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案(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村居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村居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你們學過很多古詩了,能想想哪些是寫春天的嗎?請你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一篇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課題)
3.這首詩是高鼎寫的,這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是《村居》。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孩子們正在放風箏。)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三、學習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翹舌音,前鼻音,“紙”是翹舌音。
2.指導書寫。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寫得短而傾斜。
紙:右邊是“氏”不要加一點,易和“低”字相混。
3.學生自由練習,老師巡視指導。
4.出示要求認讀的四個字。開火車讀。
四、感情朗讀,了解詩意
學習一、二句
1.指名讀第一句。其他同學想想這句詩寫了些什么?
2.指名說,老師補充。(二月,青草茁壯的.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3.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草長/鶯飛/二月天,
4.春天的鄉村還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們繼續讀。
5.全班讀第二句。
6.看課件師配音說:看,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7.誰再來看著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8.學生看課件自由說。
9.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10.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河堤/楊柳/醉/春煙。)
11.全班齊讀一二句。
學習三、四句
1.指名讀。
2.老師解釋“紙鳶”就是指風箏。
3.四人一小組去讀這兩句,讀完后互相討論:讀了這兩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5.男女比賽讀。
6.小組派代表說說,讀了這兩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詩練說
1.自由背誦。
2.小組比賽背誦。
3.我們學完了這首古詩,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請你說給同桌聽。
4.指名上臺說。
5.小結:詩人短短的幾句詩就寫出了鄉村春天的美麗景色。他寫得好,你們也說得很好。
村居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聯系上下文、觀察插圖等多種方式理解詞句,理解詞意,并能夠背誦。
2.感受到詞人所營造的安適恬淡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感受田園生活的純樸和情趣,并能根據自己的感悟讀出情趣。
3.激發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課題。
1.師:他在中國的文學史上赫赫有名,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傳奇英雄:在戰場上,他所向披靡,英勇善戰;在文學的園地里,他著作頗豐,是一位響當當的人物,有許多人追隨他,形成了文學史上著名的“辛派詞人”。他就是宋代詞人辛棄疾。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歷程中,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農村度過的,其間寫下的一些反映農村生活的詞作,也深受人們的喜歡。今天我們學習的《清平樂村居》,便是其中較為出色的一篇。
2.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時邊板書邊說“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詞的題目,所以中間要空一格)要把課題讀好,你認為要注意什么?你能給大家提個醒嗎?(“樂”的讀音,詞牌與詞題中間要略有停頓)
3.讀題。
4.“村居”你能理解嗎?(鄉村人家)從“村居”一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過渡)那辛棄疾在《清平樂村居》里描寫了怎樣的鄉村?怎樣的人家呢?讓我們打開課文,來讀讀這首詞,一起走進詞人所營造的田園世界吧!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師:請自己輕聲讀讀這首詞,一個要求:“要讀得正確、流利”。為了確保能讀得正確、流利,誰愿意給大家提個醒,哪些字詞或哪些地方要注意?
2.自讀課文。
3.指名讀,師生評,再齊讀。
三、二讀課文,讀出節奏。
1.師:讀完了,感覺怎樣?【一個“美”字激蕩在心頭。優秀的詞,不僅內容引人入勝,就是讀起來也是瑯瑯上口,悅耳動聽。不信,再讀幾遍試試。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詞的節奏讀出來!
請同學們拿出筆來,你覺得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頓,用“/”劃出,然后試著讀出詞的節奏美,
2.指名讀,師相機評價引導。
四、三讀課文,熟讀成誦。
1.師:這46個字的詞,老師可以不用看書,就能背誦出來,你們能背誦出來嗎?想超過老師嗎?那我們來比一比。要求:要讀出節奏美感。
2.指名背誦。
五、學生質疑,理解詞意。
1.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你已經讀了這么多遍了,再將圖文結合,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詩詞畢竟難懂,到目前為止,你還有什么字詞難以理解?
2.質疑。(如果學生能解答,可讓學生說說你怎么知道的)
3.老師點撥。(重點:吳音;臥剝蓮蓬)
(引導):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寫這首詞,在江西上饒地區,春秋時代屬于吳國,F在哪里人還在使用“吳音”?【蘇錫常以及上海浙江地區的人還在說著“吳音”!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熱。
翁:看圖,誰是翁?柳宗元的《江雪》中說道:“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薄拔獭本褪侵改昀系哪凶印
媼:看看部首?明白吧!圖上只有一位女性。指的是年老的婦女。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被旧厦總詞的意思解決了,可是要把它完整地說出來還不太容易。因為古人為了壓韻,常常會打亂詞序。沒關系,試試看。(是哪一家的白發夫妻二老,帶著酒意操著吳語兩人談得很親熱)
無賴:這個詞的意思最有意思。它和我們現在平時說的“無賴”意思相同嗎?究竟是什么?看看插圖,這個小“無賴”在干什么?能用詞來形容他嗎?對,我們可以把“無賴”當作“頑皮”、“調皮”說。
。阌幸浑p慧眼,找到了這首詞中最有分量、最值得研究的字眼了。)
4.理解了意思,這樣讀來就更加有味道了。我們男生先來讀讀看。女同學也來試試。
六、讀課文,讀出畫面
1.讀書時,如果一邊讀腦海里能一邊出現與之相關聯的畫面,那就真正讀進去了,老師相信你們一定也能做到!下面你們就低低地吟誦,甚至可以閉起眼睛來吟誦,感受一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當你在讀這首詞的時候,你是否讀出了詞人的心緒?是否讀出了一份感動?一份向往?用心地再讀上一兩遍,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試著邊低聲吟誦,邊想象畫面。
3.指名學生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預設:
沒有世俗的侵擾,怎能不悠然自得?
一輩子相知相守,這是人生的一大幸運事呀!有一首歌不是這樣唱嗎?“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想想老夫妻倆會說些什么?
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小兒雖然頑皮,可是我們看看他的眼睛,你能夠讀出他的——專心、認真。誰說我沒事情做,我這不是正在干活呢?難怪詞人最喜歡他呢!孩子的魅力無人能抵擋呀!
4、你覺得哪一句最有情趣?為什么?(一老一少)……
5、小結:
清新秀麗的景色讓詞人心醉,樸素純真的人們讓詞人親切,可愛的孩童又讓詞人身心愉悅。他是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里樸實無華的人們。我想他在寫這首詞的時候一定在笑、在回味!屛覀冊賮砀惺芤幌略~人的情境。
4.配樂朗誦。
七、拓展閱讀
1.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南宋楊萬里的詩《四時田園雜興》。對照注釋讀一讀,想想老師為什么要把這首詩推薦給大家。
2、小結: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一段綿延不絕的情。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一定對宋詞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學們以后在宋詞中盡情遨游,進一步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今天我們跟隨著辛棄疾來到了宋代的農村,和他一起感受到那里的田園風光,一起領略了那里的民風淳樸。我想對于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城市人來說,心靈也受到了一次享受。
八、作業:抓住空白,展開想象,擴寫句子
【教材簡析】
《清平樂 村居》是《清平樂 村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童年”為專題編排的,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一首田園小令,好似一幅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賞心悅目的感覺,抒發了詞人對村居生活的喜愛和向往之情。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生活和勞動場景,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田園圖景,二老融洽,孩子孝順,老有所養,少有所事。在寫景方面,作者把茅檐、小溪、青草這些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組合成一幅清新的畫面,淳樸、自然;在寫人方面,作者把一家老小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開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農村的特色,以景物襯托出人物生活寧靜、恬適的氛圍。畫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媼“醉里吳音相媚好”,足見其生活的安詳,精神的愉悅,接著由遠及近勾畫出三個兒子的動作。詞人尤喜小兒,“無賴”、“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真活潑的神態。
詞的上闋長短句相間,而下闋句式整齊,每句韻腳相同,節奏感強。詞的上片開篇寫景,構成了清新優美的農村環境,為人物出場作了巧妙的鋪墊。緊接著描寫了白發翁媼醉里歡容,談笑相悅,其樂融融的溫馨生活。詞的下片描寫老夫婦三個兒子的活動。
【學情分析】
此年齡段的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但生活閱歷較淺,知識積累還不豐厚,因而不容易理解這首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的】
根據本教材特點及學生特點,我確立本課教學目標為: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的意思,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2.有感情讀詞,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背誦課文。
4.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及受到美的熏陶。
【設計思路】
本首詞分上、下兩片,上片寫景,下片敘事。作者描繪了一幅寧靜清新、悠閑美好的鄉村家庭生活畫卷。在教學時,教者應盡可能地讓學生自主感知、感悟全詞。真切地領會詞的意境美、情感美。領會“醉”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2.能融入課文,感受村居生活的寧靜祥和之美;理解“相媚好”,體會詩詞意境。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辛棄疾的資料。
2、輔助本課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預設流程】
1.開門見山,了解宋詞。
2.初讀課文,感知詞韻。
3.精讀課文,品悟詞意。
4.賞讀課文,體驗詞境。
5.吟唱課文,追溯詞源。
6.拓展延伸,詞韻裊裊。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了解宋詞
1.師:板書 居 ,同學們,看到這兩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家。同學看到家會想到什么?
居然之家,安居樂業
2.居住在這樣的地方,說著這樣的話?板書 吳音,想想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作者當時被貶居住在江蘇上饒,當地的方言就叫吳音,是一種溫柔綿軟,婉轉動聽的語言。大家對南方話有什么看法?或聽到的南方話是怎么樣的?
3.師板書“村居”。同學們,看到這兩個字你想到了什么?(預設)(就是“農村人家”的意思)生:(清)高鼎古詩《村居》以及田園生活畫面。師小結:同學們能聯系生活浮想聯翩,老師真佩服你們。但今天我們學習的“村居”不是詩,而是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詞”。師板書“詞”。和“詩”一樣,“詞”也是一種文學體裁。說白了,“詞”就是興起于唐代、興盛于宋代配樂而唱的詩,因先有樂,后有詞,所以也稱“曲子詞”!洞寰印肪褪沁@首詞的題目,而為“村居”所配的樂曲是…師板書“清平樂”,師:誰來讀一讀?生讀。師點撥樂的讀音。“清平樂”也就是詞牌名。詞牌名很多,也很美,比如 “虞美人、 “滿江紅”等都屬于詞牌名。那么,認識了詞,再讓我們響亮地讀一讀這首詞的全稱吧!注意詞牌名和題目中間要略有停頓。生讀:《清平樂 村居》。
4.師:了解了課題,接下來我們應該解決什么?生:作者。
師:你說得真好!誰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生:辛棄疾。師板書作者。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所查閱的關于作者的資料?生介紹,
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偉大的詞人。(播放畫面)
師:接下來,我們將輕松地走入課文,去用心品讀這首清詞麗句。
二、初讀課文,感知詞韻
1.師:誰來展示讀一讀?生讀,注意上下兩片之間的停頓。請男女同學分別讀上、下兩片。生再齊讀。師板書剝。讀bao音是指去掉外皮或外殼。比如,去掉香蕉皮就叫剝香蕉;去掉大蒜皮則稱為剝大蒜;去掉桔子皮就稱為剝桔皮;去掉蓮蓬的外皮就叫生:剝蓮蓬。好,齊讀。生齊讀。生書寫“剝”字。
2.師:這首詞分兩部分,前一部分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讀時兩片之間要略有停頓。細心的小朋友們,我們從詩與詞的外形上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不同?生:詩句字數相同對仗工整,而詞句字數或長或短,這是為了吟唱時和所配的曲調押韻。因此,詞還有一個小名叫長短句。有趣吧?
3.師:再請生讀課文,看著屏幕讀。一生讀。師強調“蓬”作為韻腳的讀音,這是古詩詞中和仄、押韻的需要。應該讀蓬音。如:“小、草、好、媼;東、籠”。生齊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三、精讀課文,品悟詞意
感悟景美
(1)讀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機出示小溪圖)
(2)綠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條什么樣的小溪?
(3)指導朗讀:如果你就是溪邊的一棵小草,潺潺溪水從你身邊流過,讀出你的感受。
師:有誰讀懂了別人沒讀懂的?生:茅檐低小就是茅屋低矮小巧。生:溪上青青草就是溪邊綠草茵茵。
師:那么看著那一叢叢青翠的小草,你打算怎么讀這句話?生讀。
師:周圍綠草茵茵,那么你知道小溪什么樣嗎?生說:清澈、潺潺、淙淙。
師:小溪里會有什么?生:有小魚、蓮花和蓮葉,并散發著清香。
師:屋矮檐低,門前溪流潺潺,岸邊碧草如茵,清水碧草相映生輝。這么美麗的居住環境多么令人陶醉啊!我們來讀讀整首詞好嗎?生齊讀。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草色遙看近卻無。
感悟情真
(1)理解“翁媼”
“翁媼”分別是圖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畫面,老爺爺和老奶奶的關系是?(夫妻)所以,在這首詞里“翁媼”的意思是?(一對年老的夫妻)。
(2)理解“相媚好”
邊看圖邊想象,他們會聊些什么呢?聽著他們聊天的內容,看著他們聊天的樣子,你能體會出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嗎?(相機導出圖片)
(3)提煉“醉”字,漸入詞境
引導學生感受“醉”之“陶醉”。(師:多么溫馨、悠閑自在的生活!老兩口怎能不感到滿足和幸福呢!這兒的“醉”僅僅是喝酒后的“醉意”嗎?它還指什么意思?(陶醉)這老兩口為什么而陶醉了?請一位同學再來讀讀著首詞,其他同學聯系上下文一邊聽一邊想。
(4)指導朗讀:這對老夫婦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們讀書的時候,是誰在陶醉? 讓我們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師:誰還想說你讀懂了什么?生:翁媼(一個老公公,一個老婆婆)。
師:現在,老師把兩位老人家請出茅屋。你來對照畫面,讀詞中的句子。生:“白發誰家翁媼。”師:齊讀。生齊讀。
師:我們看看這對老夫妻在做什么?生:在聊天。
師:怎樣聊天?生:喝酒、帶著醉意,醉就是帶著醉意。師板書“醉”字。
師:請你讀出文中的句子。生:醉里吳音相媚好。
師:播放詞句:請齊讀。
師:老夫婦不僅喝醉了,而且還被自己的幸福生活陶醉著。
師:“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生:相親相愛親親熱熱的樣子。師板書相媚好。
師:老兩口操著吳音相媚好,那你知道他們在用當地方言聊什么嗎?生自由想象答。師:說不定看著兒子大了想給兒子說房媳婦呢,也說不定在回憶自己年輕時談戀愛說的悄悄話呢。補充:
師:孩子們長大成人已經能幫父母耕田持家,老兩口喝點小酒,說說笑笑,享受著天倫之樂。多么溫馨幸福的畫面呀!雖然生活清貧,但一家五口其樂融融,沉醉其中,就連路過的作者也被深深陶醉。讓我們也帶著醉意,感受這醉人的生活畫面吧!師引讀“醉里吳音…”生齊讀。
感悟人和大兒、中兒的勤勞孝順
(1)古詩詞的語言和現代語言不一樣!岸埂笔乔f稼,真正鋤的應該是豆田里的雜草。(相機導出圖片)
(2)中兒是指——?從這兩句話,可以看出這兩個兒子怎樣?怎么夸他們?
(3)表達訓練:如果用上“多么——多么 ——”.這個詞,你會怎么夸?
小兒調皮可愛。
(1)品“亡賴”
、佟巴觥迸c現在的“無”同音同義,是古漢語的讀法。
、谶@句話中的“亡賴”在生活中聽說過嗎?你覺得文中的“亡賴”是什么意思?(導出小兒剝蓮蓬圖)具體表現在哪里?(臥)從“臥”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這 個頑皮的小兒子剝蓮蓬時還會有哪些姿勢?從剝蓮蓬的姿勢中可以體會到小兒 子怎么樣?(無拘無束 自由自在 天真活潑 調皮可愛)
、劬毩曊f話:看看圖,想象一下小兒頑皮的樣子,剝蓮蓬時的表情、言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指導朗讀:小兒那無拘無束 調皮可愛的樣子實在讓人喜歡,那就把我們的喜歡之情讀出來。
四、賞讀課文,體驗詞境
1.師:讀著看著,看著想著,這首村居就是描寫一家五口生活的畫面。請默讀,想象畫面。生默讀。
師:假如你就是作者,路過這座小山村,請問,首先你看到了什么畫面?
生:茅屋、小溪。師:書上是怎么寫的?生讀詩句。
3.師:哪一句或哪一字連起了整幅圖?生:“溪”字。
師:仔細看書這三個“溪”字有什么不同?+ppt聲音生說。師板書:溪上、溪東、溪頭。
師:看到這幾個表示地點的詞,你想到什么?生:說明這里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把周圍的景物串連起來。
師:你真是個有想象力的孩子。三個“溪”字串成了詞的脊梁。詞人沿“溪”而行,周邊的景物盡收眼底,心情陶陶然,腳步飄飄然。
4.師:如果此時,你與詞人一道漫步溪邊,看到這戶人家老人在飲酒聊天,青年在辛勤耕作,小兒在臥剝蓮蓬…說不定你也詩興大發想吟詞一首呢!請你選擇一個恰當的詞語,來點評這是一個怎樣的“村居”吧!生:溫馨的村居。和諧的村居。無憂無慮的村居。充滿親情的村居。美好的村居。溫情的村居。令人向往的村居。富有詩意的村居。清新秀麗的村居。和睦的村居…
師:村居生活多么安寧和諧!田園風光多么清新動人!用一個字來形容,村居生活怎么樣?生:美!師板書“美”。
師:是啊,村居生活人美、景美、情更美。讓我們吟出大詞人對村居生活的贊美與喜愛之情吧!怎一個“醉”字了得。
《清平樂 村居》起!生讀。
五、吟唱課文,追溯詞源
六、拓展延伸,詞韻裊裊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布置作業】
這首村居描繪的是一戶農家的生活畫面。同學們默讀這首詞,把這些畫面在心中理理順?粗@幅圖畫,用自己的話寫一篇文章。
【教學反思】
《清平樂 村居》,作者將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媼、三兒這些人物景象巧妙地結合在一副畫面里,賦予了這些鄉村平常景物以新的意境,構成了淡雅、質樸的藝術境界,恰似一個美麗的桃花園,令人神往。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將這首詞讀正確,讀流利,在此基礎上,從整體上對詩詞的內容初步了解;然后結合注釋,采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每句詩句的意思,進而理解整首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背誦這首詞。在學生對全詞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課后練習第3題,我又引導學生深入讀悟,結合自己的感悟和課文中的插圖,想象詞中呈現的情景,體會詞中描述的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有趣。在感受到“趣”的時候,鼓勵學生把這首詞改編成一個小故事寫下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經驗積累,鼓勵他們大膽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當地描寫人物的動作和語言,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了這首詞的意境之美。
村居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借助朗讀、想象、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重點難點:
圖文結合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農村,農村生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紹介紹嗎?
2、農村生活有著許許多多的優點,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物質條件比現在差得多,那時候沒有現在的水泥、柏油公路,沒有車輛,交通落后,農村成了人們生活的主要場所,當時連年戰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著名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目睹著這一切,他渴望見到農村平靜、安寧、幸福的生活。今天,他來到了農村,終于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
投影清貧樂·村居圖
3、圖上是怎樣的景象,你能按一定的順序向大家介紹介紹嗎?(對照畫面學生練說)
4、看著眼前的這一幕,你準備用什么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呢?詩人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首詩清貧樂?村居。配樂朗讀。
二、初學詩意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課文。(注意正音)
3、集體交流檢查,指名同學讀文、點評。(指正讀音bāo剝)
4、男女生賽讀,齊讀。
5、再讀課文,對照圖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6、交流收獲:(注意學生多元理解)
茅檐低小草最喜小
大兒鋤豆二兒
7、交流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翁媼老年婦女
臥剝伏在地上剝東西
吳音吳地方言
8、對照插圖說說整首詩意。
9、指名學生試說,集體練說。
10、再對照詩意再現畫面,說說你眼前呈現出了哪些畫面。
三、分塊品讀
1、教師引導過渡,出示清貧樂?村居分解圖。
2、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場面來理解、想象、解說。
3、學生自由選擇準備。(想象要豐富)
4、集體交流。(體會與指導讀書相結合)
。1)小兒臥剝蓮蓬。我似乎看到了、聽到了
。2)大兒鋤豆溪東。
。3)二兒正織雞籠二兒會怎樣想
。4)醉里吳相媚好,翁媼
這一對老人會聊些什么?(大兒、二兒、小兒以后的生活)
指名讀這二句話,想象這是一幅什么景象。
四、延伸:
1、如果我們繼續往里走,還會見到什么畫面?
2、同桌互說交流。
3、指名說。
4、辛棄疾看到這樣的景象,心中會想些什么呢?
5、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
五、再讀課文,品味情感,表達了什么感情。
六、小結、作業
選擇剛才你選擇的畫面,把你想寫的話寫下來。
村居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配樂欣賞、賞畫吟詩來感受詩中山村熱鬧的春景,并嘗試有感情朗誦古詩。
2.通過古詩新唱、表演等方式,拓展幼兒對古詩的感受,喜歡學習古詩。
3.能分析古詩,培養想象力。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古箏音樂;古詩朗誦、新唱視頻各一段;小草、黃鶯、柳樹等胸飾若干;古詩背景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已學詩歌遷移,引出古詩
1.已學詩歌激趣。
師:記得我們學過詩歌《春天的秘密》嗎?詩歌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
2.過渡引出古詩。
師:今天,老師還想帶大家到一首古詩中去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呢!
二、圖文并茂解析,品悟古詩
。ㄒ唬┩暾錁沸蕾p古詩《村居》
1.幼兒帶著問題,傾聽古詩。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古詩,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在哪里?(老師配樂朗誦古詩)
2.幼兒回答問題,梳理古詩。
師:古詩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呀?(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完整的詩句回應)
。ǘ┙柚鷪D片來理解古詩《村居》
1.出示古詩圖片,再次完整感受古詩。
2.幼兒嘗試逐句理解古詩,老師加以補充更正。
3.教師小結:古詩《村居》描述了一幅美麗的山村春景,二月里,村子前后的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邊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氣,煙霧般地凝聚著。楊柳似乎為這美麗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們放學以后,一路上沒什么耽擱,回家挺早,趕忙趁著東風使勁吹的時侯,把風箏放上藍天。
。ㄈ┙Y合視頻理解古詩《村居》
三、多種形式呈現,表現古詩
。ㄒ唬﹪L試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誦古詩
1.師幼討論如何朗誦《村居》。
師:這樣一首美好的古詩,我們該用怎么樣心情和聲音去朗誦這首古詩呢?
。ㄇ皟删漭p柔、稍慢地朗誦,后兩句高興、稍快地朗誦)
2.幼兒嘗試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ǘ┰诠旁娦鲁斜硌莨旁娭械'情景
1.欣賞古詩新唱。
師:你們知道嗎?古詩不僅可以用來朗誦還可以唱歌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2.嘗試古詩表演
師:這么好聽的古詩新唱中,我們能不能把它表演出來呢,請你們來把《村居》表演出來。
。w做一做草長和鶯飛的樣子,用身體動作表示拂堤楊柳的樣子;再請若干幼兒配上胸飾進行古詩表演。)
教學反思:
對于古詩的教學,教師對全詩的準確把握很重要,需要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樣才能和孩子們的形象思維同步,,才能讓小孩子們的語文興趣越來越濃郁,才能像藍天上高高放飛的風箏一樣: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村居教案 篇5
一
村居教案 篇6
一、引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古詩二首》中的第二首詩《村居》,請同學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尤其要注意“居”字的寫法。誰來說說這首詩是誰寫的?題目村居是什么意思?對了,這首詩寫的就是高鼎爺爺住在鄉村時的所見所聞。請同學們打開書,我們跟隨著高鼎爺爺一起去鄉村看一看。
點評:適時進行寫字指導,同時,引導學生充分用好教材,學習全面地捕捉相關信息,讓高效課堂植根于扎扎實實的教學活動中,這是教者給我們的示范和提示。
二、授新:
1、輕聲讀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板書:春景、讀文)
第一句:
2、接下來我們要深入理解古詩,和高鼎爺爺進行心靈的對話。首先來看第一句,一邊默讀一邊用筆寫出你的理解,可以是字意,可以是詞意,還可以是整句詩的意思。
點評:作為教師,不只是把學生引入一個獨特的境界,鼓勵他們自主地嘗試實踐,而且時時不忘方法的指導——輕聲讀,及時寫出自己的理解。這樣做學生才能“輕負”,學習才能高效。
3、說說你的思考成果。(生匯報)
4、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可見大家都是愛動腦、愛學習的好孩子。但是老師告訴同學們,古詩很簡短,用詞極其精煉,往往一個字一個詞卻有著一字千金,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學習古詩貴在品詞(板書品詞),要結合生活實際來品。比如第一句詩“草長鶯飛二月天”,老師就覺得“草長”這個詞特別有味道,我就是這樣品的:這小草怎樣長呢?(師作手勢)慢慢長,越長越高,越長越多,充滿活力。我就這樣來讀(師范讀)——草長,要讀出草長的活力。另外,草長還可以從顏色、數量來品。你看,這樣一品,這詞語就活了、動了。好,請同學們再次讀讀第一句詩,抓住你喜歡的詞品一品,看你有哪些新的發現。
點評:在小學階段,自學+交流應該是常見的有效做法。楊老師俯下身子,轉換角色,和學生一起品讀詩句,既是方法的示范,更是情感的交流。假如我就是課堂中的一員,肯定會在老師的鼓動下躍躍欲試。
5、生匯報:
、俨蓍L:
小草會在哪兒呢?(房前屋后、草坪、草原、山坡)到處都是小草,目不暇接,讀出草的多……
小草什么顏色呢?綠色、嫩綠嫩綠、那么鮮嫩可愛,讀出草綠……
一陣風吹來,還有青草味兒呢?聞一聞,清香撲鼻,讀出草香——一起來,先聞——再讀——
、邡L飛:你還品出哪個詞的意思?
黃鶯會在哪兒飛呢?(天上)那么高那么遠,讀出鶯飛的高遠——
它還會在哪兒飛呢?(樹林里、田野上、屋檐下、小河邊)到處都有黃鶯的身影,讀出黃鶯的多——
黃鶯會怎樣飛?(邊飛邊唱)唱歌可好聽啦!讀出它的高興—
快速的飛,急著回家看寶寶呢!讀出它的飛快——
慢慢的飛,在欣賞美景呢!讀出它的陶醉——
點評:老師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可能出現的學習結果,對此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預設,與其說是學生在交流自己的感受,不如說是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欣賞春天的美景。他們一定看到了鮮嫩而有色有味的小草,看到了可愛而有影有聲的黃鶯,他們也一定在嘗試通過朗讀來表現那種情景、來抒發自己喜愛的感情。
6、每一個詞我們都讀得這么有詩意,整句詩連起來該怎樣讀?誰來試試。
7、真美!老師也想讀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看看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師范讀)
師讀。
8、睜開眼睛,我讀得好嗎?對,要學會贊美別人、欣賞別人。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詩意悟情:9、詩人能描繪出這么美的畫面,可以看出他對春天有著怎樣的感情?(板書悟情)
方法總結:10、會學習的孩子總是找方法。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學習過程:首先讀文,了解主要內容,接著逐句品詞,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最后悟情,看看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感情。這個三步曲就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自己看著黑板再說一遍。
點評:我們常說教學時要“授之以漁”,但具體該怎樣做?楊老師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引導實踐——發現總結——學習提升。學習方法的教學不要總是“滲透”,響亮地提出來,也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同時要注意學段特點,做到一課一得,得得相連,循環上升。
第二句:一位專家說過這么一句話,請同學們大聲跟我說一遍:大多數人都愿意學習,但是不愿意復習,更不愿意練習,所以沒有出息。相信同學們都不愿做這樣的人。接下來請同學們練習使用這學習方法,自己學習第二句詩。
1、說說你品出了哪個詞的意思?
、僮恚撼磷、陶醉。什么醉了?(楊柳)楊柳的楊字是個生字,一起看看田字格中是怎樣寫的,左右結構,左邊窄一些,右邊寬一些,最后兩撇瀟灑一些,這樣寫就好看多了!自己在田字格中描兩遍。
、跅盍鵀槭裁磿?(醉春煙,讀詩句找)春煙是什么呢?(春天河水蒸發產生的霧氣)朦朦朧朧、似紗似霧,讀出這種朦朧美——(春煙)
拂堤③醉了的楊柳又是什么姿態呢?(從詩句中找,拂堤楊柳)
拂堤什么意思?(輕拂著堤岸)讓我們用手輕拂著自己的頭發,另一只手臂什么感覺呢?(輕輕的、柔柔的、舒服)讀出這種感覺來,拂堤楊柳——
詩人醉④讓我們的目光再次鎖定在醉上,想一想,到底是誰醉了?(詩人自己)
詩人為什么會醉呢?(景美)楊柳拂堤,春煙蒙蒙、綠草如茵、黃鶯展翅,面對美景,誰人不醉,誰能不醉,何物不醉呢?讓我們讀出景亦醉人人亦醉的美好境界吧!大組接讀醉春煙(師引)——一組、二組、三組、四組、齊讀。
、葜链耍吩~還未結束。讓我們的思維再聚焦在“醉”,從這個“醉”上你還看出高鼎爺爺是個怎樣的人?(熱愛春天,贊美春天)所以說高鼎爺爺才會發現美,歌頌美,所以這些文字在他的筆下才那么美,那么有生命、有感情、有溫度。
2、讓我們把“醉”字再放回到詩句中,連起來讀讀第二句(生讀)
點評:老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出了方法,就要給學生機會去實踐,這個過程也是學習鞏固、形成能力的過程。靈活的寫字指導,抓住重點詞去品味,學生學得充實有效。特別需要一提的是,老師抓住了一個“醉”字,引導學生展開了那么多的聯想和想像,于是,學生的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一扇豁然洞開的、美妙奇異的場景?匆豢,想一想,讀一讀,學生也會沉醉其中。
3、誰來說說河邊的美景。
4、楊柳醉了,詩人醉了,我們也醉了!忽然一陣歡笑聲傳來,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的插圖,繼續運用三步曲來學習最后兩句。
最后兩句:
1、誰能把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展示給大家?(生朗讀)
忙:你這樣讀是想告訴大家什么呢?想象一下,孩子們會忙些什么?怎么放?
忙著找伙伴,結伴放風箏,讀出著急的心情——忙趁東風放紙鳶
一邊跑一邊放風箏,很多的孩子在放風箏,有的叫、有的跳、有的笑、有的唱,興高采烈,好不熱鬧,讀出熱鬧的場面——
風箏飛上了天,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孩子們歡呼雀躍,他們放飛的不只是風箏,還是自己的快樂、理想和希望,讀出這種感情——
點評:調動學生生活經驗,也是學習的好方法。
2、一提到放風箏,就把老師的思緒拽到了孩提時代,一曲風箏歌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同學們想聽嗎?掌聲在哪里呀!
總結回首:
3、讓我們思緒再牽回到課文中,一首詩四句話28個字,卻給我們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美(板書美),充滿情趣的美,那就讓我們一回首,入情入境體會美。ò鍟溃┓诺ㄐ蕾p春景)此情此景讓我們禁不住想美美的再讀一遍這首詩!
3、如果說春天是四季的開始,萬物蓬勃生長,那么兒童以及我們每位同學就是人生的春天,人生的開始,未來充滿了希望?梢姼叨敔斣娭械腵景和人選材是多么的巧妙!讓我們站起來,再讀一遍這首詩,體會如詩的魅力!(師生帶動作讀)
點評:由自然的春天到人生的春天,由詩中的人物到現實的學生,整體朗讀,整體感知,情景交融,妙趣橫生。
4、二回首,好曲不厭百回唱,如詩不厭百回讀,讓我們二回首,熟讀成誦積累美!(板書美)比一比,看誰最先背下來。
一生背。
隔壁李奶奶也吸引過來了,誰愿意背她聽呀?(奶奶樂得合不攏嘴呢。
爸爸媽媽最喜歡聽自己的孩子背書了!一起來背背,要正確流利有感情。(自己給自己鼓掌,真了不起)
點評:其實,不用刻意安排這個環節,學生的背誦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老師創設了特殊的情境,學生更愿意來展示,這樣做,也照顧到了學習的不同個體。
三回首:
5、春天的美,春天的醉,早已被古代的文人墨客收藏在詩詞里。讓我們三回首爭先恐后展示美。(板書美)
老師也不甘示弱,看看我找的吧!
初讀好詩如獲良友,重讀好詩如逢故知。把你喜歡的詩句寫在課文旁邊。(停下來,老師真不忍心打斷同學們)
點評:適度的拓展,學生的便視野開闊了,學習成果也擴大了。
四回首6、毛爺爺說過,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也就是說,學以致用最重要。(今天晚上請同學四回首)讓我們四回首,妙筆生花歌頌美。魈煸缟衔覀冊俟操p)
結束語:
7、美就在我們的眼睛里,美就在我們的心靈中。讓我們變成美的使者,不斷發現美、傳承美、歌頌美!
村居板書
三步曲:讀文品詞悟情
長、飛醉
春景美美美美……
忙
整體感覺:高效課堂要從認識開始,要從領導做起。身為主抓業務的副校長,楊贊魚老師更知“身教重于言教”的意義,她憑借著深厚的語文功底和多年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通過一首小詩的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做法。希望廣大小學語文老師能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大膽實踐,用我們各自的智慧來裝點靈寶教育的春天!
村居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散、歸、趁3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2、通過朗讀,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
難點:通過朗讀,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并通過想象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朗誦音頻、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在二三月間,公園里、學校中,到處都是春暖花開的景象。今天,老師還想帶大家到一首古詩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書課題:村居
二、自讀古詩
1、請大家自由讀古詩,用自己的學習符號標記應重點注意的地方。(如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難寫的字等)
2、大家瞧,這么多的風箏多美呀,你能將它們放飛得更高嗎?(指名認讀生字)
提示:鶯的韻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韻母是en,不是eng。
3、同學們真不錯,將漂亮的風箏都放上了天。讓我們再來認認它們!
4、進行自學,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師針對難字進行指導。
三、品悟古詩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師: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靜的嗎?它有怎樣的美景?
1、自由讀讀古詩,你會有很多的發現的。
2、學生自由讀詩。
3、你看到了什么?生匯報。
4、(小黑板上的詩句)你能把你看到的這些帶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文。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長飛拂醉等字眼體會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機。
5、瞧,草兒吐出嫩綠的新芽,黃鶯也飛來快樂地歌唱,河堤上的'楊柳也陶醉在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風的吹拂下輕輕柔柔的。我們的小山村變成了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這美麗的畫面再來讀讀嗎?
6、你還有什么發現,有什么感受?能說給大家聽嗎?
7、這么多美妙的感覺,我想大家一定能讀好這一句的。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1、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說)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樣喜歡這美妙的春天嗎?
3、板書: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防紙鳶
4、你能讀好它嗎?自由讀古詩第二句。
5、指名讀、齊讀。
6、你能配合畫面,說說這句詩所描繪的情景嗎?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歸來早忙趁體會孩童歡暢的心情。
7、讀了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說給大家聽嗎?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將你的想法融進詩里讀出來嗎?
9、想不想加入他們放風箏的隊伍?這樣吧,讓我們一起放飛心愛的紙鳶,一邊用詩歌表達自己的心情。
四、背誦全詩
1、早春的山村,草長鶯飛,楊柳依依。孩子們也將自己心愛的風箏放飛。多美的春景圖呀!它不僅吸引了詩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這一首古詩你一定能背下來。
2、生自由背。
3、集體配樂吟誦。
板書: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第一課時
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1) 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1) 自由記生字。
2)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ū热纾骸凹右患印p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復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 師范讀。
2) 自愿讀。
3) 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村居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識“火”字旁,掌握兩個多音字“散”、“長”。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春天的美好,體會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識“火”字旁;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掌握兩個多音字“散”、“長”。
教學準備:
課文掛圖,生字、詞卡片或相應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圖畫,談話引入。
。ǔ鍪緢D畫)鄉村二月,天氣暖和起來。春光明媚,風和日麗,青草生長,黃鶯飛舞。春風的吹動下,垂柳的枝條正拂著堤岸。白天漸漸長了,孩子們放學回來得很早,一個個借著東風放起了風箏。清朝有一個叫高鼎的詩人,看到這樣美好的情景,寫下了一首詩,名字就叫《村居》(板書課題),請大家來讀一讀。
二、熟讀背誦古詩。
1、“村”“居”是我們這課要學的生字,你給它們組個詞嗎?
2、跟老師來一起讀讀這首古詩吧。
3、自己練習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和停頓!伴L”在本課讀zhang,它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chang)咱們來給這兩個讀音分別組組詞吧。在這首小詩里,有很多個“長”,和同桌一起讀讀,讀準“長”的發音。
4、指讀、齊讀。
5、質疑:關于這首詩,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6、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古詩的意思。
練習:給意思相同的詞語連線
回來風箏放學
散學歸來紙鳶
7、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定位聯想,識記生字。
1、讀一讀黑板上的字,如果忘記了哪個字的讀音,就想一想它在古詩中的'位置,肯定會幫你讀出這個字的。
2、按順序讀黑板上的字,打亂順序讀黑板上的生字。
3、現在我們打開書,再讀讀這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開火車讀生字組詞。
3、讀一讀黑板上的詞,看誰讀得又快又準。
二、識字、寫字
1、認識“火”字旁,指導書寫。
。ǔ鍪尽盁煛保┰跓熥种,有一個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新偏旁,它就是火字旁。認真觀察,火字做旁有什么變化呢?
2、指導書寫“因”:(出示“因”。)看拼音,讀讀這個字。組詞。注意先里面后封口的筆順規則;大字的捺變點。
3、本課中左窄右寬的字還有哪些?(村、堤)自己觀察好字。同桌之間說一說怎么記住“散、放”,在書寫的時候應該注意寫什么?
4、(出示“散”)請大家讀讀這個字。拿出字典,看看它的另一個字音是什么。你發現這個多音字的發音規律了嗎?
5、寫其它的字。
村居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讀準“雞籠”“蓮蓬”“翁媼”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詞。
2、能借助注釋邊讀邊想象詩中情景的方法,感受詞中對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和翁媼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
3、通過感受詩中所描寫的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古詩意思,想象詩中意境,體會詩中情感,有感情地誦讀。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古詩中所表達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教學過程】
一、讀—整體感知,初知大意
(一)配圖樂,激學趣
1、導入:同學們,畫是一種含蓄深刻的語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馳神往的境界。讓我們伴著悠揚的古琴曲來欣賞一下吧!
2、播放古琴曲,學生欣賞課件展示動畫,最后定格。
(二)創意境,入課題
1、師:這幅畫是根據宋代詞人辛棄疾所寫的詞《清平樂·村居》所畫。
2、齊讀課題
(1)正音:樂(yuè)
(2)讀準課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題目。讀課題時,中間注意停頓,再一起讀一遍。
3、創意境:讀到“村居”,我們就會想到農村,在你的想象中農村是什么樣的畫面呢?(指名說)
4、入課題:辛棄疾的詞中究竟描寫了怎樣的鄉村,怎樣的人家呢?讓我們打開課本,一起來學習這首詞。
二、想—放飛想象,再造情境
(一)初讀感知,讀通詞文
1、自由朗讀古詩,提醒學生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古詩的節奏。
2、指名讀古詩。
師相機正音: 媼(ǎo)、剝(bāo)、翁媼、蓮蓬、臥剝
3、教師范讀
4、生自由讀、評讀、小組讀、齊讀
(二)“授之以漁”,理解詞意
1、“授之以漁”,教給學習方法
師:正確讀通了古詩,我們還應該爭取把詩讀懂。怎樣才能夠又快又準確的理解古詩的意思呢?(結合課后注釋或插圖邊讀邊想。)
2、自主合作,理解詞意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你喜歡的途徑進行合作探究,根據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來證實一下自己的理解,來探討一下自己還不理解的地方?梢杂^察圖片,可以找資料,可以相互討論。
3、交流匯報,以學定教
“這首詞樸實易懂,聯系插圖,哪些詞語、句子你自己能讀懂? 把你的學習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師重點點撥以下字詞:
吳音:吳地的方音,泛指南方的方言。
相媚好:互相逗趣、取樂。
翁媼:老翁、老婦。
亡賴:“亡”讀“wú”,指頑皮、淘氣。
4、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讀想結合,感悟詩情
1、邊讀邊想象畫面,談談有什么感受,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
2、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畫面,談感受,整體把握課文的情感基調,為下面準確地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二)研讀全詩,領悟內蘊
“有人說,生活就像一首歌,流淌著清新優美的旋律;有人說,生活更像一幅畫,裝點著我們心中的殿堂。從這首詞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對農家生活的向往,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課文中,什么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相機出示: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1)古詩詞的語言和我們不一樣。“豆”是莊稼,真正鋤的應該是草。
(2)“中兒”是什么意思?從這兩句話,可以看出這兩個兒子怎樣?怎么夸他們?
(3)感情練讀,讀出孩子們的輕松、活潑、愉快。
2、相機出示:“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1)一般情況下“無賴”是指什么樣的人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臥”是什么樣的姿勢?從“臥”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3)指導朗讀:小兒頑皮的樣兒該怎么讀出來呢?
3、相機出示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1)這句中的哪個字生動地寫出了他們的心情?“醉”
(2)是什么使他們醉了?說說你的體會。
4、相機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讀到“青青草”,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2)綠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條什么樣的小溪?
三、誦—反復吟誦,積淀語感
(一)全詞朗讀,回叩背景
1、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村居生活?(指名說)。
充滿詩情畫意的村居生活,真是如詩如畫呀!讓我們用朗讀再一次走進這幅美麗的畫面吧。
2、回叩背景:你們都說出了辛棄疾當時的感受啊!請瀏覽一段資料:
【辛棄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親眼目睹了漢人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過上安定寧靜的生活,一直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卻遭受奸臣打擊,被貶到遠離戰火的江西農村,一住就是18年。這首詞就在他被貶之后寫的。】
“在那個動蕩不安,戰火紛飛的年代里,辛棄疾多么希望百姓們有這樣的一禺荷塘,有這樣的'一方農田,有這樣的一間茅屋,讓老百姓們團團圓圓,安居樂業的生活啊!讓我們再次感受詞人那份渴望百姓安居樂業的憂國憂民之心!
(二)樂韻飛揚,誦讀積淀
1、播放音樂《清平樂·村居》,齊讀課文:“讓我們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將這清新秀麗的意境,質樸優美的詞句,永遠記在心里。”
2、拓展延伸:同學們,除此之外,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詞都是赫赫有名的。其實,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希望同學們通過在今事的學習中,在宋詞中盡情遨游,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四、板書設計
茅檐 溪上 景美
清平樂·村居 向往、熱愛
(南宋 辛棄疾)
翁媼 大兒 中兒 小兒 人醉
五、作業設計
(一)必做作業:
1、朗讀背誦。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意思,體會作者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選做作業:
1、拿起自己的畫筆,根據你的理解為這首詞作一幅畫。
2、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把這首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村居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村居02-18
村居語文教學教案06-13
村居作文03-12
《村居》說課稿01-17
村居的作文11-01
《村居》教學反思03-15
有關村居作文03-11
《村居》教學反思06-21
關于村居作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