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心得體會>感想隨筆>教研隨筆:老師,你讀書了嗎

    教研隨筆:老師,你讀書了嗎

    時間:2022-07-31 07:42:49 感想隨筆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教研隨筆:老師,你讀書了嗎

      教研隨筆:老師,你讀書了嗎

    教研隨筆:老師,你讀書了嗎

      原創: 道不遠人

      “教師有沒有讀書”似乎不成為一個問題,教師教書育人,天天拿著書本,怎么可能沒有讀書?事實并非如此,早些年《中國教育報》就刊登關于教師課外閱讀量少的報道,筆者也了解到我縣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堪憂的閱讀情況:不少教師師范院校畢業后,大都在日復一日的教學循環中忙碌,只“放電”不“充電”,平常只接觸幾本書(教科書、參考書及相關的練習冊),余外什么課外書也不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教師似乎教了一年以后,就無須第二年的讀書學習,只是把第一年的教學經驗重復下去。于是出現有不少教師“不好學,不求進取,覺得教學沒有新意,教學變成了枯燥的重復勞動,越教越厭倦”(陶行知),導致教學惰性越來越重,自身素質提高愈加緩慢。

      為什么會出現教師閱讀量少的狀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覺得沒必要,憂患意識不強。一些教師把教學看作是純功利化、技術化的工作,認為讀書是學校領導、專家的事情,反正自己學歷已達標,少讀些書不也是照樣教嗎?也有教師在穩定、刻板的工作中,沒有居安思危,因為至今為止,少讀書或不讀書還沒有真正“危及生存、涉及生計”。二是沒有時間讀書,讀書意愿不強。農村教師任課時數較多,晚上還要批改作業和備課,城鎮的教師雖說任課不多,但時間也被瑣碎的事務分割得支離破碎,所以沒有時間讀書。有進修、崗位培訓任務的或參加自考的教師,更抽不出時間閱讀了。久而久之,老師們便從沒時間讀書蛻變到不愿讀書或者厭惡讀書。三是沒有書看,有些學校重視了圖書室建設,但沒有提出閱讀要求,加上有些學校領導、老師著眼于升學率,專設的教師閱覽室難有教師走訪。

      針對以上的問題,筆者有幾方面的體會:

      一、教師讀書的必要性

      1、閱讀是新形勢發展對教師要求。(1)社會發展的要求。葉瀾教授認為“教師應該是一個跟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的職業,它如果把握不住時代的脈搏,就不能讀懂今天的教育。”在教學觀點與理論、方法與手段不斷更新以及信息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我們如果不注重讀書學習,不能及時了解有關學科的發展趨勢,不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用新的思想觀點來影響學生,那么教學時勢必會捉襟見肘,造成教學工作的被動。“在新課改過程中,教師不可能再用一本教科書來束縛學生的視野,在某個知識領域,教師和學生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有的教師起步甚至更慢”,教師必須培養自己終生學習的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素質,成為自主成長的教師。(2)“教師專業化”的需要。當前,不少骨干教師還屬于“經驗型”“勞模型”,往往由于個體經驗和視野的局限而出現“高原缺氧”現象,靠依賴于經驗和高度熟練的技巧,導致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無法審視自我的心智模式,形成“熟練的無能”。“一個人一貧如洗,對別人決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培養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樣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第斯多惠),所以,教師必須有時不待我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把讀書作為自覺行動,讓讀書成為習慣,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

      2、閱讀是教師素質提高的必由之路。(1)中外教育家給我們的啟迪。陶行知說過,“人生應該多讀幾本墊底的書”,教師“必須天天學習,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征認為教師面對學生,“只有源源不斷而來,才能滔滔不絕而去”,蘇霍姆林斯基在總結其幾十年的教學經驗時說,“教師時常要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書海生活去間接影響學生。”由此可見,教師閱讀無論對自己或對學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讀書是自我拯救、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最佳途徑”,“讀書愈多,精神愈健康而勇敢”,浙江師大王尚文教授說得好,“在閱讀中,讀者可以和古今中外無數優秀的人、大寫的人成為知心朋友,他會變得開闊、豐富、澄明……閱讀不單單是獲取信息、增長知識的手段,而是人為之人的基本生存方式。”所以,我們很有必要抽出時間,靜下心來,讀一些教育專著、雜志,與名家大師對話。閱讀的內容可以廣泛些,文學、歷史、天文、地理……時間長了,積累多了,就不是簡單的“1+1=2”,而是量變產生質變、交融、組合,形成系統,使自己變得充實,在教學中更為從容與自信,從而達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二、讀書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

      和老師談起課外閱讀,“沒有時間”幾乎是眾口一詞。在解決讀書時間的問題上,很多名人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如加拿大一位著名的內科醫生奧斯羅,他終身與書為伴,每天睡前一定要讀15分鐘的書。用數字來算一算,或許會使我們嚇一跳:一個中等水平的讀者,讀一本一般性的書,每分鐘能讀300字,那么15分鐘就能讀4500字,一周能讀3萬多字,一個月讀13萬字,一年的閱讀量可達150多萬字。奧斯羅的15分鐘,半個世紀不間斷地閱讀了數達千本的書籍。世界上比我們忙的人多的是,許多人的學問都是在忙中做成的。我們真的抽不出這15分鐘嗎?每天能善待15分鐘,何愁沒有充電的數量和質量?每天能好好經營15分鐘,該能夠培養多么廣泛的興趣,涉獵多么豐富的學科知識?況且我們還有兩個假期呢!所以,“一定要千方百計擠出時間,讀點自己喜歡的文學名著,和偉大作家去交朋友,努力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并在日后的閱讀中不斷豐富它、擴大它。胸中的千紅萬紫,必定有助于飛越人生的萬水千山。”(王尚文)。可以說,讀書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決心的問題。

      三、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

      在一次教師培訓班有位老師問我,“每天15分鐘看書,怎能調整好讀書的狀態呢?”提得好!我以為平常讀書未必要調整“狀態”,不能帶著功利主義思想來讀書,希冀讀書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認為閱讀可以立刻提高自己的水平,這是不可能的。正如陶淵明所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魯迅先生曾說過他讀書是一有空閑就隨手拿起來看,從不把看書當作是一種負擔,老舍先生也是“書無所不讀,全無收獲,并不著急”。可見,讀書的作用大多是間接的、潛在的,可用寧靜、閑適、恬淡的心緒來對待閱讀。教師需要養成讀書的習慣,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

      筆者在這里無意指責教師沒有讀書,也并不是強求每位老師都成為一位讀書大家,因為不必要,也是不可能。只是想建議,老師們能在工作中抽點時間讀書,既可怡情,又可增長見識,在提高自己文化素養的同時,對教學工作又有幫助,豈不一舉數得?

    【教研隨筆:老師,你讀書了嗎】相關文章:

    老師,你做到這些了嗎?08-17

    你寫情書了嗎08-05

    你珍惜了嗎作文04-25

    你上口語交際了嗎?08-17

    今天,你提問了嗎?08-17

    姐姐,你忘記我了嗎?08-15

    你聽到了嗎作文08-05

    你學會了嗎作文06-06

    今天你微笑了嗎作文08-22

    孩子,你摔疼了嗎作文08-1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 |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在线播放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网站 | 鸭子tv国产在线永久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