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棉紡織產業發展情況匯報
棉紡織產業發展情況匯報中共xx縣委〓xx縣人民政府
近年來,xx縣強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瞄準創建“全國棉紡織基地縣”目標,突出棉紡織特色,按照“培育龍頭,壯大規模,拉長鏈條,優化結構,提升水平”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新紡公司的輻射帶動作用,以項目帶動為支撐,以民營經濟為主體,以工業區建設為平臺,促進了棉紡織工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一、發展現狀
2005年,全縣棉紡織工業完成產值46?3億元,實現增加值13?3億元,分別占限額以上工業的64?5%和64?6%,“十五”期年均增長25%以上,棉紡織工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龍頭帶動作用明顯。新紡公司是我縣棉紡織工業的龍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國家大型紡織骨干企業,全國520家、省50家重點支持企業之一和全國同行業競爭力前20強,是全國功能性服裝面料開發基地。目前,公司擁有總資產13?9億元,固定資產10?3億元,有5個生產分廠,紗錠35萬枚,其中環錠紡22萬錠,氣流紡24臺;織機2832臺,其中無梭織機946臺。擁有進口清梳聯、自動絡筒機、轉杯紡紗機、無梭織機等國際先進設備1000余臺(套),占公司關鍵裝備總量的70%以上,其中氣流紡生產線處于國內最大、國際領先水平。主要生產和經營純棉及混紡紗、純棉和混紡坯布、色織布、家用紡織品、服裝等五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年產高檔織物用紗7萬噸、服裝面料1?3億米。2005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8?1億元,實現利稅1?3億元。新紡公司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發揮其人才、市場、信息、資金等優勢,與民營紡織企業實行產業分工協作,增強了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提高了xx紡織產品在全國市場的知名度。
二是產業集群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縣棉紡織企業發展到101家(其中紡84家、織8家、捻線9家),其中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1家、超億元的5家。固定資產達到26?2億元,從業人員3萬余人,紗錠規模達到80萬錠,織機達到4500臺,年產棉紗16萬噸以上,各種面料1億米左右。企業集中布局于縣紡織工業區及城關、上港等7個棉紡織工業小區內。全縣民營棉紡織企業的規模相當于再造一個新紡公司。圍繞棉紡織工業,全縣常年植棉38萬畝,年產優質原棉4萬噸,“銀鵬”牌棉花被評為全國十大棉花名牌之一。我縣已基本形成了以植棉——購銷——軋花——紡紗——織布——服裝為一體的產業鏈條。
三是整體發展水平較高。全縣棉紡織企業的機器設備,全部都是國家定點紡織機械廠最近三年出廠的先進設備,主要設備J128K、FA506細紗機等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特別是在新紡公司輻射帶動下,民營企業擁有了一批富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為實現科學管理和提高產品質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是市場銷售渠道暢通。以新紡公司為依托,整個紡織產品銷售網絡健全
,在國內外設有多家銷售公司,同上百家紡織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固的業務關系,營銷網絡
覆蓋我國中部及東南亞地區廣大市場。產品質量好、年銷率高,棉紗、服裝面料產品產銷率
平均保持在99%以上。2005年,全縣棉紡織產業市場交易量近65億元,其中出口創匯2800萬
美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1、優化結構,培育壯大龍頭。近年來,在積極引導棉紡織產業開發高科
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基礎上,逐步將一般產品生產能力向民營企業轉移。不斷加大新紡
公司技改投入,著力引進了一批具有當今國際一流水平的紡織裝備,重點發展高檔色織服裝
面料、功能性高檔服裝面料等,確保裝備水平、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處于全國
同行業先進水平,努力追趕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化紡織企業
集團。加快新紡公司產權制度改革,減少國有股份比重,去年該企業及企業持股會、縣財政
三方共同出資9000萬元在縣紡織工業區新上了華億紡織公司,進一步增強了發展活力。同時
,著力扶優壯強,近年來堅持每年篩選5—7家骨干紡
織企業作為全縣優強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實施動態管理,促其做大做強。目前已有華星、鵬
升、華裕等5家企業年銷售收入突破億元,12家達到5000萬元左右。在骨干龍頭企業的帶動
下,近年來全縣棉紡織產業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2、拉長鏈條,壯大產業集群。注重運用市場機制,整合原料、紡
紗、織造、印染、服裝加工、市場營銷諸要素,鼓勵和引導小軋花向棉紡織轉移,棉紡向棉
織產業、服裝加工業轉移,完善產業鏈條,推進棉紡織產業的社會分工和產銷配套,形成社
會化生產格局。
紡的方面,鼓勵企業實施資本運作,兼并聯合小型棉紡企業,實現規模化
、集約化經營,加速形成以新紡公司為龍頭,以城東、城西、城南三大產業集群為支撐的大
棉紡產業發展格局。
織的方面,以華億公司為龍頭,重點培育高、精、深產品的研發能力,開
發生產新型纖維材料紡織面料和防塵去污、抗菌無毒、休閑保健等功能性、環保型高檔服裝
面料及產業用布、裝飾用布等。同時,鼓勵企業以參股聯合的形式,加快解決漿紗、染整等
瓶頸環節,為中小企業發展棉紡織業創造條件。
服裝加工方面,重點支持新紡公司在開發生產高檔服裝面料的基礎上,努
力搞好與外地名牌服裝加工企業的“攀親結緣”,力爭在服裝加工上實現大的突破。同時,
積極引導民營企業投資服裝加工業。
3、科技帶動,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緊緊依靠科技進步,用高新技術改造
我縣紡織產業,不斷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十五”期間,新紡、萬豪、華星、鵬升等企
業重點引進了緊密紡、自動氣流紡、清梳聯、劍桿織機、噴氣織機等先進設備,淘汰落后設
備,改進織造工藝,大幅提高織造水平,推動產業優化升級。針對民營紡織企業低支紗趨同
的現狀,積極引導民營大個企業著力加大技改投入,已有20余家企業新上了精梳紗、包芯紗
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加快品牌戰略實施,在嚴格產品生產質量標準的基礎上,通過有
關媒體和參加各類節會等途徑,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樹立xx棉紡織業品牌,鞏固擴大國內
市場,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同時,加大治污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把
能源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4、抓好紡織工業區建設,打造發展平臺。縣紡織工業區規劃占地8平方公
里,20
03年初開始首期開發建設。按照“紡織立區,聚集產業,連片開發,滾動發展”的總體思路
和“政府啟動,市場動作,多元投資,封閉管理”的模式,目前已完成首期規劃建設目標,
占地1?5平方公里,完成投資5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投資2000萬元。同時,切實抓
好工業區的規劃管理,嚴格項目入駐建設標準,對入駐企業實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
”,確保項目建設規范有序。目前,縣棉紡織工業區入駐棉紡織企業28家,擁有紗錠15萬枚
,織機500臺,整徑漿紗生產線4條,400型軋花廠及棉花儲備交易市場等。今年以來,圍繞
標準化廠房、棉花倉儲交易市場及質檢中心建設等,多方籌措資金,加快項目實施。目前,
華億紡織公司標準化廠房已建成,430臺劍桿織機全部投入生產,在建標準化廠房3?2萬平
方米,目前基礎澆鑄部分已完工。棉花交易市場項目屬全國棉花交易市場設在xx的交割庫
,分三期工程,總投資9823萬元,一期工程投資3000萬元,占地120畝,建標準化交割儲備
庫11棟,建筑面積44萬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棟。棉紡織品質檢中心主要配備烏斯特條桿儀
、驗布機、棉檢儀等,總投資500萬元,目前上級項目扶持款160萬元已到市,下半年可望建
成并投入使用。縣紡織工業區正在加快成為環境優美、服務優良、基礎設施完善配套、項目
建設布局合理、資源利用節約、產業特色鮮明的省、市一流工業區。
三、存在問題
近幾年來,我縣棉紡織工業發展雖然很快,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薄弱環節:
一是全縣棉紡企業雖有一定規模,但大個企業較少,部分企業規模偏小、產
品檔次偏低,附加值不高。
二是目前民營紡織企業從事紡紗生產的較多,產品趨同性強,織造環節發展
較慢,產業銜接度不高,且缺乏品牌支撐。
三是市場建設滯后,制約了紡織產業集群水平的提升。
四是發展資金短缺,融資渠道較窄。我縣雖然成立了中小企業擔保中心,但
在現行金融體制下,部分企業仍難以獲得商業銀行貸款,流動資金不足,影響了企業投達產
和技改項目的實施。同時,受資金因素制約,縣工業區標準化廠房及原棉儲備交易市場等建
設相對滯后,影響了縣工業區在全縣紡織產業優化升級中龍頭帶動作用的發揮。
五是民營紡織企業缺乏高素質、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企業
創新能力不強。
四、下步打算
在今后的棉紡織產業發展上,將繼續把其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以完善市場機制
、優化資源配置為主攻方向,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重點,以園區建設和培育市場為平臺,
整合資源,提升產業,扶優壯強,培育品牌,進一步做大做強紡織產業,建設全國棉紡織強
縣。力爭到“十一·五”末,全縣紗錠達到150萬錠,年產紗30萬噸;織機1?5萬臺,年織
布3?5億米。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棉紡織工業在整個工業的比重達到70%以上。主要保障
措施是:
1、扶優扶強,壯大龍頭。篩選10家左右技術裝備先進、年銷售收入超300
0萬元、年納稅總額超100萬的民營棉紡織企業進行重點扶持,爭取“十一五”末使之培育成
為年銷售收入超億元、年納稅總額超500萬元的中型民營棉紡織企業。新紡公司作為全縣紡
織工業的龍頭,堅持技改不停步,重點發展高檔色織服裝面料、功能性高檔服裝面料等織造
技術,確保裝備水平、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到2010年企業各類高檔功能
性服裝面料及休閑面料超2億米,力爭銷售收入超30億元,利稅完成5億元以上,出口創匯突
破8000萬美元。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全縣棉紡織產業發展,加快提升我縣棉紡織產業在全國的
影響力。
2、整合資源,開拓市場。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導向作用,加快整合原料
、紡紗、后整理、織造、印染、服裝、市場營銷等生產要素,引導民間資金、民營企業采取
合資、合作、參股等形式,發展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組建企業集團等,
優化資源配置,完善產業鏈條,推進棉紡織產業的協作生產和產銷配套,形成社會化生產格
局。加快市場建設,盡快建成富有xx特色的原棉大市場和紡織配件大市場。引導紡織優強
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打響xx棉紡織區域品牌。
3、建設園區,打造平臺。加快工業區信息化建設,發揮互聯網優勢,擴
大園區影響,引導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實現網上貿易。加快縣棉纖維及其制品質量檢測中心
建設,及早開展對棉花、棉紗、各種織物等全過程的質量跟蹤檢測與監督,穩定各類原料及
產品的整體質量。加快縣棉花儲備交易市場建設,以誠德貿發公司國家棉花體改重點扶持項
目為依托,及早建成棉花交易市場,穩定棉紡織原料基地,并通過與國內棉花交易市場、期
貨交易中心及較大規模棉花經營單位的密切協作,使該市場及早成為豫西南棉花倉儲交易中
心和棉價形成中心。
4、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繼續把紡織產業作為全縣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
,抓住棉紡產業重心從東南沿海、大中城市向中西部內陸地區轉移的新一輪發展機遇,依托
縣工業區和鄉鎮棉紡織小區,發揮好縣招商辦、駐東莞聯絡處的作用,采取以商招商、產業
招商等形式,重點組織好對東南沿海紡織產業發達地區的產業承接工作,著力引進一批對棉
紡織產業發展有帶動作用,科技含量較高的骨干企業和工貿型項目,推動全縣紡織行業在更
廣領域、更高層次實現拓展與提升,在優化存量、擴充總量中實現全行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根
本性轉變。
5、科技帶動,提升產業。以新紡公司的國家功能性棉紡織品開發中心為
依托,用高新技術改造我縣紡織產業,不斷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著力引導民營紡織企業
更新設備,改進紡織工藝,提高織造水平。充分利用全縣職業教育資源,采取靈活多樣的形
式,加強對企業經營者及員工的管理經營及生產技能培訓,全面提高棉紡織企業家隊伍及員
工素質,推動全縣紡織行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壯大。?
【棉紡織產業發展情況匯報】相關文章:
發展棉紡織產業集群的調查與研究08-12
發展棉紡織產業集群的調查與研究08-15
公司產業發展情況匯報08-15
鄉鎮產業發展情況匯報材料08-16
物流產業發展情況匯報08-24
關于黑茶產業發展的情況匯報08-20
縣新興產業發展情況匯報08-24
綠林鎮旅游產業工作發展情況匯報08-15
綠林鎮旅游產業工作發展情況匯報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