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話題作文匯總6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考話題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高考作文具有選拔性,它必須設定某些限制,在一定限制的情況下讓考生自由地發揮,從而檢測考生在作文能力上所達到的高度,以保證選拔的客觀、公正;同樣出于選拔性,它也必須堅持某種程度上的開放,使考生才華盡顯,個性張揚。高考作文,應該展現的是考生在某種限制下盡情飛揚的思維、情感、才華與個性。何處限定?哪里開放?怎樣才能使二者達到和諧的統一?是高考命題專家煞費苦心的事。
話題作文是一種在立意、選材、文體等方面向考生開放的作文考查方式。話題作文也給材料,但材料只提供一個話題,這個話題的作用是引發、開啟考生的想象和思考,考生行文中對這個話題材料可以引用也可以不引用。話題作文在寫作內容上給考生以最大限度的選擇權,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事,利于考生寫出有個性的作文。在形式上,堅持“三自方針(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淡化文體要求,選材更加自由,給考生更大限度的寫作自由。
但是,話題式作文也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它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為中學作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指示了方向;一方面也帶來一些問題,突出的一個就是抄襲和套寫。如何對付宿構、套寫和抄襲之作?如何區分優秀考生與一般考生?一面是必須堅持開放、鼓勵創新不動搖,一面是必須拉開得分差距、增強試題的區分度。
近兩年關系型的話題作文題變得有點陌生和復雜,對學生理性思維的考查力度加大了,選材的限制性增加了,依賴宿構套作的可能性縮小了,有效地防止了押題、猜題、仿作、宿構、套寫甚至抄襲等不正之風的蔓延,更好地體現了公平競爭的原則。從這個角度上看,近兩年的全國高考作文命題將開放性與限制性有機結合是一種成功的探索。
從1999年起,話題作文已經考了六年。這六年中,話題作文作為語文高考漸趨穩定的作文命題形式,也是穩中求變,逐步走向成熟的。20xx年的高考作文怎么考,這是語文界特別關注的熱點。
今年的作文命題,是否沿用話題作文,存在較大的變數。筆者認為,話題作文不再是一統天下,部分試卷會繼續采取話題作文這一形式,部分試卷可能會采用其他作文形式。從內容上說,圖表、漫畫、詩歌等都可能作為作文材料而出現。從表達方式上說,詩歌可能會獲得“合法”地位。詩歌作為一種重要的文體,以前在多次高考作文中是禁止寫的'。實際上,“滿園春色關不住”,每年都有考生寫出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完備的詩作來。因此,寫詩可能會像規定文章的字數一樣規定詩歌的最低行數。
作文的方式可能會變,但是寫作的要求不會變。不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在命題思想上,“開放性與限制性相結合”的原則不會變。不一定用話題作文方式,但決不會回到千人一腔、胡編亂造、高度模式化的“八股”作文的老路。
2.在寫作內容上,人、自然、社會這三個層面不會變。學生要關注自己所處的時代,了解生活中的人或人的生活,且要有強烈的參與感,有自己獨特的精神體驗、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等。
3.在思維方式上,思維的廣泛性和深刻性不會變。思維的廣泛性表現在多角度的構思,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思維的深刻性表現在辨證思想的運用以及對事物探本求源的思索和由此及彼的分析上。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公祭日:以國之名悼,以歷史之名緬懷
今天,是首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今天,站在歷史的憑欄處,人們以某種肅穆儀式追憶逝者、緬懷英靈。悼以國之名,祭以民族之大義。
民族劫難,無法因時間消逝而抹去;歷史疤痕,也被許多人的記憶存檔。77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場舉世震驚、慘絕人寰的屠殺,讓三十萬同胞慘遭屠戮,讓山河為之泣血。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烈的悲劇之一,亦是中華民族永遠消不掉的傷痕。
77年過去了,時過境遷,可對那些死難同胞的悼念、追思,卻絲毫不能因時間河流的沖刷而淡去光色。與追悼逝者伴隨的,還有對這場屠殺關聯命題的思考,如民族復興、和平愿景、人道尊嚴等等。而這些,都始于對歷史的銘記,正如某句名言所說的: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也正基于此,讓銘記歷史找到一個可倚靠的欄桿,讓激越情緒得到一個集中迸發的出口,成了我們“以史為鏡”“汲取教訓”的方式,也是撫慰逝者的必由路徑。
如今,終于有了這樣一個標注著刻度的日子,能以警鐘鳴響,喚醒我們或已沉睡的民族歷史記憶,也在傳達歷史痛感中砥礪我們前行。隨著今年2月全國人大對公祭日的立法確認,13億人民終于得以在一個特殊的`日子里,用舉國同祭的莊嚴儀式寄托哀思,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共同祭奠中,我們可宣示正義的音量,也憑吊生命的凋零。
要知道,在歷史的宏大敘事背后,站立著的從來都是一個個真實的個體,他們的苦難指控著每一份指向無辜者的罪惡,也提示著戰爭的殘酷。我們無法輕易將其簡單化約為一個抽象的群體,只能把他們經受的人道主義災難寫進史書。
公祭日是為“溯及過往”,更是為了提醒今人:勿忘歷史。一如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出發,銘記歷史是為了不重蹈覆轍。當然,這不是什么歷史宿怨的低回,也非民族主義的發酵,而是讓我們能穿透時空迷障,去打探到歷史的幽深之處,對災難進行記憶的溫習,進而知恥而后勇,化痛感為前行的動力;究其旨意,也絕非培養什么仇恨,將民族感情矮化為街頭泄憤,而恰恰是讓我們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護和平。
誠然,我們無法穿越到歷史現場中去,去親歷、見證那些罄竹難書的惡,可擦拭掉記憶石碑上的塵埃,至少能讓歷史被看見。它有利于將罪惡的指證存照,據了解,隨著國家公祭日臨近,新征集的7602件珍貴文物、《南京大屠殺辭典》等著作及大屠殺死難者姓名,都以較為豐富翔實的確鑿事實,向世界揭示了大屠殺的真相,也讓罔顧公義、企圖歪曲歷史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謊言不攻自破,讓為軍國主義招魂者無法諱認那一段歷史。
“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撫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為了照亮未來,讓未來不必罩上歷史悲劇的陰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遠。
而今,我們集體為過往的逝者悼念、緬懷,在記憶苦難的儀式感召中記住那些傷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種奮進推力,既不忘來時的路,更為找到通往未來的方向。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都是一個極其短暫的時間歲月,那么,我想問一問:人究竟為了什么而活著。人生中是不是需要一種執著的精神呢?
西西弗斯因為觸犯了諸神,諸神罰他將巨石推到山頂,而由于自身的重量,巨石還總是滾下去,而西西弗斯不得不下山再往上推。諸神覺得沒有比這種機械重復無休止的勞動更嚴厲的懲罰了。而西西弗斯則樂此不倦,用每一個堅實的腳印撰寫自己不懈的追尋與充實的人生。這個神話故事成了執著精神的象征。
執著,就是這樣一種勤勉的跋涉,淡泊的心境,一種剛硬的.精神氣質,一種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節操。
執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南西北風”。執著是堅守,在紛至沓來的誘惑面前,如錨碇般堅強穩定,穩住左顧右盼,游離不定的心思;執著是忘情是專注,是一心一意的全神貫注的追尋、探索,是鍥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探求;執著是熱情的投入,是一份深深的眷戀;執著也是給予是付出,是全副身心的追求。
現代社會為現代人解脫了傳統社會的種種陳規陋習的束縛和禁錮,同時也為現代人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野和更豐富的生活機會――一個人有了更多的需要,也有了更多滿足需要的手段
在紛繁的世界面前,許多人就多了無所執著的空虛與無所依托的孤獨,也正因為如此,有所執著才成了現代人渴求的品質。
執著不僅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心靈的需要。畢竟,人活著不能沒有東西吸引你往前走,也不能沒有為追趕上這個東西而付出奔跑。或許,我們奔跑了仍然沒有追上,但為了有所追求而執著,歲月是艱辛的,卻必然也是一種幸福。
不論你身居達官顯位,還是身處平常街巷,無論你奔波于鬧市通衢,還是棲身于田園山水,只有有所執著才能置常人眼中的得失、榮辱、毀譽于不顧,才能擁有笑傲人生的曠達與瀟灑。
高考話題作文 篇4
秋夜,雨點不停地敲打著大地,以成功為話題的作文。我坐在窗邊,看著院子里的一棵樹苗。它蜷曲著身軀,葉子早已枯黃,好似一位年邁已久的老人脊背一點一點地往下彎著,葉子也一片一片地離開了它,似乎被風一吹它就會倒下。不由得擔心它的生命會就此終止…….
春晨,春姑娘朝大地撒下了柔和的春雨,我坐在窗邊,望著這美麗的雨世界。偶然發現,那棵樹的生命并沒有終止,它仍然頑強地佇立在那里。不經意間,發現小樹身上那些枯黃的葉子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嫩嫩的小芽。在每一枝樹梢前,都有那么一絲可愛的綠…….我又驚訝又興奮,它居然活了下去!
幾場雨后,我又來看它。“天吶!”我發出了驚嘆,出現在我眼前的畫面是那樣美:小樹打直了背,樹枝上長出了綠油油的、茂盛的樹葉,遠觀就像一朵大大的綠蘑菇,十分可愛。小鳥站在樹枝上唱著歌,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活力無窮…….如今的樹不再是一位遲暮的老人而是一位活力四射的小伙子,話題作文《以成功為話題的作文》。
小樹的葉子從枯黃到嫩綠,從稀疏到茂盛,生命力也從弱小到強大…….小樹在變,也在成長。它給自己制定了目標——朝著太陽生長,長成一棵茂盛的樹。它勇敢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著、成長著、變化著,終于成功了!
我看到的這一切,激勵了我太多太多:枯樹冒出新芽,可見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頑強,信心又是多么堅定。將來,在這枯樹之上,一定會枝繁葉茂的。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長中的我們,不正如這新芽一般,心中擁有目標,堅定地向著目標前進,達到它,甚至超越它……這,不正是我們成長所必經的過程嗎?
從此以后,在我心中,一直有一棵發芽的成功樹………作者:蘇柯允成都市勝西小學5、1班
高考話題作文 篇5
從前,有個好心人在海邊發現一只小海龜從沙穴里往出爬,這時過來一只老鷹要抓小海龜,游客把小海龜護送到大海,把老鷹趕走。這時一群海龜從沙穴里爬出來,爬向海里,原來這只小海龜是個偵查兵。結果,等好心人走后,馬上來了一群老鷹。
看了這段文字,感觸很深。不是嗎?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的愛心似乎也和這個好心人一樣太泛濫了些。有愛心是好的,但是好心也有辦錯事的時候,就像這個好心人一樣。
有時候,我們似乎太多關心大自然了:有的人,打著保護動物的稱號,主張素食主義,到底宣傳著。是的,或許這個人是出自于好心,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所謂的保護動物,實際只是在破壞食物鏈罷了。想想看,若我們把素食都吃了,那么素食動物吃什么呢?到最后它們遲早也是會面臨死亡的,那么素食動物滅絕光了,食肉動物又吃什么呢?這是否又該人類面臨動物滅絕了呢?動物滅絕了,那自然還會存在嗎?所以說,好心也有辦錯事的時候。
似乎有時候,人類確實太過于關心了本不該關心的:所謂的保護動物,所謂的動物們之間的殘忍,所謂的動物們的`自相殘殺。其實這些都不是人類們該關心的,我們沒有必要去實施所謂的保護動物,我們應該放手去讓動物們自己學著保護自己,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擔心所謂的動物們之間的殘忍,我們應該放手去讓動物們自己學著培養搶食的能力,我們更沒有必要去指責所謂的動物們的自相殘殺,我們應該放手去讓動物們自己認識到動物界中的弱肉強食原則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強。
或許人類是出于好心,但是,若是真的好心,那就放手,讓動物們自己去闖出他們自己的天地。動物是屬于大自然的,它們應該學習怎樣保護自己,它們應該學習必要的本領,它們應該學習培養自己更多的能力。有時候,人類過多過分的所謂好心,才是真正毀滅動物也是毀滅自然的原因。
動物們是屬于大自然的,人類不應該用自己的所謂愛心去束縛它們,它們應該學著自己生活,它們應該學著自己立足于這弱肉強食的大自然,立足于它們真正的家。
放手吧,放心吧,放開一切,放手自然。
高考話題作文 篇6
一、釋義: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
曾幾何時,工匠是一個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須臾不可離的職業,木匠、銅匠、鐵匠、石匠、篾匠等,各類手工匠人用他們精湛的技藝為傳統生活景圖定下底色。隨著農耕時代結束,社會進入后工業時代,一些與現代生活不相適應的老手藝、老工匠逐漸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過時。
二、內涵:
1、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反復改進產品,把99%提高到99。99%。
2、嚴謹,一絲不茍。不投機取巧,必須確保每個部件的質量,對產品采取嚴格的檢測標準,不達要求絕不輕易交貨。
3、耐心,專注,堅持。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因為真正的工匠在專業領域上絕對不會停止追求進步,無論是使用的材料、設計還是生產流程,都在不斷完善。
4、專業,敬業。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
三、現實意義——“工匠精神”在當今企業管理中有著重要的學習價值。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當其他企業熱衷于“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著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準要求歷練之后,成為眾多用戶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中國很多企業的產品質量為什么搞不好?原因雖然很多,但最終可以歸結到一個方面上來,就是做事缺乏嚴謹的工匠精神。中國的產品質量不如日本,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們更嚴謹,更具有工匠精神。
企業不能盲目學習和引進日本式管理。日式管理最值得學習的是一種精神,而不是具體做法。這種精神就是工匠精神。所謂工匠精神,第一是熱愛你所做的事,勝過愛這些事給你帶來的錢;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兩個字。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從60%提高到99%,和從99%提高到99。99%是一個概念。他們不跟別人較勁,跟自己較勁。
農業生產:工匠精神是工業經濟時代的一種產物,它是一種精致化生產的要求,它對農業生產同樣適用。從農業生產來講,實際上就是從源頭保證食品安全,從種植開始,原料、化肥、土地等要保證安全,還有就是它的品質和質量,這里也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企業發展: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業如同一個工匠一樣,琢磨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和推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業要追求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如果說企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所在,那么一個以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為主體的企業,就是民族振興的動力源泉,是國家財富增加的源泉所在。
工匠精神落在企業家層面,可以認為是企業家精神。具體而言,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內核。企業家通過從產品創新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形式創新等全面創新,從創新中尋找新的商業機會,在獲得創新紅利之后,繼續投入、促進創新,形成良性循環。第二,敬業是企業家精神的動力。有了敬業精神,企業家才會有將全身心投入到企業中的不竭動力,才能夠把創新當作自己的使命,才能使產品、企業擁有競爭力。第三,執著是企業家精神的底色。在經濟處于低谷時,其他人也許選擇退出,唯有企業家不會退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涌現出大批有膽有識、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家,但也有一些企業家缺乏企業家精神……可以說,企業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經濟發展的隱憂所在。
四、“考工記”:“工匠精神”并非舶來。在中國,工匠古已有之。
現存成書年代(戰國初期)最早的手工藝專著《考工記》,將社會組成概略分為六種: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農夫與婦功,所謂“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在戰國時代,中國人已經將卓越的能工巧匠視作具有“濟世”之能的“圣人”。他們能夠“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行水”。所謂“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獻《二十五等人圖并序》對中國傳統工匠給予這樣的描述:“工人者,藝士也,非隱非仕,不農不商......雖無仕人之業,常有濟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這是在長久以來中國傳統內圣外王、修身齊家平天下主流價值之外,對能工者、善工者的勇敢歌頌,對工匠精神的至高認同。
清代人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匚部》注解中說:匠,以木工之稱,引申為凡工之稱也。又曰:百工皆稱工。
技藝精湛的魯班,“游刃有余”的庖丁,一直被中國的工匠們視作畢生的追求。除了庖丁,《莊子》塑造了大批匠人巧者的形象。《達生》篇里的承蜩者,“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粘蟬若拾;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
道法自然,合于天道。工匠的最高境界便如是。
【高考話題作文】相關文章:
高考話題作文01-24
以高考為話題作文07-30
高考話題作文【薦】06-11
高考話題作文素材02-15
高考話題作文(實用)01-15
放飛理想高考話題作文08-12
高考作文話題素材02-19
精選高考話題作文7篇02-08
高考預測新話題作文01-24
冬天的景色話題作文高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