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點心得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點心得
趙建英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陜西西安710014)
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消除對創新的神秘感,明白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創新,樹立創新的意識。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啟發、先進教學手段的刺激,培養思維的發散性和廣闊性,擺脫一些固定模式、傳統觀念的束縛,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特長,提高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培養;學生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必須把增強創新能力提高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人的創新精神的張揚,人的創造力的激發,國民整體創新素質的提高,都有賴于創造性的教育來實現。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推進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知識技能教育同等重要。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我就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了一些探索和試驗,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釋放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常常受情緒的制約,他們的自尊心一旦受到傷害,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地尊重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努力做到不體罰,不訓斥,不歧視,不諷刺。學生問題回答對了固然要肯定,即使回答錯了,也不應簡單地否定,而應該啟發、引導學生再思考。更何況對思想政治課來說許多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只要學生的回答有一定的合理性,老師都應該予以肯定。這樣做,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有利于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積極、愉悅的課堂氛圍。在這種寬松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精神自然會非常放松,沒有任何壓力,思維也會變得非常開闊,從而發揮出自己的潛能,提出一些有創見性的意見,并能發現一些新方法。這樣就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比如在講到“新時期的愛國主義”這節內容時。因為學生從小接受各種各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所以看到這樣的標題,他們自然提不起學習的興趣,那么我就將這講內容安排成為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活動課,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對愛國主義的理解。這樣一來,學生不但要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認真學習,融會貫通,而且還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課堂上,學生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有自編自演的情景劇、愛國版的“非常勿擾”、愛國主義主題詩歌朗誦、愛國主義主題舞蹈、歌曲等。這些活動,表達了當代“90后”對愛國主義的理解以及大學生應該如何做到理性愛國;讓他們明白愛國不是空洞的口號,不是豪言壯志,而是融合在日常學習及生活的一點一滴中。
雖然這一次簡單的活動不能說明什么問題,但是通過這個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揭開了創新神秘的面紗,讓學生知道創新并不是高不可攀。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一種主動性、獨特性思維方式,它能突破習慣性思維方式的束縛,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善于提出具有新意的觀點、方法。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呢?我認為應抓住兩點。
(一)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發散性
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主要目的是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促使學生圍繞既定的學習目標,對學習中的問題作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的觀察、分析、思考,盡可能尋求多種答案,提出新穎獨到的見解,多渠道地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并有所創新。
在講到“加強道德建設”這節內容時,我讓學生就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中所反映的社會問題進行討論。一開始,學生的討論都圍繞著現代人的冷漠、沒有愛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世哲學和害怕被訛詐、被糾纏的心理進行討論。我讓學生對這樣的社會現象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表演來加深學生對不同人物內心世界的認識。表演完后,引導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站在不同當事人的角度,對這件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時學生的思路就開闊了很多,他們不再局限于從批判路人的角度出發來看待這件事情,對于摔倒的老人一些做法也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引發大家的思考?這樣,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不言而喻了。
通過這個討論,學生認識到世界是一個多元的世界,我們的思維也應該是廣闊的。對于一個問題,我們不應該只局限于某些固定的模式和框框,而應該從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場,客觀地分析和評價,才能夠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才能夠得出客觀的、公正的結論。
(二)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常常需要大量的案例,這些案例如果只是單純地通過教師口述,那么生動性、形象性就會大打折扣,學生也不會有直觀的感受,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常常借助視頻、PPT課件等現代教育技術,運用這些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借助媒體取得原來難以得到的直接感受,進而擴大學生的感知空間和時間,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觀念上的轉變至關重要。我們的教師必須做到,不僅能夠找到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的弱點,還能夠發現那些學困生的閃光點,更要允許那些奇才、怪才、偏才和狂才的存在。從社會對人才需要的多元化、多層次化視角出發,以高度的智慧和敏銳,因材施教,科學點化,正確引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其個性和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教學中,很多老師有這樣的體會,有的學生作業寫得非常整齊,對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掌握的也比較牢固,但是一旦遇到具體的案例時,卻不知道該如何分析或者分析不夠到位;有的學生課堂發言非常積極,見解獨到,但是作業潦草,應付;有的學生不愛上課但熱衷于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有的學生不愛發言但動手能力非常強。對于不同特長的學生,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讓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與特長。比如課前時事新聞發布活動。我們將學生分成一個個的小組,每次上課時由一個小組對最近發生的國家大事來進行新聞發布,并發表自己的看法。每個小組就是一個新聞團隊,大家分工合作,有的人負責上網采集新聞,有的人負責做PPT,有的人負責在課堂上發布新聞,有的人負責對新聞進行評價。這樣一來,每個人都充分發揮的自己優勢與特長,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為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每學期的考試中,我們一改傳統的“一份試卷定成敗”為“多方考核論英雄”的考核方式。把思想政治課考試分成知識考試和能力考試兩部分,知識考試的筆試試卷占總分的60%,筆試試卷中有對基礎知識的考核,也有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另外40%來自于平時的考核中,比如學生課前時事新聞發布、課堂發言、課堂演講、課后實踐活動、作業等的成績。這樣既能夠全面考核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創新是人的主體性的最高表現。教師要樹立全面開放的教育觀,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全面充分地發展自己的創新能力。要對學生開放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時間到閱覽室、圖書館去,到網上、電視中去,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知識;要讓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到大自然,到社會中去探索,獲取有用的“營養”。這樣,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才能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疑問,尊重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推崇學生的探索精神、懷疑精神、批判精神、求異精神、實踐精神、使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一改傳統教學“一言堂”、“滿堂灌”和簡單問答等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突出學生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比如在講到“遵守網絡道德”這節內容時,我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身的上網經歷來談談網絡文化的積極作用與負面影響,最后老師引導學生來總結遵守網絡道德的必要性和如何遵守。這樣比老師單純的說教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和信服。
創新教育的領域是非常廣闊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我體會到只要平時多留心,不斷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好途徑,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吳興富。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方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03)。
[2]張學靜。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初探[J].新課程學習,2009,(09)。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點心得】相關文章:
淺議思想政治課教學08-17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空白”藝術08-17
美育與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08-17
思想政治課中的發現教學08-12
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點”08-17
CAI課件與思想政治課教學08-17
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論文08-09
思想政治課教學反思范文02-07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反思02-04
政治課教學改革的一點嘗試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