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教學反思
真菌教學反思(一)課前反思:生物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倡導學生去調查當地食用菌的種類及生產情況,觀察酵母菌和霉菌。
課中反思:
1、青霉和曲霉永久裝片的顯微觀察是我一直堅持的觀察實驗,但每一次的觀察基本上是這個種狀況:看得見青霉和曲霉的部分菌絲,但看不見氣生菌絲的形態,以及它們的細胞結構,尤其是看不清楚細胞核的結構。這一次上課我采用演示制作青毒和曲霉的臨時裝片,然后借助掛圖學習兩者的結構,效果不錯;
2、不同的細菌和真菌生存的條件是不同的。但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是它們生長的必要條件,這是需要特別強調的一個問題,教材的三道練習可以具體解說“必要”兩個字,讓學生有具體的認識;
3、在學習中引導學生反復比較細菌與植物細胞的不同,細菌與動物細胞的不同,細菌與真菌細胞的不同,可以更深地認識細菌、真菌、植物和動物細胞的結構。
課后反思:生物課程標準中所涉及到的生物,我發現,需要學生掌握其主要特征時,均要求學生了解掌握這些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人教版生物教材都設有這樣的章節,某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某種生物在人類生活的作用。依我看來,生物在人類生活中既有著有利的一面,也有著有害的一面,人類的態度是正確的認識它們,利用其有利的一面,避開它們有害的一面,與它們和諧共處。(www.baimashangsha.com)教材中所增設這些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一個很好的補充,通過該內容的學習與了解,反襯人類在生物的生存與進化中應擔當的角色。
真菌教學反思(二)
1、學生資源是一個有待開發且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對這一點非常重視,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成為學習的主體。利用學生的自身感受、生活經驗進行學習,拉近了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距離。
2、培養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人們常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在日常學習和生活實踐中,學生常常是熟視無睹,很難從一些常見的現象中發現問題,這節課就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根據常見的生活現象提出問題,再設計實驗的方法步驟,并通過實驗結論得出指導生活實踐的好方法。
3、因本節課的“探究影響霉菌生長、繁殖的因素"實驗用時較長,但課堂上時間緊迫,學生來不及仔細考慮、交流,效果較差,應改為課下探究較好。
【真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反思04-17
生物教案:《真菌》01-21
生物教案:《真菌》13篇01-21
教學教學反思03-22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4-22
小班反思教學反思01-07
經典教學反思10-19
教學反思12-31
精選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