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把握研究現狀,構建學科體系,深化會計史學研究(一)
一、會計史學研究的現狀
荷蘭數學家西蒙·斯蒂文在1605年出版的《傳統數學》一書中專辟第七章“古代簿記探測”,試圖對此前的會計歷史進行回顧與總結。這形成了早期文獻中的會計史學研究成果,開始了人類社會對自己的會計行為歷史有意識的探討。1933年,美國會計學家A.C.利特爾頓出版的《1900年以前的會計發展》一書,對20世紀以前的會計發展歷史進行了系統研究,成為會計史學發展史上的標志性成果,由此奠定了會計史學學科的基礎。20世紀后半期,許多國家先后建立會計史研究組織,創辦發行會計史刊物,從事會計史學術研究活動。各國的會計史研究組織還聯合組建了國際會計史學家協會,召開會計史國際會議,交流會計史學術研究成果,加強各國會計史研究組織之間的學術交往,不斷地推動著會計史學研究的進程。
伴隨著會計史學研究的國際環境的變化,中國自20世紀30年代起,也開始了對會計史學的研究活動,當時已有一些學界中人從事會計史專題研究,并取得了相應成果,如馮抑堂的《吾國古代之會計研究》、林道俊的《我國古代政府會計制度之演進研究》等論文見清會計刊物,成為中國早期的會計史研究成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70年代期間,中國的會計史學研究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態。70年代后期,開始進行系統的會計史學研究,迄今已經取得多方面的顯著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成立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研究組(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專業委員會)
財政部領導十分重視開展會計史的研究工作,認真研究民間有關成立會計史研究機構的提議。1983年5月,中國會計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決定籌建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研究組,并將研究中國古代會計史、中國近代會計史、中國革命根據地會計史、中國社會主義會計史的工作列入中國會計學會的學術研究計劃中。1989年12月,中國會計學會在天津召開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研究組(現改為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專業委員會)成立暨理論討論會,標志著中國會計史學研究由分散、自發研究狀態步入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研究的新階段。
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研究組成立后,集中舉辦的學術活動主要有:①在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研究組成立暨理論討論會上,以“歷史上的會計變革”為主題,探討中外會計變革歷史經驗與教訓,會議討論了歷史上會計變革的原因、中國會計變革的基本軌跡、歷史上的會計變革對當前會計改革的啟示、當前會計改革的歷史地位、會計史研究與會計改革等問題。會議確定,中國會計史學研究的長期目標是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史學體系,近期目標是通過廣泛搜集、整理、編印會計史料,搶救中國的會計歷史遺產;開展專題性、地區性和部門(專業)會計史的研究;初步完成會計史教材的基本建設。②在1991年5月召開的第二屆會計史理論研討會上,以“會計發展的歷史規律”為主題,討論了會計發展的一般規律、會計體制沿革及其規律、會計方法演進及其規律、會計思想(會計理論)演變、成本會計沿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除港、澳、臺地區外)注冊會計師職業的沿革等問題。③在1994年11月召開的第三屆會計史理論研討會上,以“注冊會計師發展歷史過程及其運行規律”為主題,討論了中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發展所處階段、中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會計師事務所設立方法、注冊會計師管理體制、注冊會計師的發展環境、注冊會計師法制建設、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等問題。④在1999年10月召開的第四屆會計史理論研討會上,以“新中國會計發展歷史”為主題,討論了新中國成立五十年來,特別是近二十年來會計各領域或各專業方向的發展歷史。
(二)會計史教育納入高等教育的教學體系
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財經類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相繼開設會計史專業課程,不但本科生、?粕爸醒腚姶髮W生開始系統學習會計史課程,在少數高校舉辦的助教進修班上也開設會計史課程,或為青年教師開辦會計史課程專修班。此外還培養了會計史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為中國會計史學研究推出、積蓄新生的骨干力量,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仍在會計史教育和研究的第一線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激發學生學習會計史的自覺性和學習熱情,提高會計史教學的質量,在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研究組的倡導和財政部會計司、會計史專家學者、各兄弟院校的支持下,天津財經學院與原北京經濟學院的會計系聯合制作了一套“會計史教學幻燈片”,并用于一些高校的會計史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國家高級別科研課題立項及在國內具有廣泛影響的出版社出版選題計劃中,均列有會計史方面的教材,統編或推薦會計史教材的編撰及出版,反映出會計史課程在會計學科體系中的地位日益穩固和會計史教育逐漸規范化的趨向。
。ㄈ┙⒁恢氖聲嬍费芯颗c教學的人員隊伍
以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研究組的成立為標志、以高等財經院校會計史教育成果,尤其是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成果為基礎,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人構成的,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的會計史研究人員隊伍,成為會計史研究的主力軍。
。ㄋ模┚哂休^高水平的會計史學研究成果陸續問世
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近二十年間,中國會計史學研究取得一批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研究成果,根據不完全統計,這些成果包括:
(1)關于中國會計史綜合研究的著作有:《中國會計史稿》!吨袊鴷嫲l展簡史》、《中國會計簡史》等。
(2)關于中國會計史分期研究的作品有:《中國古代會計審計史》、《中國近代會計審計史》、《延安時期財會工作的回顧》。《1949—1992年中國會計制度的演變》等。
。3)關于中國會計史資料匯編的作品有:《中國會計史料選編(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會計史料選編(東北根據地和東北大行政區時期)》等。
(4)兼及中國和外國會計史綜合研究的作品有:《會計發展史綱》、《會計史教程》、《會計發展概論》、《會計發展史》等。
。5)關于外國會計史綜合研究的作品有:《文明古國的會計》、《西方會計史(上)》、《簡明西方會計發展史》等。
(6)外國會計史著作的中文譯本有:美國查特菲爾德的《會計思想史》、蘇聯索科洛夫的《會計發展史》荷蘭海渥的《會計史》等。
。7)關于會計史專題研究的作品有:《中外會計史比較研究》、《會計思想史探索》等。
。8)在一些大、中型會計工具書中設有專門的分部,反映會計史的內容,如《中國現代會計手冊·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大事記》、《經濟大辭典·會計卷·會計史》、《中國會計百科全書·會計史》、《會計全書·中國會計史、西方會計史》、《現代會計百科辭典一國會計史·世界會計史》、《會計百科全書·會
計發展史》。《會計辭典·會計史》、《會計法規知識大全·中國會計法史知識》等。
。9)除上述會計史專著以外,尚有為數眾多的會計史專題論文散見于各種會計刊物,對于宣傳會計史知識、擴大會計史研究的社會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1982年3月,成圣樹、丁平準曾將其中部分論文輯錄為《會計史學習參考資料(第一輯)》,由江西省冶金會計學會等單位印行。
此外,一些尚未刊行的會計史研究成果,如歷屆會計史理論研討會上交流的會計史研究成果,同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五)加強同國外會計史學組織之間的學術交流活動
中國會計史學研究者積極開展同國外會計史學研究組織之間的學術交流活動,向國外宣傳中國會計悠久的發展歷史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同時,也向國內會計界介紹外國的發展情況及會計史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了有益進展。
二、構建會計史學體系的思考
。ㄒ唬﹩栴}的提出
如前所述,近二十年來,中國會計史學研究迅速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時也應看到,在會計史研究人員隊伍的穩定、研究條件及經費的保證、會計史資料的搜集整理、會計史學體系的建設等方面還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尚需要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專業委員會和會計史研究人員共同思考,積極創造一切條件,合力解決存在的問題,以便促進會計史研究的更快發展。本文僅就會計史學體系的建設問題提出粗淺的看法,供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專業委員會和會計史研究工作者參考。
按照歷史學科一般結構的特點進行比較,可以發現:目前我們從事的會計史研究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尚不能構成完整意義的會計史學的全部內容,亦即目前的會計史學研究及其成果僅屬于完整意義上會計史學研究的部分內容,距會計史學的體系化建設還存在著相當大的距離。因此,在我們已經取得現有的會計史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適當地回顧和總結研究會計史的經歷與經驗,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思考并提出對未來的研究工作可發揮規范或指導作用的方案,以使會計史學研究更順利地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們認為,在目前的會計史研究過程中,應開始考慮并著手建立會計史學的科學體系,明確或規定會計史學體系中應獨立存在的不同學科及其各自性質、不同學科在會計史學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各學科包含的內容、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關系等科學界定,以便為會計史研究人員提供確切的研究對象、研究范圍和研究任務,明確所從事的研究工作的性質和各自分工。
。ǘ┙嬍穼W體系的必要與可能
(1)建立會計史學體系具有現實的必要性。①建立會計史學體系是會計史學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按照歷史學科的普遍規律,研究會計歷史問題,其主要目標在于理清人類社會會計發展歷史過程的客觀真實,并以此為基礎探索會計歷史發展的內在聯系及其規律性,即在觀念層次上“真實地再現”逝去的會計歷史,以此為目的進行的會計史學研究,屬于會計史學研究的根本任務;而為了“真實地再現”逝去的會計歷史,便需要對會計歷史研究的對象、會計歷史研究的技術等提出有關的要求,即建立會計歷史研究的規范,以此為目的進行的會計史學研究,屬于會計史學研究的基本任務。提出并完成會計史學的基本任務可以為完成會計史學的根本任務提供保證,也是會計史學自身的更高層次的發展目標。②會計史學在會計學學科體系中居于特殊的地位,是會計專業學科與史學學科交叉生成的邊緣學科。由于會計史學的特殊性,決定了進行會計史學研究既不能單純采用會計專業的理論與方法而取得成功,也不能依樣照搬史學學科的理論與方法而取得成功。因此,總結適用于會計史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體系,從而指導會計史學研究的實踐,降低會計史學研究的成本,提高會計史學研究的效率和研究成果的質量,是會計史學研究向縱深發展的亟需。③目前從事會計史學研究的人員,基本上是以中青年為主的會計專業人員,他們既不具備會計界前輩們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史功底,又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科學的史學專業訓練,僅僅依靠對會計學科的深厚感情和專業自覺性從事會計史學的研究并取得成果。因此,建立會計史學體系,總結會計史學的理論與方法,上可繼承會計界前輩從事會計史學研究的優秀傳統和學術精神,養成現有會計史研究者的學術技能,下可熏陶會計史研究后來者的學術作風。
。2)建立會計史學體系具有客觀可能性。①歷史學科關于史學體系建設的理論研究成果為探討建立會計史學體系提供了“范式”,會計史學體系的建設可借鑒歷史學科史學體系建設的相關研究成果。②會計歷史研究的現有成果已經具備一定的數量規模,達到了相應的質量水平,奠定了建立會計史學體系的基石。③在會計史學研究中,資深的會計史學專家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其卓越的學術建樹樹立了從事研究工作的楷模,一些中年研究人員也對自己進行的研究工作頗有心得和體會,他們共同積累了從事會計史學研究工作的寶貴的實踐經驗。
未完待續
來源:《會計史》專題
作者:王建忠
【把握研究現狀,構建學科體系,深化會計史學研究一】相關文章:
把握研究現狀,構建學科體系,深化會計史學研究 論文08-08
把握研究現狀,構建學科體系,深化會計史學研究(二)08-07
試論秘書學科概念體系的研究08-05
深化職教改革 構建職教新體系08-17
農村小學科技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08-25
高校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08-04
教師教學效果量化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