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農產品物流成本研究
1 我國農產品物流型企業物流現狀
農產品物流以農副加工品物流為主。在所有物流的農副產品中,以農副加工品物流為主。在 2007-2011年間,農副加工品物流成本基本上都占到整個農產品物流總額的 50% 以上甚至接近 60%,在金融危機期間,物流額從 2008 年的 43.32 億美元降低為 35.7 億 美 元, 比 重 也 從 56.38% 降 為54.28%。初級農產品物流是第二大物流產品,水產品物流量最少。從以上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農產品物流是以農副加工品和初級農產品物流為主的。作為農業重地,我國農業的基礎性地位不容忽視。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農產品的物流競爭力情況正是體現農業發展水平最直接的證據。只有大力發展農業,穩定農業的基礎性地位,才能為我國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更好、更有力的支撐,才能實現“富民強”的戰略,進而在經濟危機中實現“彎道超車”的目標。提升我國主要農產品的物流競爭力,主要是要立足情,通過合理規劃、引進技術、創建品牌、精深加工等方式,讓我國具有物流競爭力的活豬、豬肉和茶葉等農產品能夠在穩固國際市場的份額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其國際市場的占有率;而對于物流競爭力不那么強的水果、煙葉和大米,因為具有地方特色,且生產量一直居于全國前列,則應該注重質量的提高和品牌的創建,實現“量多質優”的生產;對于目前并不具有物流競爭力的油料而言,應該加大對油料及其副產品的加工程度,延長產業鏈條,充分挖掘我國油料產品的物流競爭潛力。而且,在注重地方特色的同時,也要關注相關政策和相關體系的構建,實現我國農產品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和品牌化的生產,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農產品的物流競爭力。當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數據的處理,對策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等方面,還有待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值得進一步跟蹤研究。
2 我國農產品物流企業面臨的問題
我國農產品物流貿易雖然已經基本形成了以農副加工產品為主導的產品結構,但是農副產品加工的附加值低,產品品質檔次偏低,難以與國際市場其他品質高的農產品競爭。農產品物流結構不合理,初級農產品物流比重大大高于深加工產品比重。目前,農產品物流品種主要集中在勞動力密集型物流產品。
要確保食品安全,就必須保護生態環境。因為生態環境不僅決定著農產品成本的高低,而且對農產品的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把農產品生產和保護生態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創造條件。在農產品的加工過程中,對使用的原料、生產工藝、產品、包裝應該慎重選擇,確保食品安全。近幾年,綠色食品在產品開發總量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開發主體的實力也在不斷增強,部分綠色產品在同類產品總量中已占有較大比重,應該繼續發揮綠色食品在帶動農產品物流中的主導作用。
3降低我國農產品物流成本的對策
農產品生產應與國際市場接軌,改變重數量、輕質量的生產觀念,積極申請進口國認證和注冊;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和監督體系;加大對農業生態環境的維護與綠色農業研發的投入,推行清潔生產,指導廣大農戶和生產企業科學使用農藥,杜絕濫用、亂用的情況發生;在充分掌握規則的前提下,通過合資、合作等手段進行跨國經營,繞開歧視性貿易壁壘。物流成本高,中間環節的獲利多,生產者沒有得到多少好處,消費者又付出了較高的價格,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產品全程冷鏈物流要求農產品從產地采收、屠宰、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等環節始終處于適宜的低溫控制,以保障農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目前,我國鮮活農產品大部分在常溫下流通,冷鏈物流各環節缺乏系統化、規范化、連貫性運作,在部分屠宰或儲藏等環節采用了低溫處理產品,但普遍在運輸、銷售環節出現‘斷鏈’現象政策上歡迎各方面的社會生產經營主體參加農產品流通的,現在也有一些電子商務,包括一些很大的電商都參加要搞農產品物流,只要是能給農業帶來好處,給農民帶來好處,政府都是支持的。郵政的網絡也很全,跟農民有天然的聯系,希望能在農產品流通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農產品物流競爭力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通過對各個地區全方位系統的研究,找出各地區農產品物流競爭力的主要影響因素,這對于各地區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克服農產品物流競爭力的薄弱因素、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具有實際意義。
建立順暢的農產品綠色流通體系。一方面應進一步加強市場流通體系的建設, 形成一個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農產品流通體系, 消除地區封鎖, 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運輸設備,提高運輸效率,做好農產品品牌宣傳。
農產品物流在國際上一直是一項艱巨的工程,遲遲未下定論并最終“悲壯”失敗的多哈回合談判就充分體現了各國政府對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高度重視。
雖然我國已經承諾對農產品物流不再實行補貼,但是仍然可以運用物流退稅,物流信貸等國際通行的間接物流補貼政策來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物流競爭力。
根據世貿組織規則和我國的入世承諾,我國對農業支持的空間很大。政府應該設計合理的農業支持和保護體系,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就流通企業而言,目前效率低下的農產品物流正在成為制約我國農產品流通產業發展的巨大障礙。農產品一般具有體積大、鮮活、易腐、運輸距離長等特點,因而農產品物流一般數量大、品種多、包裝難、裝卸難、運輸難、倉儲難。應該努力改善物流運輸條件,減少運輸、儲藏環節,規范各類檢測檢驗以及運輸、港口的標準,提高物流效率。
另外,批發市場是農產品流通的中心環節,改革和創新批發市場的交易方式是提高流通體系運營效率的關鍵。應該積極拓展網絡貿易,因為網絡貿易通過計算機互相聯網,使得市場調研、產品設計與生產、價格變動、銷售、服務融為一體,可以低成本信息交流,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并可在跨行業、跨地區甚至跨國界的信息交流中產生新的信息,極大地提高流通體系的運營效率[8]。農產品貿易的穩定對我國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通過對我國各地區農產品的物流競爭力的差異進行測度,探明我國各地區農產品物流競爭力差異的成因,對于改善我國各地區的農產品物流現狀具有積極意義。
區域農產品物流在中國差別很大,對經濟的影響在中國不同地區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利于我國的區域協調發展,不利于縮小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的戰略思考。因此,對于每個地區農產品物流競爭力研究,符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于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關于農產品的物流問題,也包括生產資料的物流問題,“現在是我們的軟肋,這個軟肋倒不是說沒有人搞物流,而是現在流通成本太高”。政府輔助農產品物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如政府資助企業在國外加強產品宣傳、舉辦或者組織企業參加農產品國際展覽、向海外派遣農業專業人員或建立相關機構等。
參考文獻
[1].王晰與蘭勇, 農產品物流競爭力分析. 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6): 第25-28頁.
[2].張莉, 我國主要農產品物流競爭力研究, 2009, 中共吉林委黨校.
[3].我國農產品物流競爭力對比研究. 2011年信息技術、服務科學與工程管理國際學術會議. 2011. 中國北京.
[4].徐爭輝, 論我國農產品的物流競爭優勢.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5): 第42-44頁.
[5].李海潮, 農產品物流競爭力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2012,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6].全力提升我國農產品的物流競爭力. 中國經濟學學會年會暨科學發展觀與經濟協調發展研討會. 2008. 中國湖南長沙.
【我國農產品物流成本研究】相關文章:
我國環境保護形勢研究08-19
汽車物流的“成本戰”怎么打?08-27
我國物流業轉型升級探討08-18
我國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問題研究08-26
發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的建議08-18
研究加強我國證券市場誠信建設的對策08-18
加強我國證券市場誠信建設的對策研究08-18
我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索08-18
關于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比較研究08-18
· 物流企業經營模式研究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