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文集》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陶行知的教育文集》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陶行知的教育文集》讀后感1
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值得指出的是:“教學做合一”的“做”與杜威“從做中學”的“做”是有區別的。首先,陶行知所說的“做”是指“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脫節。“‘做’字在曉莊有個特別定義。這定義便是在勞力上勞心。單純的勞力,只是蠻干,不能算做,單純的勞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勞力上勞心。”其次這個“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
陶行知指出:“教學做合一既以做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陽明先生的見解顛倒過來,成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認為“有行的勇氣才有知的收獲”。可見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是以“行”求知,強調“行”是獲得知識的源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陶行知的教育文集》讀后感2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小豆豆小時候的一個真實故事。
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了,她的媽媽給小豆豆找了一所學校,校名叫“巴學園”。小林校長對小豆豆很友好,有一次,小豆豆在巴學園很調皮,小林校長沒有批評她,總是用隨和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她。
在巴學園的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每位學生每天都可以坐自己喜歡的座位,也可以根據黑板上的作業先做自己喜歡的,還可以吃到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校長充分的利用課外時間讓每位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讓每個孩子都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泰明的死讓小豆豆心里很難過,后來洛基也不見了,雖然它是牧羊犬,但更像是她的好朋友。最后巴學園被二戰中美國燃燒彈燒毀了……慶幸的是大家都平安無事。
【《陶行知的教育文集》讀后感】相關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言08-23
陶行知的名言08-23
陶行知作文11-10
《陶行知文集》讀書筆記08-23
陶行知文集心得體會03-23
《陶行知文集》心得體會04-16
芻議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與素質教育02-27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體會03-07
讀《陶行知文集》心得體會01-19
學習陶行知教育理論心得體會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