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語文論文>漢語生肖成語的文化內涵探討

    漢語生肖成語的文化內涵探討

    時間:2022-08-23 20:45:25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漢語生肖成語的文化內涵探討

      漢語生肖成語的文化內涵探討
      
      廣西第一工業學校 梁有光
      
      【摘 要】漢語生肖成語反映了漢民族文化的各種形態,體現了中國人的性格特征、生活狀態、人生哲理觀、藝術文化觀、宗教觀、價值觀以游俠策士文化等。
      
      【關鍵詞】漢語 生肖成語 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B-0072-02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文化信息的載體,語言和文化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漢語成語作為漢語詞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不斷豐富自己,蘊涵著中華民族所具有的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漢語成語詞典》中,共收錄了含有動物形象的成語700多條。在這些成語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與人們生活最為密切的生肖動物,許多生肖動物是不同民族的先祖所崇拜的圖騰。后來這些圖騰崇拜逐漸傳播并滲透到文化當中,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內容。我們的祖先在生產和生活中對這12種動物有著感情上的深入體驗和理智上的深刻認識。本文對漢語生肖成語的文化涵義進行探析。
      
      一、生肖成語體現人的性格特征
      
      中華文化在生肖動物上投射了特定的情感和態度,顯然,這是人格的體現。人們賦予生肖動物不同的象征意義,而人的某些性格特征會在象征意義里面得到體現。
      
      (一)優柔寡斷、目光短淺。“抱頭鼠竄”出自班固《漢書·蒯通傳》,此語意謂捧著腦袋像老鼠一樣的逃跑,形容倉皇逃走的狼狽相;“獐頭鼠目”則出自劉昫等《舊唐書·李揆傳》:“龍章風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獐頭小而尖,鼠眼小而圓。此語本形容相貌丑陋,后用以形容面目猥瑣,心術不正。此類成語仍然還有很多,像“鼠目寸光”、“鼠肝蟲臂”、“鼠牙雀角”,等等,這些都是由于老鼠的特性而衍生出來的用以比喻或者形容某些人不被認可或喜歡的性格特征。總之,夾帶“鼠”字成語大都是反映人的優柔寡斷、目光短淺、鉆營等性格特征,它與人息息相關。
      
      (二)勤勞。從牛誕生的第一天開始,牛就沒有給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造成負面影響。牛生來吃草,并不會與人類爭糧食,沒有給人們的生存造成威脅。而且在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的時代,牛可以拿來拖犁耕種,為人們的生存依靠無私貢獻自己的力量。無論你怎么奴役它,似乎它都毫不在意。它完全是被動地接受人類給予它的一切任務,不求回報。它只會幫助人們生產,而人們確實很倚仗它的無私奉獻,吃苦耐勞。所以,人們給予它的評價是勤勞。由此,古人對于刻苦勤奮的人,一般都用牛來比喻,例如,“牛角書生” 比喻勤奮讀書的人;“牛角掛書” 比喻讀書勤奮;“騎牛讀漢書” 形容刻苦攻讀。
      
      (三)勇猛、兇暴。虎是百獸之王、山中之君,人們愛虎而畏虎。虎勇猛、威武、兇殘使人望而生畏,不敢親近。“九牛二虎”比喻極大的力量。“如虎添翼”比喻強者尤得助力而更強悍,更令人害怕。“談虎色變”比喻驚懼某事,談及此事就驚慌失措。“猛虎出山” 像兇猛的老虎出山一樣,形容動作勇猛又快速。這些成語顯示了人們對虎的強大和兇暴的承認,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性格上的勇猛或兇暴。
      
      (四)聰明、溫和、敏捷、善良。“兔”在中國是一個美好的字眼。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也與人類的生命、人們的美好希望密切聯系起來。由兔衍生出來的人格特征主要包括:聰明、溫和、敏捷、善良。例如,“兔起鶻落”形容動作敏捷。
      
      二、生肖成語體現戰爭生活
      
      古人打仗非常辛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身上那些笨重的裝備,還有他們手上那些笨重的兵器。如果有了一匹精良的坐騎,行動就會迅捷得多。戰爭不僅是戰略的比拼,更是需要“兵強馬壯”,因此各路都會“招兵買馬”、“厲兵秣馬”,以擴充實力。戰爭一開始,各方都希望“馬到成功”,把對方殺得“人仰馬翻”,因此主將是“一馬當先”,統領“千軍萬馬”。很多少年為了自己的家園離家當兵,多少年的“戎馬生活”讓他們“鄉音未改鬢毛衰”。
      
      這些“馬”字成語描繪的是一幅幅慘烈悲壯的戰爭畫。解析這些成語從中可以體會到戰爭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也能感受到中國人追求和平生活的強烈夙愿。
      
      三、生肖成語表達人生哲理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感性文化,同時又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成語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能將祖先的智慧傳達給我們。
      
      “白駒過隙”出自道家文化經典《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小白馬迅疾的跨越,本來是很平常之事,而道家卻能從中體悟到人生的短暫,想到人在天地之間所處的位置,從而引發對生命本真意義的思考。
      
      “兔走烏飛”古代傳說月亮里有玉兔,太陽里有金烏。比喻時間迅速流逝。也可以說是古人對人生短暫的思考。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間訓》,講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長城邊上居住著一個善于養馬的老翁。一天,他養的一匹馬走失到北方胡人的境內。(www.baimashangsha.com)大家怕他因此事煩惱,都來安慰他。老翁卻說:“丟失一匹馬,或許是一件好事呢!”果然,過了幾個月,這匹馬又回來了,而且還領回了一匹胡人的駿馬。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這是普通人的智慧,其中卻蘊涵著辯證法因子。
      
      四、生肖成語呈現藝術文化特征
      
      (一)呈現文學書法藝術文化特征。“天馬行空”被用來形容才子詩人創作時瀟灑自如的狀態。“倚馬可待”、“倚馬千言”用來比喻文思敏捷,寫作速度快。 “狗尾續貂”、“狗屁不通”形容寫作的不相稱。
      
      (二)呈現音樂文化藝術特征。“對牛彈琴”出自牟融《理惑論》,公明儀,是我國古代的一位音樂家,擅長彈琴。有一次,他看見一頭牛在那里低頭吃草,便高高興興地為牛彈樂曲。可是那頭牛不管琴聲多么悠揚,只是低頭吃它的草。原來并不是這頭牛聽不見琴聲,而是實在聽不懂這種曲調高雅的音樂。而后用此語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也用來譏笑說話辦事不看對象,無的放矢。
      
      (三)呈現繪畫建筑藝術文化特征。“畫蛇添足”畫技嫻熟的人不能喝到酒,畫藝遲鈍的人卻大飽口福,其中底蘊耐人尋味。“畫龍點睛”王浮在《神異記》中寫道:“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畫了四條龍,卻不點眼睛,說點了眼,龍就會飛去。旁人以為他胡說,堅決要他畫龍眼睛。張就點了兩條龍的眼睛。頃刻之間,雷鳴電閃,兩龍破壁而去,未點睛的還在原處。”
      
      五、生肖成語呈現傳統宗教文化特征
      
      “降龍伏虎”講的是一個佛教故事。從前有一個高僧能用秘密的咒語把神龍請下來,另一個高僧能以錫杖將兩頭激烈斗爭、憤怒咆哮的猛虎分開,使之各奔前程。呈現了佛家的文化特征。
      
      “庖丁解牛”出自莊子《養生主》,說明掌握事物個性與特質的聯系,呈現的是道家文化特征。庖丁解牛數千頭,歷時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研”,文惠君驚奇贊嘆。莊子釋其循乎天理,依乎自然,處于至虛,游于無有,不為外物所傷。
      
      六、生肖成語呈現古人的價值取向和情懷
      
      “羊續懸魚”出自《后漢書·羊續傳》:“時權豪之家多尚奢麗,續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車馬贏敗。府承獻其生魚,續受而懸于庭,而后又進之,續乃出所懸者,以杜其意。”表現的是古人那種高尚的操守和價值觀。而用“羊左之交”比喻生死之交。
      
      “雞犬新豐”講的是劉邦在長安仿造家鄉新豐時,把新豐的雞犬也隨之取來,都各自認識主人的家。比喻雖在異鄉,卻很感親切,就像在家鄉一樣。雞也就這樣成為了人們情懷寄托的載體。這樣的成語還有,例如“雞黍深盟”、“雞豚同社”都是有對一種情懷的寄托。
      
      七、生肖成語反映游俠策士文化
      
      春秋戰國,長期分裂戰亂,諸侯中的強打者,都想一統天下,于是,各諸侯卿相爭相養“士”,特別是平原君等幾個貴公子,門下食客眾多,雞鳴狗盜、引車賣漿之徒莫不賓禮,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張揚,從而形成中國文化中的仰慕英雄、重視有識之士的傳統。
      
      游俠策士文化可以從典故成語中體現出來。例如:
      
      “三人成虎”出自《戰國策·魏策二》,講的是戰國時,龐蔥跟隨魏太子去趙國邯鄲做人質。臨行之際他對魏王說:“如果有一個人說市上有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如果有兩個人說市上有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那我會有所懷疑了。”“如果有三個人說市上有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那我就相信了。”龐蔥說:“市上沒有虎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就有虎了。(“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如今邯鄲遠離大梁,而議論我的人,遠比三個人多,希望大王能夠明察,不要偏聽偏信。”魏王說:“我會識別真假的。”于是龐蔥辭別而去。很快就有人向魏王說它的壞話。后來太子質期滿回國,龐蔥果然不能再見魏王。此語比喻謊言或者謠言重復多次或廣為流傳,就會使人信以為真。
      
      “狐假虎威”同樣出自《戰國策》,講的也是一個寓言故事——江乙用狐貍和老虎的故事解釋了為何北方的人民畏懼楚宣王的大將昭奚恤。后用詞語比喻仗勢欺人。
      
      兩者都是以其賦予哲理性的說辭為君王分憂解難。
      
      “狡兔三窟”出自《戰國策·齊策四》,比喻藏身的地方很多。講的是齊國相孟嘗君門下食客利用“狡兔有三個洞穴為例子”給孟嘗君獻策,保證了孟嘗君的地位。兔的“聰明”特征被謀略家借鑒來用做政用。
      
      綜上所述,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生肖成語,主要體現的就是中國人的性格特征、戰爭生活、人生哲理、藝術文化特征、價值觀和情懷以及反映古人的游俠策士文化。對它的研究有助于今人深入理解和運用此類成語,充分實現此類成語在現代漢語中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
      
      【參考文獻】
      
      [1]魏勵,宋建昃。文史典故詞典[K]。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
      
      [2]韓省之。中國成語分類大詞典[K]。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89
      
      [3]寧銳,談懿誠。中國民俗趣談[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3
      
      [4]莫彭齡。漢語成語與漢文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5]魯寶元。漢語與中國文化[M]。北京:華語教育出版社,2000
      
      [6]張皓。十二生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漢語生肖成語的文化內涵探討】相關文章: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異同11-08

    關于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探討08-24

    我的生肖作文05-27

    十二生肖作文03-20

    十二生肖說課稿01-09

    十二生肖作文04-26

    十二生肖教學反思08-25

    我的生肖我的夢作文04-11

    內涵的句子11-11

    經典內涵句子11-2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观看网站深夜免费A√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漂亮人妇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 欧美一区二区影院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 中文天堂最新中文字幕版 | 亚洲福利欧美午夜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