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聲聲慢》

    時間:2022-08-16 17:28:31 高中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聲聲慢》

    《聲聲慢》1


    點擊瀏覽該文件

    《聲聲慢》2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驗。

      2、了解作品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朗讀中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表現力,掌握藝術手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培養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初識李清照

      師:昨晚讀某古人詩作,忽發思古之幽情,作打油詩一首,大家聽后猜猜我寫的是誰?夜讀易安詞打開汗漬發黃的線裝書你從詞的雅韻中走來兩宋的風,在歲月最深處泛起吹落你曾經吟詠過的那束黃花海棠消瘦一如你憔悴的面頰尋尋覓覓

      溪亭藕花還在

      鷗鷺驚叫聲里

      卻再也聽不到你清脆的笑聲

      冷冷清清的不只是你的處境更有我的心境

      好在還有一本漱玉詞

      供我挑燈夜讀今夜今夜我將借一縷月光打撈你的清愁靜靜的讀你讀你婉約的詞韻

      明確:李清照。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李清照的《聲聲慢》(板書)。

      介紹李清照:(P67注釋11)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山東濟南)人,宋代詞人。

      二、誦讀,初味愁緒

      打開詩詞殿堂之門的最好鑰匙就是朗讀。這首詞男生讀合適還是女生讀合適?

     。▽W生推薦同學朗讀,師指導朗讀。)

      預設問題:

      讀的好嗎?

      不好。為什么?

      感情不充分。沒有完全把愁讀出來了。

      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基調來朗讀這首詞?——低沉、凄涼。

      朗讀指導:

      1、朗讀的標準是:準確、流利、有感情(板書)。剛才同學讀得很快,有兩個字我沒聽清楚,大家一起來落實一下:一是乍難還寒的“還”(huán),還有怎生得黑的“得”(dé)。

      2、另外朗誦的時候要注意詞中的一處問號,三處感嘆號很特別,請同學們體會一下這四個句子該如何去讀。(學生交流、體會、推薦朗讀)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總結:可見根據對作品的理解每個人的感情不同,讀法也不同,但注重停頓、注重邏輯重音是讀得好的關鍵。

      三、品讀:掌握抒愁情方法

      師:這首詞體現了詞人怎樣的情緒?——愁(板書)

      師:詩言志,詞抒情,抓住了“愁”字,就抓住了這首詞的關鍵,“愁”在文中屬于——詞眼(板書)。

      師:但是愁是無形無跡的抽象之物,要想把它表達清楚明白又談何容易?曹丕就曾這樣形容: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之知。請大家思考,詞人在詞中是怎樣抒發“愁”這種情緒的?——引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板書)

      師:詞中直接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①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谶@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師:詞中間接寫“愁”的`句子又有哪些?

      明確: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四、賞讀:鑒賞愁緒的表達效果

      師:寫作技法,不能為用而用,既然用了某一技法,就要讓它達到非用不可的效果,下面請大家至少選一處來賞析一下這種技法表達了怎樣的愁緒效果。

      師首先示范: 我年紀比你們大,又沒你們聰明,就讓我先選一處簡單的來賞析吧。

      我賞析的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形式上:AABB構詞為四個音節兩個音步結構,讀之形成“重輕+重輕”格式,音節勻稱、節奏和諧,符合漢民族語言習慣潛意識中對稱、均衡的審美追求,有形式美。

      內容上:

      (1)“尋尋覓覓”用了兩個動詞

      “尋”與“覓”的疊用把詞人反復而仔細尋找的情態非常傳神的刻畫出來了,這種若有所失的尋找、細節描述,帶出來的是遍尋不見后的冷清環境,這種環境的冷清寂寞程度是由接下來的“冷,”與“清”的疊用表現的。

     。2)“冷冷清清”是描寫外部環境的形容詞

      “冷冷清清”給人漸次濃重的感覺。

      “冷冷”寫出了外部環境,而“清清”似乎表現的是詞人的內在心境,這種漸次濃重的凄清環境更進一步,就最終生成了詞人“凄凄慘慘戚戚”的心情。

      (3)“凄凄慘慘戚戚”是心理性形容詞

      表達的情感仍然有漸次濃重的過程。

      “凄凄”是指冷清的心境漸多,而逐漸凝于心,“慘慘”比“凄凄”表達的凄涼心情更重些,到最后人所不堪承受時詞人用了疊字“戚戚”(憂傷、悲傷程度之重)來表達。

      十四個字,三句話,分三個層次由外在環境逐步寫到人物的內心感受,并最終把人物內心深處的悲哀、孤獨、寂寞與苦痛表現得淋漓盡致。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凄厲的基調。

      學生討論5分鐘,之后交流

      ……

      預設問題:

      1、選用意象表現愁緒:淡酒、秋風、鴻雁、黃花、梧桐、細雨、黃昏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愁意。這些意象都是容易引發愁思之物。大家要按順序找全,不要遺漏。

      大家想過沒有,這些意象為什么就可以表達出滿目的愁來?

      結構主義語言學家索緒爾認為文字符號的意義具有兩個軸,即語序軸和聯想軸(板書),語序軸上的文字或文字組合選擇恰當,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語意聯想。

      大家在賞析作品時要抓住這些典型性意象分析情感,在寫作中也要學會選用具有豐富想象空間的詞語。

      2、運用表達技巧:襯托等

      3、煉字:

      例,獨自怎生得黑。

      這個黑字選得好。就如同喝了一口冰水再喝熱水會覺得水會更熱一樣,作者寫夜的黑用了知覺對比的技巧,強調的是心理色彩。黑色本身不會加深,但加上“獨自”這個場景,就凸顯了夜色的濃,這里是作者的心理感受。我們寫作也要多揣摩多用這種技巧。

      ……

      五、研讀:發掘愁的內在動因

      師:李清照運用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合,選取典型意象等方式向我們傾訴了她的滿腔愁緒,你覺得這里的“愁”包含了哪些情感?

      明確:悲秋情結(書中可知的)

      顛沛之苦

      喪夫之痛

      亡國之恨。

      另外三種通過p68課下注釋①可推知。強調學生判斷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要知人論世(板書),看好課文注釋信息。

      補充李清照身世,知人論世。

      補充:是婉約派詞人的代表。她出身名門,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為蘇門后四學士之首,母親王氏為宰相之女,擅長詩文。李清照是位才華出眾的女詞人。十八歲嫁給才子趙明誠為妻。早年生活優裕,家庭美滿。中年遭逢靖康之變,北宋滅亡,與丈夫趙明誠南遷避難,后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孑然一身,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

      終上所述,我們可以用三個詞語來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凄涼。

      六、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領略了李清照的重重愁緒及其表現愁緒的方法, 但我想,對李清照詞,任何過多的解釋可能都意味著背叛,只有深情的吟誦它,感受它才是對李清照堅韌、孤傲的靈魂最高的敬意!最后讓我們飽含深情地再朗誦一遍《聲聲慢》,表達對李清照的敬意。

      七、探究性作業:推薦閱讀梁衡的《亂世中的美神》

      板書設計:

      聲 聲 慢

      李清照(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凄涼)

      準確

      流暢 直接抒情 清秋之愁

      有感情 愁 喪夫之痛

     。ㄔ~眼) 顛沛之苦

      間接抒情 亡國之恨

    《聲聲慢》3

      《聲聲慢》教案

      ——南宋之亂世詞心

      教學設想:

      首先,充分發揮電化教學的優勢。以往語文教學的情境創設比較單一,常采用語言勾勒或者圖片展示的形式很難讓學生得到細膩的情感體驗,而多媒體的使用使教學情景的創設由語言講述的蒼白與單薄,情境設置的抽象、靜止、平面化,優化為具體、形象、多維化,渲染出濃重的情感氛圍,真正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自然而然的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其次,引導學生自己動腦鑒賞本詞,培養自己獨特、細膩的情感及審美體驗!拔恼潞蠟闀r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通過了解一個人所處的時代背景、身世經歷以及他的思想感情,做到知人論世;品味意境美,“一切景語皆情語”,“萬物皆著我之色”,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品味語言美、音樂美,欣賞明白如話的語言風格和錯落和諧的韻律。最后,在擁有細膩情感與審美體驗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整體按照讀、品、背、寫四步進行。

      新課標要求:

      1、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了解作品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了解詞的表現手法,體會藝術表現力。

      3、培養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

      教學目標:

      1、感受作品的意境,品味平淡自然的語言中蘊含著的豐富情感,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

      2、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驗。

      教學重難點:

      1、鑒賞詞的意境美,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自己的情感體驗;

      2、品味語言美、音樂美,掌握藝術手法。

      教學過程:

      一、賞讀:

     。1)欣賞詞朗誦MTV(錄音范讀,配以《金粉世家》的主題曲《暗香》的音樂曲調;黃花滿地,雁排長空,李清照沉思凝望,自飲自酌的FLASH投影),營造氛圍,進入意境,品味音韻美;

     。2)學生集體隨讀;

     。3)女生誦讀,男生和讀。

      二、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婉約詞派的代表,其詞被稱為易安體。其父親李格非是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李清照自幼就受過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李清照十八歲嫁了宰相趙挺之子趙明誠,趙愛好金石之學,有很高的文化修養。婚后,他們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常常在一起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

      李清照前期的詞大多數寫自己對情感尤其是離別之情的感受。詞風真摯細膩、委婉動人。

      但時代的巨變打破了李清照閑適恬靜的生活。汴京失守,李清照也“載書十五車”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寧。第二年趙明誠去世,接著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后來,趙明誠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李清照南渡后的詞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充滿了凄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懷鄉悼亡的情感,充滿了濃重的哀愁。

      概括板書: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境凄涼。

      三、《聲聲慢》賞析:

      品味意境,鑒賞佳妙,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

      教師預設的問題如下:

      問題一、古詩詞十分重視字句的錘煉,有“詩眼”“詞眼”之說。請找出《聲聲慢》中的“詞眼”。(教師引導:“眼”,傳神之所。“詞眼”,最能體現作者內心情感的字詞。)

      學生自由回答然后確定——“愁”字

      問題二、綜觀全詞,一字一淚,滿是悲愁,但全詞寫來沒有一個“淚”字,也只在結尾點出一個“愁”字。作者是如何傳達這滲透血淚的深愁巨痛的呢?(學生自由選取詩句賞析,自由討論,自由回答。名句做重點鑒賞,其余簡略分析)

      明確:

      1、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此14個疊字歷代詞家異口同聲贊為千古絕調。為何?(選取此句鑒賞的學生自由交流,教師總結。以下詞句鑒賞方法相同。)

      教師引導:挖掘“尋尋覓覓”這四字后面隱含的信息;

      挖掘“冷……”后面隱含的豐富情感。

      這14個疊字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14個字雖是重疊使用,卻絕無重復累贅之感,朗讀起來,只覺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你能感覺到她心中塞滿了愁苦,她需要發泄,需要傾訴,她想一口氣把心中所有的愁苦全都吐出來。

      細細地體味,開篇的“尋尋覓覓”是尋找的動作,詞人就好像有什么東西丟掉了一樣。這東西是什么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閑適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時的情意,還是心愛的金石拓片?詞人“尋尋覓覓”地找,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這反映詞人內心空蕩,無可排遣寄托。然而尋找的結果是“冷冷清清”,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凄涼的氣氛包圍!袄淅淝迩濉保思让髦腑h境,也暗指心情,由環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內。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則純屬內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境過渡到慘戚的心靈。此三句,由外而內,由淺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寫出女詞人孤苦無告的凄涼心境。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

      2、“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教師引導:李煜“羅衾不耐五更寒”為何已是暮春還會感覺“寒”?

      這兩句,要說的是由于環境不佳,心情很壞,身體也就覺得難以適應。然而這里不說環境之冷清,心之慘戚,而獨歸之于天氣之“乍暖還寒”。

      這是借氣候之冷暖無常,寫飄零憔悴之苦。

      3、“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看到寫酒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愁,本要說的是借酒澆愁,但愁仍難排遣?纱颂幉幻髡f,卻言“淡酒”無力,怎么能抵擋住那一陣緊似一陣的急風。用意含蓄,言酒“淡”,其實是說愁“濃”,以至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一個“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涼,心境是何等的凄苦。(比較少女時的醉酒)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該綠肥紅瘦。

      4、“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引導:古詩詞“雁”意象的固定內涵。

      借“雁”之意象來傳達內心的愁苦。

      雁到秋天,由北向南,詞人亦是北方人,避難南下,所以說是“舊時相識”。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居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相逢,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古有雁足傳書之說,而此時見雁,卻無親人的音訊,那份思鄉之愁緒怎能不油然而生。真是“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5、“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般俱矒p”是指詞人自己因憂傷而憔悴,非指菊花枯萎凋謝。古人有九九重陽登高、飲酒、賞菊的習俗,但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欣賞金石拓片?涩F在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滲透著深刻的生命悲哀。

      6、“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日長難熬,度日如年,孤孤單單地靠著窗兒,怎樣才能挨到天黑呢?極寫愁苦已極,寂寞難耐的痛苦。一種凄清的苦況蘊含于平淡語言之中,發人深思。

      7、“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試描繪詩句展示的凄慘情景。并指出此句手法之高妙。

      梧桐葉落,細雨霏霏,細雨落在梧桐上,又點點滴滴灑到地上。這是梧桐在落淚,不也是詞人的心頭在滴淚嗎!這里將凄涼的景色與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緒,使詞的意境更為深遠。

      8、“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試分析結句之妙。

      詞人用口語的形式,脫口而出:這情形、這光景,又怎么是一個“愁”字包括得了、承擔得了、說明得了?“這次第”三字極其有力,一筆收住,總括上述種種情景;“怎一個愁字了得”又放開一步,開拓出一種含蓄的境界,讓人想象,發人深思。詞人滿紙嗚咽,筆筆寫愁,這里除了悲歡離合、春憂秋愁一類私愁外,更有時代的、民族的、國家的“公”愁在,真可謂人生大悲哀,社會大悲痛。這結尾,即是收,又是放;即是對前文的概括,又把詩意推進一層,使通篇余音裊裊,言盡而意不盡。從而擴大并深化了主題。

      四、師生共同歸結鑒賞方法。

      1、知人論世

      2、找詞眼,悟主旨

      3、賞析意象

      4、聯想想象

      5、緣境明情。

      具體分析:

      1、了解一個人所處的時代背景、身世經歷以及他的思想感情,這對我們很好地賞析其作品,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說杜甫,知道安史之亂后他過著顛沛流離、貧困潦倒的生活,就會明白他為什么把自己比做遠浮天邊的一片孤云,懸掛于長夜中的一輪孤月——“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也就理解了當他在浣花溪搭建起一座簡陋的茅屋時他何以會如此欣喜。當秋風卷走屋上的茅草,雨水漏濕了屋內的地面,作者徹夜難眠,面對艱苦的處境,杜甫發出的卻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边@種憂國憂民的思想又是多么難能可貴。歷史上多少豪宅大院比起杜甫的茅屋,不知堅固豪華多少倍,可早已湮沒于歷史中。而杜甫的茅屋,卻得到世人的`敬重,被一代代保存下來,成為一處陶冶人們情操的著名旅游景點——杜甫草堂。那是人格的堅固、精神的堅固,穿越時空,勝過單純的物質的堅固。

      比喻說王維,知道他的詩中有畫,知道他晚年信佛,求靜。這反映在詩中:往往描繪一種靜謐的意境,多使用“空”字,“空山新雨后”“夜靜春山空”“空山不見人”,而“空”并非是“無”,而是表達一種寧靜、清冷、空明的意韻,且多以聲襯靜——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這對我們賞析其詩作,會有很大得幫助。

      詩詞下的注釋

      2、詩的題目《送元二使安西》苦喜孤客

      “詞眼”是一首中最精練傳神、最表情達意的一個字。抓住了“詞眼”,領悟了主旨,也就掌握了作者的情感脈搏。

      3、4、意境是由意象及意象中所蘊涵的作者的情感組成的,品味意境要從意象上入手。有些意象本身就有某些比較穩定的含義。柳——惜別之情,明月——寄托相思,雁——雁足托書,盼望親人的消息,鶴——君子的象征,蜜蜂——勤勞,菊花——恬淡自然的胸襟,梅花——孤傲,絕不同流合污。

      描寫這些意象用了什么樣的字眼,從這些用語中再體味作者的情感。明月——寒月,春風——秋風——寒風。

      5、中國的文學作品講究含蓄,講究意境,披文入境,是很重要的鑒賞方法。但文學作品中,從來就沒有單純寫景的,寫景都是為了表達某種情感服務,入境并非最終的目的,入境是為了能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懷。

      五、引導學生對全詞的藝術手法及語言特色進行歸結:

      通篇是愁,然而這一愁情作者卻始終不說破,營造出一種“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圍,給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間。全詞寫來盡管沒有一滴淚,然而給人們的感覺卻是“一字一淚,滿紙嗚咽”。你能說說這首突出的藝術手法及語言特色嗎?

      1、此詞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堵暵暵穼懙氖桥~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里的生活感受,縱觀全篇,“乍暖還寒”的天氣,晚來的急風,南去的大雁,滿地的菊花,梧桐細雨,句句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而句句反映的都是孤獨凄涼的境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委婉,含蓄韻致。

      2、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風格和錯落和諧的韻律,營造了一種化不開,驅不散的孤獨失落氛圍。

      六、結語

      講離愁,講孤寂,講悲秋,李清照的聲聲慢當推榜首。一杯殘酒,一片落葉,一聲雁叫,一滴秋雨,一盞孤燈,李清照都能點石成金,賦予它濃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聲聲慢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風格和錯落和諧的韻律,營造了一種化不開,驅不散的孤獨失落氛圍,讀著它,我們似乎聽得見階前滴雨,長天孤雁,看得見梧桐落葉,黃昏孤燈。無疑這是一種凄厲的美。

      七、背誦全詞

      八、練筆: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笔且环^美的黃昏雨意圖,試把這幅畫面用自己帶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描繪出來。(30--50字)

    《聲聲慢》4

      原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于是凄涼、慘痛、悲戚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特別是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了。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雁字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一說,有什么可采摘的)。≌焓刂白舆,孤孤單單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么能說盡!

      聲聲慢中心思想:

      作品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

      聲聲慢內容簡析:

      此詞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極富藝術感染力。

      聲聲慢賞析: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李清照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李清照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云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李清照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失伴飛。李清照感嘆: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難道也像我一樣,余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無限無法訴說的哀愁。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李清照想: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芭f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豹殞χ卵銡埦,更感凄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李清照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于是李清照再也不用什么對比,什么渲染,什么賦比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李清照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運用凄清的音樂性語言進行抒情,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聲聲慢》5

      《聲聲慢》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堵暵暵ひ捯挕繁闶沁@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逐件事一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揚州慢》

      全詞分為上下兩闋。但兩闋的寫作手法都是運用一種鮮明對比,用昔日揚州城的繁榮興盛景象對比現時揚州城的凋殘破敗慘狀,寫出了戰爭帶給了揚州城萬劫不復的災難。

      縱觀全詞,行文的基調都籠罩在一種悲涼凄愴的氛圍中。無論是詞人所見到的“薺麥青青”、“廢池喬木”還是在黃昏里聽到的“號角”和“空城”還是詞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難賦深情”和不知亡國恨的“橋邊紅藥”,都是一種悲劇的寫照。

      姜夔聲聲慢藝術賞析

      姜夔作為南宋時期獨具一格的杰出詞人,他的作品也時常被世人拿來與同年代的.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相比較。其中《聲聲慢·尋尋覓覓》就是李清照傳頌度極高的一首代表性詞作,而姜夔雖然沒有作過《聲聲慢》,但他的《揚州慢》也是可與之媲美的一篇佳作,那么兩首“慢”有何異同呢?

      《聲聲慢》中,作者借殘秋時節的見聞來表述自己對于國亡家滅以及淪落天涯的孤寂寥落、悲涼之情,極具動蕩的時代特色。該首詞打破了上下片之分的結構局限,一氣呵成,重視對于愁緒的渲染,如泣如訴,觸動人心。且該首詞在起頭連用14個疊字,將作者的心境表述得形象生動、強烈深刻;此外,在下文中還用“點點滴滴”相呼應,更進一步加深了詞人寂寥、陰郁以及動蕩不寧的心緒。整首詞一字一滴淚,沉痛凝重,哀婉凄怨,感染力不言而喻。

      而姜夔的《揚州慢》中,姜夔空靈靜雅的詞風表現得淋漓盡致。該詞的感發力量遠遠超出了作者最初寫作的本意,姜夔本為詠花,卻生出了無數感慨,加深了詞的思想性。詞的前三句寫揚州昔日的繁榮,接著寫如今的荒蕪,并闡述是由南兵入侵所造成,最后更進一步烘托內心的哀傷寫照。

      整首詞用洗褪鉛華的言語,將一幅凄涼空蒙的畫面描繪得空靈、悠遠,借用杜牧系列傷古懷今,極具清高峭拔之勢以及冷僻幽深之懷。兩首詞可謂是各有千秋。

    《聲聲慢》6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

      ⑴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仗搻濄⒚悦J涞男膽B。

      ⑵凄凄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⑶乍暖還(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

      ⑷將息:舊時方言,休養調理之意。

     、稍鯏乘簩Ω叮謸。晚:一本作“曉”。

      ⑹損:表示程度極高。

     、丝埃嚎伞

     、讨阂鄬懽鳌爸。

     、驮跎涸鯓拥摹I赫Z助詞。

      ⑽梧桐更兼細雨:暗用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

     、线@次第:這光景、這情形。

      ⑿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

      白話譯文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采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賞析

      《聲聲慢·尋尋覓覓》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這首詞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氣貫注,注重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極富藝術感染力。

    《聲聲慢》7

      導讀:這首詞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盡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寫盡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

      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

      ①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仗搻濄、迷茫失落的心態。

     、谄嗥鄳K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壅(xuan旋)寒:指秋天的天氣。乍暖乍寒,忽冷忽熱。

     、軐⑾ⅲ赫{養休息,保養安寧。

     、菰鯏车兀簩Ω,抵擋。

      ⑥晚來風急:“晚”一本作“曉”。

     、邠p:表示程度極高。

     、嘣跎涸鯓拥。生,語助詞。

     、峥罢嚎桑烧

     、獯蔚冢汗饩、情境。

     、系茫阂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

      翻譯: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于是凄涼、慘痛、悲戚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特別是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了。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雁字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一說,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著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么能說盡!

      【譯文】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調養休息。喝三杯二杯淡酒,怎能抵得住晚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憔悴,如今還有誰采摘?冷清清守著窗兒,獨自怎么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能用一“愁”字了結!

      【評點】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經歷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創作的作品再不復當年的清新可人,風格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這首詞就是通過對秋景的描繪,渲染出一種凄涼傷感的氛圍,抒寫了詞人在漂流境遇中無限傷感、落寞的情懷。

      上片以景寫情,境界凄涼。起首開篇起句便不尋常,周濟《介存齋詞選序論》中評道:“李易安之‘凄凄慘慘戚戚’,三疊韻,六雙聲,是鍛煉出來,非偶然拈得也!边@七組疊詞中,不見一個“愁”字,卻讓人讀來有徘徊低迷、婉轉凄楚之感,余味無窮。“尋尋覓覓”,詞人好像有所尋求,但又不知道要尋求什么,這時她已經歷了國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沒有什么可尋覓,也沒有什么需要尋覓的了,但她還是希望找點什么寄托自己空虛寂寞的情懷,支撐自己孤苦無助的人生。但尋覓的結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圍的環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讓人感到現實的孤苦無援。十四個字一氣而下,籠罩全篇,定下了凄苦的感情基調,使以后逐次出現的景物都染上濃重的感情色彩!罢倍洌瑢懱鞖饫渑欢ǎ屓穗y以調養。這是從外部的天氣以及身體的感覺來暗示詞人內心的愁苦。“三杯”兩句緊接上文,寫詞人以酒驅寒,但這酒是“三杯兩盞”,量少又“淡”,怎能抵擋得了黃昏時的陣陣秋風呢?更別提為她排遣心中煩憂了。這里酒味為何那么淡?是酒淡嗎?不是。酒性依舊是烈的,只因詞人心中憂愁太深,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以致酒力難壓愁情,因而會覺得酒淡無味。“雁過也”三句,寫天上飛過的大雁惹起了詞人深切的思鄉之情。詞人顛沛流離之苦,借雁得抒。就在詞人舉杯獨傷之際,忽抬頭看見天上有一行南來秋雁,細目一望,這不正是往昔在北方替自己和夫君傳書寄情的翩翩飛鴻嗎?“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詞人與夫君卻早已陰陽相隔,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句寫得有形有聲,渲染出了一種哀怨、凄苦的氛圍,讓人心痛,心酸,心碎!

      下片承接上片,由秋日高空的遠景描寫轉入對自家庭院的近景描繪,將詞人的愁苦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上片以雁過長天的仰視鏡頭收尾,下片則以黃花滿地的俯視鏡頭開篇,過渡巧妙、自然!般俱病倍忠徽Z雙關,兼寫人和花,這是詞人從花的凋殘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人的衰老。詞人本是愛花之人,看著滿地菊花,自然而然地回想起從前丈夫為她擷取暗香的那些甜蜜往事。只可惜故物雖依然,人面已全非,她怎能不心生酸楚,黯然淚下?此刻,就算她惜花將謝,也怎能有那摘花、賞花的雅興?人不摘花,花當自萎,院中的那些菊花,就只能在蕭瑟的秋風中日漸憔悴,殞化成泥了。這花兒的結局如此悲涼,不正是詞人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嗎?這里既透露了詞人惜花將謝的情懷,又寫出了無心摘花的郁悶,筆意深遠!笆刂眱删,直白樸素,把自己的心事娓娓道出,極具感染力。詞人獨對寒窗,望著那“舊識”的大雁殘菊,不免感到這凄苦悲涼的漫漫白日實在難熬,她希望天早一點黑下來,這樣就看不到窗外那些使人傷心的東西了。可老天偏偏與人作對,越發覺得時間漫長,真真是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等到黃昏,可等來的卻是更令人傷心的景象:“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边@三句進一步烘托氛圍,把梧桐、細雨、黃昏三個意象有機結合,視覺和聽覺交映,盡顯詞人此時的無限感傷。雖然此處寫景,但我們不難理解到詞人寫雨打梧桐葉的.用意之所在。“細雨”的“點點滴滴”,是只有在極其寂靜的環境中才能聽到的。對一個傷心的人來說,它們不是滴在耳里,而是滴在心頭。“秋風秋雨愁煞人”,更何況這如泣如訴的秋雨是打在梧桐葉上,又是“點點滴滴”一直到黃昏呢!這就自然逼出結句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樣的結尾妙就妙在通篇寫愁,直到最后一句方才道出,這樣的情景,豈是區區一個“愁”字所能道盡的?至此,詞人的情感達到高潮,詞境陡升一步,孕育出無限廣闊的空間,交給讀者去想象,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總的看來,詞人用直白的語言、鋪陳的手法,融情于景,委婉含蓄地表現出了一種多側面、多層次、深刻細膩的感情。前人評價這首詞:“聲聲含淚,物物關情;一字一淚,滿是悲愁。”非常有見地。詞人不直接說愁,這愁情是在含蓄蘊和的表情方法和環境景物的烘托渲染下表現出來的,因而給讀者留下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

      【賞析】

      這首作法獨特的詞,就其內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賦。

      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凄厲的基調。

      “乍暖還寒時候”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所以,這首詞是寫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于“時候”二字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從全詞意境來看,應該是“曉”字。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句是說借酒無法消愁“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這一句是虛寫,以寄寓作者的懷鄉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般俱矒p”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

      “守著窗兒”句,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過之而無不及。這一句從反面說,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直情切。最后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獨辟蹊徑。自庚信以來,詩人寫愁,多半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

      這首詞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盡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寫盡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聲聲慢》8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

      獨自坐在房間里,心中悵然若失,眼前冷冷清清的一切令我更憂傷。此刻秋天正是忽冷忽熱的時候,絲絲寒意,最難調養生息。清晨喝了兩三杯薄酒,又怎么能夠抵御這寒冷的秋風呢?傷心望著天邊,但見又一群大雁飛過,隱約覺得那身影和叫聲如此相熟,那時去年也曾飛過的老相識。

      菊花凋零落滿了地面,殘花堆積枯黃憔悴,如今還有誰能夠忍心摘它?我獨自守在窗戶前想著心事,怎樣才能挨到夜深時分。暮色黃昏,又落起雨來,窗外的`梧桐樹被淅淅瀝瀝的雨打濕,一點一滴的聲音令我心碎。面對此情此景,心境更加凄涼,又怎么能用一個愁字概括得了?

      【故事鏈接】

      宋朝被金攻打,李清照和丈夫追隨皇帝南渡,生活很不安定,他們的古董也在逃亡中丟失了大半。后來南宋的局勢安定下來,皇帝派人請李清照的丈夫回去當官。李清照先留在外地等消息。結果丈夫回去不久,就得重病死了,李清照趕回家只見到他最后一面。李清照失去相親相愛的丈夫后,詞變得更加深沉悲傷了。

    《聲聲慢》9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于是凄涼、慘痛、悲戚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特別是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了。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雁字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一說,有什么可采摘的)!整天守著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近S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么能說盡!

      注釋

      ⑴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

     、破嗥鄳K慘戚戚:意為憂愁苦悶的樣子。

      ⑶乍暖還(huán)寒:指的是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

     、葘⑾ⅲ号f時方言,休養調理之意。

      ⑸怎敵他:對付,抵擋。晚:一本作“曉”。

     、蕮p:表示程度極高。

      ⑺堪:可。

     、讨阂鄬懽鳌爸薄

     、驮跎涸鯓拥。生:語助詞。

     、挝嗤└婕氂辏喊涤冒拙右住堕L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

      ⑾這次第:這光景、這情形。

     、性跻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

    《聲聲慢》10

      聲聲慢秋聲

      蔣捷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凄涼一片秋聲。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疏疏二十五點,麗譙門、不鎖更聲。故人遠,問誰搖玉佩,檐底鈴聲?

      彩角聲吹月墮,漸連營馬動,四起笳聲。閃爍鄰燈,燈前尚有砧聲。知他訴愁到曉,碎噥噥、多少蛩聲!訴未了,把一半、分與雁聲。

      【注】蔣捷(生卒年不詳),號竹山,宋末元初人。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

      (1)這首詞上下闋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2)“故人遠,問誰搖玉佩,檐底鈴聲”三句采用心理描寫,表現了主人公聽到鈴聲后怎樣的心理活動?請簡要分析。(3分)

      (3)這首詞寫了“雨聲”“風聲”“更鼓聲”“檐鈴聲”“彩角聲”“笳聲”“砧聲”“蛩聲”“雁聲”等九種“秋聲”,在描寫這些秋聲時采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任選一個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作者上下闋分別表達了故人之思和亡國之痛。(2分)

     。2)原以為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聲音,但老友在遠方不可能來,那么這會是誰呢?突然明白原來是風鈴的'聲音。(2分)含蓄表現對友人的思念。(1分)

     。3)運用了聯想和想象的手法,例如由鈴聲想到環佩之聲;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例如寫蛩聲訴愁,分愁與雁;按時間順序進行描寫,從夜晚到黎明,描寫這些秋聲。(3分,答出一點,言之成理即可)

    【《聲聲慢》】相關文章:

    聲聲慢作文06-06

    聲聲慢教學反思08-25

    《聲聲慢》優秀說課稿03-21

    聲聲慢教學反思01-31

    《聲聲慢》教學反思04-08

    高二語文《聲聲慢》教案08-26

    聲聲慢教學反思15篇02-14

    《聲聲慢》高二語文教案08-19

    高一語文《聲聲慢》教案08-19

    聲聲慢高二語文教案11-1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午夜高清国产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亚洲人碰在线视频 | 日本亚洲欧美综合在线无毒 | 青青久在线视频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狠狠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