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口語交際教學
淺談口語交際教學何道福
海南省保亭思源實驗學校(小學部)(572300)
【摘要】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要改變教學形式和考試形式,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勵學生多讀課外讀物,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合作;交流;激勵;欣賞;鼓勵;創設;創造
口語交際是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墩Z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學生要“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把“聽話、說話”改為“口語交際”,這一提法的改變,對學生的口語訓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訓練每個學生的聽話能力,而且要求在具體的口語交流中、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一種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敏、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事能力。未來的社會是合作的社會,合作離不開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語交際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所以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怎樣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教學形式要改變
“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流情境中進行,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在工作中,經常聽到一些教師抱怨學生不開口說話,究其原因,其實是我們的教學形式欠妥。為了讓學生開口說話,口語交際的教學應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中。
例如,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擴詞造句練習時或認字形(你是如何記住這個字的)和構字規律時要注重他們的(聽)說,要引導他們如何說得準確說得完整;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留意挖掘教材的語言要點,大膽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課文,有插圖要借助插圖,一定要讓學生一部分一部分觀察之后,連起來說圖意!捶攀植坏扔诜湃巫粤鳌H魏我环N語言者有其規范性,現代漢語也不例外。而交際過程也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規矩”要遵守。而小學生正處在學習運用語言的階段,對祖國語言還沒有很好地掌握,語言感受不強,容易出錯,如果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忽視教師的引導規范作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將成為一句空話。〉在朗讀教學中注意語氣的強弱,節奏的快慢,語調語音的變化等,學生受到良好訓練,平時說話時也會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一些朗讀技巧,讓聲音變得好聽有感染力。
如在每節語文課前,可讓三位同學輪流上臺進行一分鐘講話。堅持進行這項活動,每學期每個學生可講四五次。學生講完后由教師和學生作三言兩語的點評,教師的點評以激勵為主。教師要從積極的角度去肯定學生,激勵每個學生交際的信心,既要欣賞成功的學生,讓他們感受成功。對于表達能力和欲望強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對他們的發言表示祝賀,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當成功被同學們所欣賞時,他們會感到巨大的成就感,也會看到自身的價值;同時教師也要及時鼓勵沮喪的學生,讓他們保住尊嚴。在課堂交際訓練中,難免有學生答非所問,勢必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在無形中他們的身心會受到傷害。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微笑著走到這個學生的面前,用手輕輕的撫摸一下他的頭,面向全班同學,給他以鼓勵:“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你的回答問題很積極,老師相信你下一次一定回答得很完美!”并暗示同學們為他鼓掌加油,這樣,他不至于因為一次回答失誤而喪失交際的積極性。
相反,他會激動不已,力爭下次表現更加積極,回答更加完美。班級中有一部分學生喜歡獨處,沉默寡言,常常陷入顧影自憐、自我封閉的境地,對任何事情總是漠不關心,熟視無睹。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要專門為他們創造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并沒有遺忘自己,而是時刻關注著自己。即使回答并不完美,哪怕答非所問,也要及時給予鼓勵。并不失時機地專門為他講述演講大師的成長故事,他一定會從中受到啟發,從而喚醒一個自卑的學生,信心倍增,轉自卑為自信!獙嵺`證明這樣做的效果很好,它遵循著敢說、能說、會說、善說四個步驟,讓很多學生由不愿意講到主動講,從講一個要求講兩個甚至更多。小學生心理年齡特點是活潑好動的,樂于參與各類活動。而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里產生的語言活動。
因此我們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還要精心創設教學情境,這樣容易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情緒也會因此高漲,學習的主動性也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會帶著情感,帶著興趣走進交際情境中,去做進一步的體驗。如在教學“打電話”這個練習時,我就是先在班級里放上一部手機,然后再讓一名學生在外打這部手機,當手機響時我就問“這部手機是誰的呀?”學生并不知道,有的亂說,有的不說,我又說:“誰來幫忙接一下?”這下有許多學生搶著要接。在接電話時,我有事先設計了一些問題,讓接的學生來答,然后在討論,學生個個爭著來接,爭著來說。就連平時從不發言的一名學生也要試一試。
再如,當教學“當有人敲門”時,教師可以先用道具把教室一角布置成一個家的樣子,然后分別讓學生扮演小主人、陌生人、熟人,接著分別讓陌生人和熟人來敲門,再看看小主人是怎么樣做的。這樣的設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接近生活的情景,并通過表演和觀看,將他們引入情境,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參與的熱情,教學效果也就立竿見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要教學三年級課文《東方之珠》時,將香港的美景制作成課件在屏幕中出現,文中的景物一目了然,學生如身臨其境,就能準確說出課文中每一句子所寫的意思。最后播放一下關于香港的介紹,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展開想象,讓學生暢所欲言香港的美香港的豪華。此外,教師應有針對性地組織有價值的活動,如教學“談家鄉的變化”時,先讓學生到書店查閱資料,充當小記者采訪有關人員,然后把看到的事實和收集到的材料加以選擇和整理,再在班上和同學交流,這樣的教學效果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2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高低,關鍵還在于日常生活的實踐鍛煉。例如,家里的電話響了,你是怎么接的?要注意運用那些禮貌用語?家里來客人了你是怎么樣表現的?能不能當家作主人?會不會主動與之交談?對親人能不能不躲避,不害羞?讓親人感覺到溫暖;反之,面對陌生人,能不能不害羞不緊張?既要學會與人愉快相處又要學會拒絕不合理的要求。口語交際的特殊性在于直面性、情感性、交往性。即使是平?谡Z流暢的學生,也難免由于環境、氣氛因素而影響表達的效果。尤其是口語交際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更是怕開口。
其實,學生之所以怕交流,不在于說什么,而是在乎與誰說。學生之間交流時,能談笑風生、滔滔不絕,而與老師交流時就面紅耳赤、結結巴巴、渾身不自在。不少成人也有這樣的體驗,歸根到底是由于交流雙方不了解或地位不平等造成的。熟能成巧,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牢固樹立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意識,在言行、情感上與別人平等相處。讓學生學習以放松的表情,自信的心態與人交流,逐步養成平等交往的習慣,尊重他人,不要挖苦嘲笑他人。有經驗的教師都是這樣認為:差生之所以與一般學生差距越來越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口語交際能力太差,既聽不懂教師的講課,又不會說(提問)。不能吸收,何以表達呢?但是教師對這類學生又不能不管。“不要因為他的落后一點就不理他,只要他愿意進步,就有改造的可能!
可見,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它還是人們交流思想,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要教育學生在生活中積極主動進行鍛煉,鼓勵抓緊一切機會大膽說話,學做能言善辯的人,人在路途,要相信路在嘴邊。如人們可以通過熱線電話向電臺、廣播、國際互聯網進行學習、救援、交流情感、討論工作等。為了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應多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如走訪敬老院為孤寡老人獻愛心活動,參加社區志愿者活動,當校園播音員、小記者,在校園、去社區采訪等等。
3激勵學生多讀課外讀物
迪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閱讀課外讀物,能使學生從書中吸取營養,積累知識,博古通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呤;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只有具備了廣博的知識,才能開口成章,才能處驚不亂,才能應對如流。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名記者問一位外交官,“你們國家的人死亡幾率很高吧?”“不高,最多每人死亡一次!边@是一句不懷好意的話,它言外之意是諷刺、嘲笑外交官所在國貧窮落后;可是聰明的外交官只憑一句簡單回話就令記者啞口無言、目瞪口呆。我們的周恩來總理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口語交際專家,他在回答中國有多少錢時也是那么的精妙絕倫!只有多讀書才能“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對什么人用什么調;為什么事說什么話。該多說時善于多說、巧于多說,該少說時善于少說、巧于少說,該不說時善于不說巧于不說。”
4考試形式要改變
考試是教學的牛鼻子,往往是試是怎么考教師就怎么教。現行的口語交際考試方式,使一些教師認為傳授字詞,輔導語法和寫作效果看得見,而口語交際的培養,看不見,摸不著,費時費力不討好。所以在教學中只重視讀寫能力的提高而忽視聽說素質的培養?谡Z交際的教學只是讓學生寫寫標準答案而已,最終導致學生綜合素質的低下。語文考試應真正落實口語交際的考試,真正落實《語文標準》提出的義務教育階段口語交際的總目標,即口語交際能力書面測試的命題應當貼近生活,選擇小學生熟悉的生活話題來設計題目,選擇學生關心的話題、感興趣的話題來設計題目;這樣學生在答題時才愿意說、想說,才有話說。
其次,口語交際能力書面測試的命題要注意設計學生熟悉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在答題時進入到交際情境中去,考慮在那種情境中應該說什么、怎么說;再次是命題要具有開放性,題目不能機械呆板,答案不應該也不可能是唯一的,要讓學生發表個人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個性;最后,口語交際能力書面測試的命題即可以涉及傾聽,也可以涉及表達,更多的則是涉及交流。內容應當多種多樣,形式也應多種多樣,否則即使使用了新教材也是穿著新靴走老路。
口語交際是一項新鮮而又古老的訓練內容,是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應用和體現,是知情意行的統一。要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要僅僅停留在課堂、學校,還應當延伸到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讓他們由想說到要說,再到會說,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參考文獻
[1]鐘友循主編《現代常用演講辭》,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三次版。
。2]韋志成《情境教學的藝術》,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鄭漢遠《言語風格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扈中平主編《現代教育理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二版。
。5]《語文課程標準》 (實驗稿)。
【淺談口語交際教學】相關文章:
淺談口語交際教學08-17
淺談口語交際教學設計08-01
淺談小學口語交際教學08-05
淺談口語交際教學小論文08-05
淺談口語交際中的“學會傾聽”08-14
淺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08-17
淺談小學口語交際訓練策略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