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光變》有感
讀《光變》有感
通過翻閱《光變》,了解了公司發展曲折的歷程,清楚了中國近代工業艱辛發展史,意識到只有努力學習,掌握核心技術并不斷自主創新提高,才能在世界市場中不受制于人,處于領導者地位。
破釜沉舟,絕境方顯真英雄
774電子管廠瀕臨倒閉,公司決定另辟蹊徑進軍前途不清,步履維艱的新興液晶顯示行業,拒絕隨波逐流盲目進入“朝陽”彩電行業,結果是時間將那些“固步自封”的彩電廠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展中期面對“中外合資”(中方只負責人員管理等不涉及任何技術崗位)建廠這塊“肥肉”的誘惑,吸引了不少投資者趨之若鶩;吃一塹,長一智,吸取了774廠經驗。即使公司當時資金匱乏,仍然果斷拒絕。結果是可預測的,這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花瓶”液晶顯示器廠隨時代發展逐漸退出世界舞臺(由于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無法對原產線進行更新改善,一旦技術更迭,外資方找個理由撤資,廠的壽命就不長了)。
臥薪嘗膽,顯示行業辛酸史
公司在剛剛步入液晶顯示行業“小白”時期,曾外派人員研修,然而日韓企業對于核心工藝嚴格保密,只帶著走馬觀花式看看產線,并禁止在華投資建線。隨著公司摸索式發展積累技術,準備自主建線時。外資公司開始放寬限制,在華建線(不轉讓技術)搶占市場份額,壓制公司發展。當技術量的積累成就質的飛躍,公司試圖建設高世代線時,外資企業一方面企圖通過捆綁其他業務(三星:內存芯片),或以更低價格(夏普),競爭在華建設高世代線項目名額;另一方面通過輿論鼓吹TFT-LCD技術已經屬于“夕陽”產業,AM OLED和Flexible Display才是當今社會的“朝陽”產業,試圖擾亂公司前進方向。
彰往察來,京東方人當自強
公司的艱難發展歷程,讓我意識到現今狀況來之不易,企業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把握發展的命脈,只有敢于創新,勇于創新企業才不被世界淘汰。對于我們剛剛步入這個新領域的員工,我認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思考,多提問。想想生產過程中每道工序存在的原因、合理性、適用性,是否具有改善點。只有把工藝弄明白,弄透徹,才能掌握相應的技術。在掌握一定技術后,我們新員工也要注重培養創新意識,個人認為創新是在掌握一定知識儲備上對工藝進行改善或者革新,沒有對工藝的了解、技術知識的儲備,盲目的談創新無異于紙上談兵,癡人說夢話。就自己的本職工作而言,需要關注顯示器件發展的新方向(氧化物顯示技術等),盡可能的參與一些開發中的項目,接觸前沿工藝流程,儲備新的工藝相關知識,了解工藝中材質或者操作會對產品性能造成什么影響,思考是否需要針對新產品設計新的實驗方案或者新的測試方法以便對于風險把控。
一個經歷過磨難成長起來的企業會形成一種內在企業文化,公司成長歷程形成了胸懷理想、創業創新、強企富民基本文化精神。正是有著這種文化精神的傳承與發揚,促進公司的不斷發展進步!
感謝本文作者:洪威
【讀《光變》有感】相關文章:
變09-01
《變》讀后感02-15
《瞬變》讀后感01-19
《地獄變》讀后感01-21
光草讀后感06-01
光草讀后感11-14
《百變昆蟲》讀后感09-04
老媽變同學讀后感08-30
《老媽變同學》讀后感05-15
《暮光之城》讀后感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