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班級文化建設中德育教育的實施策略
班級文化建設中德育教育的實施策略
杜方圓
【摘要】學生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揚起德育之風帆,以此形成好的班風、好的學習氛圍,逐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文化育人 名人名言影響 自律意識 良好習慣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靈魂。教師要做好學生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小學作為我們第一個走進的集體,第一個受教育的地方,對我們一生所起重要作用無可厚非,小學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更應該做好育人工作。
德育過程是知、情、意、行的統一,即不僅要授之以知、曉之以理,而且要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德育過程也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教育活動過程,是教師的活力和學生的自我活力相統一的過程。因此,德育方法的創新,不應再以居高臨下單向灌輸的模式,而應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實行情感型模式、以德育德,以愛施愛,建立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良好關系,不斷培養學生的德育主體性。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成長實際出發,善于將社會道德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我要求,喚起他們內在的需要和思想自覺,使之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發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1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發揮文化的育人功能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集體的靈魂。我十分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一種人文、青春、向上的文化氛圍,以及促進學生的健康、充分、全面、可持續發展。
班級,特殊的“環境”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如果我們能夠建設積極健康、并為廣大學生樂于接受的班級文化,就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首先,設置班級奮斗目標
班級集體的精神狀態和學習風氣,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和“靈魂”。作為班主任,心中應有十分明晰的“藍圖”:從德育教育的要求和學生實際出發,制訂好可行的工作計劃,并且要有不同層次的目標和要求,以利于操作和實踐。而班級不同層次不同階段奮斗目標,對形成班級集體的精神狀態,是十分關鍵的。
開學初,向全體學生提出總體要求,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確立個人和集體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同時,結合校規和班級實際,明確提出自己的班訓,如:“今日新星,明日精英”,作為學生長遠目標與準則。其次,根據學生的特點和一定時期的班級現狀,確立短期目標,并設計班級標語和口號。如當學生出現學習焦慮或成績處于低谷時,我們的口號是“一份耕耘,有時未必一份收獲,但長期耕耘,則必有收獲”;為了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學生們設置了“用你行動的彩筆繪出班級的燦爛,用班級的光輝引你走向美好”等等標語;面對學生的驕傲情緒和忽視學科學習基本功的現象,我們提出了“我們所知的很小很小,我們未知的很大很大”、“學習的最大敵人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知識”,提醒學生不要滿足于已有的成績和已知的知識,應該夯實基礎,踏實前進,等等。
這些目標性很明確的標語和口號,其精神一旦融入學生的心靈,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心理狀態和精神風貌就大為改觀。這些班級口號,作為班級和學生的奮斗目標,在學生成長過程中不斷有意識地加以調整和引導,使學生在不斷完成一個一個小目標時最終實現“成人成才”的大目標。
其次,我認為溝通就是對話、就是交流。
它能使學生的思想得到釋放,使師生的情感更加深厚。要達到溝通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與學生同苦同樂;走進學生的生活與學習,與學生共同玩耍、共同游戲、共同思索、共同創造,擁有一顆不老的童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用愛心去澆灌,用誠心去感化,用恒心去引導,真正做到了解學生、熱愛學生,切實為學生著想。我們班充分的利用了師生“連心橋”,看到一些小問題時可以及時的寫篇文章提醒學生;感覺到學生感情有些脆弱時,有時我剪貼一些在成長過程中遇到過挫折的學生自強的事跡激勵他們。有時,我們把學生分成了六組,每位任課老師都是導師,帶領著10位學生。我們讓每位學生寫自己的近期目標,近期的困惑。然后收上來,導師在下面寫上針對學生的困惑給予的策略,或給予的鞭策鼓勵。
記得一位學生,總是有些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李主任給他這樣寫的:你是位有理想,有志向的學生,但是萬事應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方能離期望的目標接近一些,開始行動吧,你每天只要能比昨天多做對一道題,你就進步了一步,讓我們的理想在現實中得以實現吧。這樣使得每位任課老師都能與學生有心靈溝通的機會,使老師的智慧更加廣泛的灑落在學生身上。我和學生一起將記載著師生溝通的那張紙貼在了師生連心橋的旁邊,并貼上了標頭“展望未來,落實現在”。通過這個活動,班里的學習氣氛更濃厚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也更容易,更頻繁了。
另外,我在教室里將每科的學習方法策略總結出來,辦了個壁欄,取名學習方法探究,并將不同題目解題思路,我寫的范文,還把寫給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也貼在了旁邊,使學生有所借鑒,通過這種形式使學生走進教室就能感受到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激情。
總之,班級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為師生創設了具有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和諧氛圍,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情境,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發揮了我們班主任的主導作用,在努力實現共同目標的過程中,使得師生之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相知相通,情感交融。我們教師的品格、氣質、文化素養影響著學生;學生的朝氣、熱情、積極進取的精神也感染著教師。使得我們既悅納自己,又悅納對方,在這種溫馨、和諧、寬松的環境中,形成了積極的人際互動,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2通過制度管理作為德育教育堅強的后盾
班級的規章制度和組織制度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中間層和重要保障,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班級的制度建設方面,重要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
因此,在學生學習《小學生守則》和校紀校規的基礎上,以民主討論的方式制定班級規章制度。學期初,共同討論起草《班級公約》,提出共同遵守的幾條制度和原則(每個學期各有側重),而這些制度必須是可落實的、可操作的,并能具體量化為指標,易于學生遵循和檢測,并進而落實為自覺的行動。同時,在班級中建立監督機制——檢查委員會,以保證制度的正確落實。因此,有了這些制度和指標,學生行為的正確與否,就可以交給班委和學生們去評判、督促,學生開展自我管理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
其次,班級組織結構是班級制度文化的重要內容。
班級管理必須著力調整完善班級內部的組織結構。其中,如何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作用,人人參與管理,是班級內部結構調整的核心。在推行班委競選制之外,我在所帶班級中還推行了班務公開制、值周班長制和值日班長制。同時在班委的協調和帶動下,值周班長和值日班長制的建立和運行,有利于充分展示和鍛煉每位學生的組織管理才能,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在班級中的積極負責態度,在管理他人中學會管理自己,在為集體和他人的服務中學會負責和互相協作。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3“走進名人世界”,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行
有目的有選擇的指導學生課內外閱讀名人故事,了解名人成長足跡,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行,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榜樣,行有指南。這些對模仿力極強的小學生來說,有助于他們學習、情感、意志、個性人格的良好形成及高尚化。
4常頌名言警句,素養提高潛移默化
每天預備后由值日生選出當天的名言警句帶領大家誦讀。這樣有計劃、有步驟地帶領學生積累名言警句,不僅積累知識而且能夠勵志。如 “愛人者,人恒愛人。”等頌揚富有愛心的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等名言要求學生自律。這些名言讓學生在熏陶漸染中提高素養。
5培養自律意識,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華東師大的肖家蕓老師曾說過,“學生教育管理中,重盯輕導,重管輕育,重育分輕育人,德育成為看管盯,偏離了教育的真諦,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當前小學生中不少存在著厭惡勞動,怕苦怕累,挑吃挑穿,浪費嚴重,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現象。因此必須從學生的行為習慣抓起,以培養能使他們終生受益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遵紀守規,文明禮貌,個人儀表,環境衛生是基本要求,重在自律意識的培養,要求“狠抓治本不放松,提高教育的預見性”,做到“制定計劃積極抓,探索規律提前抓,發現苗頭及時抓,針對特點趁早抓,讓學生在良好的班風、學風中提高自身的自律意識,規范學生行為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現在學生大多數是喝蜜糖長大的,不知道什么是艱苦樸素,奮斗自強。因此,我們必須對他們進行艱苦奮斗的傳統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愚公移山的故事、延安精神、英雄人物及其事跡,都是向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的好教材。少先隊利用這些材料不定期舉行報告會,通過聽報告,學生心靈深處會產生震撼。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滲透德育,符合當今時代學生的思想特點,將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生機與活力,使德育工作走出“難”的困境,也符合素質教育思想和當前的課改精神,給德育工作帶來希望。
德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的道德品質不僅是在他們的實踐生活中形成的,而且也是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實踐是道德規范“內化”為學生道德品質的有效載體,也是學生道德品質形成的基礎。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把發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如班紀班規制訂,學習和生活的管理,各種文體活動的設計,課堂教學評定及組織參觀,參與社區服務等,都可以讓學生自身組織,從而豐富他們的見聞及內心感受,把課堂學習和社會鍛煉有機結合起來,讓德育變成學生的一種需要,使德育目標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現在學生大多數是喝蜜糖長大的,不知道什么是艱苦樸素,奮斗自強。因此,我們必須對他們進行艱苦奮斗的傳統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愚公移山的故事、延安精神、英雄人物及其事跡,都是向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的好教材。少先隊利用這些材料不定期舉行報告會,通過聽報告,學生心靈深處會產生震撼。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滲透德育,符合當今時代學生的思想特點,將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生機與活力,使德育工作走出“難”的困境,也符合素質教育思想和當前的課改精神,給德育工作帶來希望。
建設優秀班集體,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基礎工程。班級建設融合了社會、學校、家庭教育,整合了各科教育的影響,為促進學生優良思想品德的養成和素質的全面提高創造了最佳的條件,它是對常規管理的超越,是對應試教育的超越。班級文化建設推動著德育素質教育,德育素質教育呼喚著高品位的班級文化。讓我們全身心的投入與奉獻到美好的事業中,讓德育工作在班級管理的沃土上開出奇異的馨香之花吧!
【班級文化建設中德育教育的實施策略】相關文章:
班級文化建設實施方案08-20
淺議學校文化在學校工作中的實施策略08-17
重視班級建設中的心理作用08-17
班級活動——德育教育的沃土08-16
醫院數字化醫院建設中期實施報告08-23
班級經營策略淺談08-15
班級管理“新策略”之我見08-08
論文化館在社區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08-17
關于城市建設中文化問題的調查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