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提高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效果
如何提高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效果河北省安國市石佛學區 袁 景
在小學,音樂課一直是孩子們比較喜歡的一門學科,不僅僅是因為它通俗易懂,歌詞、旋律朗朗上口,更是因為它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和孩子們愛唱、愛跳、愛玩的天性,因此,每一節音樂課孩子們都翹首期盼,看到音樂老師走進教室更是歡呼雀躍,手舞足蹈,可見孩子們對音樂課的喜歡非同一般。但是,音樂課效果如何,不能只體現在孩子們對音樂課的喜歡程度,而是體現在孩子們在什么樣的情景下學到了哪些東西,受到了哪些教育,掌握了哪些技能等等。
在任教的十幾年中,一年級的音樂課一直是我在不斷探索和研究的內容,因為一年級的孩子有很多其他年級沒有的特性,比如:上課活潑好動,課堂紀律性差,自律性差;識字量少,對歌詞的理解、記憶能力差;對反復的練習容易產生厭倦,保持性差等。這些因素都能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通過這些年的教學實踐和研究我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第一:針對孩子上課紀律性差,活潑愛動的天性,讓音樂課堂“動”起來,音樂課變得更精彩。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并且由于剛剛升入一年級,還沒有形成上課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的意識,老師在講課,有的孩子拿著一只筆自己就玩了起來,有的把腿跪在椅子上去摸前邊女生的辮子,有的擰著身子和同桌說話等等。于是我就讓學生聽老師的指揮,從一開始就“動”起來,音樂課反倒效果更好起來。比如:每節課老師要發的音樂書,變成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看看哪一個小組的書既沒有聲音又能最快飛到每個同學的手里。另外,一年級的歌曲節奏性比較強,歌詞形象生動,我就讓學生邊學唱歌曲邊做一些簡單的動作,不僅很快掌握了歌曲,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大雨和小雨》可以邊唱邊左右拍手,掌握四二拍的節拍,而《兩只小象》則讓孩子們拍一下手拍兩下胳膊或拍兩下腿,這樣孩子們就能為四三拍的歌曲打節拍,還有的歌曲比如《大鼓和小鼓》就是一邊讓孩子們唱歌,一邊模仿敲擊大鼓和小鼓的動作,孩子們邊學邊做,不一會兒就學會了歌曲,掌握了動作,紀律也不用老師總是來維持了,孩子們快快樂樂就上完了一節課。第二:針對孩子識字量少,對歌詞理解、記憶能力差的情況,采取拍手讀歌詞、實物、圖片、或借助多媒體等形式來解決。一年級的孩子還不怎么會識字、寫字,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就更難了,一首只有四小句的歌,你已經唱煩了,給他們起個頭,第一句聲音挺洪亮,第二句聲音就小了,到第四句就只有幾個人還在唱。后來我才弄明白,孩子不認識幾個字,歌詞記不住,甚至歌曲唱什么他們都弄不明白。所以在一年級的音樂教學中,拍手讀歌詞、解釋不認識的字或句子就成了一年級特有的教學內容。有一些不好解釋的干脆就用實物或圖片,再不行就借助多媒體,雖然課堂上耽誤了一些時間,可是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卻提高了,課堂效果也好了。第三:設計合理、有趣的音樂活動,讓反復、枯燥的練習變得有趣起來。一年級的孩子學習音樂也有快有慢,有的孩子三五遍就能學會,有的孩子卻需要再鞏固幾遍。我改變了以往對歌曲的反復教唱,而是在教唱歌曲三五遍以后就開始組織活動,孩子們分組,可以做游戲也可以學唱歌曲,邊玩邊學,真正做到了玩兒中學,學中玩兒。比如在教學歌曲《小青蛙找家》時,只領著孩子們理解了一遍歌詞、讀了一遍歌詞,唱了一遍歌曲,就領著孩子們到操場上開展“小青蛙找家”的音樂活動,孩子們不僅對歌曲掌握得很好,而且也合作表演得很棒。
根據孩子的年齡來發現他們的特征,找出他們的不足引導他們改正,找出他們的閃光點加以發揚,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會有自己的精彩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