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提高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重慶市合川中學 周信紅
【摘 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問題設計還有很多的技巧和學問。在設計問題時,不僅要考慮提什么的問題,還要考慮怎樣提問題,為什么要這樣提問題。強調課堂的問題設計,不是以“問”代“講”,而是要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真正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問題設計;優化課堂
科學藝術的課堂提問,可以集中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定向思維,誘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強化教學重點內容,促進教師適時調控教學活動,使學生及時調整學習,增進師生交流,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對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課堂提問設計的認識及方法。
一、思想品德課課堂提問的作用
1.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可見,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實現的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教師課堂提問可以幫助學生將課本知識和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
2.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提問這一常見的師生交流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作用。
3.發展學生道德認知能力
通過教師課堂提問,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統一起來表述。如“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為人正直,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選擇”“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從而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這樣能發展學生道德認知能力。
二、思想品德課課堂提問應遵循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知識和心理狀態,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擁有發言權,給他們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提問。
2.創新性和啟發性原則
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應該單單重復“是不是,對不對”,應該更加具備創新性和啟發性,讓教學內容更加鮮活、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此過程中提升能力,從所學的思想品德知識中獲取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啟迪心智,健康成長。較為理想的做法是在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要求學生反思自己的回答。如:教師可以追問:“你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你為什么這樣認為呢?”在學生回答錯誤或者有困難時,教師可以變化提問的方式或角度,或提供這個問題的鋪墊性問題。如“為什么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是成功的”這個問題,若學生一時回答不上來,教師可適時換一個角度加以引導,如:“這一政策是好的,好在哪里?在別的國家實行這一政策是否可行?”
3.層次性原則
教師課堂問題的設置要體現一定的梯度、有層次,必須從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能力、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使問題難易適當、有層次感。如在學習《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時,可以從歷史上及今天那些體現民族精神的人、事談起,引出“什么是民族精神”,通過抗雪災的勝利、抗震的勝利,歸納“為什么要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最后自然引出“生活中我們應如何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所謂梯度,就是在提問時做得有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入求職的高度。
三、幾種常見的課堂提問方法
1.比較式設問法
這是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分析,認識事物本質及特點的設問方法。可以或縱向或橫向或相似地比較。凡具有比較內容的知識點,均可采用此種方法設問。如:教學“憲法保障公民權利”時,便可以設問“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為什么?”
2.層次式設問法
這是根據學科知識內在聯系的有序性進行的設問方法。如:教學“走科教興國之路”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1)我國是否是科技強國呢?如何看待我國的科技總體水平?(2)我國與發達國家的主要差距是什么?(3)我國該如何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4)是否只要有了經費的保障與法律的規定,我國的科技目標就能實現?還需要依靠什么?人才的創新能力從何而來?這種設問,使學生對所提問題的理解像攀登階梯一樣,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級向高級,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從而全面準確系統地掌握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落實了教學目標,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凡是理解性知識點和問題,均可采用此種方法設問。
3.歸類式設問法
這是在教學的小結階段為整理知識,培養綜合能力而進行的設問方法。這類設問,一是要在概念、原理之間的內在聯系上設問,有助于學生掌握本質的核心內容。二是要在重要觀點原理的綜合性上設問,以利于學生整理和運用知識。三是要在運用原理的綜合性上設問,以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新課導入式設問法
主要可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以舊導新:即從新舊知識的聯系上設問;從新舊知識的邏輯關系上特別是知識體系上設問。二是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即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有感受但又不甚了解的事物和現象中設問;從社會上的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但學生又沒有足夠的理性知識來說明這些現象等方面設問。如:教學“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這部分內容時,我設計的問題是:(1)什么是社會?(2)個人離開社會能生存嗎?(3)你將如何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三是利用歷史典故或社會熱點設問。
5.過渡式設問法
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學環節或內容的過渡,都要使學生的注意力、興趣轉移到新的環節和內容上來,實現這種轉移的設問叫過渡性設問。這類設問也可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為學生注意力的轉移而設問;二是為學生思維方式的轉移而設問;三是為學生學習能力的轉移而設問。
6.即時性設問法
這是隨教學過程的需要,在事先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進行的設問。這種設問主要靠教師的臨場發揮,當發現學生對事先提出的問題感到過難時,及時調整問題難度而設問;當發現學生對事先設計的問題無法理解或理解上出現偏差時必須采取糾正性設問;當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控制或調整學生學習現狀時而進行即時設問。
【提高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相關文章: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08-23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08-24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論文08-22
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8-22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論文:注重學生體驗,打造精彩思想品德課堂05-31
加強自主探究學習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5-01
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8-24
結合工程實際,提高專業課堂教學有效性08-24
提高高中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