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物流講座》之一——物流概念與物流定義
第一篇 物 流 知 識
第一講物流概念與物流定義?
一、物流概念
近幾年,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掀起了物流“熱”,而且在持續升溫。那么,究竟什么是物流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還是讓我們從物流在經濟中所處的位置說起。
人們知道,政治、經濟、文化構成了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中包括生產、流通和消費三部分;而流通又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商流,另一部分是物流,同時,還包括金融、保險、規格、標準化等輔助活動(見表1)。
表1 流通結構
流 通
商 流
物 流
批發(分銷)、零售
運輸(配送)、保管、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信息
流通輔助活動:金融、保險、規格、標準化等
簡單地講,商流是物質資料所有權的轉移,克服人的間隔,創造所有權價值,是一種非物理性的移動。商流包括批發、零售、網上購物等交易活動,體現的是買與賣的關系(見表1)。讓我們以自行車為例講講商流的概念。在自行車出廠銷售之前,所有權是生產廠家的,批發給銷售商后,所有權轉移到銷售商手中,當銷售商把自行車批發給商店后,所有權又轉移到商店,而商店把自行車賣給消費者后,所有權則屬于了消費者。這種買賣交易的過程,使自行車的所有權幾次發生了轉移,我們把這幾次的轉移過程稱為商流。由于商流的發生,自然伴生出物流活動,即自行車出廠后的包裝、裝卸、運輸、保管以及這一系列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傳遞過程。我們把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這七大環節,作為一個整體或系統考慮,并且將這七大環節物質資料的物理性移動稱為物流。也可以說物流是克服場所間隔和時間間隔,創造場所效益和時間效益的活動。比如說我們把農村生產的大米供應給城市居民,就是解決了場所和時間的間隔問題。同樣,工廠夏季生產出來的取暖設備,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保管儲存,到冬季賣給消費者,也是克服場所和時間間隔,創造場所效益和時間效益(見表2)。
表2物流的四種劃分
物 流
第一種劃分
第二種劃分
第三種劃分
第四種劃分
宏觀物流
微觀物流
社會物流
企業物流
國際物流
國內物流
一般物流
特殊物流
國家物流發展規劃、法律、法規及政策制定,物流布局、物流理論研究,知識普及,人材培養,物流基礎設施和信息平臺構筑,經濟手段支持、引導
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廢棄物物流
第三方物流,運輸、倉儲等專業物流、企業物流以及鐵路、公路、港口、碼頭、物流園區、倉庫、配送中心等物流活動
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廢棄物物流
外貿物流國際聯運遠洋運輸國際航空國際郵件口岸物流大陸橋物流
經濟圈、經濟帶物流,城市及城市外圍物流以及鄰近地區具有互補條件的自然區物流,本地區物流
帶有普遍性、通用性和共同性的物流活動,或者說沒有特殊性要求的物流活動
危險品、易燃、易爆、易腐蝕、劇毒、易變質物品物流,對速度、條件有特殊要求的物流,如文件、貴重物品、動植物運輸等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物流的理論和概念以及范圍不斷地變化和發展。比如:
在流通活動中,把信息流和資金流增加進來;物流的范圍也由一開始的產品離開生產線以后的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包裝,擴展到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以及廢棄物再生利用等全方位的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活動;物流的七大環節或稱七大功能把流通加工包括進來,與此同時,物流向供應鏈方向發展。
二、物流定義?
在介紹物流的定義之前,首先請大家注意:物流的定義至今還在修改、演變。物流定義在各個經濟發展階段,適應不同的經濟活動目的,不斷地進化、調整和完善;即便在同一歷史時期同一經濟發展階段,也因不同的學派、不同的學術團體、不同的機構和不同的國家,出自不同的角度和觀點而有所差別。而且物流的定義至今仍有爭論。不過物流定義的演變過程也恰恰反映了不同時期物流理論、物流管理以及物流技術的進步軌跡。?物流在英語中有兩個詞,一個是Physical Distribution,簡寫為PD;另一個是Logistics,這兩個英語名詞基本是在同一時期出現的,只不過角度不同,范圍有別,所強調的內容相異。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AMA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1935編寫的《市場營銷用語集》中,對物流下了這樣的定義:“物流是市場營銷活動中所伴隨的物質資料,從產地到消費地的種種企業活動,包括服務過程。”1948年,該協會對這個定義作了修改。“物流是物質資料從生產者到消費者或消費地流動過程中所決定的企業活動費用。”后來,該協會又一次將物流的定義修改為:“所謂物流,就是物質資料從生產階段移動到消費或利用者手里,并對該移動過程進行管理。”
從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對物流所下定義的三次變化來看,他們的物流概念顯然是從銷售的角度出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前1935年的定義與戰后1948年的定義,雖然范圍沒什么變化,但定義所強調的重點不在于物質資料的移動,而在于對這種移動的管理。
在美國最有權威的物流定義是美國物流管理協議會NCPDM(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1960年下的:“所謂物流,就是把完成品從生產線的終點有效地移動到消費者手里的廣范圍的活動,有時也包括從原材料的供給源到生產線的始點的移動”。美國物流管理協議會在下這個物流定義的同時還列舉了物流活動的諸種要素。即貨物運輸、倉庫保管、裝卸、工業包裝、庫存管理、工廠和倉庫選址、訂貨處理、市場預測和客戶服務。
美國物流管理協議會的物流定義范圍比美國市場營銷協會的物流定義范圍有所擴大,不僅是指制品從生產廠的生產線起,經過批發、零售,最終到消費者手里,而且還包括把原材料從生產廠到加工廠生產線的始點的移動。1985年,美國物流管理協議會的英文名稱改為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與此同時,對物流定義作了調整和修改:“所謂物流,就是為了滿足顧客需要而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其相關信息從產地到消費地有效率或有效益的移動和保管進行計劃、實施、統管的過程。這些活動包括但不局限于顧客服務、搬運及運輸、倉庫保管、工廠和倉庫選址、庫存管理、接受訂貨、流通信息、采購、裝卸、零件供應并提供服務、廢棄物回收處理、包裝、退貨業務、需求預測等。”
1998年美國物流管理協議會又一次對物流下了如下的定義:“物流是供應鏈流程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對商品、服務及相關信息從原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動及儲存進行的計劃、實施與控制過程。”
日本通產省1965年曾委托日本財團法人機械振興會對全日本的物流現狀進行了一次調查,該協會在調查報告書中對物流的定義作了這樣的描述:“所謂物的流通,就是把制品從生產者手里,物理性地移轉到最終需要者手里所必要的諸種活動。具體講,即包裝、裝卸、運輸、通訊等諸種活動。”
日本產業構造審議會對物流下的定義是:“所謂物的流通,是有形、無形的物質資料從供給者手里向需要者手里物理性地流動。具體是指包裝、裝卸、運輸、保管以及通訊等諸種活動。這種物的流通與商流相比,是為創造物質資料的時間性、空間性價值作出貢獻。”
日本日通綜合研究所1981年2月編寫的《物流手冊》對物流下了這樣的定義:“物流是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動,是創造時間性、場所性價值的經濟活動。從物流的范圍來看,包括包裝、裝卸、保管、庫存管理、流通加工、運輸、配送等諸種活動。如果不經過這些過程,物就不能移動。”
歐洲物流協會(ELA 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1994年公布的物流術語中,對物流下了這樣的定義:“物流是在一個系統內對人員或商品的運輸、安排及與此相關的支持活動的計劃、執行與控制,以達到特定的目的。”
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中,對物流下的定義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根據日本物流權威中西睦教授發表的資料,Logistics本來是法語,是軍隊用語,意思是兵站,在日本企業中被當作物流管理之意。1985年之前,日本基本使用PD這個詞表示物流,但因為美國后來轉為使用Logistics,歐洲也都用Logistics這個詞,加之,物流的范圍不斷擴大,內涵不斷更新,目標由物流活動本身轉向了對物流活動的管理,強調從企業經營戰略的高度重視物流,并以消費者為核心,而不是僅僅強調企業效益。所以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歐美各國都基本使用Logistics這個英文詞,而不再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來表示物流了。
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要了解,Logistics本來應譯為兵站或者后勤,不然會引起詞義的混亂。其實,Logistics是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軍事術語,主要強調軍隊在作戰時,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安全無誤地將武器、彈藥以及軍隊吃、住、行等所有必需物品按要求供給前線,是軍隊打勝仗還是失敗的重要因素。兵站如果不做好后勤供應,軍隊就不能打勝仗,而兵站做到及時、準確地供給,則必須有一整套科學的后勤供應管理系統,包括軍需品的訂貨、生產計劃制定、采購、庫存管理、配給、運輸以及通訊等。后來企業界便將二戰期間的兵站后勤這種科學有效的管理系統引入企業經營,以尋求企業的物流也能像軍隊兵站后勤那樣,科學管理、高效運營。
這里,有一點要指出的是,既便是現在,日本的物流界仍然是日文漢字的“物流”與英文的“Logistios”并用,這是因為有些日本人認為兩個用語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出發點和側重面也有一定差別。Physical Distribution即日文漢字的“物流”,是側重運輸、保管、包裝、裝卸以及信息活動本身,而Logistics側重于對物流的管理,所以,有人主張把Logistics翻譯成“物流管理”,也有的物流學者認為,Physical Distribution應理解為傳統物流,Logistics應理解為現代物流。
思考題?
1?物流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處于什么位置??
2?物流定義有哪些演變,背景如何??
【《最新物流講座》之一——物流概念與物流定義】相關文章:
逆向物流的定義08-05
《最新物流講座》之前言和序08-05
第三方物流概念給我國物流中心帶來的機遇08-06
第三方物流概念給我國物流中心帶來的機遇08-06
最新物流合同04-16
加快物流發展 滿足物流需求08-05
開放的物流08-05
網絡化物流 現代物流的核心08-05
物流成本——物流管理的永恒課題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