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大班數學教案模板匯總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并能正確說出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的名稱和基本特征;
2、探索興趣的激發,以及觀察、比較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3、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2、準備四種顏色的圓圈(紅、黃、藍、綠四色)
【活動過程】
一、讓每位幼兒自由選擇一樣物品,請他們自由的`觀察、觸摸和擺放。
師:每位小朋友到老師這來拿一樣玩具,待會玩的時候,請小朋友們看一看你拿的玩具是什么樣子的?它摸上去是有什么感覺?把它放在桌子上看看會怎么樣?并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幼兒帶著問題自由操作,教師從旁觀察,并適時給予指導)
二、教師從幼兒的觀察中向學生介紹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的名稱及其特征。
1、組織幼兒進行討論。
2、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向別的方向滾,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總向周圍滾”,“我玩的是方積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我玩的是可樂瓶,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停下來。我把小可樂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教師對于幼兒的觀察分析進行總結型概述。
師:球體無論從哪一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放在平面上能向任何方向滾動;
圓柱體的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圓形,中間上下一樣粗,把它平放在一個平面上,會前后滾動,像一根柱子;
正方體有六個面,六個面一樣大,都是正方形,把它放在桌面上,不管怎么放,都不能滾動;
長方體和正方體差不多,有四個面是一樣大,是長方形,還有兩個面是正方形,也是一樣大,把它放在桌面上,不管怎么放,也都不能滾動。
三、請幼兒分別將各種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等形狀的物品進行分類,并請能力強的幼兒檢查是否放對了。
師:為了證明小朋友們都認識它們了,下面來請小朋友將手中的物品分分類,將球體放入紅圈內,將圓柱體放入黃圈內,將正方形放入藍圈內,將長方體放入綠圈內。(分好后)
師:我請小朋友來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都分對了,如果有錯,應該放在哪里?
四、請幼兒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教室內的事物)
師:不知道小朋友們有沒有注意到,其實我們教室里面有很多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形狀的物品,大家來找找看好不好?(找到后,老師夸小朋友們真厲害)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我們班的孩子已經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和看圖列算式的能力。為了發展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靈活運用知識的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我給孩子們設計了一個自編口述應用題的活動。
首先,我用直觀的教具,展示出了一個故事情境(農民伯伯的紅蘿卜),讓幼兒接觸應用題,知道什么是應用題和怎么編應用題,學習編應用題的方法。然后在教師的帶領下,結合圖片嘗試自編口述應用題,再過渡到根據算式編加法和減法的應用題,最后每個幼兒一份算式題卡,每個孩子根據自己的算式編應用題。
我的活動重點在于,引導幼兒自編口述應用題,難點是,編應用題最后要留一個問題,答案不能說出來。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已有經驗和范例,知道加減法應用題講一件事情,說2個數字,問一個問題。
2、學習根據圖片和算式自編應用題。
3、增加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喜歡數學。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農民伯伯、紅蘿卜和小白兔;算式題卡若干;"問號"一個;PPT。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拍手游戲
T:我來問,你來答,
5可以分成1和幾?(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2和幾?(5可以分成2和3)
5可以分成2+幾?(5可以分成2+3)
二、激趨引入:出題考考你
T:嗯,小朋友們都很聰明,那老師就要來考考大家了,看看我們大七班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很厲害哦。仔細看仔細聽。
1、故事情境1(T邊講邊出示教具):
農民伯伯的菜園里呀,本來有3顆紅蘿卜,后來又長出了2顆紅蘿卜,請你幫農民伯伯算一算,現在菜園里一共有幾顆紅蘿卜呢?
小朋友有沒有注意,老師剛剛是怎么提問的?(強調"一共")
一共有幾顆紅蘿卜呢?
T提問:
你怎么知道的?怎么算的呀? 幼:3+2=5
你為什么選擇加法呢? 幼:因為又長出了2顆,數量變多了,所以用加法。
老師把這個算式找出來。把3+2=5貼在黑板上。
2、故事情境2:
現在菜園里有5個紅蘿卜,農民伯伯拔起了一顆紅蘿卜,把它送給了小兔子,請你幫農民伯伯算一算,現在菜園里還剩下幾顆紅蘿卜呢?
老師剛剛又是怎么提問的?(強調"還剩下")
還剩下幾顆紅蘿卜呀?
T提問:
你又是怎么算的呢?為什么選擇減法呢?5-1=4
為什么選擇減法呢? 因為拔起了一顆,送給了小兔子,數量變少了,所以用減法。
老師把這個算式找出來。把5-1=4 貼在黑板上。
T總結:
像剛剛這兩個小故事一樣,講一件事情,出現2個數字,最后一定會留一個問題的活動,我們就叫做編應用題,你們都會編應用題了嗎?
三、看圖編題
T:你們都會了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試試吧!
1、出示PPT第一張圖片,小鳥圖。
我們先來看看,圖片上都有什么?小鳥,這兩只小鳥的姿勢,好像是剛飛來的。
現在我想把這幅圖編成一個應用題,記住一定要留個問題給別人哦。(如果沒人,教師先;如果有幼兒,請一個孩子,)
老師來編編看。我的題目是:樹枝上本來有三只小鳥,后來又飛來了2只小鳥,現在樹枝上一共有幾只小鳥呢?
讓幼兒一起回答。5。算式是3+2=5
最后的`問題,老師是怎么提問的呢?老師在這里用了"一共",看來我們的加法應用題一般用"一共"來提問。
2、出示PPT第二張圖片,夾子圖。
圖片上說的一件什么事?(請一個幼兒回答,教師編)
本來有3個夾子,后來破了1個夾子,現在還剩下幾個夾子呢?
最后的問題老師是怎么提問的?老師在這里用了"還剩下",看來我們的減法應用題一般用"還剩下"來提問。
3、T:小朋友們,現在要你們來編應用題嘍。請你們在三幅圖里面選擇一幅圖,看看圖片上都有什么,你來編一道應用題。
出示PPT 第三張,加法應用題三幅圖。
請三個幼兒發言。
小朋友都很棒,剛剛我們編的應用題都是加法的,不知道減法的你們會不會呢?出示PPT第四張,減法應用題。
請幼兒發言。
四、算式編應用題
T:小朋友們真厲害,都會看著圖片編應用題了。現在呀,我們換個玩法。老師這里有一個算式,請小朋友們看著算式編應用題。你來問,我們大家來回答。
出示加法算式卡。請幼兒編。
出示減法算式卡。請幼兒編。
小朋友們一定要編和別人不一樣的應用題哦!看看誰的小腦袋轉的最快。
五、我編你算,每人一份題卡
你們都會編應用題了嘛?現在啊老師會給每個小朋友一個算式,聽清老師的要求,就像剛剛一樣,請你編一道這個算式的應用題,把你的應用題說給身邊的好朋友聽,讓好朋友來回答并寫上算式的答案。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應用題”相對于幼兒來說,是一個較為難理解又難掌握的領域,如何讓幼兒們在提倡的“玩中學”這一模式中掌握知識點呢?我將此作為本次課堂設計的一個難點。以動畫人物的形象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隨著喜愛的動畫人物進入我所創設的環境中,讓幼兒們在與動畫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性的學習。在編應用題時,小朋友基本能大聲的來編,可能是父母在場的關系,小朋友積極舉手,認真的投入到活動中。在數學練習時,父母們都走去看自己的寶寶做練習,這個環節有點亂,可是家長們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這個環節在父母們的一起參與下結束了。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看看、玩玩中學習將物體以2和5為單位分群,并能按群計數。
2、發展幼兒目測數群的能力以及學習計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設備及軟件。
2、幼兒操作材料:各種圖形、底版、膠水等。
三、活動過程:
1、幼兒復習20以內的數數。
教師導語:“看,這里有這么多數字,哪個小朋友愿意來數數看!”
(1)請幼兒用順數和倒數的方法練習數數。(1個1個數)
(2)用雙數的方法練習數數。(2個2個數)
(3)以2為單位進行計數。
教師導語:
魚兒正在進行隊列表演,請小朋友一個仔細看,它們是幾條在一起的?(劃圈,說明這是群) 有幾群?一共有幾條魚?
小結:這樣兩種數數的方法,2個2個數比1個1個數快。
2、學習按5分群計數
(1)幼兒操作活動,練習按5分群。
教師導語:
每個小朋友都有一袋幾何圖形,請小朋友按照5個5個分好,并貼在紙板上。
(2)學習5個5個唱數到20。
教師導語:請小朋友把含有5的數字找出來。(同時用雙手幫助幼兒理解10與5的.關系。)
運用多媒體讓幼兒練習5個5個唱數到20。
(3)學習按5分群計數。
將魚按5分群,并有規則地排列;
將魚按5分群,排列上稍有改動;
將魚按5分群,不規則排列。
小結:5個5個數比2個2個數更快。
出現錯誤的分群,引導幼兒發現錯誤。
小結:每一群的數量一定要一樣多,這樣才能數得準確。
3、游戲“快速搶答”
玩法: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搶答。答對一道題加上相應的分值。最后評出優勝隊。
規則:搶答中出現錯誤的一隊要暫停一次比賽。
最后評出優勝隊。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復習球體、圓柱體、長方形、正方體,能正確說出名稱和基本特征,發展空間知覺能力。
2、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與立方體相似的物體。
3、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體驗與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片一幅、紙制小路、(上面鏤不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小兔頭飾一個、內裝有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魔術箱”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常規組織教學。
2、復習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各種生活的物體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
師:“小朋友,昨天小白兔大電話給老師說:“昨天,它很想吃一根胡蘿卜?”于是今天老師就給小白兔帶來了一根胡蘿卜,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手上是什么?”(出示胡蘿卜圖片),師:“你們看,胡蘿卜是什么形狀的?”
幼:“圓柱體。”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
幼:“牙膏盒。”
師:“對,你們看,牙膏盒是什么形狀的`?”
幼:“長方體。”
師:“小朋友你們在看,老師手里拿的什么是什么?”
幼:“魔方。”
師:“是什么形狀?”
幼:“是正方體。”
2、游戲:“魔術箱”師:小朋友真聰明,全都答對了,今天老師跟小朋友復習這些圖形。
⑴、游戲:“魔術箱”。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從魔術師那里借來了魔術箱,小朋友們想不想看變魔術?(想)今天老師要為小朋友表演魔術你們可要仔細地看呦!”
⑵、教師變魔術師:“媽哩媽哩轟,變!你們看老師變出的是什么圖形呀?”幼:“圓柱體。”師:“它是什么樣呢?”幼:“沒有角的。”
⑶、依次出正方體、長方體進行提問。
⑷、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通過觸覺讓幼兒說一說摸到的是什么圖形。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出示各種圖片,讓幼兒說一說,他們各是什么圖形。
2、教師拿出多種圖形,讓幼兒分組游戲分別找出(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1.體驗的一分鐘的長短,感受時間和生活節奏的關系。
2.2.嘗試對自己的活動情況進行記錄并簡單分析。
3.3.增強時間意識,懂得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專心,不拖拉,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1.已經初步認識時鐘的時針、分針、秒針。
2.2.時鐘、畫紙、黃豆、筷子、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1.猜想:一分鐘有多長?
①感知:認識時鐘
師:.這是什么?鐘面上有什么?(3根針)這3根針有什么不同?(長短不同)最長的針叫什么?最短的針叫什么?還有一根針叫什么針?
②了解一分鐘在鐘面上如何顯示。
請問哪一根針走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么知道一分鐘到了?
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2.體驗:一分鐘長短
①結合時鐘,全體幼兒單腿站立一分鐘,感受一分鐘有多長。
師: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請將你的雙手伸平,單腿站立一分鐘。提問:這一分鐘你有什么感覺?(時間過的很慢)
②結合時鐘,全體幼兒玩一分鐘穿衣服游戲,再次感受一分鐘。
現在請小朋友聽好口令,請將脫下的衣服同時穿好,時間為一分鐘。
提問:和剛才玩的游戲相比你覺得這一分鐘時間過的怎么樣?(時間過的很快)
為什么同樣的一分鐘,感覺卻不同呢?
3.深度感知:分層次、分組玩“一分鐘”游戲比賽,體驗抓緊時間的重要性
(1)討論:一分鐘你能做好哪些事情?
(2)幼兒自由選擇操作內容,分成三個小組進行游戲:①一分鐘畫畫②一分鐘串項鏈③一分鐘夾黃豆。
(3)引導幼兒對自己的活動情況進行分享交流:
橫向比較:同樣花一分鐘時間,為什么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小結: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縱向比較:同樣花一分鐘時間,做同樣的事,為什么結果也不一樣?
小結: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不同。
4.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結合自身討論,懂得做事情要專心,抓緊時間,不拖拉,動作就快了。
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回家后與爸爸媽媽一起開展“一分鐘”游戲比賽活動,進一步增強幼兒的時間觀念。
教學活動反思:
這周,我園組織了優秀課選拔活動,,這次的活動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挑戰,老師們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通過觀摩課老師的點評,我們的教學活動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各位老師的建議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發,對我們以后的教學起了推動作用。在這次活動中,我上的大班數學《體驗一分鐘》給了我自己很大的反思,讓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有了更新的認識,以下是我對活動的兩點反思:
一、對研讀教材的反思研讀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對教材有深入的分析,才能順利的設計活動。新《綱要》中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對于大班的孩子,認識時間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的孩子時間概念比較模糊,于是為了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時間的寶貴,設計了體驗一分鐘這一活動。活動《一分鐘有多長》關鍵在于體驗,教師應如何使用各種方法讓幼兒體驗到一分鐘的長短,時間本身就是抽象的東西,應把抽象的東西物化到具體的操作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體驗到一分鐘的長短。從而延伸到幼兒對時間觀念的增強,學會珍惜每一分鐘。結合綱要和教材分析,因此我把活動的目標定于: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感受時間和生活節奏的關系。2、增強時間觀念,懂得珍惜每一分鐘。3、對自己的活動情況進行記錄并簡單分析
二、對活動設計的反思在進行活動時,為了調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出示時鐘,幫助幼兒認識一分鐘,感知一分鐘有秒針走一圈和分針走一格都表示一分鐘,這樣孩子對于一分鐘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第二個環節讓幼兒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用站立及讓孩子在一分鐘以內穿脫衣服,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引導幼兒說出一分鐘之內可以做些什么,孩子回答很積極,并且具體到做哪些事情上面,可惜的是,我卻沒有好好利用孩子的回答,給孩子驗證自己的想象。最后一個環節一分鐘比賽,我沒有利用好,應該請孩子們分別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活動中更要營造出一種競爭的氛圍,引導幼兒發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的關系。由于我準備的材料沒有考慮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兩次的操作沒有達到的好的效果,孩子在體驗一分鐘就欠缺了。老師的點評讓我深受啟發,教師預設與孩子不符合,沒考慮到孩子對操作材料的反應,以致沒有達到預設的教育目標。第四個環節屬于延伸活動啟發幼兒討論如何利用時間,珍惜每一分鐘。目前,在我國幼教領域的改革中,教育觀念的更新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觀念決定人對事物的價值取向。只有更新觀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學的問題。充分認識教育活動的價值,提高教育活動的質量。在教育活動中,要改變過去單純由教師講解、演示、示范來灌輸知識的情況,應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充分動腦、動手又動口,使他們的感官處于最佳活動狀態,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通過這次活動和各位教師的點評,使我發現在組織教學方面自身存在的不足,發現自己與優秀教師之間的差距,也讓我深刻認識到幼兒園園本教研的重要性,通過園本教研的開展,讓我們有機會分享她人的教學經驗。要想上一堂好課,必須要對教材有著深入的研究與分析,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主題內容,推敲教材,認真把握好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制定好教育目標,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更新對教育的觀念,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同時,要在教育過程中明確教師和幼兒互為主客體的地位,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依據幼兒學習特點與規律,不過分追求形式的多樣,不停留在形式上的模仿,深入尋找形式背后所蘊含的觀念,才能真正落實到教學活動中提出的任務和目標。有了這些充分的認識,對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起到促進作用,讓我在不斷地反思中進步,不斷地進步中成長。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數字的豐富變化,體驗數字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與有趣。
2、復習9以內的數字、數數,并區分6與9。
活動準備:
1、幾何圖形組合畫三幅(還有小動物)。
2、幼兒每人一份數字卡片
3、每組提供白色紙條、漿糊、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看圖編電話號碼。
(1) 我們將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請小動物一起去請大家想想辦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們?(幼兒泛講)
師:你們真會動腦筋,想了很多辦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 打電話要查電話號碼,我們來查一查動物家的電話。
教師分別出示圖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師:這是小猴家的電話。讓幼兒觀察發現小猴家只有圖形,沒有號碼。
(3) 引導幼兒看圖數數編號碼。(三家全部觀察后,人人翻譯號碼)
(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數字貼號碼,也可用筆寫號碼)
請各組派代表在黑板上貼數字
集體念號碼 583469583496 582734
驗證號碼的正確性,老師撥打電話。
二、感知數字的豐富變化。
(1)思考:這些號碼都有6個數字,為什么電話號碼是不一樣的?
(數字排列的順序不同)
(2) 觀察:在三個電話號碼中有哪些是不一樣的?
(小猴家的號碼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沒有這兩個數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
(三個號碼都是六位數,前兩位數都有5、8)
(3)區分6和9
問:老師也常把6和9搞錯,請你們幫助我記住它。
( 讓幼兒說出6的圓圈在下面,9的圓圈在上面。)
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數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電話號碼
增強幼兒有關電話方面的知識
(1) 請幼兒大聲地讀自己帶來的電話號碼。
了解電話號碼是多位數的。
(2) 你們知道的電話是幾位數的?(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
(上海地區的家庭電話是8位數的,手機是11位數的;常用的較特殊的電話是3位數的。)
四、給小動物編電話號碼
(1)有許多小動物家還沒有電話,我們用數字來幫它們編個電話號碼吧。
提示:可以用貼數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筆寫。
有意識地請幾個孩子上來念所編的號碼。
[page_break]
(2)教師巡視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兒是否每個數字都用了,數一
你編的電話是幾位數的。
活動結束:
把小朋友編的電話號碼做成電話簿。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自由探索多種操作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初步體驗面積的守恒,發展觀察力、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2、體驗創造的樂趣,激發好奇心及求知欲。
3、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洞洞板學具圖形袋人手一份空白紙兩大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正方形與長方形,引導幼兒探討兩圖形面積大小,初步感知面積守恒。
1.教師出示正方形與長方形,提問:小朋友,老師手里拿的什么?這兩個圖形一樣大嗎?為什么?
2.討論:可用什么辦法比較它們的大小?
3.幼兒第一次操作,探索比較大小的方法。
方法1: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兩個圖形重疊,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方法2:可以用數格子的方法
方法3:用洞洞板學具擺棋子的辦法
4.師幼驗證尋找的方法,嘗試學習用擺棋子的方法比較大小。
1)幼兒講述所找到的各種辦法,師幼驗證。
2)學習移動棋子的方法比較兩圖形大小
在圖形上擺上棋子,根據棋子所占格子的數量得出結論。移動棋子位置,把兩個圖形變成不同圖形,比較另一圖形的所占棋子的多少。
3)小結:原來面積同樣大小的`圖形,形狀可以不一樣。
二.為幼兒園設計“草坪”幼兒第二次動手操作,進一步面積守恒。
1.教師提出任務:幼兒園要修草坪,請小朋友來設計草坪的外形!
2.教師出示自己設計的草坪,請幼兒觀察。
3.幼兒第二次操作,要求:和老師設計的草坪面積一樣大,形狀不一樣。
4.教師展示所設計草坪,師幼驗證面積是否一樣。
三.幼兒分組操作作業單
1.師:在小朋友的作業紙上,有一些圖形,請你們看一看,哪些圖形是一樣大小的。請你用一定的標記把它標出來。
2.幼兒分組操作作業單。
四.師幼講評作業單,幼兒整理操作材料。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感知許多物體(圖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并知道整體大于部分。
2、嘗試用目測,把實物分成一樣多的兩份,并在活動中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示范用的蛋糕一只及幼兒操作材料圖形一套。
2、人手一分不同顏色的各種圖形。
3、操作材料:紅棗、豆子、橡皮泥。
【活動過程】
1、以兩只"小松鼠分蛋糕"的故事,激發幼兒學習二等份的興趣。
師:"六一"這一天,是小松鼠花花和圓圓的'生日,小伙伴們送了他倆一個蛋糕,兩只小松鼠很開心,看了一會兒,花花說:"我們來分蛋糕吃吧,我們兩人吃一樣多好不好"圓圓說:"好"!可是兩之小松鼠的數學學的不好,不知道怎么分才能分得均勻,小朋友說說看,兩只小松鼠應該怎樣分才能吃到一樣大的蛋糕?
2、老師這里也有一只蛋糕,想把它分成相同的兩份,請小朋友幫老師想一想,應該怎樣分?
3、幼兒演示分法,教師幫忙。
4、蛋糕可以分成相同的兩份,那么如果我們用圖形,可不可以也把它們分成相同的兩份?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各種各樣的圖形,而且,每種圖形有兩張,請你們把相同圖形中的一張先用折的方法,折成相同的兩份,然后,用剪刀剪開,看看剪下來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有什么不同?在折、剪的時候,你想一想一種圖形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兩份?
5、幼兒動手操作,老師巡回指導,引導小朋友們相互討論。
師:小朋友在操作的時候。可以相互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分?
6、幼兒反饋嘗試的結果。提問內剛才小朋友都動手把各種圖形分成了相同的兩份,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分?
(1)請幾個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講述,并用老師的操作卡演示給小朋友們看。手動演示后教師用課件演示。
(2)請其他小朋友說說其它圖形的不同分法,并用老師的操作卡演示給小朋友們看。幼兒沒說出來的那種方法,教師講解并演示。
師:小朋友真聰明,能把各種圖形分成相同的兩份,而且方法很多,請你們說說看,分出來的圖形原來的圖形有什么不同?
7、探素實踐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其他的東西,請同桌的兩個小伙伴為一組,把紙包里的東西分成兩份。你們可以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工具來分,動手的時候,可以互相商量、討論,應該怎樣?
(1)幼兒嘗試,老師巡視,鼓勵幼兒積極動手,遇到困難、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
提醒幼兒操作時不要把東西弄在外面,注意桌面的整結。
(2)提問:剛才你分了哪些東西?怎樣分的?用了哪些工具?
活動延伸:
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不過老師要讓小朋友下課的時候想一個問題:如果給你一大袋的面,要把它分成相同的兩份,你怎樣分?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排序大班數學教案11-18
幼兒大班趣味數學教案04-01
幼兒大班數學教案11-06
文具大班數學教案11-10
大班數學教案《日歷》03-04
大班數學教案:分類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