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讀后感通用1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征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征讀后感1
《長征的故事》這本書我一口氣讀了三遍。當我把這本書合上的一瞬間,那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已經深深地感動了我。
我們偉大的紅軍戰士,都有一顆舍己為人、除暴安良的決心和堅貞不屈、百折不撓的精神。正是這種為國為民的精神和信仰支撐著他們走完2萬5千里的長征,最后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從而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而快樂的學習生活!
在長征中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小波和他的山藥蛋》、《草地讓糧》、《總司令分餅》這些都是體現了紅軍指戰員有一顆閃閃的紅心。團結也是紅軍長征不可缺少的力量,俗話說:“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面對的是百萬虎狼,后又追兵,我們的`紅軍卻不怕犧牲、不怕困苦,為著理想而戰斗著。紅軍戰士爬雪山的時候,吃的是皮帶、樹根,穿的是草鞋,翻過一座座的雪山,在艱苦卓絕的環境面前卻始終保持著昂揚的斗志,戰勝了敵人、戰勝了困難……
再回想起現在的我,生在陽光下,衣食無憂。但是在學習上碰到一點點困難就知難而退,我深深地反思著,暗暗下定決心,以后要不怕困難,認真學習,爭取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長征讀后感2
我記不起這是我第幾次想起長征了,在我的記憶中,它就像古希臘文學中一部長長的史詩,我至今才讀懂它一個小小的章節。
在漫長的歷史與文化的進程中,我們的民族有著很多輝煌的過去,穿越時空的蒼涼與沉重,是歷經滄桑后的繁華,的確,我們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難。
風吹過,雨打過,火燒過,鐵蹄踐踏過,但寧折不彎的是中國人的脊梁,這就是長征的真實寫照。
長征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座巍峨的`豐碑,百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跨越萬水千山,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
堅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索,無所畏懼的前行,向著理想勇敢奮斗,在當今的詞典中,沒有哪一個詞能夠像“長征”那樣,包含了所有這些令人感動的崇高精神和象征意義!
撫今追昔,共和國的滄桑巨變令人感慨萬千;繼往開來,全面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呼喚著我們奮然前行。
展望未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大船正劈波斬浪,昂首向前!
淋浴著新世紀燦爛的陽光,歷史的重任將落在我們這一代少年的肩上。過去,長征使中國輝煌;今天我們要將長征精神發揚下去。我相信,未來的中國載入世界編年史的一定是更華美的篇章!
長征讀后感3
你們知道嗎?在暑假里有兩個特殊的節日?7月1日建黨節,8月1日建軍節。這兩個節日對我們21世紀的幸福少年來說太遙遠,太生疏了。
什么是黨?什么是紅軍戰士?什么是戰爭?在我心中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對于他們的認識都是來自書本和電視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在暑假中,我讀了《長征的故事》,這本書主要講了在長征路途中紅軍遇到的重重困難和他們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團結一致的頑強精神。書中的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深深地感動了我。
書中寫了好多長征途中的.感人故事,有《戰友情深》,有《軍民魚水情》,有《一雙布鞋》,最讓我感動的是《總司令分餅》。在糧食非常緊缺的時候,炊事班的同志費盡心思弄來面,烙了兩張餅,讓總司令吃。總司令卻拒絕了,他把餅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分給戰士們一起吃。
看完這個故事,我不禁對每一個人都肅然起敬。在艱難時期,無論總司令還是普通戰士,都懷著一顆為他人著想的心。再想想現在每天熱騰騰的飯菜都擺在我們面前,我們還挑三揀四,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我感到很慚愧,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
生活在紅旗下的我們是幸福的。怎能忘記了紅軍戰士的頑強拼搏精神呢?我們又怎能遇到一點點困難就知難而退呢?
長征讀后感4
《長征》這本書是由王樹增先生所寫,他寫的書都是關于紅色經典的,除了《長征》,還有《朝鮮戰爭》、《解放戰爭》、《抗日戰爭》。《長征》這本書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獎等等。
這本書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了紅軍戰士們整整二萬五千里的長征。王樹增為了完成這本書,收集了許多資料,采訪了許多親歷長征的老紅軍,數度行走長征路線,終于完成了這本60多萬字的《長征》。
二萬五千里的長征途中,紅軍面對的是什么?是高山懸崖,冰山雪地;是湍急的河流,渺茫的.沙漠……在這期間,他們吃野菜,吃草根,甚至吃樹皮,吃石頭。這令人感到絕望的險境,卻被這隊令人熱血沸騰的戰士戰勝了。這就是紅軍,在寒冷的雪地中,身著薄衣,饑寒交迫,是什么讓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呢?是堅強的意志。
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有這么一句話“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說的就是紅軍,在經歷了沙漠雪地,渡過了雪山激流,經歷了酷暑嚴寒。
長征的勝利是革命戰士用他們的生命與鮮血鋪出來的,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雖然長征已經成為歷史,可我們不能忘記紅軍精神,我們應把紅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發揚下去。好好學習,用科技強國,沿著先烈們走過的路,繼續走下去,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永遠巨人般屹立于世界強林之列。
長征讀后感5
我們學習了《七律·長征》這首詩,不僅讓我知道六萬五千里的長征紅軍一路走下來的艱辛,還使我感受到紅軍們堅持不懈的毅力。
紅軍一路越五嶺,翻烏蒙山,過金沙江,跨大渡河……經歷的艱辛數不勝數。那五嶺山脈高低起伏,綿延不絕。那烏蒙山更是高大雄偉,氣勢磅礴……
無論山多高,水多急,天多冷,雪多大都無法阻止他們的腳步。在他們心中那些困難,饑餓,寒冷,炎熱都是平常事。因為在他們的字典中就沒有“怕”這個字,只有“堅持”他們的.毅力是多么根深蒂固啊!
在我們的生活中,長征中經歷的艱難就比如是生活中的困難,紅軍就是我們,我們要一步步將困難消滅。在學習中,長征就是學習生涯,我們也要有紅軍那樣的毅力將學習中的困難一個個解決,最后將我們的學習生涯畫個完美的句號。
前輩們為我們創造好生活,流血犧牲,不就是為了讓我們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好的生活環境,好好學習將來成大器為祖國增光添彩。我們要珍惜這學習環境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紅軍經歷的艱難我們是沒有經歷過的,他們可能睡雪窩,可能饑餓得吃樹皮,草根……如果換做長期吃飽穿暖的我們是做不到的。我們沒有那份勇敢,那份堅持,那份面對敵人時的鎮定。所以我們還是要干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學習。
努力吧!為祖國爭光。要對得起那些為祖國事業犧牲的前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長征讀后感6
今晚,我再次懷著激動的心情朗讀《長征》這首感人肺腑的詩,又一次被他們那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所折服。
本詩記敘了紅軍長征的過程,選取了五個主要地方來描寫:越五嶺,烏蒙山,金山江,大渡橋,過岷山。熱情歌頌了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閉上雙眼想一想,紅軍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不怕任何困難,而且時時刻刻都面臨著死亡的厄運。但是他們退縮了嗎?作為一代人,我們與紅軍相比就如沙粒般渺小。
當我讀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一句時,感到十分氣憤,金沙江本來就形式險要,再加上敵人密集如雨的子彈,會給我們的紅軍帶來多么大的損失啊!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被敵人抽掉,可紅軍們手扶鐵索,冒著敵人的子彈,不惜流血犧牲,終于奪下了瀘定橋。
過岷山的`時候,紅軍犧牲了幾萬人,后面還有敵人的尾追,條件異常艱苦,大雪封山,沒有決心,信心,是不可能活著走出來的,而我們的紅軍卻憑著堅強的毅力翻過了岷山,取得了長征的勝利。
讀《長征》,追昔撫今,我心潮澎湃。我們要樹雄心,立壯志;記住昨天,把握今天,建設好祖國的明天!
長征讀后感7
讀了《七律·長征》這篇作文后,時我無比敬佩紅軍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英雄氣概。
紅軍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的正確引導下,取得了四次勝利。以后,由于在王明路線的'錯誤引導下,第五次"圍剿"以失敗告終。紅軍不得不退出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進行長征。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路線的統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
長征全程二萬五千里,這期間,紅軍翻越了連綿起伏的五嶺山、氣勢磅礴的烏蒙山、穿過荒無人煙的草地;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經過了11個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越了24條大河,最后,穿越了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后,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
在長征勝利結束以后,毛澤東同志以及其輕快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滿懷豪情的《七律·長征》。這首是濃縮了長征途中的艱險、曲折和悲壯,震撼了我的心靈。
毛主席多次為紅軍的英勇而慨嘆,多次賦詩言聲。1935月10月,毛主席在全軍排以上干部大會上朗誦了這首詩。
《七律·長征》這首詩,是我領略了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和高昂的氣質,更讓我敬佩紅軍戰勝艱難險阻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英雄氣概。
長征讀后感8
我覺得,紅軍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在那個年代里,承擔起了自己的歷史責任。這種歷史責任感,最值得我們紀念,也是今天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最需要的。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不得不被紅軍的頑強,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打動。然而我們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用科技強國,以人才壯國。同學們,我們要臥薪嘗膽,急起直追,用民族的偉大智慧迎接挑戰,以祖國的興衰為己任,為祖國的強盛奮斗不息。我們絲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創造的業績中了,而是要自強、自立,創造二十一世紀的偉業。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夠做到的!當然,這需要頑強拼搏的精神。
我們今天是祖國的希望,明天將是祖國的棟梁。紅軍的事跡將不斷地激勵著我,要刻苦學習,努力向上。長大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長征讀后感9
今天,我們學習了毛主席的詩《長征》感觸多多。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56個字,代表了紅軍長征遇到的艱難險阻,也抒發了毛主席的對一切困難的大無畏的精神。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紅軍叔叔艱難得爬過了18條山脈,渡過了24條大河。經過了12個省份,占領過62座城市。在我們眼里,如果翻過這些大山,渡過這些大河,真是難上加難,天上還有敵人的攻擊,地上還有敵人的.追擊……可在紅軍叔叔看來,簡直就是腳下滾過的泥丸一樣……
功夫不負有心人,紅軍最終贏得了勝利。紅軍叔叔的堅強的信念和頑強毅力深深的感染著我。是他們的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舊中國,由于政府的無能,使外國的列強在我國到處燒殺掠奪,導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是毛主席帶領的紅軍叔叔,殺退了列強,建立了新中國,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要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努力學習,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越來越好。
長征讀后感10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課外書叫《讀故事 塑品格——長征精神青少年讀本》。書中第六章《軍民魚水情》講述的三個小故事中,無論是紅軍戰士和普通老百姓之間,還是紅軍領袖和群眾之間以及廣大人民 群眾之間,無不體現著軍民團結奮斗、親如一家的魚水之情和同心協力、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合力共建文明城,眾心齊聚強國夢,就是要重塑長征精神,共同創造屬于我們的`和諧生活。這些天,外婆家的窗臺上滴滴答答地響個不停,仔細一看原來是五樓人家的空調出水管破裂,空調出水都滴在外婆家窗臺和玻璃上,嘀嗒嘀嗒的聲音讓人覺得很煩躁。但外婆并沒有很生氣,而是和和氣氣地把情況告訴了五樓的阿姨。五樓的阿姨馬上到外婆家查看,一再打招呼說不好意思,并說馬上讓師傅來修理。
鄰里間以和為貴,看著外婆與五樓阿姨客氣地說話,回想起平時外婆總是主動熱情地與鄰居打招呼,下樓主動幫鄰居把門口的垃圾帶下去丟掉……。我想,合力共建文明城,就該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努力營造和諧生活氛圍。
長征故事的熏陶,長輩的言傳身教深深地影響著我。我決心把創城精神牢記在心,把道德規范落實在行動上,在學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關心集體;上課遵守紀律,專心聽講,認真學習,努力取得好成績;在家里孝敬長輩,學做家務,一言一行努力學做有高尚情操的人。
長征讀后感11
暑假里,我讀了《紅軍長征史》。書中寫了紅軍戰士為革命告別親人,離開根據地,踏上萬里長征。
二萬五千里的長征途中,過草地猶為艱難。川西北的松潘草地遠遠望去,像一片灰綠色的海洋,茫茫無際。這片草地看似郁郁蔥蔥、繁花似錦。但在這綠草和鮮花之下,卻處處隱藏著大自然的邪惡,里面的河道迂回曲折、枝杈橫生、水流遲緩,形成了大片沼澤。沼澤上,水草結成了片片草甸。草甸下泥濘不堪,淺處齊膝,深處沒頂。人一不小心,陷入沼澤,就會被污泥所吞沒。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部隊斷了糧食。戰士們只能靠挖野菜充饑,有的戰士因誤食有毒的野菜而犧牲了;有的戰士因饑餓也倒下了。草地上的'晝夜溫差極大,白天高至四十多度,晚上卻降到零度以下。有一個班的戰士在大雨中過了一夜,第二天,全班的戰士都犧牲了。
可是,紅軍戰士們并沒有被這些困難所嚇倒,他們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同困難做著頑強的斗爭,義無反顧地向前行進,終于走出了這片大草地。
我被紅軍戰士的這種精神感動了,體會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啊,它是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今天,我們不僅要珍惜這幸福生活,還要更加努力學習,將來用所學的知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長征讀后感12
紅軍長征的時候,有一位軍人,他得知貧農方少周家六十九歲老母臥病在床,由于家境貧困,缺乏營養,加之老病在身,沒有東西吃,家里只有青菜蘿卜。老人已奄奄一息、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無策。要醫無錢、欲救無藥,只有死路一條。可正在此時,住在方家的那位軍人不由想起了藏了許久的要給自己臥病在床的老母吃的'人參,便拿了出來,給方母吃,果不其然,方母服用后不久病就有了起色。
我非常喜歡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不正是表達了老師給我們講的一句古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嗎!意思是做人不僅要關心、尊敬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老人,也要關心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老人。
這就是長征精神。在我看來,紅軍是樂于助人的人;紅軍是尊老愛幼的人;紅軍也是遇到困難永不放棄的人。這值得我們學習,其實我做了很多尊老愛幼的事情呢!比如說:我在乘坐公交車的時候經常給老弱病殘孕的人讓座:看到正在過馬路的盲人或老人時,也會伸出援手來;遇見孕婦有東西掉在地上的時候會幫助她們撿起來;看見路上有垃圾更是會毫不猶豫地撿起來丟進垃圾桶里。
長征讀后感13
《紅軍長征的故事》這一本書中描寫了當年戰爭時期中,紅軍們爬雪山、過草地等一些不怕艱難、不怕犧牲的故事。最讓我難忘的是,當這些戰士剛進入紅軍隊伍的時候,竟然就已經不把“死”放在心上了。為了祖國的和平,他們真是了不起!
紅軍長征中的一個故事讓我至今還記憶猶新,那就是關于戰地女杰——賀子珍。1935年4月初,紅軍們趕到貴州附近的五里排,突然他們的頭上有一群敵機,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里、坡地上,但躺在擔架上的紅軍傷員根本動不了。賀子珍連忙去疏散傷員,這時一枚炸彈投了下來,賀子珍被炸傷了,不過好的是敵機在這時候飛走了。
醫生給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又給她做了全身的檢查,發現她的頭部、上身和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大汗淋漓,但卻一聲不吭。終于,賀子珍身體淺層的彈片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最后一行時,我心里真是激動極了,暗暗地想,這些壯舉簡直是中國戰爭史上前所未聞的,這些英雄都是些平凡的人,但他們卻是那樣堅強、勇敢、自信。我也要像他們一樣,雖然生活的環境不一樣了,但我也要堅強地面對一切,讓自己自信起來,變得更棒!
長征讀后感14
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的故事》這本書寫了英勇的共產黨人和工農紅軍,經歷了激烈的戰斗,戰勝了艱難的'困苦,最終創造了奇跡。
長征是黨帶領紅軍用汗水和智慧譜寫的一部雄偉壯麗的英雄史詩。在兩年時間,紅軍長征縱橫贛、閩、粵、湘、桂、川、滇、青、甘、陜等十四個省,穿越苗、壯、侗、布依、土家、白、藏、羌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地區,總行征大約6.5萬余里。長征不僅是時間的考驗,而且是生命的考驗。在長征的途中經歷了六百余場戰役,幾乎每天都有一場戰役。每個戰士都面臨著被槍打死,被炸彈炸死的生命危險,但是他們都沒有放棄,沒有退縮。他們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獲得了戰役的勝利。
共產黨經歷各種困難,他們堅持不懈,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壯烈的犧牲在了戰場上。沒有共產黨,我們的祖國就沒有希望。有了共產黨,我們如今才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祖國更加繁榮富強。我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想想我自己,平時碰到一點小困難,就想放棄。我真是太不應該了。我們應該從小好好學習,長大以后,為我們的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長征讀后感15
此時,我正躺在床上久久難眠。腦海里不斷浮現,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那雄偉壯觀的場面。不禁思緒萬千,心潮澎湃。
《長征》這首詩是毛主席在紅軍浩浩蕩蕩到達吳鎮時寫下的。每當讀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時,我總是為他們的意志而感動,紅軍戰士是迎難而上,而我呢?
暑假,灸熱難耐。一個星期天,爸爸媽媽正好閑著沒事,于是我們全家一起去爬廈門海滄的慈濟宮。來到山腳,望著那999層臺階。我不禁有些膽怯,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還是開始往上爬。
走到第一百個臺階時,我覺得很輕松。一邊看風景,一邊哼著歌。到了三百層臺階的時侯,感覺心有余力不足,剛才爸爸媽媽帶被我甩得老遠,現在都快追上我了。
善解人意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語重心長的說:‘你的.毅力要堅定些才好,如果當年的紅軍像你這樣,就沒有今天的新中國。”我聽了爸爸了話,一鼓作氣地爬到了山頂。
今天,我讀了《長征》。終于理解了爸爸所說的紅軍,真的是有無比堅強的意志。
【長征讀后感】相關文章:
《長征》讀后感:不忘歷史 繼續長征07-31
長征詩歌07-30
長征優秀作文08-10
我的“長征”作文05-22
長征的優秀作文06-21
語文長征教案02-10
長征精神的作文02-03
長征詩詞朗誦03-27
長征教學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