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黑茶產業發展的情況匯報
關于黑茶產業發展的情況匯報尊敬的各位領導:
這次省政府專題研究**黑茶產業發展問題,我們衷心感謝。借此機會,我把**市發展黑茶產業的主要作法和基本想法作個簡要匯報,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一、**黑茶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
黑茶是我國六大茶類中的特殊種類,目前主要有三大品系,即云南的普洱茶、廣西六保茶和湖南安化黑茶。**茶業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早在唐代,安化渠江薄片就列為朝庭貢品,在全國享有“唯茶甲于諸州縣”的美譽。明清時期,資江兩岸茶行林立,集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商,呈現出“茶市斯為最,人煙兩岸稠”的盛況。至今保存完好的“安化茶馬古道”,曾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新中國成立前,湖南省茶葉管理總處就設在**。解放后,安化黑磚茶長期是國家定點生產的計劃商品。客觀地講,**無論是綠茶、紅茶,還是黑茶,都有優勢和基礎。安化工夫紅茶1915年就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但是,我們經過認真的調研和論證,認為**最具發展優勢的還是黑茶。**的綠茶面臨浙江、福建、湖北等地一些名茶的巨大競爭,紅茶也一時難以超越海南、廣東、安徽的茶,唯有黑茶在國內乃至國際都處于領先地位。**發展黑茶至少具備以下六個方面的優勢:
一是地理優勢。**地處北緯25至30度,境內雪峰山脈常年云霧繚繞,資江依山蜿流,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土質肥沃且酸堿度適中,自然條件最適合茶樹生長,是我國得天獨厚的宜茶區域之一。
二是技術優勢。安化縣是湖南黑茶的發源地。世界第一支千兩茶、中國第一片黑磚茶、機制茯磚茶都產于安化。一千多年來,安化人民世世代代以茶為業,總結、創造了一套獨特的黑茶生產加工技術,**茶廠茯磚茶生產技術至今仍是國家二級機密。**茶廠、安化茶廠、安化白沙溪茶廠等重點企業都有一支較強的專業技術隊伍,安化縣、桃江縣、赫山區等主產區擁有一大批民間制茶能手。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市先后培訓了高級評茶員、中高級茶藝師和良種繁育、黑茶初制加工等技術人員2000多人,并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技術攻關活動,為黑茶產業的發展壯大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三是品質優勢。**茶葉尤其是安化茶葉品質上乘,內含物豐富。安化云臺山大葉茶是全國優良茶種之一,是我省優茶品種櫧葉齊、湘波綠、白毫早的母本。據檢測,適時采摘的大葉茶,其水浸出物達到50%以上。黑茶以大葉茶為主要原料,加上獨特的制作工藝,能夠產生一種俗稱“金花”的冠狀散囊菌,具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排毒通便、暖胃健脾、促進消化、清理腸道等多種保健功能,而且,儲藏時間越久,品質越佳,具有獨特的飲用價值。
四是市場優勢。當前,**黑茶不僅是邊疆地區的消食茶,國內備受推崇的保健茶,而且更是韓國人喜愛的美容茶,日本人熱衷的瘦身茶。著名微生物學家王志偉稱**黑茶是世界最神奇的保健飲品,具有不可限量的科研價值。目前全世界以牛羊肉為主食的國家和地區對黑茶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國內隨著食物結構的變化和對黑茶保健認識的加深,已形成一個龐大的黑磚茶、茯磚茶消費群體,市場前景相當廣闊。
五是基礎優勢。目前我市有可采摘茶園面積20多萬畝,安化、桃江、資陽、赫山有家家戶戶種茶、制茶的傳統習慣。全市共有各類茶葉加工企業70多家,其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家。安化是全國最大的緊壓茶生產縣,白沙溪茶廠是生產中國第一片黑磚茶、第一片茯磚茶和第一片花磚茶的“老字號”企業,年產量達10萬擔。**茶廠是全國最大的茯磚茶生產企業,是全國最大的邊銷茶廠,年產銷量達18萬擔,生產的茯磚茶占全國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六是品牌優勢。安化黑茶的生產有正史記載已達600年以上,清代集黑茶生產工藝之大成的千兩茶,被譽為“世界茶王”。現今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收藏有一支清代安化老茶號“天一香”茶行生產的千兩茶;北京故宮保存的一支年代最久遠的千兩茶估價超過了250萬元。黑茶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享有“無安化字號不買”的聲譽。安化白沙溪茶廠生產的天尖、貢尖、生尖和黑磚、花卷,以及**茶廠生產的茯磚均久負盛譽,特別是安化的千兩茶和**的茯磚茶,已行銷國際市場,成為世界優質品牌。去年,安化千兩茶、茯磚茶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基于這些認識,我們確定把黑茶作為茶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并以此帶動綠茶和紅茶的發展。
二、近年來我們所做的工作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黑茶產業發展,把黑茶產業作為發展**經濟、惠民富民的重要舉措。原市委書記蔣作斌對黑茶產業發展非常重視,親自帶隊調研、親自動手制定規劃和政策,研究解決有關問題。原市長、現市委書記馬勇高度關注,多次聽取情況匯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2名市委常委、1名副市長具體負責茶產業發展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規格的茶業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市茶業局,確定了“文化引路、科技領先、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龍頭帶動、精品拓市”的發展方針。圍繞黑茶產業發展,我們重點抓了六個方面的工作。
1、堅持科學發展,制訂了產業規劃。為推進黑茶產業的發展,我們制訂了《**市2007-2016年茶葉產業發展十年規劃》,明確了產業發展的思路、目標和重點。初步規劃到2016年,全市改造老茶園20萬畝,新建高標準優質生態豐產茶園30萬畝,茶園總面積達50萬畝;茶葉年產量達到10萬噸,總產值達到50億元。為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我們規劃了六大重點工程。即:標準化體系建設工程、品牌建設工程、龍頭企業建設工程、科技支撐工程、營銷網絡建設工程、茶文化引導工程。
2、堅持政策鼓勵,壯大基地規模。為了促進黑茶產業的發展,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茶業產業發展的決定》。明確規定市財政每年安排資金200萬元建立茶產業扶持基金,并捆綁部分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和科技三項經費等專項資金,用于支持茶葉良種繁育、茶園基地建設和茶業科技攻關項目。鼓勵黨政機關干部入股參與茶產業發展,鼓勵農民以荒坡山地和茶園入股茶產業,引導農民將茶園向種茶能手、大戶集中,向龍頭企業基地集中。對集中連片種植5畝以上的專業戶,50畝以上的專業組,500畝以上的專業村每畝補助600元種苗費。
3、堅持龍頭帶動,壯大龍頭企業。市委市政府對黑茶生產企業全力支持。一方面,確定了**茯茶茶業發展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為黑茶發展龍頭企業,制定政策予以扶持,目前這些企業發展來勢都比較好。另一方面,大力招商引資,已經引進了中糧集團、云南龍潤茶業等進駐**辦廠建基地,參與**黑茶產業的發展。
4、堅持科技開發與培訓,提升了產業層次。一是抓了茶業技藝培訓。采取自主辦學、與湖南農大合作等方式,舉辦了高級評茶員、中高級茶藝師和黑毛茶初制加工、機械采茶、良種繁育扦插技術等培訓班共18期,培訓技藝骨干5000多人次。目前,我市在評茶、制茶和育種育苗等方面都建立了一支技術力量較強的專業隊伍。二是抓了黑茶標準的制定。組織全市經驗豐富的專家,制定了六級十二等外加兩個特級的黑茶收購標準小樣,已獲得省級專家評審會的鑒定通過,并由安化縣配制了60套收購大樣,目前正在申報國家標準樣。三是抓了實用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重點抓了扦插育苗、茶園低改、初制加工、機械化采摘等實用技術的推廣。同時,為了促進工作交流,我們于去年7月召開了全市茶葉產業基地建設現場會,并組織赴湖北英山縣、云南普洱市和我省長沙縣進行了參觀學習。四是開展科研攻關。著眼制茶工藝和制茶機械的換代升級,由市科技局牽頭,組織幾十名高級機械工程師和微生物工程師,開展了制茶機械研制、發酵工藝改進和制茶工藝技術規程的修訂等技術攻關工作。其中高檔茯茶加工自動化機械和流程已完成圖紙設計,磚茶機械化加工已完成大部分程序。
5、堅持市場運作,完善了營銷網絡。我們按照“穩定邊銷、擴大內銷、支持出口”的基本思路,加強了黑茶營銷網絡建設。一是鞏固和穩定邊銷茶市場。確保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邊銷茶生產任務。二是建設**茶葉大市場,**茶葉大市場已于今年元月全面開業。該市場位于中心城區華聯商業街,由北京圣唐古驛設計事務所負責規劃設計。市場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分為11個功能區,主營茶葉、茶具、茶葉包裝、制茶機械等。市場內設有茶葉陳列館、茶藝表演廳、貴賓品茶室、旅游接待處和商務酒店等。現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7000多萬元。市場匯集了國內外150多家客商,福建鐵觀音、浙江龍井、云南普洱等知名品牌先后簽約進駐。三是積極拓展營銷網絡。我市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沙等10多個大中城市設立了茶葉營銷網點,并以營銷網點為依托,開辦了一批規模較大、標準較高的茶樓茶館。四是大力支持茶葉出口。重點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申請自營出口權,加快中、高檔黑茶和精品茯磚茶的研制開發,以優質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目前,**茶廠的高級茯磚茶已在日本、韓國打開了市場,安化的千兩茶在東南亞和港、澳、臺地區擁有穩定的客戶群,安化的黑磚、花磚已進入蒙古和俄羅斯市場。
6、堅持文化引路,加大了宣傳力度。一是成功完成了安化千兩茶、茯磚茶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工作,啟動了“中國黑茶之鄉”命名申報和安化千兩茶、**茯磚茶原產地保護申報工作。二是組織了一系列茶文化活動。先后組織了**市首屆新茶節、**黑茶科技成果展,完成了“奧運茶火炬”制作任務,由安化“晉豐厚”茶行負責制作的6支茶火炬已于去年10月送呈北京奧組會。三是以推介**黑茶為主題,承辦和參加了一系列會展活動。成功承辦了2007年全國邊銷茶年會和全省茶葉學會學術年會。在省茶葉學會組織的湖南名茶評比中,我市選送的黑茶產品獲得4個金獎,6個銀獎。精心組織參加了世界茶博會和第四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在國際茶業博覽會上,我市選送的“湘益牌”一品茯茶、“白沙溪牌”茯磚茶、“中茶牌”天尖茶、“黑美人牌”天尖千兩茶獲得金獎。四是推動了黑茶產業與文化旅游的有機結合。攝制完成了以安化黑茶為主要題材的電視連續劇《世界羽壇冠軍的日記》,推出了“觀百里茶帶、走茶馬古道、品安化黑茶”為主題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引進外資改造了安化茶馬古道等重點景區。同時,撰寫的“安化黑茶”和“**黑茶文化”兩本專著已經出版發行,由我省知名作家于旦初執筆的歷史題材長篇小說《茶都》正在寫作之中。
通過這些努力,黑茶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去年以來,全市新建良種生態茶園1萬畝,技術改造老茶園3萬畝,建立無性繁育種苗基地1000畝,全市茶園面積恢復發展到了20萬畝,市級以上加工龍頭企業達到10家。去年全市共生產千兩茶系列產品17.73萬支,比上年增長16倍多;生產三尖、三磚茶1.12萬噸,比上年增長74.5%;實現茶產業總產值4億元,比上年增長2倍。同時,產品供不應求,價格大幅上漲,效益明顯提高,農民和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已經充分調動起來。
三、幾點請求
黑茶產業是一個產業鏈條長、農工貿相結合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黑茶產業,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特別是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當前,黑茶產業發展正逢千載良機,如果我們能抓住當前的有利機遇,乘勢而上,完全有可能實現規劃目標,湖南黑茶產業將重新崛起。但是,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從**的實際來看,主要是茶園老化,規模偏小,加工分散,機械設備陳舊,銷售網絡尚不健全,與云南和廣西相比,產業競爭實力還不夠強。為促進我省黑茶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我們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以下請求:
第一,請求省委、省政府將**黑茶產業列入全省產業發展規劃,并在產業化引導資金中,每年安排5000萬元,連續5年,用于支持發展黑茶產業。
一是支持我市生態有機茶基地建設。近年來,國內產茶大省普遍加快了無公害茶園和有機茶園建設,浙江和福建兩省無公害茶園已占茶園總面積的75%和90%。按照產業發展規劃,2008-2013年,我市將新建茶葉基地30萬畝,每年5萬畝,按無公害茶和有機茶基地標準建設,每畝至少需資金4500元,每年需2.25億元。我們計劃每畝補助種苗費660元,每年需補助3300萬元。
二是支持良種茶苗繁育。按照每年建5萬畝茶園的規模,我市每年需建良種苗圃2400畝,計劃每畝補貼2000元,每年需補貼480萬元。
三是支持黑茶科研和技術培訓。目前,我市正在組織低氟黑茶加工工藝技術規程的研發,制茶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的研制,7種黑茶制成品品質標準的制定,籌建黑茶品質檢測中心,進行有機茶栽培、黑茶制作等技術培訓,每年需補助經費1000萬元。同時,請求省政府在我市成立中國黑茶研究所或湖南省黑茶工程研究中心,掛靠省農業廳。
以上各項補助,請求省政府安排產業化引導資金給予支持。
第二、請求將茶葉機械購置納入農業機具購置補貼范圍。加快茶業產業發展,必須走機械化的路子。我市今后新發展的茶園,要求機耕、機修、機采面積達到80%以上,茶業初制將全面實行機械化。據測算,全市共需購置各類茶葉機具5萬臺(套),購置款總額約2.5億元。我們請求將茶葉機械購置列入農業機具購置補貼的范圍,按同一標準給予補貼。
第三,請求將新建茶園列入退耕還林計劃,享受退耕還林優惠政策。
第四,請求加大對黑茶生產的信貸支持力度。黑茶產業的資金周轉速度慢。因為毛茶原料進廠后有8個月養生期,加工成產品后又有12個月的醇化期。從原料進廠到產品出廠需2年時間,占用的資金多,時間長。請求省里協調,安排黑茶生產的專項貸款額度。
第五,請求支持解決**黑茶現代工業園建設專項用地指標。我市擬于2008-2012年建設**黑茶現代工業園,其主體工程包括5家大型黑茶加工龍頭企業、生態有機茶示范園、中國黑茶博物館、黑茶工程研究所(中心)、黑茶品質檢測中心、茶藝館及有關茶業的歷史文物古跡濃縮景觀等。目前,我們正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請求省里支持解決專項用地指標4000畝,其中前三年每年1000畝,后兩年各500畝。
【黑茶產業發展的情況匯報】相關文章:
物流產業發展情況匯報08-24
中國黑茶產業園工作情況08-22
縣新興產業發展情況匯報08-24
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情況匯報(通用10篇)08-23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9-12
林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7-25
林業產業發展情況報告05-17
全縣產業發展經驗交流05-31
文化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4-08
縣旅游產業發展情況報告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