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照相寫實”訓練對藝術設計類專業繪畫基礎課程教育的意義
“照相寫實”訓練對藝術設計類專業繪畫基礎課程教育的意義作者/艾茁
摘 要:“學生繪畫基礎差、底子薄、學習積極性差和嚴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這是藝術設計專業擴招以來,繪畫基礎課專任教師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在借鑒前人的教學經驗和理論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在繪畫基礎課程教學初期采用‘照相寫實’的訓練內容”的教學試驗,該試驗立足于對學生積極主動的制作意識的培養和科學嚴謹的觀察方法的確立,再結合以學習氛圍的營造和教學環境的優化等,確實對這一問題實現了有效的解決。
關鍵詞:“照相寫實”;藝術設計;繪畫基礎;制作意識;觀察方法
在國家“高等教育大眾化”“高等教育產業化”等政策的引導
下,通過大規模的擴招,我國設計教育在近20年來的發展真夠迅猛的。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目前幾乎所有的高校(無論是綜合性大學、理工大學、農林大學、師范大學甚至包括地質與財經大學)都紛紛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一時間,藝術設計成為國內最熱門專業之一。但是,我國的設計教育是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高速發展與轉型的歷史背景下發展起來的,面臨的問題與困難也同樣非常具有中國特色。其中尤其突出的就是生源的藝術素養問題,每年藝術與設計專業的報考人數多得驚人,雖然國內的高校目前學費最貴的就是藝術設計專業(全國平均每學年學費是8000——
16000元人民幣),但是,每年愿意繳納高學費報考藝術設計專業的考生有上百萬之多。一方面,不少學生是因為高中階段的文化課成績欠佳,估計考不上普通大學,才報考藝術和美術專業的,通過短時間的所謂“藝術培訓”與“考前輔導”班的突擊拔高而沖進了擴招線;另一方面,由于我國教育體制的原因,應試教育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學生在應試模式教育的影響下——“考什么學什么”“怎么考怎么學”。這種學習完全違背了藝術教育規律,與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相違背。等到大量的這類藝術素養差的學生進入高校之后,必然會給我們繪畫基礎課程的教學帶來諸多的問題與挑戰,這些問題集中體現在學生繪畫基礎差、底子薄、學習積極性差和嚴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等上。
針對藝術設計專業擴招以來,繪畫基礎課專任教師必須面對的這一突出問題,我在全面分析了我國藝術設計類專業繪畫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演變以及教學內容不斷更新的實際基礎上,再結合我校多位繪畫基礎課專任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經驗總結,進行了“在繪畫基礎課程教學初期采用‘照相寫實’的訓練內容”的教學試驗,該試驗立足于對學生積極主動的制作意識的培養和科學嚴謹的觀察方法的確立,再配合以學習氛圍的營造和教學環境的優化等,確實對上述問題實現了有效的解決。
“照相寫實主義”(Photographic Realism),又被稱作超級寫實主義(Hyperrealism),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種藝術風格。其獨特之處在于利用攝影成果做客觀、逼真的描繪。往往先制作平面的照片形象,再將其移植到畫布上。它幾乎完全以照片作為參照,在畫布上客觀而清晰地加以再現。正如克洛斯(Chuck Close)所說:“我的主要目的是把攝影的信息翻譯成繪畫的信息。”它所達到的驚人的逼真程度,比起照相機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照相寫實”主義繪畫,是現代繪畫表現的一種特殊和重要的表現形式,它一般不帶強烈的主觀色彩而對物象的細節做忠實和精神的再現,這種再現往往是常態下未被我們發現的視覺形象的細節,如,對物象的內部構造、材質、表面組織、反射等做精細的描繪,對物象的質感和肌理做微觀化的表現,是一種超越常規的近距離觀察與精細刻畫相結合的具象寫實樣式。這種表現形式在精細的描繪程度上已超越了傳統繪畫對物象的一般再現,而更多的是從功能與創意的角度考慮,在視覺上去發展作品的創意,對物象做表情表意的說明,同時也豐富了視覺形式的表現語言。
運用“照相寫實”的訓練內容,針對學生繪畫基礎差、底子薄、學習積極性差和嚴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等集中問題的實際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開始就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制作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任何教學活動,尤其是繪畫教學,都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其成功與否。一切教學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積極參與才能轉化為學生內在的精神財富,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并針對這種差異想方設法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好這門學科。教師教的目的,不光是教會學生,還要引導學生自己做學習的主人。新的教育理念也在召喚我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要扮演好“橋”的角色,更多的是激發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選擇。
“照相寫實”課堂上用的寫生圖片,一開始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精心設計制作,并利用專業照相機近距離拍攝的精細照片,也就是說寫生的對象各有不同,而且都是學生自己主動參與選擇并制作的,這與傳統繪畫基礎教學中寫生對象都有任課教師擺好有著質的區別——從一開始就注重于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培養學生遵從自己的主觀意愿選擇想的內容并精心設計與制作寫生的對象。這極有利于克服學習的被動性與盲目性。學生具有制作的意識,那在以后的繪畫基礎課學習中自然就會主動去設想、去嘗試、去制作與創造。
學生只有一開始就積極參與了,在接下來的繪畫課程教學過程中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才可能很自然地被提高,也只有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獨立處理獲得的繪畫知識與技法的能力,這是一個人多種智力因素的結合和心理機制參與的一種綜合能力。這無疑將會給學生的繪畫基礎課程學習提供極大的方便。
二、解決了因距離和角度等因素給學生客觀地觀察與認識寫生對象帶來的困擾
觀察,通俗一點講就是去看,當然不是隨便一看,要通過“有效的看”來提高辨別事物的能力。畫家齊白石說:“吾畫蝦數十年使得其神。”為了便于觀察理解,他用水缸養蝦置于案頭,每時每刻注意觀察蝦的各種動態,才把蝦畫“活”了。觀察是繪畫教育的重要核心,是繪畫素材的源泉,只有通過有效地觀察面對的客觀對象、才會客觀地分析比較出物體的區別和差異。通過長期的觀察積累,才會大量地搜集素材,擴大視野,豐富想象力,最終培養他們眼、腦、手綜合適用的能力,才能真正調動學生觀察的積極性。
現階段,由于大規模擴招等原因,絕大多數高等院校的繪畫基礎課課堂上往往都“人滿為患”,面對教師擺設的對象寫生的話,不可避免地就會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距離、角度或者視力等原因,導致對寫生對象不能有一個全面、客觀而清晰的觀察,這必然會帶來視覺和認識上的困惑,最終會導致觀察、理解與表現能力無法提高。繪畫隸屬于視覺藝術的范疇,在繪畫課程的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學生觀察上的問題,借助“照相寫實”訓練的方式,可以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對寫生對象的細節有高度清晰的視覺感受,可以不
受視覺干擾專注于研究客觀地描摹對象的方法與技能。
三、有利于使學生盡快對物體的形體、空間和細節等樹立全面而客觀的認識
某種意義上說,細節使繪畫作品具有可信服性,這在古今中外很多具象寫實風格畫家的作品里都可得到印證。當然這里說的細節不僅僅指寫實性素描對客觀物象的逼真再現。毫無疑問,對細節的關注與表達的角度或程度是繪畫藝術彰顯其魅力的一方面,也是解讀作品的一把重要鑰匙。同時,讓視線從細節中解放出來去注意感受整個作品而不是首先被細節所拘牽,能做到這一點,就有可能主動控制并最終實踐畫面的精神走向。為實現這一點,我們必須對物體的形體、空間和細節等樹立全面而客觀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們才有可能主動地對細節進行支配改造……
“照相寫實”主義繪畫技法是一種精細和逼真描繪的特殊技法。一組被描繪的物象,它的整體特征、局部特征怎樣,處于什么樣的空間環境,它們的內在結構與外在結構關聯如何,對物象的光影、明暗、體量感、材質感、空間感和色彩感等因素的感受如何等等這些細節都是“照相寫實”訓練時應考慮的因素。因此,在“照相寫實”繪畫的研究與表現中,我們都會以客觀的物理現實和外部條件作用下產生的形象為“照相寫實”造型的基本要素,從視覺角度去研究各種細節因素的形成規律,幫組我們提高認識細節、理解細節、表現細節的能力。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在30多年來有了飛躍的進步與發展。在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生活方式與人們的審美心理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固守以往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完全不能適應時代的步伐,這必然引發我們更新教學理念來適應新的教學要求。“照相寫實”的訓練是一個高級的技術和技能的訓練,在繪畫基礎課程教學初期運用“照相寫實”的訓練內容,其目的并不是去培養一個杰出的、超乎尋常的“照相寫實”主義畫家,而是通過“照相寫實”的訓練形式,一方面,在于激發學生對繪畫基礎課程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另一方面,在最大限度地排除一切困擾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獲得一種科學的觀察方法與細致的表現對象的繪畫技術和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永建。后現代主義20講[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
[2]黃作林。設計素描[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
[3]袁熙腸。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歷程研究[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4]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研究,1999(3)。
作者簡介:
姓名:艾茁,性別:男,出生年月:1977年11月,出生地點: 湖北省崇陽縣,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壁畫藝術研究與創作、繪畫基礎教育。
(作者單位 湖北經濟學院藝術學院廣告系)
【“照相寫實”訓練對藝術設計類專業繪畫基礎課程教育的意義】相關文章: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特點探析論文06-0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習心得03-21
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08-27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長管理行為論文05-31
中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心得體會08-03
區域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報告08-24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習心得體會06-20
[優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習心得體會08-28
語文基礎訓練三習作指導教案08-24
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的意義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