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地理教案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四川經濟發展水平及其地區差異;了解四川旅游業的發展;了解四川省的交通發展。
2.能力目標
學會運用地圖、資料分析四川省經濟發展的優勢;培養學生對比、歸納和綜合分析等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和終身學習地理知識的愿望。
教學重點
如何充分發揮當地優勢發展地方經濟。
教學難點
學會如何從社會經濟的角度描述一個地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 四川東西差異大,自然災害頻繁。特別是20xx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四川帶來了重創,同時也給四川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四川人民在20xx年以14.5%的經濟增速向全國人民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四川人民是如何在經濟上迅速崛起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崛起的四川”。
[教師活動]
1.(板書)崛起的四種。
2.用多媒體展示圖8.7、8.8、8.9、8.10、8.11.
3.提問:說說自己家鄉有哪些特色的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學生活動] 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板書)西部的經濟強省。
3.家鄉人民把四川建設成了我國的西部地區工業總產值最大、工業門類齊全、優勢產品較多的省級行政單位。
4.提問:家鄉人民發掘了哪些優勢條件來發展經濟?
[學生活動] 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板書)旅游天堂。
3.(轉承)“天下山水之觀在蜀”。四川的旅游業,地震災后迅速復蘇。20xx年,四川人民將旅游業作為災后重建的優勢產業和先導產業,大力實施重振旅游工程,全省累計實現旅游總收入1472.48億元,同經增長34.8%.
4.說說自己家鄉有哪些旅游景點?
[學生活動] 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補充飲食文化及紅色旅游資源等。
2.對旅游資源分類:
自然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
人文旅游資源
[學生活動] 將自己列舉的與老師補充的旅游資源分類。
[教師活動] 作為學生,在旅游業發展中我們能做些什么?
[學生活動] 完成P.105的活動。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轉承)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交通。由于受盆地地形的`影響,昔日的四川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之說。但四川地處西南腹地的位置,使四川自古就是西南交通的要沖。在四川人民的努力下,如今的四川,早已天塹變通途,成為大西南的交通樞紐。
[學生活動] 完成P.107的活動。
[教師活動] 用多媒體展示四川的發展戰略,激發學生熱愛四川的情感和建設四川的責任感。
[師生小結]
板書設計
西部的經濟強省
自然旅游資源
崛起的四川 旅游天堂
人文旅游資源
高速發展的現代化交通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對一個省區的介紹,其自然環境的概述是必不可少的,是介紹其他各方面的基礎。本區首先介紹了海南省自然環境。從教材左上角的一幅小圖介紹海南省在我國的位置,結合地圖,可看出其地理位置特征,隨后介紹了其范圍和海南島面積。教材通過"海南島地形圖"結合文字描述介紹了海南島的地形特征和水系特征。地形和水系特征是相輔相成的,中高周低的 地形特點使海南島水系呈放射狀流人南海。海南省地處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又受海洋影響,具備一定的海洋性氣候特征。總的來說是以冬季暖熱,夏季高溫多雨為主要特征。這種氣候特征決定了海南省農業以熱帶作物為主,加之風景秀麗,使其成為我國熱帶風光旅游勝地。從這一角度看,海南氣候特征是本節難點。海南省獨特的。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和"豐 富的旅游資源"是本節的重點。濃郁的民族風情,是與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相關聯的,也是海南旅游資源的一部分。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
在我國南部有一 島嶼,因交通閉塞,人煙稀少,歷代封建帝王都將此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內陸的,人們把它視為天之涯,海之角,有去無回,故有"天涯海角"之稱。你知道它是我國的哪一島嶼嗎?
方案②:
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的藍天碧海、沙灘椰林、紅樹林、珊瑚礁等熱帶風光及具有海南特色的黎村苗寨、篝火歡歌等民族風情的錄像片。引人對海南省新課的講授。
在講述海南省 "自然環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用多媒體投影儀展示"中國 政區"圖(或出示"中國政區"掛圖X請一個學生指出海南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2.結合地圖說出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位于 祖國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部和南部瀕臨南海,是我國最年輕省份,也是省級經濟特區。
3.展示"海南島地形"掛圖,進行以下練習:
(1)找出五指山、萬泉河、黎母嶺、昌化江、南渡江。
(2)海南島地形有何特點?水系有何特征 ?
(3)這種地形特點同水系特點有何關系?(海南島中高周低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海 南島水系呈放射狀流人南海。
3.結合 "中國政區"圖,請學生描述一下海南所處緯度區域、當地的氣候特點。(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又深受海洋影響,高溫多雨為其主要氣候特征。全年無冬,最冷月 的平均溫度為16~24℃。
在講述海南省"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時,按下列步驟進行:
方案①:
(1)為什么海南省農業以熱帶經濟作物為主?
( 2)海南省有哪些主要熱帶作物?
(3)海南省有哪些熱帶水果?
(4)為什么海南漁業資源豐富?你知道有哪些水產品嗎?
(5)完成教材 p.67活動題1,了解海南豐富的鹽業資源。
方案②:
2.用多媒體展示天然橡膠、椰子、胡 椒、咖啡、腰果、劍麻、檳榔、菠蘿蜜、芒果等熱帶作物畫面 。
3.出 示椰子、胡椒、腰果、擯榔、菠蘿蜜等實物。(教師可去超市預先購買)
講述海南省"旅游資源"時,可按以下步驟:
1.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的藍天碧海、沙灘椰林等熱帶迷人風光,及黎村苗寨,黃火歡歌的民族風情片段。老師可補充講述:在現代旅游業中,有所謂"三S"指的是太陽、海洋和沙灘這三種最受人 們歡迎的旅游資源,而此三者都與海 濱有關。中國海濱旅游最大的潛力在海南,這里一年四季都適宜海水浴。
2.討論:海南有哪些豐富的旅游資源?(對照教材"海南島地形"圖)
3、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66活動題3和P67活動題2。
附板書:
一、自然環境特征
1.地理位置
2.范圍面積
3.地形特點
4.水系特征
5.氣候特點
二、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
三、豐富的旅游資源
1.秀麗的熱帶風光
2.濃郁的民族風情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大致了解我國農業結構。
2、使學生初步了解我國農業發展的成就、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
3、培養學生利用圖片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建設祖國、建設家鄉的情感。
【課時安排】1課時
【授課類型】新授
【教學重點】科技興農
【教學難點】調整農業結構,走農業產業化之路
【教 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兩節的學習,我們已經基本了解了我國農業生產各部門目前的狀況。這節課,我們把我國農業的整體情況作一個總結。要講發展,首先要知道基礎,要了解我國的農業是在一個什么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的農業很落后,廣大農民辛辛苦苦勞動一年,仍然是吃不飽,穿不暖。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農業得到了巨大發展,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更是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提問)誰能說說我國農業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啟發學生討論我國農業方面的成就。
(講述)首先要逐步的吃飽穿暖,那就要大力地提高主要農產品的產量。
(課件展示)1999年我國農業主要產品產量居世界的位次表、中國糧食總產量的增長、中國農林牧漁業產值的增長圖
隨著人們的吃飽穿暖,人們還要吃好穿好,這就要不斷地豐富農作物的品種。
(提問)請大家說一說你知道的農產品,以及農產品的種類在冬季和夏季有什么不同?能大概說一說為什么嗎?
(討論)我們都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耕地的數量幾乎沒有增加,而人口增加的很快,農業生產不僅基本解決了廣大農民的溫飽問題,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邁進,一些經濟發達的農村已達到富裕水平,這是怎么回事?
(回答):農業生產條件大大改善。
綜上所述,我國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已基本擺脫了貧困,這不能不說是舉世公認的奇跡。
(課件展示)請學生欣賞農業機械化的錄像,加深對中國農業巨大成就的印象。
(講述)我國農業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業生產開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也就是說,還沒有實現現代化;這有許多的因素影響,其中最關鍵的是:農業生產離不開土地資源,而我國的土地資源已十分有限,而且,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城鎮發展,工礦業、交通、水利等各項事業都還要繼續占用一部分農業用地。因此,今后我國的農業用地不僅不能增加,還可能減少。
(課件展示)圖片:中國人均耕地和人均糧食產量的增長。
指導學生分析:我國農業想通過擴大耕地面積來發展,是不可能的。
(提問)我國農業今后應如何發展?
請同學們發表自己的意見。
誰愿意為政府出謀劃策?
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得出:積極調整農業結構。
(講述)什么叫做農業結構呢?我們把不同部門在農業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關系叫做農業結構。
(課件展示)我國農業產值構成圖。
圖中所示,我國農業各部門中,種植業占主導地位,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畜牧業只占27%,這與世界發達國家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的狀況差異很大。再看林業和漁業(讓學生讀出所占的比例),它們所占的比例太小了。而林業和漁業與我們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
許多畜、林、水產品的營養價值很高,作為商品的經濟價值也很高,這可以使從事這方面生產的農民脫貧致富,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
(講述)請大家閱讀教材中的“廣西宜州市楊家屯農民調整農業結構見成效”。
(講述)從我國農業產值構成圖中可以看出,林業和漁業所占比例太小,顯然是不合理的,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 (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業)
(提問)大家想的辦法很好,但如何保證既能提高種植業單位面積產量,又能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業?請學生思考回答(科技興農)。
(提問)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農業會產生哪些深刻的影響呢?
(課件展示)農業機械化、噴灌、農業機器人、大棚種植等的圖片及錄像
請學生閱讀“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閱讀材料
(講述)科技興農的結果,加快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講述)農業現代化,不只是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只是農業現代化的一個方面,農業現代化是指從育種到農產品推向市場,從生產到組織、管理的全面現代化。到現在為止,我國農村的大部分地區,仍在采用以手工作業為主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離農業的現代化還相去甚遠。
(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當地農業生產使用了哪些農具?其中有哪些是現代農業機械?(除了農具外,其他如育秧、灌溉方式、管理方法等都可以討論)。
(講述)所以,要進一步發展我國農業,就必須加快各地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講述)目前,我國農村的大部分地區仍采用個體分散的經營模式,不能夠適應農業生產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的發展趨勢,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提問)閱讀教材中的材料“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我國要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好了,我們下面小結一下,我國農業發展在哪些方面有較大的潛力?
請學生小結。
(提問)同學們,我們想出這么多辦法,按著這些辦法發展,今后我國農業會怎么樣呢?
請學生暢想。
(講述)在耕地有可能減少、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下,我國抓緊了糧食生產,以保證人民最基本的'糧食需要,同時積極開展多種經營,以滿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各種農產品要力爭高產、優質、高效,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這個過程中,農業逐步現代化了,農村會有許多的勞動力富余出來,這怎么辦呢?我們也想想辦法吧。
請學生回答,之后教師概括。
(講述)目前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超過1.5億人。現在他們主要有兩個出路:涌向城市,成為流動人口;這會產生許多問題。再者,近年來,我國農村鄉鎮企業的飛速發展以及農村社會化服務的興起,使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有可能轉移到鄉鎮企業和服務行業。這樣,使農村剩余勞動力找到就業出路,也使農村的工業、商業、交通、建筑、文化教育事業得到發展,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已同附近城市沒有什么區別,生活條件甚至比附近城市居民還好。
(閱讀)請學生閱讀教材最后的選學部分內容。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發展的成就、存在問題和開發的潛力所在,明確了今后的發展方向,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為我國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
下面,我們在我國農村現代化蓬勃發展當中結束這節課。
(課件展示)請學生欣賞圖華西村的圖片,同時教師講解華西村的發展。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農業的發展
一、農業發展成就
二、積極調整農業結構
1.農業結構的概念
2.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業
三、科技興農
四、走農業產業化之路
五、農業發展前景
教后記:
本節課是對我國農業發展的總結,并概括了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向,課堂傳授中較好把握了這一關鍵點,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都做了較好的處理,整個設計體現了以下特點:(1)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分析透徹。(2)教法得當,靈活多樣。教案根據本節教材特點,采用啟發、復習、歸納、延伸等多種方法,自始至終以教師啟發貫穿全過程,引導學生動腦、動口,主動參與教學。(2)將多媒體有機地溶于課堂教學,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06-07
初中地理教案04-24
初中地理的教案06-11
地理初中教案05-13
初中地理教案11-07
初中《西亞》地理教案08-23
初中地理教案最新10-14
【精】初中地理教案12-26
初中地理教案【薦】12-24
【熱門】初中地理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