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幼兒自主探究式科學策略
淺析幼兒自主探究式科學策略
陳愛麗
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鎮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那我們該如何引導幼兒自主科學的探究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從孩子的生活出發生成適宜的科學探索課題。
在生活中,在孩子們的成長中,我們每天都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生活中哪些常見的事物、現象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有教育價值的、可以生成為科學的課題的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從幼兒生活實際出發,從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事物去著手探索課題,要積極的參與孩子的活動,注意傾聽孩子們的對話,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掌握孩子們的興趣點。
如:《好聽的聲音》《一萬片葉子,一萬種美麗》、《種子是從哪里來的》《動物之謎》等等。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就能找出與孩子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探索課題。幼兒園每天早上都會喝豆漿,一天無意中聽到小小和丁丁在聊天。小小:“媽媽說牛奶是從牛身上擠出來的,那豆漿肯定呀是從豆豆身上擠出來的吧?”丁丁:“奶牛那么大當然能擠出奶了,豆豆那么小,怎么能擠出奶來呢?我不相信”由此,一個從幼兒生活出發的科學課題就形成了——《黃豆變形記》。黃豆小時候躲在豆莢里,綠綠的。成熟了就變成了金黃色。黃豆不僅可以磨出豆漿,還可以變成豆芽,孩子們樂此不疲,探索的興趣濃厚而熱烈。深入了探索的興趣,進而還生成了“豆子”的學習主題。
2科學而巧妙的投放材料激發孩子的科學探究欲望。
探究材料是科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怎樣創造性的開發和運用生活材料呢?適宜的投放和科學、合理使用,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充分地感知、探索。能有效維持幼兒的科學興趣,更能有效促進每個幼兒科學素養的早期養成。如《好聽的聲音》,老師準備了“空口香糖塑料瓶”,又適時的投放了各種材料:豆子、米粒、硬幣等。怎樣才能讓空口香糖瓶發出聲音呢?孩子們通過探索發現吹一吹、敲一敲、在里面裝上東西等就能發出聲音。怎樣才能讓空口香糖瓶不發出聲音呢?孩子們通過實踐得知:把空口香糖裝滿東西,它就不會發出聲音了。教師又提出了問題:“把空口香糖瓶里裝入不一樣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一樣的嗎?”實踐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口香糖瓶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觸手可及的些材料。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善于探索,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科學,處處有材料。
3解放孩子頭腦、雙手讓其主動進行科學探索學習。
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卻可以概括和創造出世界的一切,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首先,好奇是幼兒個性特點之一,也是幼兒認識活動必不可少的主觀前提,是探究和學習的源動力,是使幼兒認識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前提,我們要充分肯定孩子的好奇心理,鼓勵孩子大膽想象。
當孩子們對某個事物產生好奇、提出疑問后,教師不應給予假設,而要鼓勵孩子們動手進行探索活動,實踐才能出真知。讓孩子們想探索、會探索,并喜歡親自動手實踐,并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再創造,從而學會終生受用的創造性的探索學習。設計實驗、準備材料、對照結果,進行富有論據的討論,使預先的假設被證實或打破,獲得真知。
如:《蚯蚓的秘密》幼兒對它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什么一條蚯蚓能變成兩條?它有嘴巴嗎?它吃什么?……孩子們渴望得到問題的答案。我們沒有將答案直接告訴他們,而是創設了一個科學探究區域,在木頭盒子里放上泥土養了幾條蚯蚓,孩子們每天積極的觀察并作記錄。這樣孩子們在猜想、假設中,圍繞著問題進行探究、驗證,從而歸納出各個問題的答案。
4在孩子們探索的過程中及時的給予準確的評價
孩子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我們教師應以積極熱情的態度回應幼兒,用心地解釋或者引導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對于孩子的點滴成績或者進步我們都要及時給予引導和鼓勵。在探索的過程中給孩子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給孩子充足的時間探索,促進其不斷思考,在對與錯的矛盾沖突中找到正確的答案,從而更自信、更從容地探究科學。
【淺析幼兒自主探究式科學策略】相關文章:
“問題情境一自主探究”式教學策略探析08-12
淺析探究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08-20
初中數學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性實施策略08-14
例談遞進式幾何探究題求解策略08-20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探究08-17
探究科學技術課教學策略08-24
高中政治課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策略探究08-23
讓自主探究充溢課堂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