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水汽通道”對西藏文明的影響
本文探討的是地理環境與西藏古代文明的關系。闡明雅魯藏布大峽谷對西藏文明的影響,首先應當從兩方面入手,即展示西藏古代文明的兩大系統--象雄-本教文明和雅隆-吐蕃文明及其載體--象雄(阿里)和雅隆(山南)的地理環境;在此基礎上分析雅隆-吐蕃文明興盛與象雄-本教文明衰落的原因;最終論證雅魯藏布大峽谷在西藏文明發展演變歷程中的作用。西藏的古代文明是由象雄-本教文明、雅隆-吐蕃文明和藏傳佛教文明構成的。這三大文明系統一脈相承,構成了西藏文明發展的三個階段。西藏文明的產生和發展,固然是由藏族社會歷史和中國社會歷史背景,中亞、西亞、南亞和中原文明的交匯融合,以及歷代中央王朝的治藏方略等人文環境造成的,同時也與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而對西藏文明發展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地理環境,當屬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可謂藏族的母親河,她似一把利劍,將巍峨的喜馬拉雅山攔腰切開,形成著名的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造成獨特的“水氣通道”,為高山阻隔、地理環境封閉的西藏高原打開了一扇南大門,溝通了青藏高原和南亞次大陸,將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引進西藏,不僅滋潤了干旱的西藏高原,而且還像一股永不枯竭的乳汁,撫養了藏民族,孕育了輝煌燦爛的雅隆-吐蕃文明。
在西藏文明發展的第二階段,即雅隆-吐蕃文明興起和古老的象雄-本教文明衰落的過程中,“雅魯藏布大峽谷”和“水氣通道”這一兩位一體的地理因素是不容忽視的。而在以往出版的有關象雄-本教文明和雅隆-吐蕃文明的論著中,在論述象雄文明的衰亡和雅隆文明的興盛的原因時,對地理因素都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
一、西藏文明的淵源--象雄-本教文明
象雄文明的載體--象雄的地理環境。透過所謂“象雄之謎”,我們可以勾勒出象雄文明的大致輪廓。一般認為,象雄文明的地理范圍掩有幾乎整個青藏高原和西亞、南亞的一部分地區,而以今西藏阿里地區為中心。阿里地區位于西藏自治區西部,北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接西藏那曲和日喀則地區,南與尼泊爾、印度接壤,西鄰克什米爾地區,屬西藏高原西部高海拔地區,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地區所在地獅泉河鎮,海拔約4400米。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約占西藏總面積的1/3,總人口約5.8萬人,平均0.16人/公里,藏族占總人口的95%以上。阿里地區現轄日土、噶爾、扎達、普蘭、革吉、改則、措勤7縣。
與人類社會發展演變的進程相比,地理環境的變遷是非常緩慢的。當代阿里的地理環境折射出古代象雄的地理環境的某些特點。阿里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境內平行展布著喜馬拉雅、岡底斯、喀喇昆侖三條北西-南東走向的巨大山脈,形成西藏高原由西北向東南漸次遞降的最高一級“臺階”。全區平均海拔高度在4500米以上。岡底斯山脈成為南北兩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線。北部包括日土、噶爾、革吉、改則、措勤等縣,主要地貌是一系列巨大的山系、高原面和寬谷湖盆的組合體,是藏北高原的一部分,屬高原寒帶干旱-半干旱氣候,最暖月平均氣溫在攝氏10度以下,年降水(雪)量75-180毫米,植被極為稀少,為藏西北荒漠及藏北高原草原區。北部由于氣候干旱,降水稀少,為純牧業區,基本無農業分布。南部包括札達、普蘭兩縣,地貌類型屬喜馬拉雅北坡與岡底斯山系之間的小型河谷平原和盆地,多數河谷和盆地海拔在4000米以下,河流切割較深,地形復雜。南部屬高原亞寒帶季風半濕潤、半干旱氣候,最暖月平均氣溫在攝氏10度以上,年降水量400-500毫米,植被較稀疏。能種植小麥、青稞、豌豆等喜涼作物,部分地區能種植溫帶果木蔬菜并有小片森林分布,為半農半牧區,也是阿里的主要農業分布區。
阿里是西藏高原河流較多的地區,而且是我國和亞洲一些著名河流的發源地。南部河流主要有獅泉河、噶爾藏布、象泉河、孔雀河等,屬外流水系;北部河流為內流水系。境內有湖泊100多個,多屬構造湖,60%為鹽湖。(1)
藏漢文古籍對象雄的地理環境都有記載。藏文史籍對象雄的地理環境的記載。藏文史籍《五部遺教》將象雄分為上、下兩部分:上象雄,包括:1、窩角,2、芒瑪,3、聶瑪,4、雜摩,在吐蕃與突厥邊界上;下象雄,包括:1、古格,2、角拉,3、吉藏,4、亞藏,在吐蕃與蘇毗邊界上。象雄東部以瑪旁雍措湖與藏地為界。(2)據藏文史籍《瑪法木錯湖歷史》記載,古代象雄曾分為十八部,與象雄王室同時,在象雄眾多的部落還出現過十八個有名的國王。在最后一個象雄王李米加(Ligmirkya)被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吞并之前,象雄一直是一個獨立的王國,傳說其都城是“穹隆銀城”。據《王統世系明鑒》記載,上部阿里三圍,形如池沼,為野獸之洲;下部朵康六崗,形如田疇,為禽鳥之洲;中部衛藏四茹,形如溝渠,為猛獸之洲。
漢文史籍對象雄的記載。《冊府元龜》載:“大羊同國,東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闐,東西千于里,勝兵八九萬。”(3)《通典》記載:“其人辮發氈裘,畜牧為業,地多風雪,冰厚丈余。所出物產頗同番(吐蕃)。俗無文字,但刻木結繩而已。刑法嚴峻。其酋豪死,抉去其腦,實以珠玉;剖其五臟,易以黃金,假造金鼻銀齒,以人為殉,卜以吉辰,藏諸巖穴,他人莫知其所。多殺牛字(母)牛羊馬以充祭祀,葬畢服除。”象雄國王姓姜葛,由四大臣分掌國事。(4)《釋迦方志》:“國北大雪山有蘇伐剌拿瞿口旦羅國,言金氏也。出上黃金。東西地長,即東女國,非印度攝,又即名大羊同國,東接土蕃,西接三波河,北接于闐。”(5)
'p>
意大利著名藏學家圖齊根據自己的研究認為:“在吐蕃帝國建立之前,象雄是一個大國(或寧可稱為部落聯盟),但當吐蕃帝國開始向外擴張時,他便注定地屈服了。象雄與印度喜馬拉雅接界,很可能控制了拉達克,向西伸延到巴爾提斯坦及和闐,并且把勢力擴展到羌塘高原。總之,包括了西藏的西部、北部和東部。當他受到吐蕃新興力量的統治時,他們的南部籠統地被印度稱為蘇伐爾呼米、薩日熱甲,而主要是稱為秦那(CINA)。”并說:“西藏西部和西南部的上象雄、下象雄,即是其本部,而在西藏以北和東北部,是一個新征服的地區。”(6)'p>
象雄王國在它最強盛的時期,其實力不僅幾乎控制了整個西藏以及青海的大部、四川的一部分,而且還控制著克什米爾、旁遮普、巴爾提斯坦等地的部分地區。象雄國(或部落聯盟)十八王時期所控制的范圍,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青海省東部、四川省西部,南接尼泊爾和印度。古代的象雄是“蕃”地的政治和宗教中心。一般認為,象雄分為內、中、外三部:內象雄包括現在的阿里、拉達克等地;中象雄在衛藏一帶;外象雄在多康等地。99G)8bsJ/M"m%E@(@eFa+S`5[+N%z&yoXw大學畢業論文f/+e96MLnzb!5`'Sh3Y,Xz^.C
總之,從上述藏漢文史籍記載可以看出,象雄地理環境的特點為:位于青藏高原西部,處于西亞、南亞和中原的交匯地帶;地域遼闊,以獅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三大河谷地帶為聚落的中心,聚落平均海拔為3000-4000米;氣候寒冷、干旱,屬高原寒帶干旱-半干旱氣候,以畜牧業為主。論文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水汽通道”對西藏文明的影響來自WWW.66WEN.COM免費論文網
象雄文明的內涵。據考古研究成果,阿里地區人類活動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在阿里高原的日土、革吉等縣境內發現了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標志著遠古人類早在距今1-2萬年以前已經在阿里生活和勞動。(7)這表明,以阿里地區為中心的象雄具有悠久的歷史,是西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象雄文明具有豐富的內涵。據本教經籍《強瑪》載,吐蕃贊普聶墀在位時,從象雄傳入了十二“因派箴言”:1、神圣的箴言,保護的學問;2、恰的箴言,興旺的學問;3、獻祭,驅除魔鬼的學問;4、視覺世界的辛,召喚死者靈魂的學問;5、遷居的需要,潔凈的學問;6、態度的箴言,消除的學問;7、醫療診斷,造福的學問;8、占星術的計算方法,命運的學問;9、九種儀式,咒文的學問;10、獲得了高飛學問的鹿;12、九滴的占卜,預見的學問;12、神奇的箴言,云游的學問。(8)上述記載難免帶有宗教色彩,但是從中可以看出象雄文明內涵豐富,并且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根據目前的研究成果,象雄文明主要由本教、象雄語言、象雄醫學和歷算等方面構成。
象雄是藏族的原始宗教本教的發源地。本教起源于公元1世紀,它是在藏族原始信仰的基礎上,吸收薩滿教和西亞原始宗教的一些成分形成的。8世紀以后,本教受到佛教的影響,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經典和神祗的系統宗教。本教的發展分為3個時期:篤本;伽本;覺本。篤本和伽本被稱為黑本,是原始本教;覺本被稱為白本,是系統化了的本教為本教的主流。本教主要崇拜天、地、水、火、雪山、湖泊等自然景觀。重貴右巫是本教的重要特征。本教的經典有五寶庫:基礎寶庫;高上寶庫;純潔寶庫;總寶庫;行寶庫。本教《大藏經》則是本教經典的集大成者。其代表經典為《十萬龍經》,分為黑、白、花三部分。因此,雍仲本教的傳播過程,也就是象雄文明的傳播過程。據本教史書記載,象雄本教傳入吐蕃,是在聶墀贊普時期,止貢贊普曾消滅本教,布德貢甲又復興本教。
象雄醫學是藏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敦煌出土的《藏醫針灸法殘卷》的最后一段寫道:“以上械治文書連王庫中也沒有,是集一切療法之大成,加之吸收了象雄深奧的療法寫成。”(9)據本教文獻記載,辛饒米沃的八個兒子中,棲布赤西被認為是醫學的始祖。藏醫學的產生受到象雄醫學的影響。在藏醫藥中,“橄欖”和“苦參”等藥名至今仍然保留著象雄的語匯。并且,藏醫針灸的灸法和主治內容,同漢地中醫的針灸有所不同,而其中的許多原理和操作手段同象雄的醫學卻有著直接的關系。(10)
象雄的占、卦、禳等理論,在米旁朗杰嘉措的《象雄吉頭》(ZHANGZHUNGJUTHIG,見《米旁全集》德格版)中有較為詳細的論述。
象雄藝術較為發達,自成一體。巖畫,在日土、革吉、改則都有發現,巖畫點的海拔高度達4300-4800米,均位于現今的荒漠地帶。巖畫的技法傳統,可分為3種形式:雕刻繪制在崖面、崖蔭;雕刻在天然石塊較平整光潔的一面;用紅色礦物質顏料繪涂于崖面、崖蔭。(11)
象雄文明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三點:1、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的淵源,構成西藏古代文明發展的第一階段;2、本教文明是象雄文明的核心,象雄文明的特色是本教文明;3、象雄文明本質上是牧業文明。
象雄文明形成的原因。地處高峻的喜馬拉雅山和喀喇昆侖山之間、地理環境干旱、封閉的象雄,為什么會成為西藏文明的淵源?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水汽通道”對西藏文明的影響】相關文章:
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導游詞09-30
雅魯藏布江之行作文08-20
秘密通道作文04-16
難忘的西藏作文08-22
夢回西藏作文05-05
西藏旅游心得08-20
描寫西藏的句子08-24
西藏之旅作文05-22
夢回西藏作文06-05
西藏旅行的唯美句子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