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研討會述要
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主辦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研討會,最近在山東省青州市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則和主要任務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與會者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重大任務,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諧社會建設,是促進經濟、政治、科教、文化發展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條件,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必然要求。和諧不是沒有矛盾,和諧社會也不是世外桃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特別是人民內部矛盾,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經濟生活中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在政治生活中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在社會生活中保持長期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與會者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綜合施策、全面推進。一是持續快速協調健康地發展經濟。解決中國所有的問題都要靠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同樣要靠發展,關鍵是發展經濟。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更建不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二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著具體利益的矛盾,如先富與后富的矛盾、大富與小富的矛盾、貧窮與富裕的矛盾等等。處理這些矛盾,應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維護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具體利益,走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三是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更不可能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四是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社會的穩定有序、安定和諧,既要靠法治,又要靠德治。要把社會的他律同公民的自律有機地結合起來。五是切實加強社會建設與管理。只有建立起與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體制相適應的社會體制,才能形成與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相適應的社會秩序。 與會者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和諧是相對的、具體的、歷史的,不是絕對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和諧社會建設有不同的具體目標,有不同的需要重點解決的突出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堅持從現實出發,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既全力推進,又不能超越階段,堅持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