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數學生本教育中重視學生參與能力的培養
在數學生本教育中重視學生參與能力的培養
陳大文
(重慶市綦江區南州中學校)
摘 要:生本教育的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可以說,生本教育不僅是一種教育理念,更是一種教學方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教育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生本教育的理念符合新課程的標準,注重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其中學生的參與能力是最重要的培養方面。對提高學生參與能力的措施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數學;生本教育;參與能力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理解基礎知識,掌握一些數學解題方法與技巧,進而在此基礎上提升他們的解題能力,這一學習過程,不僅需要老師的指導,更需要學生會“學”,在學習的過程中,數學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實踐中,老師應為學生搭建課堂活動的平臺,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高參與質量。以下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能力的幾點措施:
一、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氣氛是至關重要的,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敢于發言,積極地參與課堂討論。當前,我們的初中數學課堂比較沉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由于數學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因此越是到高年級,學生越懼怕數學,數學是很多初中生的弱課。一些數學老師往往會在課堂上羅列一大堆數學公式以及數學定理,光是這部分內容就很難被學生消化,學生發言的積極性由此而被抹殺,即使部分學生提出了質疑,也往往會因為老師的否定而不再敢發言,這樣的學習氛圍十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為此,需要廣大的數學老師轉變這種上課模式,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必須放下架子,走到學生群中,積極主動地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當與學生的看法有不同時,老師應切忌將自己獨到的看法強加給學生,應先讓學生說出他們自己的看法,多多傾聽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在此氛圍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才會被調動,學習成績才會不斷提高。
二、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實踐活動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注重通過實踐活動來調動學生的眼、耳、鼻、舌等多種感覺器官。感覺器官的帶動,一方面能夠讓學生積累豐富典型的感性材料,從而在大腦中建立一種清晰的表象,另一方面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比較、分析所涉及的知識,進而真正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中。
初中數學不同于其他實驗性強的學科,更多情況下,它要求學生多去觀察、多去思考,一些數學概念的概括、公式的推導以及解題思路與方法,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數學學習中,還需要學生多去探究,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對學習過程中的疑問進行討論、交流、探究,從而做到共同提高,增加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如,教學勾股定理時,可讓學生先觀察、思考,讓學生自主學習,再小組討論各自的推導過程,在交流展示中得出不同的分割、拼湊方法,思路多樣地得出定理。同時,也復習了三角形全等,面積和差等知識。對學生來說,比教師直接給出定理印象更深刻,也能解決該定理的運用問題,舉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這就是學生在活動中探索知識,參與學習的奧妙。
三、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參與空間與時間
在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方面,我們看到很多數學老師做到了,但是教學成果依舊不明顯,究其根本原因是老師在課堂上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去主動思考,主動探索。針對這種現狀,數學老師應在規定的范圍內,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壓縮自己講課的時間,鼓勵學生多發言,積極討論。例如,在教學“視圖及投影”這一章節時,可借助多媒體,播放日常生活中的這些影像,如電線桿帶來的投影。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思考應用什么知識能解決得出的不同影像,以便帶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總而言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更多地為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挖掘學生潛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好了這些工作,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夠得到充分發揮,數學生本教育也才能夠進一步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邊靜靜。“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11.
[2]何文運。生本教育理念在農村教育過程中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24)。
[3]吳榮光。生本教育下提高中職學生數學的學習積極性[J]。科教文匯:下月刊,2012(07)。
【在數學生本教育中重視學生參與能力的培養】相關文章: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08-19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08-08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08-17
怎樣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08-20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08-19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08-13
重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能力08-12
在信息教育的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能力08-07
重視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