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保護地球手抄報資料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手抄報吧,手抄報具有開拓視野、積累知識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樣的手抄報才具有教育意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保護地球手抄報資料,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地球日由來
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2009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世界地球日”。該活動最初在1970年的美國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發起,隨后影響越來越大。活動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進而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
二、保護地球的宣傳語
1、為了子孫的幸福,請您珍愛環境。
2、早一天保護環境,多一份生命保證。
3、能源你我共享,節約你我同行。
4、人人節約一點能源,世界增添綠洲無限。
5、美好的環境來自我們每個人的珍惜和維護。
6、地球不是天然寶庫,能源更需你我呵護。
7、保護碧水藍天,共建綠色家園。
8、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們明天的孩子。
9、保護生態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10、保護環境,讓藍天白云永駐,愿綠水青山長留。
三、保護地球作文
在我很小的時候,老師就教導我們,讓我們珍惜地球、保護地球,不要破壞這個地球,因為地球是人類的家,是人類共同依存的環境。我們從小就懂得這個道理,在我們的心目中,地球就像一位偉大的母親,是那么的慈祥,是那么的關愛。
可是人類卻不是這樣想的,他們認為地球不需要珍惜、保護,更有人異想天開,以為地球破壞了還可以搬到別的星球上住,他們還做出許多破壞環境的事。但是,我們也有,是因為我們學校里有小賣部,很多學生喜歡去它店買吃買喝,有那一天,我發現一個男孩剛吃完零食,就把食品袋扔在地上,一面滿不在乎的樣子。盡管清潔工人每天都在清潔街道,可是食品袋仍舊不斷出現。我曾經聽老師說過,把一個食品袋埋在地下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不會腐爛,而且還會導至附近的土地大量貧瘠,不能長出生物,多么可怕的白色污染啊!你說,那些亂扔食品袋的人不是在破壞地球的生態平衡嗎?
我們必須要保護地球,從我做起,首先應該講衛生,不亂扔垃圾,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還要保護花草樹木,不要隨意去破壞,因為花草能夠呼出氧氣,對地球的環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堅持這樣做,才能使地球得到保護。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我們的地球會變得更加燦爛美麗。
四、歷年地球日主題
1974年:只有一個地球
1975年:人類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士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森林
1978年: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食物鏈;防治有毒 化學品污染
1982年: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周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年:管理和處置有害廢棄物;防治酸雨破壞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沙漠化 1985年青年、人口、環境
1986年:環境與和平
1987年:環境與居住
1988年: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
19 89年:警惕,全球變暖!
1990年:兒童與環境
1991年: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3年: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
1994年: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5年: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2000年:2000環境千年——行動起來吧!
2001年: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2002年:讓地球充滿生機
2003年:善待地球,保護環境
2004年:善待地球,科學發展
2005年: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
2006年:善待地球——珍惜資源,持續發展
2007年:善待地球——從節約資源做起
2008年:善待地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009年:綠色世紀(Green Generation)
2010年:低碳經濟綠色發展
2011年:共建生態文明 共享綠色未來
2012年: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
2013年: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生態文明 共建美麗中國
2014年: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共同保護自然生態空間
2015年:地球日活動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益。
2016年: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倡導綠色簡約生活。
2017年: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倡導綠色簡約生活——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
2018年:珍惜自然資源 呵護美麗國土——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
2019年:珍愛美麗地球 守護自然資源
2020年: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1年: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拓展閱讀】
現在環境問題
當前,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是:
(一)全球氣候變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大氣質量受到影響,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對全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較高的溫度可使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將升高6厘米,因而將使一些海岸地區被淹沒。全球變暖也可能影響到降雨和大氣環流的變化,使氣候反常,易造成旱澇災害,這些都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和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二)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并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和基因物質脫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平衡和水體的自凈能力。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近百年來,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之環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的15%~30%。在中國,由于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對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估計約有5000種植物已處于瀕危狀態,這些約占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20%;大約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約占中國脊椎動物總數的7.7%左右。因此,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以及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2016至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5年,全球超3.7萬物種瀕臨滅絕,人類每年有800萬噸塑料垃圾最終流入海洋,全球每年700萬人因空氣污染過早死亡。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堿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 酸雨對人類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使土壤貧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危害森林的生長。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筑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的一些古跡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已有三大酸雨區。中國華南酸雨區是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銳減
在的地球上,我們的綠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減少使其涵養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壞,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和水土流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進而又加劇了溫室效應。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陸地面積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積29%。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經濟損失每年423億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億公頃,其中33億遭到荒漠化威脅。致使每年有600萬公頃的農田、900萬公頃的牧區失去生產力。人類文明的搖籃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變成荒漠。中國的黃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嚴重。
(七)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的主要因子為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鉛等。大氣污染導致每年有30-70萬人因煙塵污染提前死亡,2500萬的兒童患慢性喉炎,400-700萬的農村婦女兒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們日常最需要,也是接觸最多的物質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險品。
(九)海洋污染
人類活動使近海區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營養物導致沿海藻類大量生長;波羅的海、北海、黑海、東中國海(東海)等出現赤潮。海洋污染導致赤潮頻繁發生,破壞了紅樹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魚蝦銳減,漁業損失慘重。
(十)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危險性廢物是指除放射性廢物以外,具有化學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蝕性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環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廢物。美國在資源保護與回收法中規定,所謂危險廢物是指一種固體廢物和幾種固體的混合物,因其數量和濃度較高,可能造成或導致人類死亡,或引起嚴重的難以治愈疾病或致殘的廢物。
【保護地球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關于感恩的資料手抄報09-14
健康知識手抄報資料08-22
綠色校園手抄報資料03-08
鐵路安全手抄報資料03-23
水土保持手抄報資料12-20
新年手抄報資料01-10
元旦手抄報資料01-11
知識產權手抄報資料04-22
保護地球的語錄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