計算?
列式:9—3=6
還剩(6)只。
從圖中你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關于天鵝,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提問題,教師板書,然后讓學生列式解答。
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1、樹根下有6個蘑菇,草地上有2個蘑菇,一共有幾個蘑菇?
2、一共有8個蘑菇,樹根下有6個蘑菇,草地上有幾個蘑菇?
……
讓學生列式解答
師:同學們都是聰明的孩子,有美麗的小鳥和小梅花鹿都在為你們跳舞呢。
四、鞏固達標
1、梅花鹿圖和蘑菇圖
說出圖意后獨立列式
2、課件練習
看圖你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58頁練習十二第3題
六、小結
你學會了什么?解決每個問題前,要先看圖,再說說你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怎么列算式。
板書設計:
8、9解決問題
主題圖
9-3=6 6+2=8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10
1教學目標
(1)利用游戲操作活動,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認識時針、分針。
(2)學會看整點、半點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3)豐富詞匯時鐘、時針、分針。
(4)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2學情分析
時針、分針的認識幼兒已經掌握,但對于它們的運轉關系的了解還不是很清楚,這種關系就是一種數學的邏輯關系,量化關系。
3重點難點
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系,時針分針在鐘面上的顯示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認識時鐘
1、什么聲音教師對,是鬧鐘。除了鬧鐘,它還有好多同伴呢。他們的形狀不太一樣,但是他們的身上也有相同的地方,請你找一找。
2、出示PPT引導幼兒發現時鐘上有數字1——12,12總在上面,6總在下面。
3、時鐘的作用(引導幼兒發現時鐘不停的走動,為人們顯示時間,人們按時進行工作、學習、休息,給人們帶來有規律的生活)
活動2【講授】認識時針和分針
1、教師小朋友都知道了時鐘的作用,可有個叫豆豆的小朋友不知道,有一天媽媽告訴豆豆600鐘看動畫片,當他打開電視,動畫片都演完了,豆豆傷心的'哭了,我們和豆豆一起學習時鐘認識時間吧。
2、引導認識時針、分針。
內容時鐘有時針(拼音shízhēn),走1格就是1個小時,還有分針(拼音fēnzhēn),分針跑的快,跑1圈才1個小時。時針短,分針長。
小結教師和幼兒一起復述一遍時鐘的鐘面知識
活動3【活動】認識整點半點
1、大家都認識時針和分針了,那我們就和豆豆一起來學整點和半點,以后就知道什么時候看動畫片了。
2、學習整點教師使用實物鐘,將時針、分針都撥到12上,然后將分針轉一圈,讓幼兒注意短針有什么變化(走了一個數字)表示100,同樣方法撥200、300、、、、、、讓孩子們一起說后面(引導幼兒發現小結分針指到1200時,時針指到幾就是幾點。)了解時間讀法,100讀作一點以及整點的寫法。
3、幼兒操作請看看PPT,看看豆豆一天的生活,小朋友用時鐘幫他撥出一天所做的事情。
看PPT說出時間并撥鐘,教育幼兒從小做到按時進行活動,珍惜時間,上學不能遲到。
4、課中休息我們已經看了很長的PPT,現在我們的眼睛需要休息一下,玩一個小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5、學習半點師眼睛用的時間長了就需要休息,豆豆看動畫片半個小時媽媽就讓他眼睛休息一下,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半點。[教師將時針、分針撥到12上,請幼兒注意撥針,邊撥邊說“分針從12開始起,經過1——5,指到6時,正好走了半圈(多遠)這時,時針走到那個數字前面,就是幾點半,告訴幼兒分針走半圈,指到6上面,時針走到幾前面,就是幾點半。引導幼兒發現小結分針指在6上,時針過了幾,就是幾時半]
幼兒操作看PPT說出時間并請幼兒在規定時間能撥出半點。
活動4【練習】游戲練習
“老狼老狼幾點鐘”豆豆非常開心自己學會了認識時鐘,請來了他的朋友來考考小朋友,開始啦!教師請豆豆的朋友灰太狼出時間如700,130、900,630、1030等,小朋友用長短鉛筆擺出時間,擺出時間后讓豆豆的朋友來檢查,若灰太狼說1130,小朋友將鐘反個面,不讓灰太狼看,否則灰太狼會拿走時鐘練習紙,擺錯時間也會拿走。
活動5【作業】作業
完成書上練習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11
教學內容:
認識11~20各數
教材分析:
11~20各數是幫助學生建立數位概念的重要知識點之一,學生對數的認識不僅僅是單獨的一個個數,而是以十個為一體進行數數,這是建立十進制數位概念的重要階段。教材中所呈現的內容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數一數,擺一擺,這是運用學生原有的經驗,建立十個一捆的觀念,進而幫助學生建立11~20各數的表象;擺一擺,想一想,這部分內容的側重點是把圖像與數結合起來,這也是學生過渡到抽象符號的重要環節。同時,學習本部分的內容,讓學生知道十幾的數分別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合成的。二是數的認識的拓展。為了讓學生較全面認識數,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讀數。
學情分析:
10~20各數學生能數出來,但是對于它們的組成不了解。還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簡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樣能讓學生感知10個的數的簡便性,是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來理解和建立數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樣實效地組織活動也是本節課所要考慮的重點。
教學目標:
1、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過程,初步認識11~20的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
2、經歷觀察、操作、思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11~20的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教學難點:
建立初步的數位概念。
教具學具:
10根一捆的小棒和10根散開的小棒。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出示主題圖) 師:我們來做個游戲:火眼金睛,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圖中有什么?它們的數量各有多少?
生1:圖中有水果、小棒、正方體、圓球。
生2:水果有11個,小棒有10幾根,正方體也有10幾塊
師:說的真不錯,那到底它們的數量是多少呢?我們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物體的個數超過10的時候,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板書:11~20各數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讓學生數一數,讓老師明確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水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教學新知
1、認識計數單位十
師:張老師這里有一些鉛筆,請小朋友們猜一猜有多少根?
師:指名學生來數一數。 師:你猜對了嗎?
師:有什么好的方法讓大家一下子看出鉛筆有多少根?
集體交流,總結出好方法。
先數出10根,十個一是10;捆成一捆,一個十是10。因此,10個一就是1個十。
學生操作:自己先數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根數較好的培養學生的數感,通過圈10為以后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湊10法作準備。
2、數的組成
(1)師:現在,您能不能一眼看出來老師手里的鉛筆有多少根?(11根)你是怎么知道的?(一捆是10根,還有1根,合起來就是11根),這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如果現在讓你自己擺15根小棒,你會怎樣擺?誰來說一說? 學生自己開始擺小棒,并思考: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3)現在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根?(16根)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4)現在擺出19根小棒,有幾個十和幾個一?說一說再添加1根有幾個十?是幾根?
設計意圖:老師給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激發學生尋找好的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數的順序
(1)補充上面沒有涉及到的11~20的各數,并齊讀一遍。
(2)看著直尺上的數,從0數到20,20倒數到0。再從7數到13,20倒數到11。
(3)13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4在15的( )面,14小于15;15在14的( )面,15大于14。
(4)看著直尺上的數,你還發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讀數,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學習數,知道數與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通過學生把1~20各數連起來。既可以從大到小,也可以從小到大,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空間。
三、練習延伸
1、數一數73頁的學具各有多少?
2、讀一讀。20 13 15 18 11
3、翻書游戲:比一比,看誰翻得快。找出數學書的第7頁、12頁、18頁、20頁。介紹好的方法,現在往前翻還是往后翻。數出10張,看看有多厚。數出20張,看看有多厚。
四、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是 11~20各數的認識,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到過這些數?你能用從這之間選一個數,說一句話嗎?你今天學會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11~20以內的數?找一找。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己整理,使學生掌握整理復習的方法,發現10以內的加法表的規律,提高計算速度。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勤于探索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明天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要舉行一場數學競賽,長頸鹿裁判聽說同學們昨天回去寫了那么多的加法算式,想把這些算式作為競賽題,你們高興嗎?不過,長頸鹿裁判可是個特別認真的裁判,他可不喜歡雜亂的東西,他要從中挑選最整齊有序的一組題作為競賽題,你們有信心把自己組的算式卡片整理好嗎?
二、活動一:討論整理的方法。
教師:這么多的算式要整理,我們從哪兒入手?怎樣整理?
三、活動二:引導學生對所寫的算式進行整理
(一)按得數分別是10、9……0進行分類。
教師:長頸鹿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組試題夾,請你們小組合作把這些加法算式卡片分分類、整理整理,得數是幾的算式就放入幾號試題夾中(每個試題夾中的算式豎著排列開)
教師:看一看,你們組的算式寫全了嗎?還有沒有需要補充的?
(二)把算式順序整理按一定的排列
教師:同學們,你們是不是覺得這些算式還是沒有一定的順序,有些亂,我們能不能把每個試題夾里的算式都按照一定的排列順序整理好呢?
1.學生繼續整理,使算式按照自己喜歡的順序排列。
2.排列情況:
第一種:第一個加數從大到小排列
第二種:第一個加數從小到大排列
四、活動三:通過全班交流,得到10以內的加法表
(一)展示幾組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
選幾組有代表性的整理結果進行投影展示,并讓該組的同學介紹一下是怎么整理的。讓學生明白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
(二)通過全班交流,得到加法表,展示給學生。
五、活動四:讓學生獨立觀察加法表,找規律
教師:我們在幫助長頸鹿整理競賽題的過程中,復習了知識,并整理得出了10以內的加法表。同學們仔細地觀察一下,這張表橫著看、豎著看、斜著看你發現了什么?
1.認真觀察、獨立思考。
2.同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3.找幾個小組匯報觀察的結果。
橫著看,同一行的算式,第二個數都相同,第一個數依次小1,得數也依次小1.
豎著看,同一列的算式,得數都相同。第一列得數都是10,第二列得數都是9……
斜著看,同一斜行的算式,第一個數都相同,第二個數依次小1,得數也依次小1.
……
六、活動五:加法表的應用
教師:我們已經整理出了10以內的加法表,如果現在再讓你們寫10以內的加法算式,你能不能寫得又快又全?說一說,怎么寫才能既不漏掉又不重復?
做游戲:找朋友
游戲者每人發一張數字卡片,卡片上的數字相加得10(9,8)的兩人將成為朋友,看誰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朋友。看看誰的答案多。
七、活動六: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感受,說一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教案點評:
以幫助長頸鹿整理數學競賽題的形式,激起學生復習整理的興趣,同時也滲透了樂于助人的思想教育。由于是第一次進行整理,完全放手對學生來說有很大難度,于是采用了引導學生先按得數進行分類,然后再排序的方法,這為下次能夠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整理減法表及20以內加減法表提供了方法。對學生在整理過程中出現的不同的排列方法都進行了展示,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整理的,通過這種相互交流,讓學生體會到整理結果的多樣性。后來在加法表的應用方面,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說一說如果再寫10以內的加法算式,怎樣才能做到既不重復又不漏掉,學生說出了要按我們剛才發現的這些規律來寫,這樣一方面是引導學生要充分地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另一方面是可以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
探究活動
找朋友
游戲目的
使學生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法。
游戲準備
1.若干套1到9的數字卡片。
2.每次游戲前發給每個學生1張。
游戲過程
1.把幾套從1到9的數字卡片分分別發給全班同學,戴在胸前。全班同學圍成一圈做丟手帕的游戲,捉到誰,誰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來搭救自己。
2.數字湊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兩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還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3.根據找到朋友的人數多少,大家用掌握聲進行獎勵,找到一個朋友,鼓一次掌,找到兩個朋友鼓兩次掌,以此類推。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13
【總課時數】: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比較物體的多少。
2、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以及用數學的意識。
【教具準備】
主題圖、小白兔圖、磚圖、小豬圖和木頭圖。
【學具準備】
三角形、圓片、小花等學具。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三只小豬》
二、新授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
2、師:這一天,河里的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咦,那邊為什么這么熱鬧?
原來是熱心的`小豬們正在幫小白兔蓋房子。房子旁邊的桌子上擺滿了好
吃的東西,這肯定是熱情好客的小兔子們用來招待小豬們的。
3、教學“同樣多”。
(1)有幾只小豬?幾只小兔?
小兔子們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幾塊磚?(出示兔子和磚一一對應圖)
那4只兔子共搬了幾塊磚?
有多余的兔子嗎?
有多余的磚嗎?
師:沒有多余的兔子,也沒有多余的磚,那我們就說兔子的只數和磚的塊數同樣多。(板書:同樣多)
(1)找一找,圖上還有什么和什么同樣多?
(2)小組交流,指名反饋。
4、教學“多”與“少”。
(1)找一找,圖上有不一樣多的兩樣東西嗎?
學生說,教師現場板書,并適機提問:誰多?誰少?
5、剛才我們知道了“同樣多”、“多”和“少”,那你們知道圖上還有什么東西可以比嗎?課間活動。
三、動手擺一擺
(1)教師擺橡皮和鉛筆,學生模仿。(教師強調一個對著一個擺。)
學生同桌互相說:橡皮和鉛筆同樣多。
(2)學生隨意擺數個學具。
數一數自己的學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誰多?誰少?
在小組內比一比。
四、練習
完成練習一的第3題、第4題。
五、發散練習
利用今天學習的知識,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體,你發現了什么?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課后小結】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14
教學目標:
1、掌握17,18 減幾的計算方法,能熟練地口算17,18 減幾的減法。
2、能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在探究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實際意義,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3、能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17,18 減幾的思考過程,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溝通本單元知識的內在聯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導入新課。
1、口算
11-5=
11-8=
12-7=
14-6=
13-4=
15-8=
14-9=
16-8=
做完口算以后大家說一說怎么做的。
二、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1、教學例1(實物投影儀出示第95 頁主題圖)
教師:同學們,學校校園里花壇里的新栽了一些小樹,你們喜歡嘛?我們要愛護這些小樹苗。今天有兩個小朋友在給這些小樹苗澆水,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請仔細觀察圖,從圖上你獲取了哪些信息呢?
學生1:小紅說:我只澆了9 棵,剩下的是小華澆的.。
學生2:我數了數,一共有16 棵小樹。 教師:從兩位同學獲取的信息里,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學生3:小華澆了幾棵?教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誰能用一個算式來解答呢?
學生4:16-9=(教師板書)
探討計算方法。
教師:我們以前學會了怎樣算11,12,13,14,15 減幾,用這種方法能算16-9 嗎?請同學們自己先想想,說說應該怎樣算。
學生1:我是這樣算的:把16分成10和6,先算10-9=1,再算 1+6=7,16-9=7。
學生2:我是這樣算的:想9+7=16,所以16-9=7。
學生3:我是這樣算的:把9分成6和3,先算16-6=10,再算10-3=7,16-9=7。
教師小結學習情況。
指出: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就行了。注意不要算錯了。然后請學生獨立計算16-9。
2、教學例2
教師:剛才同學們從過去學的知識中找到了計算16減幾的方法,表現很好,老師真高興現在想考考你們,看看是不是真的會計算了。大家愿意嗎?
學生:愿意。
出示例2:算一算17-8=, 18-9=。看誰算得 又對又快。
教師:請同學們獨立計算后,再在全班交流: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計算。
教師:請幾位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甲:我是這樣算的:因為8+9=17,所以17-8=9,17-9=8。
教師:真不錯,算減法想加法,這是我們常用的方法。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學生乙:我是這樣算的:17-8,先從17 里面拿出10,10-8=2,再把2+7=9,17-8=9。18-9,先從18 里面拿出10,10-9=1,再把 1+8=9,18-9=9。
教師:你真行。這也是好方法。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學生丙:我和他們都不一樣,17-8,我把8分成7和1,先算17-7=10,再算10-1=9,所以17-8=9。18-9,我把9分成8和1,先算 18-8=10,再算10-1=9,18-9=9。
教師:看來你們的方法還真不少。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學生丁:我是用數數的方法算的。17-8,我從17開始倒著數8個數:16,15,149,所以17-8=9。17-9,我從17開始倒著數9個數得到17-9=8。
教師:老師為你豎起大拇指!這個方法也不錯,但是算得慢,今后可以嘗試其他的計算方法。我相信你能行。
三、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們真棒,學會了16,17,18 減幾的計算方法,并且每個人的計算方式都不一樣,今天表現得非常好,恰好今天有個小動物過生日,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嘛?
師:今天喜洋洋過生日,總共邀請了16 個小朋友來參加聚會,我們來看看來了哪些小朋友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現在來了多少個小朋友呢?還差多少個小朋友沒來?
生1:來了7個小朋友。
生2:16-7=9,還有9個小朋友沒有來。
師:你是怎么算的呢?
生:
師:現在所有的小朋友都來了,喜洋洋為了歡迎大家,拿出了自己心愛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我們一起看看是什么呢?
生:積木 師:對了,喜洋洋要給他的朋友一起玩積木,他一共拿出了17個積木,用積木來建兩座城堡。我們一起來看看喜洋洋是怎么建的城堡的,你們數一數第一座城堡用了多少個積木。喜洋洋用聲下的積木建了第二座城堡,你們能計算出喜洋洋建的第二座城堡用了多少個積木嘛?
生:17-8=9,第二座城堡用了9個積木。
師:你是怎么計算的呢?
生:
師:喜洋洋和小朋友玩積木游戲玩累了,好多小朋友都餓了,這時,美羊羊給喜洋洋送來了一個大的生日蛋糕來祝賀喜洋洋生日快樂,并且在生日蛋糕上插上了蠟燭,現在需要點燃蠟燭了。這個時候需要小朋友幫忙了,因為每只蠟燭下面都有一道數學算式題,只有把算式題答對了,蠟燭才會點亮。你們能行嘛?我們就來點燃蠟燭吧! 老師以抽問的形式解決這道題。
師:喜洋洋的生日過完了,喜洋洋最后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你們能做到嘛?我們來看看書上的練習題,好嘛?
師:請小朋友們完成第96頁練習二十第1,2 題。
四、課堂小結
1、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3、怎樣才能有規律地寫出16,17,18 減幾的算式,這個問題留在下節課研究。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15
課題:
準備課——數一數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6;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經歷從場景圖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初步經歷運用點子圖表示物體個數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和一一對應的.思想。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事物,滲透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他人的幫助下,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與樂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用點子圖表示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體驗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方法:
情境演示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們都愛玩你們最想到哪兒去玩呢?
(學生交流)
這節課老師要帶我們班的小朋友到美麗校園去。
二、自主探索,維持興趣。
1、初步感知。
提問:在美麗校園里,你們看見了什么?分小組交流后集體交流。
學生描述:在燦爛的陽光下,綠樹
成蔭,鮮花怒放。鳥兒歡快地歌唱,蝴蝶快樂地飛舞,小朋友們玩得多開心呀!他們有的在騎木馬,有的在蕩秋千,有的在坐小飛機,有的在滑滑梯。
2、數數交流。
提問:美麗校園里有好多東西,你們能數出它們各有多少個嗎?
學生先自己數一數,再數給同桌聽。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選幾名學生做小老師,帶領其余小朋友按順序數數。
總結方法。
展開討論:怎樣數數才能又對又快?
生分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
師小結并強調一個一個按順序數。
3、搶答練習。
①提問:1個——(學生接:1個滑梯〉;2架——(學生接:2架秋千)……
(課件演示,從主題場景圖中逐個抽取10幅片段圖)
②學生自己看圖說圖意。如:3架
木馬……
4、用點子圖表示數。
①我們可以用一些最簡單的符號表示物體個數,你們想用什么符號來表示?我們就用點子圖表示好嗎?1個滑梯用1個點子表示〔演示出1個點子〉。
②怎樣表示秋千的架數?為什么這樣表示?怎樣表示木馬、飛機的數量?你還有什么想法?
(讓學生暢所欲言)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教案07-22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16
(通用)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5-15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集合】01-28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優秀03-11
[優秀]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優秀05-08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經典15篇]05-15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篇11-12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設計08-26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