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易通用型PCI接口的VHDL-CPLD設計
摘要:從PCI時序分析入手,重點闡述了PCI通用的狀態機設計,說明了用VHDL語言來實現本PIC通信狀態機的軟件設計以及進行MaxPlusII驗證的程序和方法。用該方法所設計的接口既可支持PCI常規傳輸,又可支持PCI猝發傳輸。關鍵詞:PCI時序CPLD器件狀態圖VHDL語言PCI猝發傳輸
用CPLD設計所構成的CPI接口系統具有簡潔、可靠等優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設計途徑。很多技術雜志和網站上,都有不少用CPLD設計PCI常規傳輸系統的文章。但用這些方法在MzxPlusII、Fundition等環境下進行模擬仿真時,其產生的時序往往與PCI規范有很大出入。雖然Altera等公司推出PCI核可以直接使用,但這樣的內核占用CPLD資源較多,且能適配的器件種類少,同時價格也高,在實際設計應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使用通用型CPLD器件設計簡易型PCI接口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在Compact接口的CPLD設計中,筆者根據PCI總線傳輸時序來進行狀態機構造,并使用VHDL語言進行功能模擬和定時分析,從而達到了預期目的。用該方法設計的CPLD-PCI接口既可支持PCI常規傳輸,也可支持PCI猝發傳輸,而且在系統編程和下載器件方面,效果也都很好。
1典型的CPLD-PCI接口模型簡介
用CPLD作PCI接口所構成的系統模型如圖1所示。這里,CPLD/FPGA用于完成PCI主/從傳輸時序的邏輯構成與變換,并對雙口RAM進行適當操作。在整個系統的設計中,CPLD常常使用PCI總線的33MHz時鐘,雙口RAM常常選用高速器件來簡化PCI傳輸的邏輯設計。
2PCI總線傳輸時序分析
PCI總線傳輸至少需要40多條信號線,包括數據/地址線、接口控制線、仲裁、總線命令及系統線等。每次數據傳輸均由一個地址脈沖和一個或幾個數據脈沖組成。一次傳輸一個地址和一個數據的稱為常規傳輸;一次傳輸一個地址和一批數據的稱為猝發傳輸。常用的控制信號有:幀同步信號FRAME、主設備準備好信號IRDY、從設備準備好信號TRDY、從設備選通信號DEVSEL、命令/字節信號C/BE等。圖2和圖3分別給出了PCI單數據段和猝發操作時的讀寫時序。
分析PCI總線的傳輸時序,可以看出,PCI總線傳輸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每次數據傳輸時首先傳出地址和命令字,從設備一般可從地址中確定是不是對本機的訪問,并確定訪問的首地址;而從設備則從命令字中識別該訪問是讀操作還是寫操作;
。2)讀寫訪問只有在信號IRDY、TRDY、DEVSEL都為低狀態時才能進行;
。3)猝發傳輸通常需要通過邏輯來實現地址的自動遞加;
。4)主從設備中任一方沒有準備好,操作中都需要能夠引起等待狀態插入的活動;
。5)系統通常在幀同步信號FRAME的下降沿誘發數據傳輸,而在上升沿指明只有一個數據或只剩下一個數據;
(6)讀操作比寫操作多一個中間準備過程。
圖2
3基于CPLD的狀態機設計
3.1狀態機的構造
根據對上述時序圖的分析,完成一個簡易PCI總線傳輸需要設計六個狀態:S0~S5,其中狀態S0標識PCI總線空閑時期;狀態S1標識地址與總線命令識別階段;狀態S2標識讀操作入口的準備階段;狀態S3標識讀/寫訪問周期;狀態S4標識最后一個數據傳輸階段;狀態S5標識操作中的等待時期。
3.2狀態功能的確定
各狀態所應執行的功能如下:
狀態S0~S2用于對PCI總線置高信號TRDY和DEVSEL;對雙口RAM則置高片選信號CS,以使讀/寫信號處于讀狀態,此時地址呈現三態。此外,在S1態還應依據地址信號來確定是不是對本機的選擇,并識別是不是讀或寫操作。
狀態S3~S4用于對PCI總線置低信號TRDY和DEVSEL;對雙口RAM則產生片選信號CS、讀或寫信號,同時確定適當的讀寫訪問地址。
狀態S5用于對PCI總線置低信號TRDY和DEVSEL;并且對雙口RAM置高片選信號CS,以使讀/寫信號處于讀狀態,此時地址呈現三態。
3.3狀態變化的確定
根據對PCI總線傳輸時序的分析,影響各個狀態相互轉化的因素是:幀同步信號FRAME、主設備準備好信號IRDY、從設備選擇信號CS-MAP、讀識別信號READ以及寫識別信號WRITE。這里,可用CS-MAP、READ、WRITE來標識狀態S1產生的中間識別信號。
圖3
需要注意,在狀態S1時要寄存收到的首地址,而在狀態S3變化時要適時進行地址遞增。
還要注意狀態機設計時產生的容錯問題,以便在非設計狀態下能夠無條件回到空閑態S0。
由于采用的是高速雙口RAM,并且規劃分開了RAM兩側的寫操作區域,因此可以認為:RAM是可以任意訪問的。
3.4狀態圖的規劃
綜上所述便可得出如圖4所示的設計規劃圖。
4VHDL語言的描述
設計時,使用三個進程和幾個并行語句可實現整個CPLD的功能:一個進程用于完成從設備及其讀寫操作的識別;一個進程用于完成操作地址的獲取與地址的遞增;第三個進程完成狀態機的變化。用幾個并行語句完成操作信號的產生時,需要注意,各狀態所完成的功能要用并行語句實現,不能再用進程,否則就會引起邏輯綜合的麻煩,有時甚至根本不能綜合。整個程序如下:
LIBRARYieee;
USE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TTYcpciIS
PORT(clk,rst,frame,irdy:INSTD_LOGIC;
ad_high:INSTD_LOGIC_VECTOR(31downto24);
ad_low:INSTD_LOGIC_VECTOR(12downto0);
c_be:INSTD_LOGIC_VECTOR(3downto0);
trdy,devsel:OUTSTD_LOGIC;
cs,r_w:OUTSTD-LOGIC;
addr:OUTSTD_LOGIC_VECTOR(12downto0);
ENDcpci;
ARCHITECTUREbehaveOFcpciIS
SIGNALaddr_map:STD_LOGIC_VECTOR(12downto0);
SIGNALread,write,cs-map:STD_LOGIC;
TYPEstate_typeIS(s0,s1,s2,s3,s4,s5);
SIGNALstate:state_type;
BEGIN
Identify:PROCESS(clk)--讀、寫、從設備的識別
BEGIN
IFrising_edge(clk)THEN
IFc_be=X"6"ANDad_high=X"50"ANDstate=s1
HTENread<='0';--讀
write<='1';
cs_map<='0';
ELSIFc_be=X"7"ANDad_high=X"50"
ANDstate=s1THEN
read<='1';--寫
write<='0';
cs_map<='0';
ELSIFstate=s0THEN
read<='1';
write<='1';
cs_map<='1';
ENDIF;
ENDIF;
ENDPROCESS;
Addr_count:PROCESS(clk)--操作地址的獲取與地址的遞增
BEGIN
IFfalling_edge(clk)THEN
IFstate=s1THENaddr_map<=ad-low;
ELSIFstate=s3THENaddr_map<=addr-map+1;
ENDIF;
ENDIF;
ENDPROCESS;
--操作信號的產生
addr<=addr-mapWHENstate=s3ORstate=s4
ELSE"ZZZZZZZZZZZZZ"
trdy<='0'WHENstate=s3ORstate=s4ORstate=s5
ELSE'1';
devsel<='0'WHENstate=s3ORstate=s4ORstate=s5
ELSE'1';
cs<='0'WHENstate=s3ORstate=s4ELSE'1';
r-w<=NOTclkWHENwrite='0'AND(state=s3ORstate=s4)ELSE'1';
state-change:PROCESS(clk,rst)--狀態機的變化
BEGIN
IFrst='0'THENstate<=s0;
ELSIFfalling-edge(clk)THEN
CASEstateIS
WHENs0=>
IFframe='1'ANDirdy='1'THENstate<=s0;
ELSIFframe='0'ANDirdy='1'THENstate<=s1;
ENDIF;
WHENs1=>
IFcs_map='1'OR(read='1'ANDwrite='1')
THENstate<=s0;
ELSIFirdy='1'ANDread='0'THENstate<=s2;
ELSIFframe='0'ANDirdy='0'ANDwrite='0'
THENstate<=s3;
ELSIFframe='1'ANDirdy='0'ANDwrite='0'
THENstate<=s4;
ENDIF;
WHENs2=>
IFframe='1'ANDirdy='1'THENstate<=s0;
ELSIFframe='0'ANDirdy='0'ANDread='0'
THENstate<=s3;
ELSIFframe='1'ANDirdy='0'ANDread='0'
THENstate<=s4;
ENDIF;
WHENs3=>
IFframe='1'ANDirdy='1'THENstate<=s0;
ELSIFframe='0'ANDirdy='1'THENsta
te<=s5;
ELSIFframe='1'ANDirdy='0'THENstate<=s4;
ELSIFframe='0'ANDirdy='1'THENstate<=s3;
ENDIF;
WHENs4=>
ELSIFframe='1'ANDirdy='0'THENstate<=s4;
ENDIF;
WHENs5=>
IFframe='1'ANDirdy='1'THENstate<=s0;
ELSIFframe='0'ANDirdy='0'THENstate<=s3;
ELSIFframe='1'ANDirdy='0'THENstate<=s4;
ELSEstate<=s5;
ENDIF;
WHENOTHERS=>state<=s0;
ENDCASE;
ENDIF;
ENDPROCESSstate_change;
ENDbehave。
圖5
5MaxPlusII的驗證
設計CPLD時,可使用MaxPlusII軟件來進行邏輯綜合、功能模擬與定時分析。本例選用Altera的Max7000系列在系統可編程器件EPM7064SLC84-5。圖5所示是其讀寫訪問的仿真波形圖。
【簡易通用型PCI接口的VHDL-CPLD設計】相關文章:
PCI總線接口芯片9050及其應用08-06
高速PCI總線接口卡的開發08-06
TM1300 PCI-XIO口的UART和USB接口設計04-12
PCI接口芯片s5935及其應用08-06
PCI總線通用接口芯片CH361及其應用08-06
PCI總線仲裁器的設計與實現08-06
基于PCI總線加密卡硬件設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