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管子的管理思想
淺析管子的管理思想宋春梅
(哈爾濱師范大學,哈爾濱 150025)
摘 要:管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的思想,產生于諸子百家分野之前,并對后來諸子百家的理論建樹產生過影響。管子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措施大多為諸子所稱道。他的管理思想,不僅獨具特色,而且因其高超的智慧,至今仍有極高的借鑒價值。《管子》涉及經濟與管理的各個方面,其內容之豐富、思想之深刻、論述之具體,堪稱經濟管理方面極具價值的一部百科全書。
關鍵詞:管子;管理;思想
中圖分類號:B22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3-0036-02
一、治國管理思想
(一)政治論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牧民》)。政治的發達,在于順應民心;政治的衰敗在于違背民心。可見政治的基礎是人民,沒有人民,政治本身就無所依,所以先秦思想家也大多持“民本論”。管子的民本論不僅提出了要通過發展經濟、開辟土地來吸引四方人民,即所謂“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牧民》),而且還要求政治舉措、政治方針等要合乎人民的需要和愿望。
“使天下兩天子,天下不可理也”(《霸言》)。如果一個國家有兩個君主,那么這個國家就無法管理。管子政治論的重點是君主集權制,君主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一旦第二個君主出現,國家就無法穩定。在君主集權之下,君主的權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出令布憲”(《立政》),及頒布國家的各項法令。管子強調法治,“出令布憲”是帶根本性權力。君主立法,大臣執法,人民依法行事,這就是《管子》設想法治政治的理想狀態,體現君主權力的第二個方面是君主可以行賞罰,“君之所以為君,賞罰以為君”(《君臣下》)。賞罰包括人的生、死、富、貧、貴、賤等權柄。也包括任免大臣。“天下不患無臣,患無君以使之”(《牧民》)。君主行賞罰來駕馭大臣,大臣執法來管理人民,這正是天下大治的境界,因此,賞罰的權柄不能落于他人。
(二)四民分業定居論
管子的“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在很大程度上落實在他的“四民分業定居論”中。齊桓公問管子怎樣實行“定民之居”,管子答說:士、農、工、商這四種人不能讓他們混雜居住,混雜居住的弊病是會出現正義和矛盾,使各職業工作者無法正常進行。這四種人如何安排呢?管子的辦法是讓他們“群簇而州處”,即讓他們按照職業分別居住,相同職業的人居在一州,與他們的勞動場所靠近,而與不同的職業分開。具體地說,則是“處士,就閑燕”,“處商,就市井”,“處工,就官府”,“處農,就田野”。士集中居住在清凈的地方,商人的合適場所是市場附近,同樣集中居住,手工業從業人員集中居住在官府提供的住處,農民責居住在田野附近。這樣每種職業的人都居住在各自的工作地點附近,相互接近,而遠離其他職業者。
二、經濟管理思想
(一)富國富民統一論
管子對富國富民都非常重視,并且較好地調整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治國》)。善于管理國家的人,首先要人民富裕,然后才能治理。其中原因在于富裕的人民容易管理。人民貧窮是造成國家管理危機的主要原因。如果能使人民富裕起來,他們就會留戀自己的產業而會服從管理,肯為統治者出力。“民惡貧賤,我富貴之”,“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牧民》)。人民厭惡貧賤,就讓他們富裕起來,能使人民富裕,他們就能為國家效力甚至不惜貧賤。管子也認識到了國富與民富的統一。《君臣論》上說:“足民有產,則國家豐已。”人民富足而又有產業,國家就豐足了。
管子富民的思想與其管理的基礎建立在經濟發展之上是分不開的。民富就意味著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在這一點上,民富國富是完全統一的,所以《立政》在談到國富的五個條件時說:“山澤救于火,草木殖成,國之福也;溝瀆遂于縊,障水安其藏;桑麻植于野,五谷宜其地,國之富也;六畜育于家,瓜匏葷菜百果具備,國之富也;工事無刻鏤,女事無文章,國之富也。”
(二)以農為本的管理重點
管子非常重視國家的農業管理,認為世代君主給人民帶來福祉都是從發展農業出發的。因此提出以農為本,以工商為末。如提出“多本飭末”(《幼官篇》),提出“原本窮末”(《小國篇》)等等。與此同時,管子與當時的其他思想家看法有所不同。
一方面,分析了以農業生產對國家的重要性。“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動,民非作力毋以致財”(《把觀》)。人民沒有糧食就沒有食物,糧食沒有土地就不能生長,土地沒有人民不會自己產糧,人民不勞動就不能創造財富。這是管子重農論和提出在農業生產方面具體措施的理論依據。人民離不開土地所產生的糧食,“民之所生,衣與食也,食之所生,水與土也”(《禁藏》)。人民生活所依賴的是衣和食,衣食所依賴的是水和土地,因此,國家必須重視發展農業生產。
另一方面,提出農業生產的兩項基本措施。一是“動于時”,也叫“務天時”,即按照自然規律的時續發展辦事。農作物的生長都是有一定的季節規律的,安排農業生產要“順天之時”(《禁藏》),即按照這種生產規律安排。如果能順應天時,農作物的收成就會大大增加。這就要求統治者在征發勞逸時要避開農忙季節,“無奪農時則百姓富”(《小匡》)。但“務天時”還包括自然環境,保護野生動物、植物的自然生長。“以時禁發”,禁止老百姓在動、植物生長繁殖季節進行捕伐作業,禁止捕殺有小動物,破壞植物嫩芽花朵。二是“務地利”,即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務地利”包括精工細作,因地制宜和開墾荒地等。管子有專門的論文討論土壤情況和如何因地制宜的種植農作物,要求“使五谷桑麻皆安其處”(《立政》),即讓五谷桑麻等糧食和經濟作物都能種植在適合生長的土壤上。管子還非常重視開墾荒地,反復強調“地不辟者,非吾地也”。土地廣大而不開辟會造成國、民的貧窮,“地博而貧窮者,野不辟也”(《權修》)。而開墾了荒地,人民才會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富裕,所以《牧民》說:“地辟舉則民留處”,《五輔》說:“田疇墾則國邑實”。
三、人才管理思想
(一)建立人才管理機制
在管子的時代,不但有隨機的招賢納士的措施,也已經建立了很完善的發現人才、推薦人才的機制。《立政》:“分國以為五鄉,鄉為之師。分鄉以為五州,州為之長。分州以為十里,里為之尉。分里以為十游,游為之宗。十家為什,五家為伍,什伍皆有長焉。……凡孝悌、忠信、賢良,俊材,若在長家子弟、臣妾、屬役、賓客,則什伍以復于游宗,游宗以復于里尉,里尉以復于州長,州長以計于鄉師,鄉師以著于士師。”有了這一套比較完備周密的人才選拔推薦機制,國家才能吸引到真正的人才,真正的人才才能實實在在地為國家所用。
管子也多次提到任人唯賢的問題。這些都有利于消除等級觀念對我們的消極影響。“得人之道,莫如利之”(《五輔》),要想得到人才,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人才以利益,用利益來打動他們為國家效力。“爵不尊、祿不重者,不與圖難犯危,以其道為未可以求之也。是故先王制軒冕所以著貴賤,不求其美;設爵祿所以守其服,不求其觀也。使君子食于道,小人食于力。”這個原則大家也許覺得沒有什么特別。可是怎么理解“利之”卻是個大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細致地發現他們每一個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滿足他們的要求。“欲知者知之,欲利者利之,欲勇者勇之,欲貴者貴之。彼欲貴,我貴之,人謂我有禮;彼欲勇,我勇之,人謂我恭;彼欲利,我利之,人謂我仁;彼欲知,我知之,人謂我(《樞言》)。”就像管子中說的這樣,想要名的,就要給他名譽;想要利的,就要給他實利;想要地位、職位的,就要給他高的地位和職位。如果不能做到這樣,只是一廂情愿,想要名的,卻給了利,想要利的,卻給了名譽。
(二)人才的激勵與約束
管子的基本激勵方法就是要給人以利益,滿足人們的需求,認為正確的掌握“利”這個杠桿,就能做到“不推而往,不引而來”,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牧民》中說:能使人民快樂,人民就情愿為你憂勞;能使人民富裕,人民就愿意為你貧賤;能使人民安定,人民就情愿為你冒險;能使人民繁育,人民情愿為你滅絕。所以管理的真正精髓,就是要懂得給予就是獲取的道理。人的需要滿足后,就能發揮更大的積極性,產生更大的效益。這是《管子》的基本激勵方法。
管子與古代其他諸子一樣,都很重視賞罰的作用,主張以執行賞罰來進行管理。《君臣下》提出“賞罰以為君”,這句話的直譯就是能執行賞罰大權的就是君主。賞是正激勵,獎勵正確的行為來勸誘人們效仿;罰是負激勵,處罰錯誤的行為來制止人們重犯。兩者都具有引導民眾行為的作用。“夏賞五德,滿爵祿,遷官位,禮孝弟,復賢力,所以勸功也”(《禁藏》)。在夏季開展大規模的獎勵活動,獎罰各種有德的行為,增加爵祿,升遷官職,表彰孝悌行為,為艱苦的人免除賦役,為的是激勵他們努力工作。這種激勵方法事實上已成為一種制度。
小結
管子的思想把改善社會經濟狀況和人民群眾的物質條件放在管理的首要位置,而且管子的思想集納了管子和先秦社會的治國思想和智慧,蘊含著豐富的管理思想。在政治管理、經濟管理和人才管理方面為我們研究今天的管理實踐提供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袁闖。管子與中國文化[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
[2]吳文濤,張善良。中國傳統文化讀本:管子[M].燕山出版社,1995.
[3]潘承烈,虞視蕘。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王澤民。管子的經濟管理思想[J].西北民族大學管理學,2010,(1)。
[5]劉偉鵬。《管子》思想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啟示[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5.
[6]胡顯中。中國經濟思想史[M].北京:中國經濟科學年鑒,2003.
[7]盛廣智。管子譯注[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淺析管子的管理思想】相關文章:
淺析儒家管理思想對學校德育管理的啟示論文08-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管理淺析08-17
淺析盧梭的自然主義體育思想08-17
淺析墨子思想及其現代價值08-05
酒店成本管理問題淺析08-18
淺析企業庫存管理08-18
淺析企業庫存管理08-07
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淺析07-30
淺析企業新的管理方式 知識管理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