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日本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 教學設計示例(一)
日本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 教學設計示例(一)導入:
方案一
教師可直接點出,由于國民黨對工農紅軍先后發動五次反革命“圍剿”,造成中國“內亂”,日本乘機加緊侵略中國,從而引出日本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
方案二
結合當前國際形勢,指明,到今天為止,國外反華勢力滅亡我之心不死。以日本為例,在侵華戰爭問題上,在一些中國領土問題上層造事端,嚴重地破壞了兩國的正常交往。引導學生回顧歷史上日本的侵華事實——明朝末年倭寇侵略中國東南沿海,甲午中日戰爭,參與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俄戰爭,“一戰”時加緊侵略中國,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等,說明日本企圖獨霸中國,但未得逞,所以日本帝國主義不甘心,趁國共兩黨內戰之機又發動了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
講授新課:
一、制造“九一八”事變
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知識結構圖
再用《東北三省淪亡示意圖》投影和聽歌曲《松花江上》,激發學生痛恨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痛恨蔣介石不抵抗、痛心國土淪喪等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讓學生銘記“九一八”這個國恥日。“九一八”事變后,日本為擴大侵略,形成對中國南北夾擊之勢,不久又發動了“一·二八”事變。
二、“一.二八”事變
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事變的時間(1932年1月28日)、地點(上海)及國民政府對這一侵略的態度(不抵抗)。點出:國難當頭,政府不能捍衛國家利益和主權,總有愛國者挺身而出,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蔣光鼐就是杰出的代表。他們不顧蔣介石的不抵抗的命令,英勇抗擊日寇。由于孤軍奮戰和蔣介石破壞十九路軍抗戰,結果可想而知(由學生總結),從而使日本侵略又一次得逞。
在學生了解《淞滬停戰協定》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國民黨政權的性質,教師指出國民
黨政府反動,反人民的一面。這樣的政府只能是喪權辱國,禍國殃民!
三、日本侵略者扶植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學生閱讀后完成下列圖表
占領東北后,日本帝國主義得寸進尺,以東北為侵略基地向華北推進。而國民政府的態度依然是不抵抗并同日本簽訂了賣國的《塘沽協定》。用掛圖或幻燈片出示《塘沽協定》的內容,劃出非武裝區造成的惡果是什么?(提問)最后指出:從此,日軍打開了入侵華北的門戶。
此處,可以設問:從“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是怎樣一步步侵略中國的?(學生回答)教師小結:面對大片國土的淪喪(東北、華北、華東),面對亡國滅種的危難時刻,中國人民不能也不會坐視,全國范圍的抗日救亡運動興起了!(可作為愛國主義和德育教育的滲透點)
這次救亡運動從時間上看,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之日起直到1937年“七七”事變轉入抗日戰爭為止(1935年“一二·九”運動后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從范圍上看,包括全國各地的工人、學生、各界人民的各種形式的抗日斗爭,包括愛國將士的奮起抵抗;從堅持時間的長久、范圍的廣泛性看,整個中華民族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不屈不撓的反抗外族侵略的斗爭精神。這些光榮的傳統,我們應該發揚光大。
(討論本目中的眾多人物:主要是楊靖宇、趙一曼、何香凝、宋慶齡等人的事跡,了解這一歷史時期抗日救亡方方面面的情況。注意鼓勵讓學生踴躍參與,這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極好機會。例如:在上述內容中,尤其是在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英雄人物中,你最崇敬哪一位?講你自己的心得體會,或者講上述英雄的事跡。)
板書設計
一、“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東北淪陷)
二、“一·二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上海)
三、偽滿洲國
【日本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 教學設計示例一】相關文章:
中國古人眼中的日本09-06
銀行的業務和作用 教學設計示例(二)05-01
日本教學反思06-13
《陋室銘》短文教學設計示例(精選7篇)07-16
拼音教學隨感示例05-31
《屈原列傳》示例之一07-16
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通用13篇)11-09
一場傳遞“正能量”的聲音盛宴——《中國好聲音》素材運用及佳作示例08-19
唯一的聽眾教學設計06-08
標準日本語教學計劃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