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2-19 10:22:10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精品(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精品(6篇)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2、感悟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學習不加任何修飾渲染的樸實自然的語言。

      3、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4、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用真實體驗理解文中的人情美。

      二、教學重點

      抓住文中父親的語言、動作、形象的刻畫,指導學生感悟作品文字中蘊含的父子深情,啟發學生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三、教學難點

      縮短學生與作者的時空距離,使學生受到感染,體會到作者的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導語。中國受長期的農耕文化的影響,尤其注重親情。千百年來,抒寫親情成了文學的母題,這種題材的作品不勝枚舉,你能列舉出幾篇嗎?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表現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2、簡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江蘇省揚州市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16年19歲時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25年暑假以后到清華大學任國文系教授,當時只有28歲。1937年七七事變,中國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爆發,朱自清隨清華大學遷往大后方,在昆明任西南聯大中文系主任。在艱難和貧困的生活中,他在認真努力地進行中國文學的教學和研究的同時,很關心學生的愛國民主運動。1946年10月,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繼續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并參加爭取民主的運動,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當時,美帝國主義一面用槍炮支持***反動政府打內戰,妄圖消滅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又把它的剩余物資美國面粉運往中國,作為救濟糧來籠絡人心。朱自清為了反對美蔣反動派的罪惡行徑,在拒絕領取美國救濟糧的宣言上簽了名,并且在臨終前還囑咐家人“不要買政府配售的美粉”。因此,偉大的革命領袖毛澤東贊他“有骨氣”,“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3寫作背景。關于寫作背景,主要指出課文記敘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煙酒公賣局長的作者的父親朱鴻鈞也被解除了職務。朱鴻鈞沒有積蓄,兩手空空,還欠下五百元的外債。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讀書,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從北京趕到徐州,同父親一道奔喪回家。到了揚州,父親將金銀首飾都拿出來,又當了一件狐皮袍,才還上欠債。又借錢辦了喪事。辦完喪事,作者回北京念書,朱鴻鈞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車站依依惜別。《背影》所寫的就是這一段史實。為了講解方便,出示一幅北京——徐州——揚州——南京——浦口的簡圖。這樣,課文涉及到的作者的家境和作者的行蹤就都清楚了。

      (二)聽錄音朗讀,教師給以朗讀指導。

      (三)學生自行查字典解決疑難字詞。

      (四)整體感知課文。

      問: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動?

      (鼓勵學生踴躍回答,簡要說明原因)

      (五)仔細研讀重點段落。

      1、研讀第一、二、三段。(學生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然后全班交流)

      (1)第二段中父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句話包含著什么意思?

      (這時候,父親心里一定比兒子更加悲傷愁苦,可是,當他看見兒子流淚的時候,便強抑悲苦,反過來安慰兒子,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是多么的體貼、愛護。)

      (2)變賣典質、借錢辦喪事說明了什么?這些內容和“背影”有什么關系?

      (作者的父親在徐州當煙酒公賣局長,不僅沒有發財,還要借了錢辦喪事,變賣典當了家財去償還虧空,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父親的為人。父親失了業,又背了債,悲和愁相交煎。)

      2、研讀第四段。(指名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自由回答。)

      (1)這一段中哪些地方說明父親完全可以不必為“我”送行?父親“躊躇”了又“躊躇”說明了什么?

      (第一,他“事忙”,急于謀事;第二,有熟識的.茶房,可以托他陪同上車;第三,“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對茶房“再三囑咐,甚是仔細”,“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躊躇了一會”,寫出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心。)

      (2)“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的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不要緊”,是父親對自己而言,盡管“事忙”,但認為這無關緊要。

      “他們去不好”,是對兒子而言的,就怕別人照顧得不妥帖。

      簡短的一句話,說明他關心兒子勝過關心自己,充分表現了父親的愛子之心。)

      3、研讀第五段。(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出悔恨的語氣,然后思考下列問題,發表己見。)

      (1)作者為什么說“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而且還要嘆氣說“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對“聰明”一詞應怎樣理解?

      (這是作者的自責,責備自己那時年輕無知,不僅沒有體會出父親的一片愛心,反而嫌他“說話不大漂亮”,“暗笑他的迂”。現在想來,內心深感愧疚。)

      (2)進站上車,父親是怎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兒子的呢?

      (兩個“忙著”說明父親全然不顧自己,只想著為兒子勞神費力。一個“囑我”,一個“囑托”,說明父親像慈母一樣對“我”關心體貼。即使是找一個座位,他也要認真地“揀定”進出最方便的地方,真是細致入微,用心良苦。)

      4、研讀第六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小組討論下列問題,全班進行交流。)

      (1)“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說這句話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想到兒子的旅途生活既單調又口渴,于是要去買些橘子給兒子。為兒子他想得多么周到。)

      (2)第一次寫看見父親的背影,作者是怎么描寫的?

      (主要寫了父親的穿戴和一系列動作。黑布小帽、黑布馬褂、深青布棉袍,這一身素服,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心里。接著具體描寫父親是怎樣穿過鐵道,爬上那邊月臺的。“蹣跚地走”、“慢慢探身”,顯示了父親行動的不便;手攀、腳縮、身子傾,形象地寫出了吃力的樣子,看到父親不辭辛苦為自己買橘子,“我”怎能無動于衷。因此,“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是寫第一次被父親的背影感動得流淚。)

      (4)寫買橘子回來,父親放好橘子,“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這一細節描寫,反映了父親怎樣的內心活動?

      (這段時間父親的心情并不輕松,穿過鐵道,爬上爬下,也確實比較艱難,但是為了消除兒子可能產生的不安,便故意裝出輕松的樣子來安慰兒子。但也表明他為兒子勞累也是心甘情愿的。)

      (5)離別的時候,父親說了兩句話,這兩句話表達了父親怎樣的感情?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表明父親這時仍在惦念著兒子旅途的安全。“進去吧,里邊沒人。”兒子送父親下車,本是人之常情,可是父親不讓送,怕兒子離開車廂會丟失東西。臨別時這樣細心囑咐,真是關懷備至,可敬可親。)

      (6)最后一句寫第二次看見背影和第二次流淚,說說這時候“我”的心情。

      (父親不顧艱難給“我”買橘子,使“我”感動不已,現在父親要離開了,不免產生濃濃的離情別緒。因此,當父親的背影消失在來來往往的人群里,自己回車廂坐下來的時候,感念之情涌上心頭,禁不住“眼淚又來了”。這一段兩次寫流淚,體現了兒子對父親的真誠的愛。)

      (六)引導學生弄清情節線索,體會取材角度。

      1、本文在幾處寫了“背影”?這幾處寫“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況下,每次有什么不同的特點?(找出寫背影的地方,分析特點。)

      本文在四處寫到“背影”。

      第一次在開頭,不忘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送別時,望父買橘時的背影。

      第三次在車站話別,望著背影消失在人群中。

      第四次在結尾,淚光中再現背影。

      2、作者選擇“背影”這樣的角度來命題立意,并用它來組織材料、結構成文有哪些好處呢?(教師可引導學生自由討論,然后集中發言,教師擇優肯定、適當補充。)

      作者所以選取“背影”這種特殊的角度來反映父親的面貌,是基于表現內容的需要,體現著高明的藝術構思:

      (1)可以表現父親在特定環境中的形象特點。作者家境衰落,父親老境頹唐、心情憂郁,用“背影”來表現,最能體現人物的這種境遇與心境。

      (2)可以給讀者以廣闊的自由想象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寫父親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現,

      結合文章內容,讀者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使父親衰頹的形象更具豐富的內涵。

      (3)藝術視角的創新。

      (七)課堂練習(教師出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給平時發言較少的同學盡量多提供發言機會。)

      1、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多方面的,而且大都在日常細微的事情上十分自然地流露出來。聯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真實體驗,選用生活瑣事來表述父愛或母愛。

      2、結合第三題,說說油畫《父親》的感人之處。

      3、結合第四題,用幾句形象化的語言來描寫一下養育你的親人。

      (八)教師小結。

      《背影》寫的是家庭遭遇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的兒子時的一番情景。這篇抒寫父愛的精品,寫的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語樸實簡潔,卻感人至深,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原因何在呢?

      1、父親的來信是《背影》寫作的契機。這信曾使作者大為感動,寫出了這樣感動人的文章。

      2、《背影》具有感人的力量,是憑了它的老實,憑了其中表達的真情。老老實實,樸素自然,毫不矯揉造作,這正是《背影》的特色。

      3、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現力的形象特征來刻畫人物、抒寫感情。祖母死了,家庭破產,父親老境凄涼,在這慘淡的光景中,父子又將各奔東西,為生活去奔波,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沉重的。作者選擇了父親穿過鐵道去給他買橘子時的“背影”這個形象特征,加以集中地具體地描繪,從而充分地表達出了當時父子之間那種骨肉至情,獲得了感人的藝術效果。

      (九)結束語。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我們的父母就在我們的身邊,把我們的目光悄悄移向他們,你將是一個善良的人,飽含愛心的人。

    語文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閱讀《中國人,為什么不生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題目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中國人怕事、自私的弱點,體會環保的`重要性與責任感。

      一、活動過程:

      教師導入

      1、題目的意思是什么?(反問)

      2、文中舉了哪些社會上的不良現象?

      二、學習課文

      1、提出要求,引導初讀。

      自由讀課文,試著理解課文的內容。

      2、分小組學習,展開討論。

      A、文章中提到了哪幾種破壞環保的現象?

      1、往淡水河(溪)倒垃圾造成污染

      社會現象2、違章出租車造成交通堵塞

      3、化學品污染空氣和海水危害下一代生命質量

      B、文中幾次提到“你為什么不生氣?”說明了什么?

      C、聯系實際,談談讀后感受。

      D、結合本單元的課后活動,可開展一個“我很生氣!我要說……”的環保宣傳活動,活動可針對本地破壞環境的現象進行,與“保護我們的家園,要從身邊小事做起”。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課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詞句,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生初讀課文,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二、教學重點、難點

      查字典,自學生字、詞。

      三、教學過程

      (一)學生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1.引導學生回憶復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驟。

      2.引導學生回憶復習自學生字、詞的方法步驟。

      3.讓學生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4.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學生字、詞填表。舉例:

      (二)檢查自學。

      1.指名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本課多音字比較多,要注意提示學生讀準字音。

      “海參”的“參”是多音字,課文中應讀作“shēn”,不要讀成“cān”。

      “劃動”的“劃”是多音字,課文中應讀作“huá”,不要讀成“huà”。

      “必將”的“將”是多音字,課文中應讀作“jiāng”,不要讀成“jiàng”。

      “有趣”的“趣”應讀作“qù”,不要讀成“qū”。

      “瑰麗”的“瑰”應讀作“guì”,不要讀成“guī”。

      也可采用給帶點字選擇正確讀音的方法作鞏固練習。

      3.指導學生識記字形。

      “刺”是左右結構,左邊中間沒有一橫,不要寫成“束”。

      “饒”是左右結構,右邊上面不要多寫一點。

      “趣”是半包圍結構,最后一筆捺要寫成點。

      4.可采用識別同音、形近字的方法作鞏固練習。

      例:

      揀()積()義()劃()

      撿()集()意()畫()

      防()哨()饒()料()

      紡()稍()澆()科()

      (三)理解詞義: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1)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以“饒”字為例。“饒”在課文中組成的新詞是“富饒”。教師引導學生把“饒”字作為帶點字,查字典選擇字義。“饒”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富足、多的意思,聯系上下文學生便可從中悟出富饒的意思是形容物產很多很豐富。

      (2)小結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3)出示詞語,讓學生作鞏固練習。

      蠕動——像蚯蚓一樣慢慢移動。聯系課文內容,指海參沒有腳,靠肌肉收縮行動,因此是像蚯蚓一樣慢慢移動。

      龐大——極大。課文中海龜很大,一般都在上百公斤。

      威武——威風,勇猛的樣子。

      五光十色——色彩繁多,鮮艷,明亮。

      瑰麗無比——奇特的美,沒有什么好相比。

      千奇百怪——指貝殼的形狀各式各樣。

      (四)介紹西沙群島。

      1.介紹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是我國南海中四大群島之一,在海南島南330公里。有宣德、永樂兩島群和其他島礁。主要島嶼有永興島、趙述島、珊瑚島、甘泉島、中建島、東島等,以永興島為最大。多為橢圓形珊瑚島礁。熱帶資源豐富,盛產魚類、鳥糞、海參、海龜等。每到魚汛,海南、湛江一帶漁民多來此捕魚,南海諸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處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國的海防前哨。

      2.出示圖片或標本讓學生觀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熟悉生字、新詞。

      (六)作業:朗讀課文,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閱讀課文1~6自然段,了解我國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詞句,進而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復習。

      (二)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2.思考:本段共有幾句話?各是什么意思?

      第1自然段共有兩句話。第1句介紹了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

      第2句概括介紹了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

      3.出示地圖。

      (1)讓學生從地圖中找出西沙群島,弄清西沙群島所在的地理位置。

      (2)討論什么是“海防前哨”?為什么說西沙群島是“我國的海防前哨”?

      “哨”是巡邏、偵察、警戒防守的`崗位。西沙群島地處祖國的最南端,在海防中處于前哨的地位,所以說西沙群島是我國的海防前哨。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第2自然段。

      2.思考: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都有哪些顏色?為什么會有這些顏色?

      3.指名回答。

      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色、青色、綠色、淡綠色、杏黃色。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也有淺,所以從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4.什么是“五光十色”?為什么說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是指色彩繁多、明亮的意思。教師借助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句意。讓學生從中體會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藍綠青黃,色彩繁多,深淺不一,十分艷麗,因此用“五光十色”來形容是十分恰當的。

      5.本段共有幾句話?是圍繞著哪一句話的意思寫的?是怎樣連接的?

      本段共有三句話,是圍繞著“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這句話的意思寫的。經過討論,要讓學生弄清這三句話之間的關系。第1句概括介紹了西沙群島一帶海水的色彩;第2句具體講海水的種種色彩;第3句講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和海底的地形高低不平有關。這三句話先講結果,后講原因,中間用“因為”連接起來,是因果關系的句式。

      6.出示把句子補充完整的練習,訓練學生用因果句式說話。

      (1)因為西沙群島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所以______________。

      (2)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五光十色,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7.小結,聯系上下文用提問法讀懂一段話。

      (1)提問:剛才我們是怎樣初步學習第2自然段的?

      (2)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經過討論,要讓學生從中掌握用提問法讀懂一段話。首先要知道本段有幾句話?然后要知道每句話是什么意思?接著要弄清這幾句話是圍繞哪句話的意思寫的?最后要知道句與句之間是怎樣連接的?歸納起來應做到四知道:

      一知道有幾句

      二知道句意

      三知道怎樣寫

      四知道句間聯系。

      8.用學法。

      讓學生用歸納出的閱讀一段話的方法,學習3~6自然段。

      (四)學習第3自然段。

      1.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閱讀一段話的方法,自讀第3自然段。

      2.教師用提問法檢查自讀情況。

      (1)本段有幾句?

      學生答:(本段有三句話)

      (2)介紹了海底的哪幾種動物?

      三句話分別介紹了西沙群島的珊瑚、海參和大龍蝦。

      (3)指名分句朗讀,想一想這三句話是怎樣介紹珊瑚、海參和大龍蝦的?

      經過思考討論,要讓學生從中懂得這三句話是并列關系,“像綻開的花朵”、“像分枝的鹿角”形象地介紹了珊瑚的外形特點。“蠕動”、“劃過來、劃過去”準確地寫出了海參和大龍蝦的動態,再用“懶洋洋”和“威武”分別加以擬人化的描寫,更使句子顯得生動而逼真。

      (五)學習第4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第4自然段,用“‖”給本段分為三層。

      思考:每層的意思是什么?

      2.課堂討論:

      本段的三層意思是怎樣劃分的?是圍繞什么意思寫的?

      要理解這段話,首先要讓學生弄清本段的結構。第4自然段共有四句話。可按“先總述,后分述,再總結”的順序,分為三層,第1句“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總體介紹了西沙群島的海里魚非常多。第2句采用排比的句式連用四個“有的”,具體介紹了海里的魚的種類繁多。第3、4兩句概括總結了西沙群島的海里的魚多,各種各樣多得數不清,形象地寫出魚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懂得“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是說西沙群島的海里魚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魚各占一半,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魚”來形容魚多,運用了夸張的手法,顯得恰當,而又形象。

      3.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

      (2)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3)________魚多得________。

      (4)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________________。

      4.讓學生借助填空練習,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六)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課堂討論:這段話共有幾句?介紹的是什么?

      這段話共有兩句。分別介紹了西沙群島海灘上的貝殼和海龜。寫貝殼數量多得“揀不完”,形狀“千奇百怪”。寫海龜多得“成群”,樣子“龐大”、“有趣”,把它“翻一個身”,它就“四腳朝天,沒法逃跑”了。

      3.練習朗讀。

      可采用教師領讀,學生齊讀的方式進行,增加課堂練習的趣味性。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傳授目標:

      1.理解本文淺言深意的特點。

      2.掌握文章開合自如,環環相扣的縝密思路。

      情意目標:

      1.啟發學生對人生境界的思考,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2.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民族自豪感。

      能力培養目標:

      熟練默讀文章并做出標記點評。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思路,明確起、錄、轉、合的框架。

      教學難點

      對所謂覺解的理解和圣人做平常人所做的事和平常人所做的平常的事區別在于哪里。

      教授方法

      啟發引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有一次因自己的牙齒脫落而陡生感慨,寫下?"人言齒之落,壽命難維持。我言生有涯,長短俱死爾的詩句。人我對齒落對生命的不同態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照。--悲觀,--豁達,表現出兩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引出板書課題--人生的境界)

      二、 介紹作者:

      馮友蘭,著名哲學史,哲學研究家,北京大學教授,對中國哲學文化的研究頗有獨到之處,著作甚豐。

      三、布置默讀課文,提出默讀要求。

      1.從文章形式上,力求搞清文章的結構;

      2.從文章內容上,力求搞懂文章的主題;

      3.默讀時對重點地方做出標注。

      四、檢查學生默讀效果

      提問:文章是怎么開頭的?

      --以一句疑問句開頭,哲學的任務是什么?

      提問:這樣開頭的好處是什么?

      --吸引讀者,引起讀者關注,在作者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之中,不知不覺間引讀者進入作者所要闡述的人生的境界這一主題范圍。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回憶課文內容做出回答)

      提問:文章分為幾個自然段落?

      (要求學生能夠準確、迅速的做出回答。這一問題并不難,但學生由于往往沒有養成閱讀時隨手標注的良好學習習慣,對這一問題的提出,往往始而瞠目結舌,繼而翻書去計算。要抓住這一有利的教學契機,對學生進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共分為12自然。

      提問:這12自然段體現出作者怎樣的思路?

      (這一問題的提出,目的在于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結構,進而理解文章主題,隨著教師的提問分析,講解,列出板書)

      五、分析文章思想內容:

      著重分析對這四種人生境界的理解。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是人生最常見的常態境界,在此基礎上追求精神道德上的高度升華,則上升為道德境界甚而天地境界。人常見的境界是功利境界,這里的功利,是個中性詞,并無貶意。但一般的最大多數的人,他們的人生境界在這個功利的范疇內,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色彩。注意作者所言--這并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引導學生分析必?"二字的使用,文說明,對功利的追求是有高下之分的,可能并非不道德,但也有可能是絕對不道德,要提醒學生,充分認識這一點。

      六、布置研究討論的話題

      古人云:人皆可以為堯舜。堯舜者,人所共仰的大圣人,但卻人人可以為之,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古人又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這里談的做人標準達到一個什么樣的境界?

      上述兩個問題要求學生認真思考,寫出發言提綱,以備討論課文用。

      七、板書設計

      課題:作者

      全文共12個自然段,分為四部分

      (一)(1自然段)--哲學的任務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二)(2-6)人生的四種精神境界--自然、功利用職權、道德、天地。

      (三)(7-11)對人生四種境界的分析。

      (四)(12)對未來哲學,對中國哲學在滿足人生精神境界所做貢獻的展望。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講述課文故事。

      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懂得高超的技術是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得來的,只有不怕吃苦,經得起摔打,才能學到真本領。

      重、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重點是第3自然段騎手所說的話。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3、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4、師簡介南美洲的騎牛比賽。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畫出本課的生字詞,重點讀一讀。

      3、檢查自學效果。

      (1)自讀生字詞。

      (2)正音。

      翹舌音:術、束、洲、致、超、掌。

      平舌音:曾

      后鼻音:掌、曾

      邊音:烈

      只:能用它的兩個讀音分別組詞嗎?

      (3)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4)把生字詞帶入課文中再讀一讀,碰到長句子多讀幾遍,要求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5)檢查讀書情況。

      4、出示長句子,指導朗讀。

      好幾個騎手/騎在野性大發的/公牛背上,只兩三秒鐘/就摔了下來。

      5、指導停頓,領讀、練讀,指名讀。

      6、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議。

      7、再讀課文

      (1)再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其它同學邊聽邊想:每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3)生互相交流。

      (4)齊讀課文。

      三、教學生字

      1、讀生字卡片,鞏固字音。

      2、引導用筆順表,自學生字的筆順。

      3、反饋檢查。

      4、你用什么辦法記住了這些生字?

      5、指導書寫。

      “術”、“末”:中間的豎要寫直,而且都要寫在豎中線上。

      “熱”、“烈”:下面的四點底要寫得寬一點,能托住上面的部分。

      “特”、“觀”、“技”、“位”:要寫得左窄右寬。

      生描紅、臨寫,師巡視指導。

      教學后記:“熱”、“烈”兩個字很難掌握,讀長句停頓不夠。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講述故事。

      2、懂得高超的技術是經過長期艱苦練習來的,只有不怕吃苦,經得起摔打,才能學到真本領。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認讀生字卡片,口頭擴詞。

      2、齊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1)“特別”可以換成什么詞?

      (2)把這喜愛之情讀出來。

      2、自讀第2自然段。

      (1)讀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別愛看騎牛比賽?

      (3)擠滿了人興致勃勃指導讀詞

      (4)誰能讀出人們愛看騎牛比賽的那種感情?

      練讀,指名讀,評議。

      (5)從哪里看出這個騎手“技術高超”?

      A、看圖理解:瘋狂、上下蹦跳、牢牢。

      B、再讀兩、三遍,體會“技術高超”?

      C、不管是看他自己騎車的情況,還是拿他跟別人比,我們都會發現他的技術很不一般,這就是技術高超。這個人的技術為什么會這么高超呢?師范讀第3自然段。

      3、自讀第3自然段。

      (1)這個騎手是怎么回答小姑娘的問話的?

      (2)誰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只有……盡管……他還是……

      小姑娘……我曾經……上千次……

      (3)男女生分讀句子,說說“上千次”說明什么?

      (4)你從騎手的話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學生自由討論,自由說。

      4、指導朗讀

      (1)小姑娘的話讀出興奮、驚奇的感情;

      (2)騎士的話要讀得沉穩、有力、親切。

      5、范讀

      6、生賽讀,評議

      7、講述故事

      8、齊讀課文。

      (1)這么好的課文,應該牢記在我們腦中。

      (2)愿意把這個故事講給同學聽嗎?

      (3)同座位互講。

      9、指名講。

      三、總結課文

      1、學完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討論后,出示,練習填空。

      高超的本領是經過()得來的。只有(),才會有()。

      板書設計

      7、騎牛比賽

      教學后記:

      1、學生能夠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不同的語氣。

      2、通過學習課文學生懂得了高超的的技術是經過艱苦訓練努力的來的。

      3、“熱烈”學生較難讀準字音。“洲”“勃”“獻”“管”這些字學生交難認讀。

    語文教案 篇6

      【詞語超市】

      包括“讀一讀,記一記”和“讀一讀,寫一寫”兩組,含有本單元中要求學生會認或會寫的字。訓練的目的也分為讀記和讀寫兩個層次。在教學“詞語超市”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較難理解和記寫的詞語,然后互相討論交流用什么方法記下來,由此可以加深印象。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詞語說說意思,并用它進行造句練習。

      【金鑰匙】

      此處摘錄了《小英雄雨來》中一些生動、形象的語句,并指出這些語句對人物形象刻畫起著重要作用。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再找出一些類似的語句,仔細體會,還可以仿照著進行說話練習。要結合本單元里的課文,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仔細體會體會,并分析這樣寫的好處。然后讓學生照樣子進行說話片斷練習。

      【讀對聯】

      這里兩幅寫景的對聯,共同的特點是比擬巧妙有趣。上一對,把綠水青山比作人,風過水皺如人有憂愁,雪后山頂積雪像人頭發白了。下一對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注意指導誦讀時的停頓。

      【古詩誦讀】

      《江雪》這首絕句作于詩人柳宗元被貶于永州期間。冰雪覆蓋著大地,千山萬嶺見不到飛鳥的影子;大路小路沒有了行人的蹤跡。只有一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漁翁,獨自坐在小舟上在江心垂釣。漁翁正是作者自己的寫照,寄托著詩人清高孤傲、超凡脫俗的品格。全詩語言凝練,精雕細琢,寫景如畫,含意深沉,有突出的藝術特色。

      【語文生活】

      語文生活的講故事部分是對本單元主題的一個拓展延伸,不再局限在二戰期間少年英雄形象上,可以讓學生搜集名人童年故事,也可以講身邊親人的童年故事,并且要求講出“不一樣”來。在學以致用的同時,受到珍惜幸福童年的思想教育。“語文生活”的故事會,建議用一個單獨的課時完成。用班隊活動的形式進行,營造一個良好的講故事氛圍,充分激發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并能從搜集整理故事、講故事和聽故事中得到很大的收獲。

      習作部分與前面的講故事聯系起來,搜集整理資料,先講出來,然后寫下來。習作的草稿階段可以和故事的搜集整理以及故事會同期進行,只需要一個課時進行修改謄寫。

      【教學設計舉例】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和書寫詞語超市里的詞語。

      2.讀對聯,理解其意思,了解其手法,注意誦讀的停頓位置,嘗試背誦。

      3.自主學習古詩,提高學生自主閱讀古詩的能力,引導學生自主積累古詩。

      4.講別人的童年故事,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并由此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

      5.習作,要求作文能寫通順,形象生動,有細致具體的描寫,并且能在習作中有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

      1.正確朗讀和書寫詞語超市里的詞語,并練習用其中的詞語說話。

      2.順暢地誦讀對聯,背誦。

      3.能將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并且能用自己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準備]

      1.做好詞語卡片或者課件。

      2.在課前布置學生自學語文樂園“讀對聯”和“古詩誦讀”部分。

      3.搜集“語文生活”部分要求的資料,做好開展班級故事會的部署。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識字》教案08-20

    語文關懷教案03-18

    語文詩經教案05-31

    《語文天地》教案08-08

    語文《觀潮》教案07-22

    語文《檢閱》教案06-10

    語文翠鳥教案05-02

    《語文園地》教案05-21

    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六》教案08-1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 欧美日韩激情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