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工隨筆:社工,在平凡的花路上砥礪前行
社工隨筆:社工,在平凡的花路上砥礪前行
原創: 樂莉
滴滴答答的鍵盤聲不住回響著,隨后戛然而止。我于往常一樣,結束了報告的撰寫,關上了辦公室的門,一個人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夜幕降臨,馬路邊的霓虹燈已悄然亮起。初春的天氣,雖然不似年前般凜冽刺骨,但迎面而來的冷風還是讓我打了個寒顫。此處不是鬧市區,沒有車水馬龍的繁華,但卻彌漫著小鎮人祥和的生活氣氛。行走到護城河邊,此刻的我內心十分平靜,工作中殘存的焦慮感竟蕩然無存,驚覺與社工結緣已經8年了,不禁回憶起一幕幕往事......
一、結緣社工,從“愛”開始
2010年夏天,我剛剛高考結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內心迷茫而憂郁。我漫無目的地翻看著各高校的簡介,密密麻麻的文字、各種各樣的圖片讓我眼花繚亂。突然,“社會工作”幾個字映入我的眼簾,以前從未聽說過這個專業。我通過網絡查閱了關于社會工作的信息,當時并未對社會工作的概念有明確的理解,只知道以后可以在福利院等公益單位工作。“利他”、“助人”幾個字吸引了我,抱著一顆赤子之心,我填報了重慶科技學院的社會工作專業,并且成功被錄取。
二、成長之路,痛并快樂著
(一)懵懂地學習,虔誠地努力
大學期間,我系統學習了社會工作專業課程。我覺得社會工作是一個不平凡的職業。社工可以為弱勢群體提供專業服務,為他們帶去愛和力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改善自己。我雖然學習了理論知識,但由于缺乏實踐,對社會工作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但我對該領域充滿了敬畏之心。我參加了學校的青年志愿者協會,迫切希望能夠發揮所學,為有需要的人服務。我去到了大學城周邊曾家鎮和西永敬老院,為老人服務。在服務他人的同時,我自己也感受到了溫暖與滿足。我覺得自己適合參與志愿服務,也對今后的社會工作職業生涯充滿了期待。
(二)初入職場,在挫折中進步
2013年夏天,我懷著滿腔熱忱開始了我的社工實習之路。現實的打擊讓我喘不過氣,對自我角色定位的不清晰,合作單位和社會大眾對社會工作內容的不明確,都讓我感到很苦惱;理論如何運用到實際,以及工作中所要具備的文案寫作、資源鏈接等能力都在提醒著我需要快速成長。如何適應社會生活,從學生轉變為上班族,我面臨了很多的挑戰,無數次懷疑自己、懷疑人生,但服務對象的肯定和同工的幫助是重要的支撐力量,讓我沒有放棄對社會工作的職業追求。
(三)不忘初心,在經驗中成長
2015年夏天,我來到了重慶仁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懷抱著對社會工作的職業情懷、沉淀內心,投身于系統的工作中。在仁愛的三年多里,先后從事了老年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社區自治社會工作、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等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統籌童安公益教育項目1-2期,積累實務經驗,提高綜合能力,先后獲得“專業能手”、“最具宣傳力社工”等獎項。同時,我持續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于2017年考取社會工作師資格證。隨后,我不斷挑戰自己,致力于社會工作研究,從實務經驗方面來撰寫文章。我所撰寫的《“蒼老有力的雙手,托起明天的希望”——扶貧助弱個案案例》先后在邂逅社工、社工客、中國社會工作微信公眾號進行發表,《“用希望點亮生活”困難家庭兒童變廢為寶小組》在社工中國網上發表。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不忘初心,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服務,為同工提供專業支持,與合作單位保持良好關系;并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和全國各地社會工作實務經驗,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滿足服務對象的綜合性需求。
(四)術業專攻,在反思中突破
2017年初,我因工作需要,到沙坪壩區陳家橋街道學林社區開展社會救助社會工作,從此與社會救助結下了不解之緣。社會救助社會工作是我工作以來從事時間最長,所涉范圍最廣的領域,也是我不斷突破專業高度的新的平臺。在與社會救助對象接觸初期,他們的故事總是會觸動我的心靈,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感嘆于這世間的苦難。如今,我并不為此情緒而感到不安,而是認為與他們感同身受能夠讓我更好地了解他們的需求,避免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
與社會救助對象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雖置身于困境之中,卻沒有人心灰意冷。他們意圖通過各種方式改變困境,比如申請福利政策、積極照顧家人、努力維持正常的社會生活等。他們極少有人會認為外界救助是理所應當的,而是會擔心自己會成為別人的負擔。城市的社會救助對象表現出了高度的自尊,并且努力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在為社會救助對象服務的初期,我以關懷為主,讓他們感受到平等、尊重和愛。漸漸地,我開始關注他們的潛力,通過個案、小組、社區的工作方法,對他們起帶動作用,從精神、經濟等方面,緩解情緒壓力、注入精神力量,解決生活困難、提高生活水平。改變負面認知,激發救助對象的內生動力,是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的重要思路。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是支持者、引導者,工作者自身的角色定位直接影響社會救助服務效果。同時,我在服務的過程中注意避免將社會救助對象標簽化,在分析其個性化需求的同時,也重視其一般性需求。以救助對象的需求為中心,考慮到“人在情境中”,才能真正做好專業服務。
三、專業素養,溫柔了歲月
社會工作充滿了光亮,學習專業知識、開展專業服務讓我的心中充滿了愛,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我對社會工作倫理、價值觀的內化,也影響著我的日常生活。第一、欣賞他人的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日常生活中,我時常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能因一時的溝通不暢而否定他人,應該辯證地看待他人的優缺點,運用適當的方法與人交流。對待他人保持理解和包容的態度,讓我發現了生活中更多的善良和美麗。第二、理性看待問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曾遇到過很多問題,比如與同事溝通不暢,無法理解上級的指示、合作方對社工工作的不理解,家人對社工工作的不理解等。這些問題曾讓我十分焦慮,產生了職業困惑,不知道是否有繼續堅持的意義。社會工作素養讓我能夠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但不因此而沉溺、墮落;用優勢視角去分析自己擁有哪些解決問題的力量和資源,勇敢地前進。第三、擁有生命的力量。社會工作用生命影響生命,以心靈溫暖心靈。熱情、尊重、平等、保密、換位思考都是與服務對象交流時必備素養,也是我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準則。給予這個世界以溫暖,世界會還之以微笑。社會工作為我帶來了諸多正能量,讓我可以淡然面對生命的榮辱起伏,以“愛”之名對待周圍的一切。
四、助人自助,不僅僅是關愛
“助人自助”是社會工作的最基本原則,社會工作者期望通過幫助,使服務對象(案主)增強其獨立性,而非增強其依賴性,以后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類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難時,可以獨立自主地加以解決。隨著工作的深入,我對“助人自助”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實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來自于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的共同努力。第一,社會工作者作為助人者需實現“自助”。除了理論知識的不斷學習、生活經驗的不斷積累,社會工作實踐也是社會工作不斷成長重要因素。“獨立自主,自助自強”是助人者的基本素質。社會工作者要具備專業技能,并不斷提高助人的能力,才能夠更好的達到助人的目的。第二,“關愛”貫通整個助人過程,服務對象“自助”是最終目的。社會工作者在助人過程中對服務對象的精神支持是很重要的,通過尊重、真誠、同理這些社會工作基本職業操守,讓服務對象感受到“被愛”,增強其自信心和改變現狀的動力。同時,社工鏈接與服務對象需求相適應的社會資源,通過教學、引導、鼓勵,讓其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徹底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助人自助”是社會工作的核心要義,需要廣大社工人員不斷實踐,才能真正貫徹其價值。我也會不斷努力,為社會工作的發展貢獻力量。
長長吁了口氣,思緒回到現在。我坐上了公交車,和車上的乘客一樣都帶著屬于自己的故事,行駛在回家的路上。此刻,以往的迷茫、痛苦、喜悅、奮斗、成績都已沉淀于內心,社會工作職業讓我感受到絲絲溫暖。我覺得自己如同車窗外那點點燈光,雖然微弱,卻仍飽含能量。社工之路,任重而道遠,沿途有荊棘、湍流。社會工作者平凡、樸實,但我們用真誠凝聚力量,用公益微光溫暖人心。社工的春天需要我們每個人的不斷奮進,讓我們繼續在這條平凡的花路上砥礪前行吧!
(作者:樂莉 重慶仁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陳家橋街道社會救助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社工)
【社工隨筆:社工,在平凡的花路上砥礪前行】相關文章:
砥礪前行作文05-26
砥礪前行,不忘初心作文05-31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作文03-05
征文: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03-31
【教育隨筆】在教育路上奮力前行08-08
社工培訓心得04-13
社工培訓心得05-08
社工個人總結02-02
社工述職報告01-09
社工工作的體會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