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一)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管理,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應急預案,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為依法、迅速、科學、有序應對突發事件,最大程度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而預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條 應急預案的規劃、編制、審批、發布、備案、演練、修訂、培訓、宣傳教育等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 應急預案管理遵循統一規劃、分類指導、分級負責、動態管理的原則。
第五條 應急預案編制要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制度,緊密結合實際,合理確定內容,切實提高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 分類和內容
第六條 應急預案按照制定主體劃分,分為政府及其部門應急預案、單位和基層組織應急預案兩大類。
第七條 政府及其部門應急預案由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包括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等。
總體應急預案是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是政府組織應對突發事件的總體制度安排,由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制定。
專項應急預案是政府為應對某一類型或某幾種類型突發事件,或者針對重要目標物保護、重大活動保障、應急資源保障等重要專項工作而預先制定的涉及多個部門職責的工作方案,由有關部門牽頭制訂,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印發實施。
部門應急預案是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職責,為應對本部門(行業、領域)突發事件,或者針對重要目標物保護、重大活動保障、應急資源保障等涉及部門工作而預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制定。
鼓勵相鄰、相近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聯合制定應對區域性、流域性突發事件的聯合應急預案。
第八條 總體應急預案主要規定突發事件應對的基本原則、組織體系、運行機制,以及應急保障的總體安排等,明確相關各方的職責和任務。
針對突發事件應對的專項和部門應急預案,不同層級的預案內容各有所側重。國家層面專項和部門應急預案側重明確突發事件的應對原則、組織指揮機制、預警分級和事件分級標準、信息報告要求、分級響應及響應行動、應急保障措施等,重點規范國家層面應對行動,同時體現政策性和指導性;省級專項和部門應急預案側重明確突發事件的組織指揮機制、信息報告要求、分級響應及響應行動、隊伍物資保障及調動程序、市縣級政府職責等,重點規范省級層面應對行動,同時體現指導性;市縣級專項和部門應急預案側重明確突發事件的組織指揮機制、風險評估、監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處置措施、隊伍物資保障及調動程序等內容,重點規范市(地)級和縣級層面應對行動,體現應急處置的主體職能;鄉鎮街道專項和部門應急預案側重明確突發事件的預警信息傳播、組織先期處置和自救互救、信息收集報告、人員臨時安置等內容,重點規范鄉鎮層面應對行動,體現先期處置特點。
針對重要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等重要目標物保護的專項和部門應急預案,側重明確風險隱患及防范措施、監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處置和緊急恢復等內容。
針對重大活動保障制定的專項和部門應急預案,側重明確活動安全風險隱患及防范措施、監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處置、人員疏散撤離組織和路線等內容。
針對為突發事件應對工作提供隊伍、物資、裝備、資金等資源保障的專項和部門應急預案,側重明確組織指揮機制、資源布局、不同種類和級別突發事件發生后的資源調用程序等內容。
聯合應急預案側重明確相鄰、相近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間信息通報、處置措施銜接、應急資源共享等應急聯動機制。
第九條 單位和基層組織應急預案由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居委會、村委會等法人和基層組織制定,側重明確應急響應責任人、風險隱患監測、信息報告、預警響應、應急處置、人員疏散撤離組織和路線、可調用或可請求援助的應急資源情況及如何實施等,體現自救互救、信息報告和先期處置特點。
大型企業集團可根據相關標準規范和實際工作需要,參照國際慣例,建立本集團應急預案體系。
第十條 政府及其部門、有關單位和基層組織可根據應急預案,并針對突發事件現場處置工作靈活制定現場工作方案,側重明確現場組織指揮機制、應急隊伍分工、不同情況下的應對措施、應急裝備保障和自我保障等內容。
第十一條 政府及其部門、有關單位和基層組織可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和本單位具體情況,編制應急預案操作手冊,內容一般包括風險隱患分析、處置工作程序、響應措施、應急隊伍和裝備物資情況,以及相關單位聯絡人員和電話等。
第十二條 對預案應急響應是否分級、如何分級、如何界定分級響應措施等,由預案制定單位根據本地區、本部門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確定。
第三章 預案編制
第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針對本行政區域多發易發突發事件、主要風險等,制定本級政府及其部門應急預案編制規劃,并根據實際情況變化適時修訂完善。
單位和基層組織可根據應對突發事件需要,制定本單位、本基層組織應急預案編制計劃。
第十四條 應急預案編制部門和單位應組成預案編制工作小組,吸收預案涉及主要部門和單位業務相關人員、有關專家及有現場處置經驗的人員參加。編制工作小組組長由應急預案編制部門或單位有關負責人擔任。
第十五條 編制應急預案應當在開展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的基礎上進行。
(一)風險評估。針對突發事件特點,識別事件的危害因素,分析事件可能產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評估各種后果的危害程度,提出控制風險、治理隱患的措施。
。ǘ⿷辟Y源調查。全面調查本地區、本單位第一時間可調用的應急隊伍、裝備、物資、場所等應急資源狀況和合作區域內可請求援助的應急資源狀況,必要時對本地居民應急資源情況進行調查,為制定應急響應措施提供依據。
第十六條 政府及其部門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部門、單位和專家的意見,與相關的預案作好銜接。涉及其他單位職責的,應當書面征求相關單位意見。必要時,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單位和基層組織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應根據法律、行政法規要求或實際需要,征求相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意見。
第十七條 預案編制工作小組或牽頭單位應當將預案送審稿及各有關單位復函和意見采納情況說明、編制工作說明等有關材料報送應急預案審批單位。因保密等原因需要發布應急預案簡本的,應當將應急預案簡本一起報送審批。
第十八條 應急預案審核內容主要包括預案是否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是否與有關應急預案進行了銜接,各方面意見是否一致,主體內容是否完備,責任分工是否合理明確,應急響應級別設計是否合理,應對措施是否具體簡明、管用可行等。必要時,應急預案審批單位可組織有關專家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
第十九條 國家總體應急預案報國務院審批,以國務院名義印發;專項應急預案報國務院審批,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印發;部門應急預案由部門有關會議審議決定,以部門名義印發,必要時,可以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總體應急預案應當經本級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以本級人民政府名義印發;專項應急預案應當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必要時經本級人民政府常務會議或專題會議審議,以本級人民政府辦公廳(室)名義印發;部門應急預案應當經部門有關會議審議,以部門名義印發,必要時,可以由本級人民政府辦公廳(室)轉發。
單位和基層組織應急預案須經本單位或基層組織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簽發,審批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第二十條 應急預案審批單位應當在應急預案印發后的20 個工作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向有關單位備案:
。ㄒ唬┑胤饺嗣裾傮w應急預案報送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ǘ┑胤饺嗣裾畬m棏鳖A案抄送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備案。
。ㄈ┎块T應急預案報送本級人民政府備案。
(四)涉及需要與所在地政府聯合應急處置的中央單位應急預案,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備案。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一條 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類政府及其部門應急預案,應向社會公布。對確需保密的應急預案,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二條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演練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實戰演練、桌面推演等方式,組織開展人員廣泛參與、處置聯動性強、形式多樣、節約高效的應急演練。
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至少每3 年進行一次應急演練。
地震、臺風、洪澇、滑坡、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易發區域所在地政府,重要基礎設施和城市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生命線工程經營管理單位,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運、使用單位,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場所和醫院、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單位或者管理單位等,應當有針對性地經常組織開展應急演練。
第二十三條 應急演練組織單位應當組織演練評估。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演練的執行情況,預案的合理性與可操作性,指揮協調和應急聯動情況,應急人員的處置情況,演練所用設備裝備的適用性,對完善預案、應急準備、應急機制、應急措施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等。
鼓勵委托第三方進行演練評估。
第六章 評估和修訂
第二十四條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定期評估制度,分析評價預案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實現應急預案的動態優化和科學規范管理。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修訂應急預案:
。ㄒ唬┯嘘P法律、行政法規、規章、標準、上位預案中的有關規定發生變化的;
(二)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發生重大調整的;
。ㄈ┟媾R的風險發生重大變化的;
。ㄋ模┲匾獞辟Y源發生重大變化的;
(五)預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發生變化的;
。┰谕话l事件實際應對和應急演練中發現問題需要作出重大調整的;
。ㄆ撸⿷鳖A案制定單位認為應當修訂的其他情況。
第二十六條 應急預案修訂涉及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應急處置程序、主要處置措施、突發事件分級標準等重要內容的,修訂工作應參照本辦法規定的預案編制、審批、備案、公布程序組織進行。僅涉及其他內容的,修訂程序可根據情況適當簡化。
第二十七條 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等,可以向有關預案編制單位提出修訂建議。
第七章 培訓和宣傳教育
第二十八條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通過編發培訓材料、舉辦培訓班、開展工作研討等方式,對與應急預案實施密切相關的管理人員和專業救援人員等組織開展應急預案培訓。
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將應急預案培訓作為應急管理培訓的重要內容,納入領導干部培訓、公務員培訓、應急管理干部日常培訓內容。
第二十九條 對需要公眾廣泛參與的非涉密的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等多種媒體廣泛宣傳,制作通俗易懂、好記管用的宣傳普及材料,向公眾免費發放。
第八章 組織保障
第三十條 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對本行政區域、本行業(領域)應急預案管理工作加強指導和監督。國務院有關部門可根據需要編寫應急預案編制指南,指導本行業(領域)應急預案編制工作。
第三十一條 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要指定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相關具體工作,將應急預案規劃、編制、審批、發布、演練、修訂、培訓、宣傳教育等工作所需經費納入預算統籌安排。
第九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大型企業集團等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關實施辦法。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由國務院辦公廳負責解釋。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二)
為加強對施工生產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時做好安全事故發生后的救援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河北省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規定》和《張家口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企業施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一、應急預案的任務和目標
更好地適應法律好經濟活動的要求,給企業員工的工作和施工場區周圍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環境;保證各種應急反應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指導應急反應行動計劃有序地進行,防止因應急反應行動組織不足或現場救援工作的無序和混亂而延誤事故的應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幫助實現應急反應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應急精神”。
二、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情況
本企業施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分為一、二級編制,公司總部設置應急預案實施的一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工程項目經理部或加工廠設置應急計劃實施的二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具體組織框架圖如圖1、圖2.
圖1:公司總部一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框架(略)
圖2:工程項目經理部或加工廠二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框架圖(略)
三、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的職責、分工、組成
、、一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各部門的職能及職責
1、應急預案總指揮的職能及職責
①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根據相關危險類型、潛在后果、現有資源控制緊急情況的行動類型;
、谥笓]、協調應急反應行動;
、叟c企業外應急反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
④直接監察應急操作人員行動;
、葑畲笙薅鹊乇WC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
、迏f調后勤方面以支援應急反應組織;
、邞狈磻M織的啟動;
、鄳痹u估、確定升高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
、嵬▓笸獠繖C構,決定請求外部援助;
、鉀Q定應急撤離,決定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安全性。
2、應急預案副總指揮的職能及職責
、賲f助應急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
、谙驊笨傊笓]提出采取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反應對策和建議;
③保持與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的直接聯絡;
、軈f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其它資源,(www.baimashangsha.com)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操作;
、萁M織公司總部的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對施工場區生產過程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
⑥定期檢查各常設應急反應組織和部門的日常工作和應急反應準備狀態;
、吒鶕魇┕鰠^、加工廠的實際條件,努力與周邊有條件的企業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建立共同應急救援網絡和制定應急救援協議。
3、現場搶救組的職能及職責
、贀尵痊F場傷員;
、趽尵痊F場物質;
、劢M建現場消防隊;
④保證現場救援通道的暢通;
4、危險源風險評估組的職能及職責
①對各施工現場及加工廠特點以及生產安全過程的危險源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
②指導生產安全部門安全措施落實和監控工作,減少和避免危險源的事故發生;
③完善危險源的風險評估資料信息,為應急反應的評估提供科學合理的、準確的依據;
④落實周邊協議應急反應共享資源及應急反應最快捷有效的社會公共資源的報警聯絡方式,為應急反應提供及時的應急反應支援措施;
、荽_定各種可能發生事故的應急反應現場指揮中心位置以使應急反應及時啟用;
、蘅茖W合理地制定應急反應物資器材、人力計劃。
5、技術處理組的職能及職責
、俑鶕黜椖拷浝聿考凹庸S的施工生產內容及特點,制定其可能出現而必須運用建筑工程技術解決的應急反應方案,整理歸檔,為事故現場提供有效的工程技術服務做好技術儲備;
、趹鳖A案啟動后,根據事故現場的特點,及時向應急總指揮提供科學的工程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持,有效的指導應急反應行動中的工程技術工作。
6、善后工作組的職能及職責
、僮龊脗鋈藛T及家屬的穩定工作,確保事故發生后傷亡人員及家屬思想能夠穩定,大災之后不發生大亂;
、谧龊檬軅藛T醫療救護的跟蹤工作,協調處理醫療救護單位的相互矛盾;
、叟c保險部門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
、芪繂栍嘘P傷員及家屬。
7、事故調查組的職能及職責
、俦Wo事故現場;
②對現場的有關實物資料進行取樣封存;
、壅{查了解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及相關人員的責任;
④按“三不放過”的原則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教育、總結。
8、后勤供應組的職能及職責
、賲f助制定施工項目或加工廠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的儲備計劃,按已制訂的項目施工生產廠的應急反應物資儲備計劃,檢查、監督、落實應急反應物資的儲備數量,收集和建立并歸檔;
、诙ㄆ跈z查、監督、落實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管理人員的到位和變更情況及時調整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的更新和達標;
、鄱ㄆ谑占驼砀黜椖拷浝聿渴┕鰠^的應急反應物資資源信息、建立檔案并歸檔,為應急反應行動的啟動,做好物資資源數據儲備;
④應急預案啟動后,按應急總指揮的部署,有效地組織應急反應物資資源到施工現場,并及時對事故現場進行增援,同時提供后勤服務。
、娑墤狈磻M織機構各部門的職能及職責
1、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的職能及職責
①所有施工現場操作和協調,包括與指揮中心的協調;
②現場事故評估;
③保證現場人員和公眾應急反應行動的執行;
、芸刂凭o急情況;
、葑龊门c消防、醫療、交通管制、搶險救災等各公共救援部門的聯系;
2、現場傷員營救組的職能及職責
、僖龑КF場作業人員從安全通道疏散;
、趯κ軅藛T進行營救至安全地帶。
3、物資搶救組的職能及職責
、贀尵瓤梢赞D移的場區內物資;
②轉移可能引起新危險源的物資到安全地帶。
4、消防滅火組的職能及職責
①啟動場區內的消防滅火裝置和器材進行初期的消防滅火自救工作;
、趨f助消防部門進行消防滅火的輔助工作。
5、保衛疏導組的職能及職責
①對場區內外進行有效的隔離工作和維護現場應急救援通道暢通的工作;
②疏散場區內外人員撤出危險地帶。
6、后勤供應組的職能及職責
、傺杆僬{配搶險物資器材至事故發生點;
、谔峁┖蜋z查搶險人員的裝備和安全防護;
、奂皶r提供后續的搶險物資;
、苎杆俳M織后勤必須共給的物品,并及時輸運后勤物品到搶險人員手中。
、鐟狈磻M織機構人員的構成
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在應急總指揮、應急副總指揮的領導下由各職能股室、加工廠、項目部的人員分別兼顧構成。
1、應急總指揮由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擔任;
2、應急副總指揮由公司的副總經理擔任;
3、現場搶救組組長由公司的各工程項目經理擔任,項目部組成人員為成員;
4、危險源風險評估組組長由公司的總工擔任,總工辦其他人員為成員;
5、技術處理組組長由公司的技術經營股股長擔任,股室人員為成員;
6、善后工作組組長由公司的工會、辦公室負責人擔任,股室人員為成員;
7、后勤供應組組長由公司的財務股、機械管理股、物業管理股長擔任,股室人員為成員;
8、事故調查組組長由公司的質安股股長擔任,股室人員為成員;
9、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由項目部的項目經理或加工廠負責人擔任;
10、現場傷員營救組由施工隊長擔任組長,各作業班組抽調人員組成;
11、物資搶救組由施工員、材料員各作業班組抽調人員組成;
12、消防滅火組由施工現場或加工廠電工,各作業班組抽調人員組成;
13、后勤供應組、施工現場或加工廠由后勤人員、各作業班組抽調人員組成。
四、應急救援的培訓與演練
、、培訓
應急預案和應急計劃確立后,按計劃組織公司總部、施工項目部及加工廠的全體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從而具備完成其應急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1、一級應急組織每年進行一次培訓;
2、二級應急組織每一項目開工前或半年進行一次培訓;
3、新加入的人員及時培訓;
主要培訓以下內容:
①滅火器的使用以及滅火步驟的訓練;
②施工安全保護、作業區內安全警示設置、個人的防護措施施工用電常識、在建工程的交通安全、大型機械的安全作業;
、蹖ξkU源的突顯特性辨識;
、苁鹿蕡缶
、菥o急情況下人員的安全疏散;
、蕃F場搶救的基本知識。
、嫜菥
應急預案和應急計劃確立后,經過有效的培訓,公司總部人員、加工廠人員每年演練一次。施工項目部在項目開工后演練一次,根據工程工期長短不定期舉行演練,施工作業人員變動較大時增加演練次數。每次演練結束,及時作出總結,對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五、事故報告指定機構人員、聯系電話
公司的質安股是事故報告的指定機構,聯系人:電話:質安股接到報告后及時向總指揮報告,總指揮根據有關法規及時、如實地向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它有關部門報告,特種設備發生事故的,還應當同時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六、救援器材、設備、車輛等落實
公司每年從利潤提取一定比例的費用,根據公司施工生產的性質、特點以及應急救援工作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有選擇地配備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對應急救援器材、設備進行經常維護、保養,不得挪作他用。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后,公司的機械設備、運輸車輛統一納入應急救援工作之中。
七、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終止和終止后工作恢復
當事故的評估預測達到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條件時,由應急總指揮啟動應急反應預案令。
對事故現場經過應急救援預案實施后,引起事故的危險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所有現場人員均得到清點;不存在其它影響應急救援預案終止的因素;應急救援行動已完全轉化為社會公共救援;應急總指揮認為事故的發展狀態必須終止的,應急總指揮下達應急終止令。
應急救援預案實施終止后,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保護事故現場和物證,經有關部門認可后恢復施工生產。
對應急救援預案實施的全過程,認真科學地作出總結,完善應急救援預案中的不足和缺陷,為今后的預案建立、制訂、修改提供經驗和完善的依據。
八、其它
本預案制定后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后正式實施。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相關文章:
學校突發事件應急預案08-24
食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08-20
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08-12
餐飲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08-19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通用11篇)08-09
市實驗小學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08-12
村幼兒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08-19
保安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精選11篇)05-10
區路政大隊突發事件(故)應急預案08-12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突發事件應急預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