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草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草教學反思 篇1
這篇文章的價值在不同老師的眼中、面對不同的學生,絕對是不同的。
北師大張東嬌教授來校指導校園文化課例,郭云老師上的就是這篇課文。她曾在指導課中反復強調:豐厚文本,深度教學。提出讓師生讀讀相關的.書籍。
當我現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很自然地不收課文的限制,文本的教學簡單而輕松,我把時間留給文中主人公帶來的書籍資源。
從學校圖書館,孩子們借來了《簡愛》《呼嘯山莊》《艾格尼斯格雷》,廢寢忘食地閱讀起來。讀中,她們找到了簡愛的原型,發現了與作者的相似之處,閱讀課上品評人物,就成了最熱火朝天的情形。不要擔心落伍者停滯的腳步,無法交流時的尷尬,會無形中督促他們奮蹄閱讀。
從課內走向課外——這就是我對這篇課文最大價值的發掘。
小草教學反思 篇2
1、全文共節,前三小節轉折、條件關系的句子表明小草雖渺小卻為天地間獻一點綠色,作一絲奉獻,而且向大自然的索取很少。朗讀這三小節時,前半句的聲調要抑,讀出小草自責的心情;后半句的聲調要揚,表達出小草的`奉獻精神。第四到第六小節描繪了小草在防洪、固沙及美化環境方面的貢獻。第七小節描繪了小草蓬勃的生命力,要用堅定的語氣來讀,表現出小草的自豪和生機勃勃。
2、在講授四、五小節時,學生對小草“防風、固沙”的貢獻認識不足,感受不深。教師應該結合實例,對小草的這些作用適當介紹一番。
3、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自主學習,討論、匯報時,基礎差些的同學,進入討論角色有一定難度,更不懂什么是自主學習,回答問題不全面等等。這方面,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加培養。應將后進生合理分配到各組,實現優秀生帶后進生的自學模式。生讓學生從不懂向懂一些去轉變,然后懂得更多,一步步走向發展。
4、課堂紀律的把握,有待以后進一步實踐、總結、加強、改進。
小草教學反思 篇3
小學語文六上第9課《小草和大樹》講述了出生于貧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堅持學習,嘗試寫作。當她滿懷希望得到大詩人指點時,卻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但她沒有失去信心,而是從羞慚與痛苦中昂起頭來,與兩個妹妹一起發奮努力,改變方向,繼續寫作,最的成功的故事。這是一篇寫人的課文,如何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品析人物的形象,如何設計教學才能避免把這類文章上成真正的語文課,而不是品德課,為此,我決定從教會學生掌握閱讀策略著手,設計以“提取關鍵詞”這一閱讀方法為教學重點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具體做法為:
一、理解“小草”與“大樹”的`含義,初識“關鍵詞”。
首先,讓學生說說課題中“小草”和“大樹”分別是什么意思?學生通過閱讀知道了“小草”指默默無聞的人,“大樹”指事業上取得成一番成就的人。接著,我進一步引導學生:你能結合課文的內容說說什么是小草,什么是大樹嗎?學生說夏洛蒂三姐妹沒成功之前是小草,成功之后就成了大樹。然后,我又追問:小草要想長成大樹,需要的是什么呢?你能到文中找一個詞語來告訴我嗎?學生開始快速讀課文,然后有的學生說:“罕見的精神毅力”、“孜孜不倦”、“鋼鐵般的意志”、“汗水和心血”等,我把這些詞語寫到黑板上,讓學生讀一讀,然后告訴學生,文中有一些詞語,我們只要理解了它,讀一讀它,就能理解課文的意思,這類詞語我們就叫它“關鍵詞”,“關鍵”就是很重要的意思。我把“關鍵詞”三個字寫在這些詞語的旁邊,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這些關鍵詞。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初試關鍵詞剛才,我們認識了關鍵詞。
下面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后思考一下:這一節的哪個詞可以作為“關鍵詞”來使用?學生通過朗讀找出了“逆境成才的典范”、“艱辛而又壯麗”,然后抓住“逆境成才”來學習體會本節比喻句的恰到好處。
三、學習課文第二至五自然段,自主找關鍵詞。
課文說夏洛蒂是逆境成才的典范,那么她經歷了哪些逆境呢?快速默讀課文,進行概括。(學生通過讀課文,知道了夏洛蒂經歷了三次逆境。)我讓學生說說分別是哪幾節寫的,然后再讓學生到每一部分里去自主尋找一個恰當的關鍵詞來括。學生一開始找的不太準,慢慢地他們體會到了關鍵詞的找法。圍繞找關鍵詞去教會學生閱讀文本,讓我感覺整節課下來學生學得扎實、學得有信心,因為提出的問題有思維含量,所以學生也讀得投入。
小草教學反思 篇4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從課題表面來看,寫的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初讀課文后,便了解到課文寫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著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輕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及學習課文呢?本次教學設計,我圍繞著學生在預習時提出的問題:“‘小草’指的是誰?‘大樹’指的是誰”?進行了教學。因為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出現了3次,一次是在課題,一次在騷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所以,我先出示了“騷塞的回信”讓學生通過朗讀,了解騷塞回信的冷酷其實就是社會對于女性的偏見: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小草和大樹”分別指的是誰呢?學生說:“小草”是夏洛蒂,“大樹”指的是“騷塞”。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領悟出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婦女能從事的事業,“大樹”指的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小草不能變成大樹,小草就是小草,大樹就是大樹,言下之意,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語中充斥著對婦女的蔑視。我出示句子“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大樹’”這句話怎么理解?學生:“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婦女不可能從事文學事業的傳統觀念和陳腐偏見,取得了巨大成功”。
成功前的夏洛蒂是“小草”,成功后的夏洛蒂是“大樹”。我又出示問題:
"縱觀全文,題目除了以上兩個意思,還有什么意思?"還將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艱辛和磨難中,以頑強的生命力,茁壯成長,將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樹,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在自然界中,小草雖然不能變成大樹,但在文學界里,夏洛蒂姐妹卻創造了這樣的奇跡!
小草教學反思 篇5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從課題表面來看,寫的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初讀課文后,便了解到課文寫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著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輕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及學習課文呢?鑒于此,我作了如下嘗試:
一﹑扣題整體感知
板書課題后,我讓學生就生活實際暢談:自然界中的小草和大樹各有什么樣的特征?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從形象方面不難概括:小草很不起眼,而大樹則很高大。隨后,我質疑:如果小草和大樹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地位、身份的人,那么你們認為,它們分別代表什么樣的人?
對于這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概括出:小草象征著低微不起眼的人,大樹則象征著高貴顯赫的人。
反思:本課以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作為課題,比較接近學生生活,所以,我先讓學生就課題暢談自然界中這兩種事物的特征。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是相通的,這樣設計,便于學生產生興趣,并且為下文學習鋪墊。隨后,我再質疑,讓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感知小草和大樹分別代表著什么樣不同身份的人。
二、聚焦文學,思索小草和大樹的含義
在學生掌握本課生字并且讀熟課文的基礎之上,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所寫的是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學方面的成長經歷。聚焦文學一詞,隨后我總結質疑:從課題上我們知道,小草可以代指身份低微不起眼的人而大樹則可以代指身份高貴顯赫的人。如果從文學這個角度上來看,小草和大樹分別可以代指什么樣的人呢?
這樣的問題,由于前面分析課題時,學生已經從身份地位上對小草和大樹的代指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這里,老師只要稍加引導,學生不難總結出:就文學方面而言,小草指在文學方面沒有成就的人,大樹則指在文學方面有成就的人。
反思:在學生對小草和大樹在身份上有了整體認識后,我引導學生再次認真讀課文,并概括全文內容,隨后聚焦文學一詞,再引導學生從文學方面思考小草和大樹的代指。這樣的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在課堂上對小草和大樹的內在含義的枯燥講解。并且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結論,也易于調動學生的.思考。就內容而言,也為下文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質疑:是小草還是大樹?
根據上文的學習,在學生對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我再引導學生思考:在文學這條道路上,夏洛蒂 勃朗特三姐妹是小草還是大樹?以此問題讓學生品讀課文。
學生在仔細讀課文的基礎上很容易就理解了,這篇課文中的前半部分,勃朗特三姐妹就是文中所謂的小草,后半部則是大樹。隨后引導學生總結得出:這篇課文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學方面一開始是小草,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變成了大樹。
反思:理解含義后,再提出她們是小草還是大樹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做能養成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并且由這個問題,讓學生對本文內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為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四、小草到大樹所受挫折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分布有了了解之后,師質疑引導:一個人的成功,背后總要經歷很多挫折與磨難,三姐妹從文學界的小草變成大樹,她們經歷了那些挫折與磨難?邊讀課文邊化出相應的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接下來的教學,我主要通過學生的回答來指導,如:
第二小節:在學生找出相應的句子后,我幫助學生歸納理解,這一部分內容告訴我們,三姐妹在艱辛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從未放棄過學習、寫作。
第三小節,這一部分內容,我將它分成這樣幾部分來指導學生學習:
首先,我指導學生理解夏洛蒂將信寄出去后,她內心的期待與惴惴不安,鑒于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雖然夏洛蒂她生活貧困,但她卻從未放棄過寫作,對她而言,寫作是多么重要啊!當她將信寄出后,這時候她內心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她會想些什么?
反思:以這樣的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近人物內心。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內心的期待,他們才能真正理解詩人羅伯特騷塞的回信對她的打擊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隨后,對于騷塞的回信這部分內容,首先我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騷塞這封信的真正含義。理解信中騷塞所說話時的那種傲慢與訓誡。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指導學生讀出信中的那種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后,在學生能夠有感情的讀出這段文字之后,我再創設情境:夏洛蒂滿懷信心的將信寄了出去,沒有想到卻收到這樣一封回信。此時,夏洛蒂的內心會想些什么呢?她會怎樣對待這封信呢?讓學生就此問題暢談,在此基礎上學習下文,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詞語、句子,體會她們三姐妹的堅定的決心。
隨后的教學,我將重點放在課文的第六小節,也就是夏洛蒂三姐妹如何寫作的內容上,引導學生抓文中的詞語體會夏洛蒂姐妹為了寫小說付出了很多努力。讓學生邊讀文字邊想畫面,了解三姐妹的刻苦與爭分奪秒,理解成功來之不易!
課文的最后,也就是三姐妹取得成功的內容,這邊的教學,我主要通過書中的已有的語言文字,再適當補充部分內容,讓學生了解三姐妹在文學史上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最后,總結課文后,我設計了如下的作業:
⑴、本課三姐妹的成功可以用哪些名言警句來概括?思考并把它寫下來。
⑵、想畫面:三姐妹成名后假如在一次宴會上遇到了騷塞先生,此時,她們會說些什么呢?
⑶、這篇課文對你有哪些收獲呢?寫出自己的感受再交流。
反思: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作業是一節課的總結與延伸。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的作業設計應該更加多元化,不應該僅僅關注字詞的掌握,應該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為主!
小草教學反思 篇6
在教學片斷2中,我設計了一個師引讀,學生接讀的這個環節,引發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為了讓學生體會“我歡呼,我興奮,為我的故鄉,為我的藏北草原。”這句話所表達出作者的情感。我首先讓學生去掉其中的3個“我”。
通過這一對比,學生感受到作者對家鄉的喜愛之情,自豪之感,有了這個體會之后。我進行了師生分讀。師讀: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馬壯。生接讀:我歡呼,我興奮,為我的故鄉,為我的藏北草原。這時學生讀出了對家鄉的喜愛之情。聲音是高亢的。師讀:這里的人份的勤勞好客,美麗善良。生接讀:我歡呼,我興奮,為我的故鄉,為我的`藏北草原。這時學生讀出了不禁為家鄉人的勤勞好客而感到驕傲。聲音是興奮的。師讀:啊!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馬壯,這里的人的勤勞好客。美麗善良。生接讀:我歡呼,我興奮,為我的故鄉,為我的藏北草原。這時學生的感情噴涌而出。為家鄉的景美,人美感到自豪。聲音是激越昂揚,鏗鏘有力的。
小草教學反思 篇7
《小草》是教科版語文的第六課,這是一篇散文,詞句優美,段落清晰,寫作手法鮮明。在進行本課第二課時教學時,我以小草的歌曲導入,先讓特定學生清唱,隨之播放音樂,全體學生就會躍躍欲試跟著一起唱,這就將課堂氣氛先調動了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由此導入課題,能讓學生們先感受到作者對小草的喜愛。
接下來就是對重點詞語、段落的學習。由于這篇散文結構簡明,所以,在教學時只選定一個自然段作為重點,進行寫作分析,感情領悟即可,其它段落的寫作手法如出一轍,在掌握這個自然段重難點的基礎上,理解其它段落就不成問題。因此,我把第二自然段作為重點,3――5自然段讓學生自學,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又鍛煉了學生們的各種能力。最后,由小草的品質引申到身邊的人,讓學生們拿出筆寫一寫,贊美我們身邊的人。
整節課的環節就是如此,在實際教學中也如期完成。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朗讀的時間過短,就會影響學生對思想感情的領悟,沒有等學生的`情緒上來,就進行下一環節了,這就導致了不完整性。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點抓學生的朗讀,感悟,只有在熟練的朗讀基礎上,才能達到感情的升華。
小草教學反思 篇8
教學《小草和大樹》一課,我扣住“以長篇小說《簡愛》著稱于世的夏洛蒂勃朗特,堪稱逆境成才的典范”這句話中的“逆境成才”來展開教學,先從“逆境”入手,讓學生讀書,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夏洛蒂勃朗特遇到了怎樣的'逆境?學生通過靜思默想后,基本能回答。我就適時進行點撥與小結:
(1)家境貧寒,失去親人,自謀生計,生活艱難;
(2)寫詩希望破滅,遭受訓誡,打擊沉重;
(3)一敗涂地,損失慘重。
在這一基礎上,我這樣問:“如果是你,遇到這樣的逆境會怎樣呢?”學生交流后,我話鋒一轉:“但夏洛蒂成才了,還有她的兩個妹妹。”接著就出示文章最后一段,讓學生感受她們三姐妹取得的輝煌成就。“那她們憑什么創造了這個奇跡呢?”我拋出了這個問題。
接下來,就讓學生默默地讀書,靜靜地思考,并在令你感動的地方寫上批注。幾分鐘后,我終于等來了學生精彩的發言:“我從盡管成年累月在艱難中謀生,她們卻始終……這句話讀出了夏洛蒂她們心中的信念非常堅定,她們渴望成功。”“她在一陣錐心的羞慚和痛苦中昂起頭來……讓它隨時刺激、鞭打自己的靈魂這句話讓我感受到她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再大的困難也打不垮她。”“我從夏洛蒂和兩個妹妹沒有悲觀退縮……
這句話體會到了她的智慧,因為當一條路被堵住時,她就另辟蹊徑。”“三姐妹以罕見的精神毅力……這句話讓我感悟到她的發憤、堅持、韌性。”……交流完,我在黑板上寫下了這些詞語:信念堅定、不屈不撓、慎重選擇、孜孜不倦、爭分奪秒等詞語。這時,“為何把夏洛蒂的生命比作沙漠中的仙人掌?“為何說她是逆境成才的典范?”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草教學反思 篇9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講述了出生于貧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堅持學習,嘗試寫作。當她滿懷希望得到大詩人的指點時,卻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但她沒有失去信心,而是從羞慚與痛苦中昂起頭來,與兩個妹妹一起發奮努力,改變方向,繼續寫作。三姐妹終于脫穎而出,成為震動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作家。這個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兩個妹妹不屈的抗爭精神與不懈努力的堅強意志,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她們在保守觀念與陳腐偏見盛行的年代,敢于沖破舊勢力的勇氣與膽識。
讀了幾遍課文后,我掩卷沉思,進行梳理:這篇文章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頑強意志。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學會什么呢?我又對文章細細進行了梳理。課文主要描述的是兩部分:一是她們遭遇的逆境;二是她們的堅持不懈、發奮努力。這兩部分內容在處理時是“平分秋色”還是有輕有重呢?我上網查了一下有關的課例,發現老師們在上這課時,基本上是用“平分秋色”的方法處理的,先品“遭遇逆境”,再品“不懈努力”。看完優秀課例,我又繼續梳理自己的教學思路,我想讀文后給我留下影響最深的是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頑強意志,那么學生讀文后大概也是如此。我又想,編者之所以把這篇課文選進教材,從態度價值觀這一目標來看,也是想培養學生們遭遇逆境是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吧。我想,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應該給學生留下的是一種不屈不撓的態度,是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的頑強意志。從寫法上看,這篇文章有四大特色:一、中心明確,證明有力;二、描寫人物,個性鮮明;三、恰當議論,深化中心;四、運用比喻,表述生動。“中心明確,證明有力”在以前學過的多篇文章中都有體現,“描寫人物,個性鮮明”在前一單元《負荊請罪》、《船長》等文章中已進行重點學習,“恰當議論,深化中心”是學過的《譚千秋》一文的主要特色,衡量下來,根據一課一得的原則,我把“運用比喻,表述生動”作為本課重點學習的寫作方法。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學生的“輸出”——寫,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有寫作訓練的意識,抓住“讀寫結合點”,有效進行說、寫遷移訓練。但我認為說寫訓練應該緊密結合文本,并為教學內容服務,對品析人物形象有幫助,不能為了寫而寫。從本篇課文的特點和教學內容、時間等方面衡量,我決定在品讀騷塞的話后,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補白。所以,在進行教學預設時,經過慎重考慮,我打算采用“弱化‘逆境’,強化‘努力’,兼顧比喻,有效遷移”的處理。
在第一課時的末了,我引導學生制定第二課時的目標,經過討論,制定的目標如下:1.品析人物形象;2.學習寫作方法。
第二課時伊始,先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繼而,我引導學生進行了第一次探究: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這不是一篇寫植物的文章,作者是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板書:比喻)作者是把什么比喻成“小草”,又把什么比喻成“大樹”呢?因為有了第一課時的讀書基礎,學生瀏覽課文后,很快通過交流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把“小草”和“大樹”板畫在黑板上,小草矮小單薄,畫在左邊;大樹高達繁茂,畫在右邊。接著進行了第二次探究:作者為何把沒有成功前的三姐妹比作“小草”,能從文中找到依據嗎?這次探究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閱讀“逆境描寫”部分,通過讀書感受她們的艱難。組織交流后,我引導學生進行了第三次探究:你認為三姐妹是靠什么把“小草”澆灌成的“大樹”?請默讀2-7自然段,圈畫有關詞句,簡單作批注。并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去探究思考、閱讀批注、小組交流,然后全班集體交流,在交流時重點引領學生去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頑強意志。通過引導學生個性解讀并朗讀騷塞的話,相機進行補白說話訓練:
夏洛蒂心想:
艾米莉和安恩說:
以此來感悟三姐妹的不屈服。通過她們的轉型感悟她們的聰明智慧,通過朗讀她們的勤奮,感悟她們的孜孜不倦、堅持不懈。在解讀最后及第一節文字時,抓住幾個比喻句感受三姐妹成功的來之不易和頑強意志,并相機補充馬克思、薩克雷、毛姆等人對三姐妹及其作品的評價:
馬克思把夏洛蒂和大作家狄更斯、薩克雷并列,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她是最最出色的小說家”。
薩克雷說:“《簡·愛》使我非常感動,非常喜愛。請代我向作者致意和道謝,她的.小說是我能花好多天來讀的第一本英國小說。”
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毛姆將《呼嘯山莊》評價為世界十佳小說。
通過閱讀評價,學生進一步深化了認識。
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我相機把不屈不撓、頑強意志、聰明智慧、勤奮幾個詞語板書與“小草”上方,并及時小結:正是靠著“不屈不撓、頑強意志、聰明智慧、勤奮”的澆灌,“小草”才成為“大樹”的。接著出示幾則有關逆境成才的名言:
逆境是人生中最好的大學。(別林斯基)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斗過來的。(松下幸之助)
并非每一個災難都是禍;早臨的逆境常是幸福。經過克服的困難不但給了我們教訓,并且對我們未來的奮斗有所激勵。(波普)
通過讀名言,學生進一步明白了,無論遭遇怎樣的逆境,只要有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頑強意志,再加上聰明勤奮,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學生們進行了自主、充分地探究,在集體對話交流中進一步碰撞、明晰,在朗讀中品位感受,再加上板書的形象,課末,學生很容易地進行了“自主總結”。
我們六年級組“同課異構”的主題就是“自主總結”,通過解讀自己備課的心路歷程和課堂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綜合組內老師的上課情況,我也對“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總結”進行了自主總結:
一、明確的學習目標為“自主總結”指明了方向
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指出:“目標的提出,是教學活動的起點,目標明確集中,學生達成度高,是有效教學的最重要的標志。在教學起始階段提出明確的目標,可以使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均有方向感,在教學結束時均有達標感,這是避免學生盲目被牽的關鍵所在。”課始設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本節課的目的、任務,并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學習活動,在“自主總結”時針對“學習目標”將新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學生就會學有所獲。如《船長》一文,經研討,黃智、范妍妍、劉影三位老師確立的學習目標為:1、感悟人物形象;2、學習寫作方法。感悟人物形象指向的是文本內容,了解文本塑造的“船長”這一人物形象,感悟他的精神品質;學習寫作方法指向的是文本形式,關注作者是如何塑造“船長”這一人物形象的,關注的是表達。在目標的指引下,學生再通過探究、交流,深化認識,“自主總結”也就避免了盲目性。
二、深入的自主探究為“自主總結”打下了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讀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探尋答案,從而有所發現。自主探究時應以讀書為主要活動,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學中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達到自悟,同時對疑難問題和自己的理解感受進行圈畫和批注。如黃智、劉影、范妍妍三位老師在《船長》一文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文中語言描寫的探究;楊晶主任在《小草和大樹》一文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逆境描寫作用的探究以及對“小草”如何成長為“大樹”的這一問題的探究;徐瑞蘭主任在《學與問》疑問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兩個事例的探究。正因為學生有了主動探究和發現,才有了在“自主總結”時對經驗的總結、對知識的歸納和認識的深化。
三、充分的自主交流為“自主總結”拓展了思路
討論交流就是讓學生匯報自學情況,說一說自己懂得了什么、是如何知道、如何想到的。可以采用先小組交流再集體交流的形式。在交流時,教師既要為學生充分表現搭建平臺,讓學生在思維互相碰撞中產生火花,又要體現主導作用,肯定正確,糾正錯誤,補充提高,系統歸納。我們六年級組的每位老師,在自主交流時,都展現了很好的駕馭能力。而且,在交流時,老師們都注重引導學生把書讀好,通過讀去深入人物內心、感悟人物品質、體會表達方法、理解文本內涵。通過充分的交流,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形成了全方位、多思路。在自主總結時能夠從不同的側面去思考,拓展思維的空間。
在自主總結時,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對當堂所學、所獲進行系統的梳理,從主要內容、人物形象、寫作方法、收獲啟迪等方面進行總結,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有所習得、有所發展。
小草教學反思 篇10
在教學《小草和大樹》一文時,有學生問:老師,我覺得文章題目也可以取:“仙人掌花”。我請他談談理由。
學生說:“文章第一自然段有寫到:她的生命艱辛而壯麗,像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這是本文的中心句,仙人掌花和夏洛蒂之間有很多的共同點:
1、仙人掌是生活在逆境中,夏洛蒂.勃朗特也是生活在逆境中;
2、仙人掌在惡劣環境中茁壯成長,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夏洛蒂.勃朗特在逆境中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熱愛學習、不甘命運驅使、與命運和世俗的偏見抗爭。她堅持不懈、勇敢頑強地追求理想的性格與仙人掌品質很像;
3、這么美的仙人掌花開放在氣候惡劣的沙漠中;夏洛蒂.勃朗特也戰勝了種種逆境敲開了文學圣殿的大門,取得了成功;
古人云:“學貴有疑”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于不疑處生疑,方是進矣。”學生有疑點,有問題,正是他有思考的重要標志。
不料,在他的質疑帶動下,又有同學提出:“以前我們也學過好多介紹人物事跡的文章,大多數是直接用人物的名字作題目,比如《鄭成功》、《諾貝爾》、《海倫.凱勒》、《少年王冕》等。這篇課文就使用《夏洛蒂.勃朗特》不是一樣可以嗎?”
我很高興,先是表揚了他們敢于質疑的精神,再把兩位同學提出的題目一一板書在黑板上,又鼓勵學生以研究者的姿態去思考:為什么作者是以《小草和大樹》為題?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交流理解。
學生交流過程中分別得出:
1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共出現了3次:課題,騷塞的回信中,文末。
課題:夏洛蒂.勃朗特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小草也具有這樣茁壯成長、不屈不撓的品質。
回信:夏洛蒂在寫作道路上遭受了羅伯特.騷塞冰冷的打擊。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婦女能從事的事業,“大樹”指的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小草不能變成大樹。言下之意,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語中充斥著騷塞對婦女的蔑視,更深層次的是來自當時保守觀念和對婦女充滿偏見的社會習氣。
文末:她們硬是用鋼鐵般的意志,敲開了文學圣殿的大門,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大樹”。她們莊嚴地向傳統的觀念和陳腐的偏見宣戰: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婦女的事業”!
2、課題“小草”和“大樹”用了打比方的手法。
將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艱辛和磨難中,以頑強的生命力,茁壯成長。將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樹”,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夏洛蒂逆境取得成才的故事是“小草”成長為“大樹”的艱辛歷程。在自然界中,小草雖然不能變成大樹,但在文學界里,夏洛蒂姐妹卻創造了這樣的奇跡!
3、以“小草和大樹”為題,形成鮮明對比,激發讀者閱讀興趣,比“仙人掌花”、“夏洛蒂.勃朗特”容易抓住讀者、發人深思。
4、“小草和大樹”這題目蘊含著深刻的寓意,便于激發讀者深入解讀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主人翁與命運和世俗的偏見,抗爭的勇氣和堅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性格。
兩位同學對題目的不同看法,興起了大家對“作者為什么以‘小草和大樹’為題”的討論。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起了智慧的火花。盡管后來兩位同學也表示是該采用“小草和大樹”,但他們提出問題產生創造性思維是值得肯定的。在集體討論交流中,學生還明白了有創意的題目可以使整篇文章生色不少,更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可見,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營造生成創造性的氣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小草教學反思 篇11
11月3日,我在金城鎮中心小學六(1)班執教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小草和大樹》。課后,工作室全體成員,集中評課。執教此課,主要目的是想提供一個課例,組織工作室成員評議,使大家在評議中展現各自的語文教學思想、課堂藝術觀點,以便使這一嶄新的團隊,在相互的碰撞中,激起智慧的火花,增加相互了解,增進對“書香課程”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的理解。
課后,自我反思如下:六(1)班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文,已養成習慣。自主學習效果較好,課文朗讀、字詞學習,基本達成教學目標。課堂上,經過思辨和論,學生對本文“小草”、“大樹”的內涵理解準確,對“小草”和“大樹”的內在聯系的認識有了深化。在此基礎上,讀寫結合的滲透,有所實現。然而,該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尚存形式化的刻板傾向,尤其表現于開卷之后,抓主要內容、抓要點的意識不清晰,方法不嫻熟,以致于降低了對文本內涵理解的深度,淡漠了對作者謀篇布局之匠心的體悟。因此,教案設計雖然試圖抓住課文的核心問題披文入境,解讀文本,體悟內涵,展開語言訓練,但是,由于“預設”離開了學生的實際,還是沒能產生“靈動”的實效。此課,對“書香課程”思想指導下的文本解讀、簡約處理教材等方面有獨到之處,但至少相對于六(1)班學生目前的實際水平,要求之高還是過于理想化了。
評課時,大家從教材處理、教學環節設計、語言文字訓練、教者課堂表現等多方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展開了討論。雖然大家初次“碰撞”,出言滿含“禮貌”的謹慎,但大家交流的坦誠,對教學的較真仍然表露無遺。由此可見,工作室成員個個后勁十足,大有發展的'希望。但是,有一點值得重視和深思:大家的評議,基本建立在學生當前閱讀量有限的閱讀水平狀態,對學生大量閱讀之后,語言文字水平可能呈現的靈動狀態缺乏足夠的認識。為此,將來的研討,有兩個重點工作急待上馬:開展“書香課程”的理論研修;盡快在各自班級開展實質性的大量閱讀。
小草教學反思 篇12
六年級語文《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小草和大樹》一文介紹了英國著名作家夏洛蒂三姐妹不甘命運的擺布,在經歷了屢屢失敗之后,仍不懈努力憑著頑強的意志向著人生理想奮斗,實現人生價值的典型事跡。
在本節課教學時,我從“逆境”入手,感受夏洛蒂所遭遇的一系列不幸與打擊,然后感受夏洛蒂堅持不懈、堅強不屈、頑強拼搏取得了成功。重點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探究交流、說話練習,抓住文本,抓住“語文味”去感悟。如:第2自然段中,寫到夏洛蒂母親早逝,生活貧困,她要維持家庭生計,吃過很多苦。我設計了說話練習:炎炎夏日,別的小朋友在――而夏洛蒂在――-;寒冬臘月,別的'小朋友在――而夏洛蒂在――;通過說話交流,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夏洛蒂的家庭不幸,吃了許多苦,卻始終沒放棄學習。
當然,這節課存在的問題有很多,我覺得這節課是我還應從以下幾方面多努力:1、對各教學環節內容以及時間的把握上還要再精心推敲;2、走出朗讀的誤區,語文課堂重視朗讀,但不能做無謂的朗讀,除了要進行朗讀指導,還應適當的進行朗讀示范。
【小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草》教學反思01-03
《小草》教學反思11篇02-18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02-19
《小草》教學反思13篇01-04
《小草》教學反思(通用12篇)04-17
對教學反思的“反思”03-28
教學教學反思03-22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4-22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