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上半年農村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今年以來,全縣各級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縣委、縣府提出的“一茶、二畜、三油橄欖、四山珍”農村經濟發展工作思路,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擴大產業增收項目,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民增收。上半年,農村經濟運行正常,總體形勢看好。為及時了解和預測今年農村經濟運行狀況,深入沙洲、木魚、青溪、房石、關莊、涼水、竹園等鄉鎮、村組,深入農戶、田邊地頭、集貿市場調查了解綜合分析,上半年農村經濟運行良好,產業優勢突出,農村經濟發展增長較快。一、上半年農林牧漁業及服務業產值(現價)實現33778萬元,同比增長14.3%。其中:農業產值16341萬元,增長14.5%;林業產值5237萬元,增長2.7%;牧業產值10423萬元,增長20.2%;漁業產值1545萬元,增長19.6%。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一)小春糧油喜獲豐收。小春糧食總產量28041噸,比上年凈增2210噸。增長8.6%;油菜籽產量4900噸,增長20.4%,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加強對農業生產的領導,中央的惠農政策力度加大,及時兌現糧食直補,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二是加強對小春糧油生產田管理和病蟲害綜合防治,加之去冬今春氣候適宜,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合農作物生長;三是大力推廣小春糧油科技栽培增產技術;四是糧油優質種植面積擴大。
(二)、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骨干產業增長優勢明顯。一是建成騎馬、孔溪、瓦礫等3200畝竹菌種植專業基地,2005年新種植竹菌2000畝;二是茶葉面積新投產增加10000畝,茶葉產量達到600噸,凈增200噸;三是新發展天麻種植10萬窖,累計達到73萬窖;四是新發展袋料香菇125萬袋,累計達450萬袋;五是新發展以種植長豇豆、海椒等蔬菜基地1400畝;六是8萬畝油橄欖基地已有2萬畝掛果;七是以柴胡、丹參、金銀花等中藥材新投產面積1.2萬畝。
(三)畜牧業生產步伐加快,增勢強勁。上半年生豬出欄93251頭,同比增長15.7%;存欄156447頭,增長3.8%;肉用牛出欄2116頭,肉用羊出欄9000頭,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8.1%、43.1%;羊存欄50161只,增長15.5%;家禽出欄660125只,增長26.7%;存欄1142170只,增長25.5%;兔毛產量79噸,增長29.5%;長毛兔存欄392349只,增長20.8%;蠶繭產量78000公斤,增長的主要原因:
繼續加大專業村、養殖大戶扶持力度,走公司+基地+協會+農戶模式,上半年,新發展生豬養殖大戶640戶,其中:1000頭以上5戶,500-1000頭35戶,100-500頭100戶,20-100頭500戶;新發展山羊養殖大戶400戶,其中:50頭以上400戶;新發展家禽養殖在200只發上大戶800戶。
(四)林業生產發展穩定。上半年完成了8萬畝油橄欖、10萬畝茶葉撫育與管理,造林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速度放慢,但被省列為天然林采伐示點縣,木材采伐量增加。主要林產品產量、價格有較大增長,林業生產仍保持穩定發展。
(五)漁業生產發展較快,水產養殖前景看好。上半年繼續加大對外招商力度,引進業主投資開發,擴大天然養殖投放量,新發展網箱300箱,累計達到2700箱,圍欄養殖面積達到6000畝,加強產后服務工作力度,養殖戶的積極性提高,水產品產量達到2074噸。凈增574噸。
(六)加大勞務輸出人員的技能培訓,勞務輸出取得新突破,上半年轉移輸出4.8萬人,其中:縣外輸出3.5萬人,縣內轉移1.3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01億元,培訓農民工8540人,取得技術等級證書1246人。
(七)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縣委縣府圍繞產業建立協會,加強產業集約化經營增加農民收入,極大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在規范已建立17個專業協會的基礎上,新建立10個專業協會,其中:生豬協會3個,植保協會4個,長毛兔協會1個,蔬菜協會1個,茶葉協會1個,全縣已建立各類協會累計達27個,為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八)主要農產品價格走勢平穩,農資價格有所上漲。通過對九個鎮的農產品、農資價格調查,主要農產品小麥每公斤1.4元與去年持平;油菜每公斤2.46元,比去年每公斤2.7元,下降0.24元;蔬菜價格每公斤0.8元,與去年基本持平;生豬(毛豬)價格每公斤6.2元,比去年6.5元,下降0.3元;雞蛋每公斤8.4元,比同期8.0元,上漲0.4元;水果每公斤1.06元,比同期每公斤上漲0.06元;木耳每公斤56元,比同期每公斤上漲6.0元,香菇每公斤35元,比同期每公斤上漲5.0元;天麻每公斤60元,比同期每公斤上漲10元;竹菌每公斤82元,比同期每公斤78元,上漲4元。
(十)糧食種植補助資金及時兌現,2005年全縣兌現糧食補助資金242萬元,人平得到糧食補助資金11元,稅費減免550萬元,人平22.5元。
關于農村經濟運行出現的一些新情況
1、產業發展上很不平衡,部份鄉鎮行動較慢,落實較差。
2.畜牧業發展中,反映突出是長毛兔發展過程中,由于技術服務不到位。農戶飼養經驗缺乏,加之長毛兔容易生病死亡,農民很擔心,有顧慮,制約了長毛兔的發展。
3.農村勞動力相對缺乏,勞役質量退化,制約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外出打工者以青壯年為主,且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留守在農村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文化素質低,大多是婦、孺、老、弱,農忙時節雇人收種,農閑時擺弄一下田地,看看門,帶帶孩子,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科技化和構筑現代農業帶來不利影響。
4、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暢,農產品精品較少,我縣地處山區,住處不便,交通不靈,市場反映遲緩,主要反映在一是宣傳渠道不暢,現有的流通方式僅靠個體經營者小打小鬧,難成氣候;二是農產品精品較少;交易市場較小。
5、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與產業發展不配套,深加工能力需進一步擴大。
建議:
1、加大鄉鎮產業發展項目的落實督查督辦力度,確保新發展產業項目的落實。
2、充分發揮畜牧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加大對畜禽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調動養殖戶的積極性,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
3、建立一支農村互助隊,幫助解決農村困難戶產業發展項目落實。
4、充分利用農經信息網絡,規范集貿市場,拓寬流通渠道,確保農產品增產增值。
5、加大對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確保農產品加工增值,增加農民收入。
6、加大對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的清理整頓,加強價格監管和質量打假,維護農資市場秩序。
7、加強大春生產田管,做好蓄水保苗,加強病蟲監測和綜合防治,預防伏旱,確保大春生產奪取好收成。
【上半年農村經濟運行情況分析】相關文章:
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08-15
2005年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08-06
上半年**縣經濟運行情況分析08-12
上半年xxx縣經濟運行情況分析08-13
上半年xxx縣經濟運行情況分析08-15
商務運行情況分析08-12
鎮農業和農村經濟運行情況08-12
經濟運行分析工作情況匯報08-24
2006年上半年市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