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企業與網絡經濟
網絡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作為網絡經濟核心內容之一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意味著企業在戰略思想、管理理念、運行方式、組織結構等多個方面都面臨某種革命性變革,它對現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正確理解、認識網絡經濟
中國的網絡經濟,從很低的起點上起步,雖然發展速度很快,市場不斷擴大,但既不穩定,又不平衡,而且,較大的“數字鴻溝”在短期內仍無法逾越。
一般認為,因特網普及曲線經過前期啟動、高速增長和平穩擴張3個階段。目前美國已經逐漸進入平穩擴張階段,而其網上交易、電子商務相對滯后。與美國相比,中國的網絡經濟只能說依然處于前期啟動階段,整體發育遲滯、少數網絡企業平面推進的特征十分明顯。
伴隨美國網絡市場的增幅回落和結構性調整,中國也不能例外,比如一些網絡公司已經倒閉,一些仍在苦苦掙扎,或壓縮規模,或尋求重組。這也充分反映出“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矛盾。但這并不預示網絡經濟是曇花一現的東西,并不能抹殺信息技術提高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優勢,并不能否定網絡經濟已經對企業運行提出的嚴峻挑戰,而是意味著網絡經濟的發展正在打破虛幻的神話,回歸務實的理性,遵循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而恢復其提高企業運行效率、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本來面目。
事實上,盡管一哄而起的網絡“激情”所導致的一輪“泡沫”已經破滅,網絡經濟并不會因此停滯不前,相反,其對現代企業的影響正在越來越明顯地突出出來;同時,人們也日益清醒地認識到,網絡經濟的發展不僅不能離開實體經濟,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實體經濟。只有當網絡經濟創造的生產力可以使傳統經濟的創新能力獲得更大的提升,“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發展矛盾才有可能得以消除,盡管這需要經歷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
網絡經濟是建立在國民經濟信息化基礎之上,各類企業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各式各樣的信息資源,并依托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息網絡進行動態的商務活動和管理活動所產生的經濟。網絡經濟絕不是網站經濟,也并不等同于網絡公司經濟,在網絡經濟中唱主角的,恰恰是應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信息資源而進行研發、制造、銷售和管理活動的各類實體企業,自然也包括一切傳統產業中的各類企業,它們才是推動網絡經濟發展的主體。我們應當借此難得的市場回歸理性的調整機會,轉變觀念和思維方式,調整戰略決策和步伐。
中國企業在網絡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的大多數企業,無論是對網絡經濟的認識,還是對網絡手段的運用都遠遠不夠,更談不上利用網絡經濟提高競爭力、確立競爭優勢。中國網絡經濟的發展,不僅實踐上遠遠落后,理論上更是嚴重滯后,甚至出現誤導。
對網絡經濟的影響認識不夠許多企業并沒有理解網絡經濟的真正意義,沒有意識到網絡經濟發展帶來的沖擊、挑戰和機遇,至今還認為自己與信息化沒有多大關系。這是非常有害的認識誤區。
企業尚未成為網絡經濟發展的主體總體而言,中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普遍滯后,未能從戰略的高度把信息化作為企業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未能把網絡經濟提供的市場機會和管理運營創新作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信息化總體水平都不高,企業外部的市場信息、客戶關系和上下游產業鏈條等未能按照網絡經濟提供的手段加以處理和整合,企業內部的各項業務流程和管理程序都尚未按照信息化的要
求優化重組。對大多數企業而言,成長方式、經營模式、運行機制和組織結構等都還沿著用工業經濟條件下的那一套,很多企業內部聯網都沒有建立,遠不能適應網絡經濟及電子商務發展對企業的需要和要求。企業信息化滯后是構成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小環境”建設嚴重不足,電子商務應用的“大環境”當然也無從談起。
與網絡經濟的結合停留在粗淺的層面上由于認識的局限和理解的偏差,以及網絡知識普及不足,國內眾多企業與網絡經濟的結合或對網絡的運用,僅僅停留在建立一個類似自我宣傳的企業網站這樣粗淺的層面上,把參與網絡經濟看成是一種趕時尚,以為建立起企業網站就代表了企業運行中運用網絡技術的全部。眾多企業網站只滿足于自我宣傳,而且大多面孔古板、內容雷同。有資料表明,國內500家上網企業的網站中,85%的網站所發布的信息有6個月沒有更新或添加新內容,90%的網站只有總經理的照片和企業產品的介紹。這種自我宣傳性質的網站,充其量不過是網絡版的企業宣傳手冊而已。
少數企業發展網絡經濟的動機不正在市場不成熟情況下少數企業非理性的一哄而起,嚴重地敗壞了網絡經濟的名聲,極大地干擾了我們對網絡經濟的正確估價和判斷,阻礙了中國信息化戰略的順利實施。
不可否認,從企業的外部環境來看,中國網絡經濟發展還缺少相應的社會基礎,網絡經濟發展的技術環境、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等都不盡如人意。作為支撐網絡經濟發展核心的電子商務,其發展環境至少包括3個方面:一是普及的因特網;二是以銀行電子化為標志的國民信用體系基本建立;三是大多數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基本完成。目前,中國上網人數仍然較少,上網成本相對可支配收入仍然較高,網上交易的意愿薄弱,難以形成電子商務發展的支撐規模;缺乏支付制度、配送條件等方面的支持;信息安全認證體系及銀行電子支付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缺少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等。這些不利的宏觀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企業的信息化和網絡化改造,影響了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主動性和實施效果。
進一步融入網絡經濟大潮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內市場也將變成國際市場,國內企業將直接面對來自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合作的思維來考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學習以全球經濟的觀點考慮企業生存與發展問題已經成為中國企業的當務之急。
中國政府強調的要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政府行政管理、社會公共服務、企業生產經營要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技術,加快信息化步伐,正在制訂一系列相
關政策。
可以預料,中國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實施、政府法規與政策的逐步明朗化、寬帶骨干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電信資費的降低、各界對企業上網的多頭推動、電子政府的發展、數字社區的建設、數字城市規劃的展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因素,都將成為中國網絡經濟的推動力量,從而加快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網絡化的進程。
對中國企業而言,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充分提高認識,發展網絡經濟是我們適應和順應國際潮流,在融入全球經濟發展中不斷增強競爭力的戰略性選擇。網絡經濟在全球的展開也只是7~8年的事情,目前傳統企業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結合仍有孕育著更加全面的重大突破,即使是那些走在最前列的大型跨國公司也面臨需要不斷予以整合、創新的挑戰。而盡管中國網絡經濟發展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如今我們的起步并不算遲,起點并不算低。應當說,與現實的其他競爭要素相比,中國企業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大多數企業在與網絡經濟結合方面基本上處于同一條起跑線上,這就是說,中國企業在融入網絡經濟大潮中有著更多的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空間。
其次,中國企業應對網絡經濟,既要主動地抓住機遇積極融入,又要穩妥地防范風險和繞開陷阱。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脫胎換骨般地改造企業,是對企業家戰略遠見、創新膽識、經營智慧和管理藝術的最大考驗。一般來說,近期要以信息技術應用為重點,以電子商務為突破口,結合企業信息化戰略和對傳統運作方式的改造,促進自身結構優化升級,適時推動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和經營模式創新。當務之急是找準切入點,構建企業內部網,用最新的、最適宜的電子信息技術改造企業業務流程和經營組織方式。通常可以選擇從最重要的局部流程或部門做起,然后逐步推廣,直至全面提升企業自身業務流程的運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不同行業的企業、不同規模的企業應當根據自身業已建立起來的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緊密結合宏觀環境和市場的變化,設計或選擇自己的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模式和開展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并通過不斷變化的網絡運用環境相適應的多檔次技術和經濟組合,完成循序漸進地、從基礎到高端地分階段、分步驟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實現企業的整個運營系統信息化、運營流程的重組優化和經營理念的根本轉變,將業務和管理體系轉移到網上進行,完成傳統經濟向網絡經濟的平穩過渡。
【中國企業與網絡經濟】相關文章:
網絡經濟與中國企業發展08-06
中國企業的ERP策略08-05
中國企業需要ERP08-05
中國企業呼喚人才08-06
中國企業呼喚人才08-06
中國企業的物流運作08-05
網絡經濟解析08-05
網絡經濟的反思08-05
競購大戰考驗中國企業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