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程初中語文課堂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新課程初中語文課堂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劉 莉
(重慶北碚區柳蔭中學)
摘 要:在現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作業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在對語文概念的形成,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方法與技能的獲得,智力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活動。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
作業是一節課所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是教師用來檢查課堂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手段之一,也是學科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教師通過作業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狀況,便于調節、改善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與學生更好地溝通。傳統的課堂是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式教學。在新課程的改革下,要變為學生主動、老師引導、師生共動、相互促進的合作式教學。
目前,學生的課后作業部分過多過濫。各種輔導書、復習資料紛至沓來,讓人應接不暇。學生們被搞得暈頭轉向,導致目標不明確,難點沒解決。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樣,難度不同。這樣一來,有的來不及消化,有的難度偏高,便造成學習漸失興趣,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加重了學生的身心負擔,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面對這一情況,筆者想出以下策略:對于學困生,我們可以只要求他們將字詞高質量地完成;對于中等生,要求他們將涉及課文中的問題高質量地完成;對于優等生,在前兩部分同學的基礎上,要發散思維,多做思考總結類的題。比如在做《蘆花蕩》的同步練習時,我要求班里成績排在后8名的同學必須高質量完成第一大題“積累與運用”。主要是根據拼音寫漢字或者根據漢字寫拼音。對于中等生,我要求他們必須將第二部分“課內閱讀”的內容高質量完成。主要有以下幾題:
第一段中寫了哪些景物?此段屬于什么描寫,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小船又漂回來”體現船行的什么特點?讓我們猜想這是怎樣的撐船人?“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在全文中什么作用?
對于優等生,要求他們在前兩類學生的基礎上,完成以下的題:
“你什么也靠我,我什么也靠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怎樣理解這句話?表現了怎樣的人物性格?
課文中有不少如詩畫的景物描寫,如“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來,再仿寫幾句,寫寫你家鄉的景物。
實踐證明,這種布置作業的方法比統一完成收獲更大,學生做作業的熱情也更高。一浪又一浪的成就感,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學習方向,挫敗感漸漸消失,學習興趣也愈加濃厚,這樣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及緩解學生壓力。
參考文獻:
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