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藝術論文>電視藝術論文>論主持人應善用聚斂思維

    論主持人應善用聚斂思維

    時間:2023-02-24 19:53:44 電視藝術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主持人應善用聚斂思維

    論主持人應善用聚斂思維
      
      作者/ 趙婭軍
      
      【摘要】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一個人的語言表達直接反映和體現著他的思維。然而由于思維習慣的問題,許多主持人不能在工作中很自如地運用多種思維方式來完成自如表達,所以強調主持人自覺運用多種思維方式非常有必要。在多種思維模式中,發散思維經常被我們使用,但是與之相對的聚斂思維卻使用較少。一個主持人要主動在節目中運用聚斂思維,惟其如此,主持人才能有得體的表達,也才能使節目流暢連貫。
      
      【關鍵詞】主持人 聚斂思維 追問 對比
      
      doi: 10.3969/j .issn.1002-6916.2012.18.037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主持人侃侃而談,且頭頭是道,我們會稱贊他口才出眾,其實這種出眾的口才不僅與其淵博的知識和文化修養密切相關,而且他的思維形式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現在部分的研究只關注到主持人文化修養對于口才的輔助和制約作用,往往忽視思維——這一更核心的關鍵所在。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個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標志。恩格斯把思維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人的一切創造性活動都與思維力有關。人類進步從根本上說,就是人的思維的進步。
      
      語言和思維密切相關,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 “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闭Z言是思維的載體之一,是外在表達形式,思維是語言承載的內容。
      
      現在主持人正經歷著語用轉型的時期,大量主持人在工作狀態下都是現場生成言語,進行即興表達。同時隨著直播形式的普及化,主持人想在特定的語境中有得體甚至是精彩的表達必須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惟其如此才能體現出語質,游刃有余地完成好主持工作。
      
      一期《非誠勿擾》節目中有位男嘉賓飽讀詩書,出口成章。當有位女嘉賓提出問題之后,男嘉賓引經據典,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詳盡的回答。主持人孟非在男嘉賓回答完說了一句話: “觀眾朋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百家講壇》之《非誠勿擾》特別節目!边@句話不僅概況了男嘉賓的說話風格,同時又對男嘉賓略顯冗長的回答進行了規勸,現場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都會心一笑。孟非此時用的也是發散思維。對于發散思維形式,很多主持人能夠自如運用,因為這種思維模式是從一點延伸出去,思維的觸角向四面八方擴展,這種方式我們普通人在生活中也經常會用到。而很多人卻缺少運用與之相反的另外一種思維模式——聚斂思維的自覺性。
      
      聚斂思維,也稱聚合思維或者集束思維,它是相對于發散思維而言的。它與發散思維正好相反,它是以某一思考對象為對象,盡可能地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將各種信息重新進行組織,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將思維集中指向這個中心點,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如果說發散思維是“由一到多”的話,那么聚斂思維則是“由多到一”。當然在集中到中心點的過程中要注意吸收其他思維的優點和長處。聚斂思維不是簡單的排列組合,而是具有創新性的整合,即以目標為核心,對原有的知識從內容和結構上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與重組。
      
      聚斂思維法主要包括層層剝筍法、目標識別法和間接注意法。這些方法促使人們從事物的各個方面人手,對各種信息進行篩選、挖掘,最終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
      
      對于一個主持人來說經常面臨很多的信息和線索,在龐雜的信息系統中我們選擇哪個作為談話的內容和關注的焦點?這個時候主持人就需要很強的聚斂思維能力。比如在談話節目中,當嘉賓說了很多內容,我們應該在他的內容中選取哪一點繼續追問呢?需要聚斂思維;當我們提出的問題不被嘉賓正面回答或者嘉賓避而不談,我們需要怎樣“曲線救國”換個說法套出我們所要的回答呢?需要聚斂思維;當場上嘉賓和現場觀眾意見多種多樣且又相持不下時,我們怎樣尋求各方的共同點,折中地予以總結呢?同樣需要聚斂思維。其他類型的節目也是如此,只要我們的節目有一個明確的主題,那么主持人在實現這個主題的過程中就一直需要聚斂思維來調節自己的言語內容。
      
      很簡單的例子,白巖松在《新聞1+1》中談到酒后駕車肇事并在撞人之后留下一句“我爸是李剛”的李啟明事件的時候說到: “不管是過去杭州的酒駕70馬,或者說是什么樣的富二代、官二代或者怎么怎么樣,人們很容易說現在這代孩子怎么這樣,80后或者90后。但是我覺得恰恰是透過又是這樣一個孩子發生的事情,我覺得我們50后和60后是不是要檢討一下自己,我們該怎么樣做父母。隨著時代的進步,會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有錢、有權、有名或者有資源,但是不管你有錢、有權、有名或者有資源,都應該一如既往地去做父母該做的事情,不該給孩子一種你可以超越了你的錢、你的權、你的名、你的資源的那種行為!
      
      這是白巖松的一種常態表達,他在面對李啟明事件的時候,首先迅速從這個個別現象運用發散思維,聯想到相關的富二代、官二代的其他報道,再透過事件的主角-80后、90后的行為本身,歸結到始作俑者可能是孩子的父母這個本質。這其中聚斂思維的痕跡很明顯。其實我們每天在思考、說話的時候都會用到聚斂思維。
      
      那么作為一個主持人應該如何運用聚斂思維呢?
      
      1、善用追問,打破沙鍋問到底
      
      追問是新聞采訪中常用的方式,為探求事實的真相或者受訪人的真實想法,記者總是要不惜一切努力圍繞中心問題一直問下去。對于主持人同樣需要追問,這不僅是一種提問方法,更是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新聞態度。王志絕對是追問的高手。
      
      《面對面》的《王海: “刁民”立法》這一期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王志:危險更大,你愿意做,是不是面對更大的利益,危險可以忽略?
      
      王海:現在我想主要的問題,不在于一個利益,而是現在我們做這樣一個事情,實際上是已經把它作為一個理想來追求。
      
      王志:你的理想是什么?
      
      王海:我的理想就是從根源上來解決假冒偽劣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
      
      王志:王海不會做沒有利益的事情,你的利益是什么呢?
      
      王海:我的利益,我想我們大家對利益還是不要用狹隘的眼光來理解,我的利益包括物質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都包括。
      
      王志 你在告訴我你只注重精神利益?
      
      王海:不,我是在告訴你,我做這件事情本身,本身我們追求的利益不僅僅是物質利益,也追求精神利益。因為這是一個維護公共利益的事情,當然我們也希望能夠從立法活動中,我們能夠希望找到更多的商業機會,但是這只是希望,和我們所做的工作沒有必然的聯系。
      
      王志 有什么樣的商業機會?
      
      王海:現有的物業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說強迫你接受物業公司的管理,強迫你接受物業公司的服務,這是侵犯了消費者的選擇權,那我想我們可能會有機會幫助業主來選聘物業公司,如果有可能的話,這會成為一個商業機會。如果我們成立一個專門的組織來為業主,來幫助業主成立他的業主委員會,這也是一個商業機會。
      
      王志:你不擔心你對商業利益的考慮影響大家對你的信任?
      
      王海:不擔心,我們只是提供一方面的意見,其他的人可能會有其他人的立場,其他人的建議,那么這樣我想對我們的懷疑,對我們的質疑沒有必要。
      
      王志:如果說這件事情做到最后,沒有出現你所期望的商機,沒有你個人的利益,你會停止嗎?
      
      王海:不會停止。
      
      在這一段對話中,王志始終圍繞王海更注重經濟利益還是精神利益這個核心問題,一直追問,針針見血,讓對方無法回避,直到最好“沒有你個人的利益,你會停止嗎?”王海回答“不會停止”。至此,王海更注重什么就顯而易見了。
      
      采訪中大多數的記者的追問只不過三四個問題,但是王志的追問卻非常多,有時候一追問就是十幾個問題,一問追一問,一環扣一環,直逼事實真相。王志的采訪就像剝洋蔥,一層又一層剝開,逐漸達到核心。
      
      2、善用對比,黑白分明高下自分
      
      故意把兩個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說明,這種修辭手法叫對比。運用對比,能把好同壞,善同惡,美同丑這樣的對立揭示出來,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從思維角度看,對比就是從不同的兩個或幾個現象中尋找不同點,之后再探求不同出現的原因的過程。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特別節目——《伊戰——沒有勝利的戰爭》以這樣的話語開篇:
      
      2003年3月20日,斬首行動落幕,伊拉克戰爭爆發。
      
      201 0年8月,伊拉克的未來卻仍不明朗。
      
      (201 0年的伊拉克)
      
      七年前,美軍21天攻占巴格達。
      
     。2003年4月9日,薩達姆雕像被推倒。)
      
      七年后,美軍悄然撤離伊拉克。
      
     。201 0年8月1 9日,最后一批美軍作戰部隊向伊拉克告別。)
      
      七年前,等待伊拉克孩子們的是驚恐。
      
      七年后,等待他們的更多是迷茫。
      
      七年前,布什站在林肯號航母上宣布伊戰勝利。
      
      七年后,奧巴馬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布伊戰結束。
      
      七年,戰爭帶走了太多的生命。
      
      七年,戰爭留下了太多的疑問。
      
      七年戰爭,沒有勝利者。
      
      這個開場內容完全構成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人們對于這場戰爭的性質、影響等都會有一個思考。
      
      對比是一種修辭手段,主持人在口語表達時也應該善用對比,通過對比,凸顯矛盾,加強說服力。
      
      3、善于總結,包容各方觀點
      
      主持人經常會面對持有不同觀點的嘉賓,尤其是訪談節目中這種情況更是比比皆是。面對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聲音,主持人必須兼顧持各種觀點者,不能使現場出現嚴重“只有一種聲音”的情況。因為任何事物都不會是單向度的,都是多維度的。所以現場出現很多聲音是正,F象。主持人要善于總結,盡可能包容多方觀點。訪談節目的結尾處主持人的總結一般都會使用聚斂思維的方式對場上嘉賓和現場觀眾的多種聲音進行精煉概括總結。崔永元在這方面絕對是高手。
      
      有一期節目是《家里的舊東西》,討論的是:家里的舊而不廢的東西應該怎么處理?通過討論發現兩代人的做法顯然不同:老一代喜歡藏著攢著,年輕的大多干脆將其掃地出門,再買新的,追求更高的更好的物質生活。崔永元這樣做的結束:
      
      結語
      
      每當我們家里的添置一樣新東西時,我們心里都會有一種興奮,這畢竟標志著生活在向前流動。中國有句老話“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也就是我們在買新東西時,要處理好舊東西。中國還有句老話,就是史大爺說過的“破家值萬貫”,這兩句話都有它的道理,您要有新觀念,經常更換東西也好,還是樣樣東西都留著也罷,總之您得讓自己的心里面活得踏實,讓我們的社會“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我想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心愿吧。好,謝謝大家,咱們下次節目再見。
      
      能在結尾處提取各方意見中合理且不互相矛盾的方面,總結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大致性意見,這是聚斂思維經常的用武之地。
      
      綜上所述,一個主持人要主動在節目中運用聚斂思維。惟其如此,主持人才能有得體的表達,也才能使節目流暢連貫。長此以往主持人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語言風格,使自己成為別人無法輕易取代的“這一個”。

    【論主持人應善用聚斂思維】相關文章:

    論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08-05

    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08-07

    善用數學建模思想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08-25

    善用質疑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08-17

    論創造性思維08-06

    論創造性思維08-17

    定勢思維與創造思維在數學教學中關系論析08-07

    物理教學應重視形象思維的運用08-24

    論愛心養成應依托孩子的興趣08-0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2019 | 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a |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品道 | 日韩亚洲欧美一二三区 |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