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有效教學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談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有效教學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摘要】鐘啟泉教授在《有效教學的理念》一文中提到,我國目前的中小學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 新課程下的美術教學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過程,檢驗美術教學的重要標準,也就是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學習是否有收獲。我們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那就需要我們的美術教學提高效率。我們美術老師在基礎美術教育的領域里,更應該了解、認識并改進美術教學,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創設有效的學習過程,通過和諧的方式和行為,促進學生的情感、智慧及創造力的發展。使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感受到美的環境,插上美的翅膀,實現美的創造。
【關鍵詞】有效教學;有效導入;有效講授;有效提問;有效激勵。
1有效導入,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小學生階段的美術教學要盡量避免枯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潛下心來認真研究教材,根據學生的特點,用新穎實用和科學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授課。一節“好課”,一節有效率的課應該從導入新課開始就能緊緊的“抓住”學生。對于低年段的學生可以多采用謎語,故事,游戲等創設情境的方法,到了中高年級則可以采用直接,明確的方法引起他們的興趣。
如在教授《猜猜我是誰》一課時,先讓兩名個頭、胖瘦差不多的同學和大家打招呼,然后讓他們在教室外面戴上面具,回到教室。同學們都好奇地想猜一猜誰是誰?在這種情境中,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被面具、猜測而激發,更激起了創作的欲望。
又如在教《泡泡飛呀飛》一課時,我和學生們一起做游戲“吹泡泡”。學生非常高興,一遍一遍反復地蘸肥皂皂液,為的是一次比一次吹得大,吹得多。他們努力地扇起泡泡,希望泡泡在空中存在的時間長一些。欣賞著透明的泡泡在陽光的照耀下,呈現出赤、橙、黃、綠、青、藍、紫等不斷變幻的色彩。全班同學在盡情的游戲中,體驗到蘸肥皂液、吹、扇等生動的人物動態。感受游戲,畫游戲場面,學生從開始游戲到選材、構思、以至無拘無束的完成作業,整個課堂活潑自由,激發了他們表現形象的靈感。培養了學生對美術課的情感,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2有效講授、巧妙提問、發揮想象
古人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如果一個教師的“講授”總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喜歡這個老師,喜歡她的講課方式、風格或某種講課的細節,那么教師對于學生的教育就會是有效的。所以在教學中應該結合不同年齡的學生采取不一樣的講授方法,以達到最大的效率。例如對于低年段的學生在教學中教師的講授要盡可能的淺顯,語言要兒童化一些。
在講授《大師畫,我也畫》教學中我考慮到對于剛跨入小學大門的一年級學生而言,繪畫是一種有趣的游戲,如果在讓他們欣賞美術作品時使用“塊面,構圖,色彩”等術語,肯定是生澀難懂的。所以我盡量用他們能聽明白的語言進行教學:這張畫畫漂亮嗎?什么地方讓你記得最牢?他們用的顏色真大膽,眼睫毛化成了紅色,真是好看又好玩,我們也可以學一學,等等。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每句話每個問題都能聽懂,自然在課堂上師生間的交流也就流暢起來,教學的效率也隨之提高。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該引起學生的足夠興趣和回應,讓學生想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同時教師的有效提問還要體現在傾聽學生發言和等待他們思考上。教師的提問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被問而產生自問,從而轉向主動學習。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角色就應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把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的資源。等待學生思考則能避免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是真正意義上的把課堂還給學生,是實現平等有效教學的表現。
3有效方法、形式多樣、激發創作
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小學生階段的美術教學要盡量避免枯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潛下心來認真研究教材,根據學生的特點,用新穎實用和科學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授課。
如在《恐龍世界》教學中我先提前布置課前收集有關遠古恐龍動物資料的任務,課堂上讓學生在小組中教流評選出資料最豐富準備最充足的學生,請他當“恐龍世界”的小導游給大家介紹有關的知識。臺上的學生講得頭頭是道,底下的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這樣做既避免了教師的滿堂講,又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保持他們參與學習過程的興趣和學習的有效性;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學生興趣易轉移的特點,采用少練、精練、勤練的方法來達到有效教學。在小學階段中人物造型一直是讓大多數學生頭痛的問題,如果僅僅是靠教材上幾課有限的人物造型學習,是遠遠達不到課程標準要求的。所以,在平時的美術課上我都會利用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練習畫不同姿態的人,每次只學畫一種姿態的人,等到需要的時候畫人就再也不是讓學生老師都頭疼的問題了。
4有效評價、講究賞識、保持興趣
有人這樣說過:在孩子的最初階段,周圍的人對他們的評價是他們最初形成自我評價的唯一標準。尤其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教師的言行,評價對他們來說是至關重要。有的家長甚至戲稱教師的話對他的孩子來說就是圣旨。
所以教師的評價,激勵也一定要有效。例如在對學生的作業評價上就不能泛泛而論,什么畫得真好,做得真漂亮等等,一定要注意避免。我在批閱學生作業時喜歡當堂面批和課下批閱相結合,對于作業速度快的學生我在課堂上就進行口頭表揚,一方面可以讓他們繼續努力,另一方面又能刺激那些緩慢的學生加緊速度。能力強的學生作業多在本班平行班里展示,能力差一些的就設法找到他們作業中的某一個閃光點:構圖大小合適,色彩搭配和諧或者涂色均勻等等,總之要讓每個受到表揚的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于他們的作品是不分彼此,真心贊美的,這樣才能更加有效的激勵學生,保持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沒有教師心靈的參與,課堂就象沒有雨水的春日,同樣沒有學生參與的教學,也就是波紋不起的死水潭。有效教學的實施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愿有效教學能開啟教師更多的教學機智,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放飛師生共同的心愿。
【淺談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有效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小語教學中的課堂有效提問08-20
淺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8-20
淺談課堂教學中“互動”的魅力論文02-26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論文12-08
淺談語文教學中課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08-16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有效性08-08
淺談課堂設問的有效教學策略08-07