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個人總結>參加班主任專業師德培訓與班會設計研討會總結

    參加班主任專業師德培訓與班會設計研討會總結

    時間:2022-08-18 22:17:06 個人總結

    參加班主任專業師德培訓與班會設計研討會總結

      做智慧班主任,給孩子留一抹溫馨的記憶
      
      ——參加班主任專業師德培訓與班會設計研討會總結
      
      時間:2013年4月13日至14日
      
      學習地點:湖南社會主義學院
      
      活動主題: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專業師德培訓與班會設計研討會(湖南)
      
      與同事分享時間:4月21日晚
      
      學習感想:從長沙學習歸來,盡管有點辛苦,但我還是利用了一周的時間整理自己的筆記和心得體會,與全體同事分享。這次的學習總共一天半的的時間,每天都是上午八點半到11點半,下午1點至5點半,上課中途不休息。一共有三個專家給我們做了講座和分享。分別是段惠民老師,吳偉老師和郭文紅老師。這三個老師都是以一種無私寬容的愛對待自己的工作和學生,正是這種愛,這種自心底而起的愛,讓他們的學生成長成才,指引他們陽光健康的生活。
      
      主題一:做智慧班主任---段惠民
      
      感悟一:從生活點滴中感悟教育的真理
      
      段老師給人感覺很謙虛,他一直自稱自己是一名鄉村小教師。在他剛開始參加工作時,也有過困惑,有過徘徊,甚至有過轉行干其他事情的強烈想法。但他的哥哥對他樸實的開導,(哥哥說:“即算你轉行,你也要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你不如踏踏實實先把自己目前的工作做好,是金子不怕沒有發光的時候。等到有機會轉行的時候,你也有足夠的能力和實力了。”)也正是哥哥這番樸實的話語,頓悟了段老師,一年以后的他,毅然決定扎根鄉村,為鄉村教育盡自己的一份力。
      
      不得不佩服段老師是一個很智慧型的老師,很善于反思和總結。做一件事情之前,總能夠考慮周全,面面俱到,想想這該需要多少智慧和心思呀。
      
      段老師說,作為教師,應該善于感悟生活中的智慧,因為生活中處處皆教育,要善于以教育的眼光感悟生活。
      
      在轉化后進生的問題上,段老師舉了一個恰如其分的例子。學生就是一棵棵小樹苗,有經驗的種樹人如果發現小樹苗受傷,就會幫它打上保護層,并且隔三岔五地去看看。直到傷口愈合了,小樹苗就會繼續茁壯地成長。反之,沒經驗的種樹人,只會幫小樹療傷,做不到經常去看看,很快小樹苗的舊傷就又復發了。所以說,轉化后進生必須抓反復,反復抓。
      
      曾經段老師當過一個只剩下11個最差的復讀生的班級。7門功課最多的考了240多分,最少的考了100多分,高中沒考上。當工人沒單位要。當時確實讓人頭疼。這些學生不學習,把班主任氣走了3個,最后這個艱巨的任務又落到了段老師身上。段老師就悄悄的找到校長說,校長你明天在校會上能不能表揚一下我們班,讓我們班的同學樹立信心,校長同意了,結果收到表揚后,同學們特別激動,調皮的開始老實了,因為經常受到校長表揚,其他班都羨慕我們。我們班學習沒法和別班比,但我可以從最簡單的入手,我可以從衛生,可以從出操這些入手。我說誰愿意當體育委員,一個男生說我愿意,從此,我們班每次出操最快,散操也最快,自然成績也是最好。我開始還納悶呢。后來我才知道,原來那個體育委員是全校百米賽的冠軍,每次上操,他就在后面趕著我班同學,散操他也是在后面趕著。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最后,11名所謂的渣子學生有8名順利考上了高中。萬物皆一理,隔行不隔山。
      
      通過對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美國杜威的“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中西教育理念的結合,段老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生活即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社會即學校,學校也是社會。在這個理念的提出時,段老師舉了一個淺顯的例子,有人發明鉛筆,有人發明橡皮擦,有人將鉛筆和橡皮擦組合到一起,變成了帶橡皮擦的鉛筆。他就是那個發明帶橡皮擦的人吧。
      
      他說,有一次,他在廁所碰到一個帶小孩廁所的兩父子,因為小孩在地上小便,清潔工就和男子吵起來了。但是,如果廁所里面有專門適用于小孩子的小便器,孩子一定會很好奇地主動地去解決小便問題。通過男廁所中的兒童小便器的出現,段老師告訴我們只有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才能感受,理解學生的所作所為,才能尊重學生的需求。
      
      蝎子和辣椒的形形色色,五顏六色,其實可以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自作主張地強迫張三按照李四的格式成長,也不要指望將王五變成李六。
      
      通過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格登,63年前,這位生物學最高獎項的得主在生物課上排名全班倒數第一,并且被授課老師評價為“非常愚蠢”。美國驚悚推理小說詹姆斯帕特,森和中國鋼琴小王子朗朗的故事,告誡我們做老師的,沒有能力斷定學生的未來,更沒有權利斷定學生未來。要知道,前面這三位世界級名人曾經都被他們的老師直言不諱地斷言過不是這方面的材料,甚至都建議他們放棄。但是是什么指引他們勇往直前呢,值得我們大家反思。
      
      通過一個旅游景點的一個語,“免費開放,每人10元”(從一個角度看是這種理解),但實際上全詞是:紅巖聯線名景點,免費開放;乘坐景區往返導游車,每人10元。恰巧每一句的后面一句在一塊石碑上,難怪有人會覺得有誤解。所以,做老師,切記勿片面看學生,別抓住學生的缺點。尊重學生,是了解的前提;了解學生,是尊重的前提。
      
      有一次在動物園觀看老虎表演,段老師向馴獸師討教了怎么訓練老虎,總結出不相容法則。什么是不相容法則呢?他舉了一個例子,即今天他在湖南,就不可能在河南,如果明天在河南,就不可能在湖南。馴獸師是怎么訓練老虎聽話的呢,當老虎做馴獸師想要訓練的動作,立刻進行表揚獎勵,但是當老虎做馴獸師不想要的動作時,則不予理睬。久而久之,一個動作反復,做能夠得到獲益,而一個動作得不到關注,聽話的老虎就訓練出來了。實際上,這跟教學生也一樣,當一個學生出現一個好的行為事情時,我們應該給予及時的有吸引力的嘉獎。時刻引導學生做正確得事。如果不想讓孩子心靈長滿野草,最好的辦法就是種莊稼。這其實也是一個經典的鯨魚哲學反應:發現學生做正確的事情時,應及時加以鼓勵。
      
      感悟二:當孩子感覺不到你在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犯錯誤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關鍵是要解決孩子所犯的錯誤,這樣成長了學生,也成才老師自己。在跟孩子談話時,要三思四思而后言。
      
      段老師舉了一個他們班級的事例,他剛接班時,聽說班上的幾個學生想死,不想活了。于是,段老師就努力想怎么才能好好引導學生放棄輕生的念頭,留念人生中的美好。剛開始的時候,他通過讓學生講故事,從選書到最后一起讀《愛的教育》,他都不直接表達出來,而是一步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他本來要表達的意思借學生之口全部表達出來。讓學生全然感覺不出是在一點一點掉進他布的局當中,讓他們感覺不到老師其實是在教育他們,而且早就想好了計謀。他是這樣做的。首先,他裝作難過的樣子說:“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最近我沒有吃好飯、沒有睡好覺”,學生們“怎么回事?”“聽別人說,你們都很棒,會講很多故事,我不太相信,你們會講故事中嗎?”“我會講!”孩子們爭著說,被調動起來了,但只能有一個說,必須要看完一本書。通過閱讀《愛的教育》,引導學生講故事,設立班級“百家講壇”,帶領學生旅游,去北京看天安門,中秋節晚會等一系列活動對班上想輕生的學生進行珍愛生命的教育。
      
      也許有人會問,直接舉辦熱愛生命的的班會不就可以了嗎?段老師說,如果太有針對性,學生會敏感地認為老師在說自己,效果肯定不好。而且只有讓學生從心底里感覺這個世界上還有可留念的東西,還有美好的東西,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學生的輕生念頭。
      
      在他的一系列活動中,他詳細說了是怎么“忽悠”學生,家長同意去旅游,然后自己又不用擔責任的過程。首先,在快放暑假前,他就召開一次家長會(段老師建議,在家長會上,明著給家長講了孫老師班上一學生家長在月收入只有幾百元的情況下,為了給學生提供好的學習環境,自掏4000元為班級添置電器,明講故事,暗送榜樣,希望班級的各項工作也能得到家長的支持,還表達希望開闊孩子們的視野,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想法。他只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擔心,一步步使家長都同意自己的孩子去旅游,而且家長都還表達了出了責任事故,不要段老師承擔責任的意思。但是他知道說歸說,要是真出了事故,家長不找麻煩才怪。于是他進一步引導學生家長與旅行社簽訂合同,在簽合同的過程中,還是等家長跟旅行社簽訂好之后,自己再單獨與旅行社簽訂,這樣的話,他就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了。
      
      面對現在各大學校都將安全置于首要事情的時局之下,段老師的做法既滿足了學生又保護了自己,實在佩服他的英明吧。與此同時,可見,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害怕困難,不敢,不愿工作,成功一定有方法。
      
      去年春天,段惠民老師接手了初一年級三班,不多久,學生和他們的父母就向他反映,“老師,我夾在筆記本中的兩元錢丟了。”“老師,我的MP3不見了。”“段老師,我前幾天剛給孩子買的計算器,讓人給拿走了……”因為接連發生丟失錢、物的事情,同學們都擔心這種事哪一天會再次發生在自己身上。“老師,您可得查一查呀!”“老師,您一定要查出來呀!”
      
      經過深思熟慮、認真設計,他在班里召開了“迎六一、慶佳節”主題班會,他看似無意地將話鋒一轉,“同學們,在我們喜迎自己的節日的時候,有沒有我們的同齡人不能像我們一樣享受節日的快樂呢?”“沒有”,“怎么沒有?少管所的失足少年、監獄里的少年犯。”“唉呀!還真是……”“那么,我們是不是很同情他們!”“是!”“那么,我們應該不應該、能不能幫助幫助他們,使他們早日悔過自新、早日走出高墻呢?”大家決定,每人寫一封鼓勵失足少年的信,并且將自己希望了解少管所、監獄的情況和失足少年心路歷程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來,以供學生代表前去慰問、采訪失足少年。
      
      經過這一番心靈上的觸動,很快就有學生主動到段惠民老師承認錯誤,并向段老師敞開心扉,訴說了自己心理的困惑。段惠民老師不僅沒有嚴厲批評他,更對他加以鼓勵,表示這位學生是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并認真傾聽他的理由和困惑加以疏導,并表示會為他永遠保守這個秘密。
      
      感悟四:要對學生進行孝心孝行的傳統教育。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一名教師所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專業上的知識,更要有優良的品德。教育就是教有關孝的文化。“教”的組合即“孝”和“文”。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教學生明人倫,即五倫關系: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君臣有義,朋友有信。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現在的學生缺乏的就是傳統的教育,傳統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教學生孝順,一個孩子如果懂得了孝順的深刻含義,他就能夠不僅孝順自己的爸爸媽媽,也能孝順所有的長輩,尊敬老師,關愛同學,于教育不是一件大益的事情嗎。
      
      感悟四:要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要多讀書。
      
      作為教師,不僅要讀自己本專業方面的書籍,也應該讀讀其他領域的書籍,并且要不斷地反思與感悟。《六祖壇經》中說:善知識,不悟,則佛是眾生;一念頓時,眾生是佛。告訴我們,一定要善于反思與感悟。
      
      段老師很喜歡讀書,他說2010年他花在書籍購買上的錢就達10000多,哪怕在他剛參加工作時只要40塊錢一個月的時候,他也要花15塊錢訂各類書籍和雜志,還經常讓自己的同學哥們給自己郵寄書籍,借助他力來閱讀,想想那該是什么樣的生活呀。以色列國民一年一人要讀80本書,以色列6萬多科技人員,有11位諾貝爾獎,中國有4000萬科技工作者,卻沒有一位,中國人均讀書不到4本(其中包括語文1本,數學1本)。他說,對他影響最大的作家是毛澤東和孔子。毛澤東的不打無準備之仗。不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使他成為一個做事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人。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閱讀能夠感悟他人智慧。書中自有教育理念,書中自有教育方法,書中自有教師成長,書中自有職業幸福。讀書可以將別人的智慧內化為自己的。(吃牛肉,吃羊肉,長人肉。)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素質,而且葉圣陶說過:看書,讀書,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情。 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就在于讀書。
      
      段老師等大家語錄:
      
      感悟五:我不會忘記段老師在電話中給我的鼓勵。當別人在職業怠倦的時候,我們應該往前走;當別人在玩的時候,我們可以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心有多遠,路就有多長;多讀書,堅持寫反思日記。
      
      主題二:敬業愛崗與班主任成長智慧:主講是吳偉老師(略)
      
      主題三:留一抹溫馨的記憶
      
      ——南京芳草園小學的郭文紅老師。
      
      臺灣作家三毛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同的老師造就學生不同的人生,請各位老師手下留情,您的一句話可以讓學生失去心思。 ”
      
      一個人能否立足于社會的本領,取決于童年的經歷和感受。對于這句話,郭老師舉了這樣三個例子:著名作家三毛小時候數學特別差,她很想考一百分,老師每次考試都采用課后的練習,三毛的記心很好,就把課后的練習一道一道背下來,終于考了100分,心里特別高興,老師不相信,到辦公室里給三毛出了幾道題,結果三毛一道也沒做出來,老師把三毛帶到講臺上,用毛筆在三毛的眉毛上花了一個1,在眼圈上花了兩個0,就這樣在三毛的臉上畫了一個100分。當時三毛只有13歲,她沒有反抗,她說:“這件事發生后,我沒有掉過一滴眼淚。”我想三毛得自閉癥和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與她13歲考100分的經歷有著莫大的關系。三毛自閉七八年,后來雖然她走過40多個國家,寫了20多部作品,用她的作品幫助很多人樹立起豁達、堅強的人生信念,但她自己始終走不出心靈的陰影。她骨子里終究是悲觀、敏感、孤獨,心底的陰影終難消退,最后自殺身亡;
      
      第二個故事,就是崔永元與席幕容與語文、數學老師的故事。崔永元是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小時候數學成績很差。事情是這樣的,小學時,數學老師發現崔永元上課走神,就把粉筆頭準確無誤地砸過去,還批評說“你把全班同學的臉都丟盡了”。從此,崔永元患上了“數學恐懼癥”,數學成績一落千丈。從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關閉了數學這扇窗。而與此同時,教語文的王老師對崔永元的第一篇作文大加贊賞,從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語文這扇窗分外。不過幸運的崔永元還有一個帶給了他正能量的語文老師。崔永元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語文老師沒事就夸我。我寫的作文其實也是有套路的,就像學校運動會,我就說槍聲一響運動員像離弦的箭一樣,大家都這么寫,然后老師就在底下用紅筆畫一下,打一個感嘆號寫著“精彩”。然后我覺得我和魯迅差不了多少,年齡比他小,文筆差不多。又寫了兩年,老師放學后把我留下來,說明天上作文課,作文題叫“我的爸爸”,或者是“我的一天”,你先寫一篇,然后明天上課我給同學當范文。我就回家什么事都不干,飯也不想吃,覺也不想睡,我在那里寫這個作文,絞盡腦汁地寫。所以崔永元的語文一直特別好。有一年高考題出后,崔永元把所有的作文全部做一次。
      
      不同老師的做法對學生以后的人生影響如此之大,童年的經歷和感受影響了學生一生。所以我們的老師,應當多一些愛給孩子們,給學生留下一抹溫馨的記憶。
      
      對于小學生,教師的鼓勵遠遠勝于說教與批評。可能一句表揚的話可以 讓孩子興奮一整天,甚至影響他的狀態,更或者是一輩子。而可能是 我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讓孩子失去了信心,讓他弱小的心靈從此暗 淡。有快樂的老師才會有快樂的學生。
      
      郭老師懷揣著“給學生留下一片溫馨回憶”的教育理想,以自己的愛心和童心,做好班主任工作,贏得了孩子的尊敬,收獲了孩子們純真的情感。
      
      “班級日記”——通過讓全班同學按學號輪流記錄班級每天發生的事情使學生關心集體,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從而受到教育。一年的時間,厚厚的一本班級日記,加上平時拍攝的照片,這本屬于全班學生自己的書,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歡迎班級學生自籌資金出版了“6543”純真記憶”的班級日記,六年三班五十四名學生。在孩子們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這份特殊的畢業禮物,給孩子們留下童年的溫馨回憶。她所指的一抹溫馨的記憶就是他們班上輪流記錄班級事件的日記本,孩子們期待自己當值日生,期待自己在班級日記本上寫下自己光輝的一筆。
      
      郭文紅老師特別喜歡阿莫拉什維利的一句話:“誰愛兒童的嘰嘰喳喳聲,誰就愿意從事教育工作,而誰愛兒童的嘰嘰喳喳聲已經愛得入迷,誰就能獲得自己的職業的幸福。”
      
      因為迷戀孩子們的“嘰嘰喳喳”,她把自己變成了孩子;因為融入了孩子們的“嘰嘰喳喳”,她和孩子們的生命因此而互相重疊,并交相輝映。每一天都很平凡,每一刻都很精彩。郭老師和她的到孩子們之間有一種清澈的心境,一種單純的情懷,一種情不自禁的思念,一種彼此惦記的依戀……
      
      正是這份依戀,她每教一個班,都要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時間對每一個孩子進行家訪,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感受他們的家庭教育。正是這份依戀,班上孩子生病住院了,她都要去病房看望、慰問。正是這份依戀,每次出差,她都會惦記著孩子們——有一年前往武漢華東師大學習,每天都給孩子們寫一封信,回到班上,她給每一個孩子都帶了一份禮物——武漢的名食“熱干面”。
      
      在這平凡的精彩中,她同樣擁有了孩子們的依戀,也贏得了職業的幸福—— 2009年4月的一天,郭老師和即將畢業的孩子們春游。一群女孩子用隨身帶的糖果、餅干、果凍、巧克力等零食,在草地上擺了最平實的繪畫向郭老師展示了一張紙,紙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精忠報郭!”一位男孩回家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想畢業!”媽媽問他為什么,男孩回答:“我不想離開郭老師!”一位女孩對在省教育廳工作的爸爸說:“爸爸,你把郭老師調到中學工作吧!那樣郭老師就可以繼續教我了!”郭老師和孩子之間互相依戀的故事,詮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對孩子的依戀之情,這是教育修養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種品質。”
      
      郭老師在她的講座中說,當學生情緒處于不穩定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不要去刺激他那根愛發怒的神經。平時的時候,可以多去刺激他好的神經,久而久之,愛發怒的神經就會越來越萎縮,直至消失。
      
      郭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充滿智慧與激情:“學生講座”——旨在讓每個學生都是專家、都得到表現;讓家長講座(京劇藝術、法制講座),讓家長參與到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管理之中;
      
      她注意給我們展示的是在她帶班的過程中的一些平凡事例,也正是這些平凡的點滴事件,看似是每一個老師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但郭老師收到的效果確實不一樣的。
      
      南京市芳草園小學班主任郭文紅老師曾在班上開展了許多讓孩子們難忘的活動,例如:紙橋大賽、幽默小品展演、到機場參觀待修理的飛機等,都成為學生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假期里,她的學生在南京行知學校住了幾天。在實踐基地的茶園里,孩子們第一次知道了茶葉的采摘秘訣(“掐”還是“拔”的選擇),親眼見到了炒茶的過程;在果園里,孩子們品嘗自己用竹竿打下的又甜又脆的棗子;孩子們也體驗了翻挖山芋的艱難過程,享受了通過勞動收獲喜悅之情。開展各種教育活動是建設班集體的需要,也是集體中每個成員自身素質發展的需要。建設班集體的目的就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我的反思:在平日的教育教學中,我對學生的愛到底有多深?教育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認識到班級管理無小事,班內每一個學生都是局內人,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不拋棄,不放棄;要親近學生,了解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做學生的貼心人;多聯系學生的家長,做好家校間的溝通交流。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讓孩子們的明天更美好,讓我們在孩子成長的同時,品嘗到我們工作的快樂吧!

    【參加班主任專業師德培訓與班會設計研討會總結】相關文章:

    班主任班會設計培訓心得09-06

    參加名班主任培訓心得10-30

    參加小學班主任培訓有感08-31

    參加語文高考研討會心得03-02

    參加研討會心得體會03-27

    班主任師德培訓心得05-17

    教師參加師德培訓心得體會08-10

    參加班主任培訓的心得體會02-13

    參加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11-23

    參加研討會心得體會15篇03-2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精品中文AV字幕乱码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色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福利一区福利片三区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