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方面入手發掘學生創造力
五方面入手發掘學生創造力作者/焦麗濤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人類潛能的發揮。潛能最重要的因素首推創造力。如何開發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呢?結合自己的教學與研究,作如下思考。
一、動機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動機是為了實現一個特定目標而行動的原因。”心理學家解釋動機是個體內部需要時產生的一種驅動力。可見,需要是動機的基礎。無需要就無所謂動機。教師結合教學,就要刺激學生產生這種驅動力。一堂課知識的需要性要讓學生首先知道,然后針對教案,用實際例題講解它的需要性,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知道這節課的知識是必需的,如果不學它,這一類型題就難以解決,它也是今后學習的基礎。好奇心、實際操作、提問、獎賞、鼓勵、開展比賽、創造懸念、設置障礙、創造氛圍、調動積極性都是產生動機的可能,也是創造力產生的可能。因此教師結合教學,因材施教,投資經營,盡量發掘學生產生動機、產生創造力的一切可能。
二、興趣
心理學講“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興趣也是引起和保持創造力的重要因素,對創造力意識的產生起促進作用。興趣是個廣闊的范疇。人與人之間在興趣上差異性很大,這是興趣的最大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發展、保持這一特點,努力地培養個性興趣差異,針對具體的每個學生的興趣,從宏觀上把握。其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還要注意興趣的穩定、長期、可持續發展性。投資心血與心計培養學生產生興趣,然后根據其三性的協調發展,會給創造力的產生帶來較大的可能。
三、冒險
“它就是要求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不怕失敗,善于從失敗中學習并走向提高。”提倡學生用不同方法、方式分散冒險。把知識結構一絲不茍、有條不紊地教給學生,必然會導致學生思想僵化,墨守成規,膽小怕事,達不到知識的創造與升華,不會使學生產生懷疑,更不會產生創造意識。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態度,啟發學生對新知識有自己的認識,鼓勵學生表現自己,敢于與眾不同。在自己想法與他人不同時,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并主動地去驗證自己的想法。敢于面對困難,對不同的問題要努力探索,善于發現新事物。鼓勵學生經得住別人的嘲笑與諷刺,即使回答錯誤,也要大膽地面對并積極思考。人們經常問這樣一個問題:“樹上有6只鳥,被獵人打死了1只,還有幾只?”有一兒童回答:“還有4。”他解釋:“樹上有一個鳥窩,鳥爸爸,鳥媽媽,還有4只小鳥。”像這種回答,不但合情合理,而且敢于創新,對創造力的培養甚是重要。
四、競爭
競爭是對外界活動作出的一種積極、興奮、不甘落后的心理反應,這里所要強調的是競爭是一種心理反應,而不是一種單純的活動。它對創造力的產生起著重要作用。創造力主要表現在新穎性與創造性。它的內在要求舊的教學模式、舊的教學方法、方式必須改革。而競爭這種心理反應正能產生這種欲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向學生宣傳各行各業的優勝劣汰,競爭上崗的典型事例,激發競爭意識,針對學生心理,組織班級競爭活動。如英語、數學競賽,班級同學競爭辯論、體育競爭等等,賽后給予物質與精神獎勵,讓學生在競爭活動中自覺地養成競爭意識,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日益成長起來,創造力隨之也能產生。
五、自信
心理學上認為“自信是堅信某種理論、觀點的正確性,并力求能實現的個性傾向。”自信心的培養對創造力的產生比動機來得更具體、實在。只有相信自己,堅持到底,才有可能產生創造力。自信心它有一種堅信感與穩定性,能產生一種力求實現的愿望,能產生活動的動力。在無形中能產生一種主動、積極性。可以說堅定的自信心是創造力產生的巨大能量,是個人行為巨大的調節器。因此,教師應針對每個學生的心理素質、個性特征,深入地分析研究,確定具體實際的可行方案,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花大力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創造力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許多心理學研究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以下特征:好奇心強,興趣廣泛,敢于冒險,喜歡抽象問題,自信心強,好獨立行事,競爭意識強、坦白、直率,具有幽默感…… 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增應加上述培養意識。針對創造力的特征,深入開展創造力的投資活動,發掘學生的創造力。
(江蘇省邳州市八義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