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獨六講》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孤獨六講》讀后感2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孤獨六講》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孤獨六講》讀后感1
蔣勛說人有六種孤獨,即情欲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
人通過孤獨才能發展出完美的自我,走向生命意識的覺醒。
孤獨是一種圓滿,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需與寂寞區分開來,寂寞是一種空虛無聊。
在這匆忙的城市里,我們是孤獨的個體。
內心情感無處可訴的“情欲孤獨”;字句無法溝通的“語言孤獨”;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獨”;壓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獨”;哲思考者不為人了解的“思維孤獨”。
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孤獨的恐懼,因此我們要時刻保持警醒,意識到我們正處于孤獨之中,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當你意識到自己孤獨時,“我”就會在心中產生一種共鳴,就會與世間萬物產生一種聯結,即世間萬物本為一體,你便不會再為孤獨困惑了。
現代社會人人感到孤獨的原因在于,我們從集體文化過渡到個體文化所產生的撕裂感,人在激烈的社會變革中無所適從,找不到歸屬感。
所有事物都被打上了商品的標簽,都以金錢來衡量,我們忽略了其與自我關系的認知。
現代人面對自我,通過各種方式去逃避,發明了各式各樣的消遣與娛樂,生產了琳瑯滿目的商品,滋生了數不盡的欲望。
人在這欲望中不能自拔,歸根結底在于社會沒有一種反省的.機制,教育沒有培養人一種反省的能力。
讀完本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從何寫起,這也許就是書中所講的“語言孤獨”與“思維孤獨”。
從而我也意識到,我還無法駕馭文字,無法通過文字和語言來表達思想,也明白了為什么網絡流行“我想對這個世界說說”、“我想對這個世界談談”的話語。
這總能勾起我們深深的孤獨。
《孤獨六講》讀后感2
今年的第二本書昨天在上海圖書館看完了,是蔣勛老師的《孤獨六講》。
當我們談論孤獨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這有點像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其實都突顯出了《孤獨六講》里的孤獨六方面:殘酷青春里野獸般奔突的“情欲孤獨”;眾聲喧嘩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始于躊躇滿志終于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潛藏于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
這看上去這六方面的孤獨,或多或少自己都有所體會。但自己對于自己獨處的時刻,自己怎樣和自己對話,這是一個只有自己才了解的過程。老家有條河,叫靈渠,每次回去我都會一個人去跑一圈,看著平靜的河水,這是我孤獨的時刻,但卻是我十分欣喜的時刻:水清,才能看見渾濁時看不到的萬物。孤獨,才能明白喧囂里不成想到的方向。我會請朋友來家里吃飯,其實大家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不關乎你是否結婚有娃。朋友你來到我家有比吃飯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誰說今天我必須陪你喝醉?朋友,我們坐在長凳上,讓我們談些高雅的話題,度過一個甜美的夜晚,我們把時間花在探討生命上,而不是談論什么漓泉啤酒是要常溫的還是冷藏的。
看完《孤獨六講》,我依稀記得我20xx年也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做《獨處》。后來翻看公眾號的歷史文章,是20xx年12月24日寫的`。這里強行加入鏈接,作為對孤獨的理解。
最后借用《孤獨六講》里的話結尾:那匹走向曠野的孤獨的狼,就是人類最后的高貴品質,那種不被環保、不被豢養、不被馴服的孤獨──狼馴服了就是狗,都變成狗以后,只有寵物,自我的征服性和自我的挑戰性不存在生命里面。
【《孤獨六講》讀后感】相關文章:
《孤獨六講》讀后感03-08
講誠信作文02-18
講誠信的作文02-18
講立春的句子02-01
講誠信征文05-29
講誠信的作文11-05
講誠信作文12-22
關于講誠信的作文02-20
講善意的謊言作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