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衛生局“八個在一線”工作典型經驗材料
開展“作風建設年”以來,區衛生系統組織了近300名醫務人員在全區24個居委會設點義診;在全系統抽調優秀人員由局領導帶隊蹲點基層單位協調破解影響長遠的發展難題。
順民意—發展基礎在一線夯實
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不足是居民“就醫難”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4月,該局圍繞擴充好、使用好我區醫療服務資源,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局領導班子成員在實行崗位代理制的基礎上分頭到各醫療衛生單位開展“全日制”蹲點調研工作,有些領導已累計蹲點100多天,至今尚未“歸隊”。該局不但派領導到一線,也把班子帶到一線工作,局黨委適時在有關基層單位召開專題黨委會,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策劃發展思路。目前,我區以硬件建設為主的資源擴充工程進展順利,社區衛生服務站標準化建設已完成75%、第六醫院新大樓啟用和發展的整體定位已初步明確、眼科醫院創建三級乙等專科醫院取得階段性成績,各項影響事業長遠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工作取得的實質性進展,為實現我區衛生事業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暖民心—醫患關系在一線融洽
7月25日下午,地面溫度高達43°c,衛生義診隊一行十余人頂著烈日又如期而至前往設在徐戎社區的江東區殘疾人康復基地,定期為殘疾人、居家養老的老人進行康復訓練,也為他們送上了藿香正氣水、白花油、黃蓮素、杭白菊等上千元的消暑藥品。這樣的社區定點義診、衛生支農活動從今年啟動“百名醫學專家進社區”活動以來,已開展了18次,醫務人員深入社區,與居民交朋友、攀親戚,得到居民群眾的普遍好評,很多老人說,在社區開展義診、上門服務很貼心,很適應老人。另外,該局還轉變服務模式,開展“責任醫師團隊”上門服務,將醫生、護士、公共衛生醫師、康復醫生和健康教育人員組成41個衛生服務團隊,以“團隊”形式實行分片包干,居民在家不出門也可得到常見病、慢性病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即使有突發情況也沒關系,社區醫生配置了小靈通,社區醫生接到電話15分鐘內就能趕到病人家中提供上門服務。站里的社區醫生與居民的關系更為融洽,醫生常常會跟居民“拉家常”;“走街串巷”做“行醫”;更讓醫患“親如一家”。
解民憂—燃眉之急在一線解決
“一線工作法”特別強調解決群眾的燃眉之急。今年四月,該局領導在福明街道新源社區與小區居民進行座談時,居民反映小區衛生服務“一多一少”,即周邊社區衛生服務站少,今年蒼蠅、蚊子多。該局馬上聯系愛國衛生工作和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的有關科室,開展情況調查,專題研究解決居民反映的困難。隨后,愛衛會組織消殺人員在小區及周邊地區加強了“除四害”工作力度,蒼蠅、蚊子多的問題馬上得到改觀;而對于社區衛生服務站點少的問題,按照統籌布局全區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的總體規劃和有關標準,該社區尚未達到建立站點的標準,我們也就此向居民做出詳盡解釋,并建議向周邊兩個站點尋求衛生服務。在日月星辰社區,我們從走訪的重病、慢性病患者家庭時了解到,這個社區的人群整體經濟收入水平較高,物質層面的“看病貴”問題不十分突出,但他們對精神層面的“醫療”需求較高。于是,我們和三名老人結對子,組織醫務人員定期上門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提供健康指導、生活幫助和心理慰籍,使老年居民有一個安詳舒適的晚年.
【衛生局“八個在一線”工作典型經驗材料】相關文章:
城管執法工作典型經驗材料09-23
教師工作典型經驗材料02-14
工程拆遷工作典型經驗交流材料03-29
典型經驗材料的寫作技巧有哪些06-04
小學學校管理典型工作經驗交流材料06-24
先進班組典型管理經驗總結材料11-22
參與式教學先進典型經驗交流材料04-25
銷售工作經驗材料經驗交流材料03-25
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材料-經驗材料07-12
銷售工作經驗材料經驗交流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